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豁的成语
有关豁的成语
有关豁的成语共收录22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头白齿豁 | 豁:破缺。头发白,牙齿缺。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 清·汪琬《答陈蔼公论文书》:“年比四十,而精气衰耗,头白齿豁。” |
豁然雾解 | 豁然:形容开阔;解:消散。像雾消散一样,心中的疑团一下子消失了。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积年凝滞,豁然雾解。” |
豁然确斯 | 明白透彻。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郭象注:“了无,则天地万物彼我是非豁然确斯也。” |
头童齿豁 | 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豁:缺口。头顶秃了,牙齿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 唐 韩愈《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
大度豁达 | 大度:气量大;豁达:开朗。形容人宽宏开通,有度量,能容人。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豪爽。 | 清·许奉恩《里乘》第五卷:“公大度豁达,殊不介意。” |
豁然开悟 | 同“豁然大悟”。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慧远法师》:“初闻安师讲《般若经》,豁然开悟,叹曰:‘九流异议,皆糠秕耳。’” |
雅量豁然 | 雅量:宽宏的度量;豁然:开阔,通达。度量宽宏,品性豁达。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晋书·李寿载记》:“敏而好学,雅量豁然。” |
挑三豁四 | 谓挑拨是非。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7回:“我们这个搅家不良,挑三豁四,丈二长的舌头,谁家着的他罢?” |
豁达先生 | 指人心胸坦荡,头脑清醒。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的心胸。 | 《子不语》:“此处向不平静,自豁达先生过后,永无为祟者。” |
豁然贯通 | 豁然:开阔通达的样子;贯:贯穿;通:通晓。一下子就彻底明白;通晓了。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学问、事理等方面。 | 宋 朱熹《大学章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
发秃齿豁 | 关发脱光,牙齿豁落。形容人已衰老。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已衰老。 |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私自怜悼,悔其初心,发秃齿豁,不见知己。” |
豁然顿悟 | 同“豁然大悟”。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贾豁然顿悟,曰:‘翁不知贾奉雉即某是也。’翁大骇,走报其家。” |
豁达大度 | 豁达:开朗;大度:气量大。形容人心的开阔;有度量;能容人。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豪爽。 | 晋 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
宽豁大度 | 胸怀宽阔,度量大。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量大。 | 水运宪《祸起萧墙》七:“他们总算保持住了宽豁大度的神态。” |
豁人耳目 | 开扩眼界,使耳目清新。 | 作谓语;用于使人开眼界。 | 王国维《人间词话》五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
豁然开朗 |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 晋 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豁目开襟 | 豁目:开阔眼界;襟:襟怀,胸怀。极目远视,开阔胸襟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李中《登毗陵青山楼》诗:“高楼闲上对晴空,豁目开襟半日中。” |
豁口截舌 | 撕开嘴巴,截去舌头。指命人住嘴。 | 作谓语、宾语;指命人住嘴。 | 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我根前使不着你之乎者也、诗云子曰,早该豁口截舌!” |
齿豁头童 | 齿缺发秃。指老态。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老年人。 | 宋·陈师道《宿柴城》诗:“卧埋尘叶走烟,齿豁头童不计年。” |
豁然大悟 | 形容彻底晓悟。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唐·慧能《坛经·宣诏品》:“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 |
爽心豁目 | 心神爽朗,眼界开阔。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一遇白描处,即爽心豁目,情余于文。” |
豁然省悟 | 同“豁然大悟”。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五灯会元·西天祖师·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祖曰:‘汝被我解。’马鸣豁然省悟,稽首皈依,遂求剃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