成语关于怯的成语

有关怯的成语

有关怯的成语共收录14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云娇雨怯 娇:柔媚可爱;怯:胆小。形容女子娇羞之态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洪昇《长生殿·春睡》:“未免云娇雨怯,今日晌午时分,才得起来。”
怯防勇战 小心设防,勇敢出战。联合式;作谓语;指小心防守而勇于战斗。《梁书 冯道根传》:“众颇笑之。道根曰:‘怯防勇战,此之谓也。’”
怯大压小 害怕强大的打压弱小的。
心孤意怯 谓心虚而胆气不壮。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等。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士卒本将,一朝相失,心孤意怯,难以有功。”
近乡情怯 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宋之问《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临死不怯 怯:胆小,害怕。面临危险而毫不胆怯。作谓语、定语;指胆大志坚。宋·洪迈《夷坚乙志》:“为言此人临死不怯,似亦可用。”
怕风怯雨 怯:害怕。形容人害怕艰难困苦,娇气十足。作谓语、定语;指害怕困难。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汤风冒雪,忍寒受冷;有一等人怕风怯雨,门也不出。”
恇怯不前 恇怯:恐惧畏缩。恐惧畏缩,不敢向前。作谓语、定语;指胆小。《宋史·杨琼传》:“及闻清远之败,益恇怯不前。”
怯声怯气 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胆小。
三好二怯 同“三好两歹”。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娘子与冯官人相见之后,至今三好二怯。”
装怯作勇 本来胆怯,却装出勇敢的样子。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伪装。鲁迅《坟·“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我以为‘打死老虎’者,装怯作勇,颇含滑稽,虽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却怯得令人可爱。”
大勇若怯 怯:怯儒。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为人。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心乔意怯 谓心神不定,感到害怕。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二折:“把不定心乔意怯,立不定肉颤身摇。”
小怯大勇 怯:害怕。指碰上弱小的因顾虑而害怕,遇上强大的因顾虑小反而勇猛。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东观汉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