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计的成语
有关计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计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 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比喻积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获。 | 作宾语、分句;指平日积累。 | 《淮南子·真训》:“其道可以大美兴,而难以算计举也。是故日计之不足,而岁计之有余。” |
计无所之 | 犹言计无所出。 | 作谓语、定语;指想不出什么办法。 | 《梁书·王僧辩传》:“子仙等困蹙,计无所之,乞输郢城,身还就景。” |
计然之术 | 见“计然之策”。 | ||
当家立计 | 主持家政,筹划生计。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治家。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七回:“贾政本是不知当家立计的人, 一听贾母的话,一一领命。”又第一一七回:“那些少年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的,那知当家立计的道理。” |
心劳计绌 | 绞尽脑汁,都想不出好的办法。 | 作谓语、定语;指绞尽脑汁。 | |
计出万死 | 谓谋划来自必死的决心。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宋书·武帝纪》:“不然。彼兵速锐,计出万死。” |
想方设计 | 设:筹划。多方思索和筹划解决的办法。 | 作谓语、状语;指想尽一切办法。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时里面有个老头围着一口黑的缸打转,他想方设计要拿走它,却又想不出个办法。” |
束手无计 | 同“束手无策”。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申时行《杂记》:“设奸人窜入其中,为害叵测,即有缓急,外廷不得闻,宿卫不得入,吾辈大臣,束手无计,此皆公等剥肤之患也。” |
民生国计 |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 作宾语、定语;指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 《荀子 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
持久之计 | 持久:持之以久,即长久。长久的打算或谋略。 | 作宾语;指长远的打算。 |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
无计奈何 | 谓无法可施。语本宋欧阳修《渔家傲》词:“愁倚画楼无计奈,乱红飘过秋塘外。”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宋·欧阳修《渔家傲》词:“愁倚画楼无计奈,乱红飘过秋塘外。” |
计研心算 | 谓精心研究计算。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宋·范浚《张府君墓志铭》:“继丁大故,生产益落,府君得计研心算以治产,累岁遂致饶衍。” |
为万安计 | 为绝对安全着想。 | ||
计日以待 | 见“计日而待”。 | 作谓语、状语;形容为时不远。 | 明·赵元星《贺贾元礼食廪序》:“待御为两京学使者,即不复外补,坐致九列,惟计日以待耳。” |
计日而待 | 计算着日子来等待,意即无须很久。 | 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形容为时不远。 |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数以万计 | 数:数目。以万来计算。形容极多。 | 作谓语、定语;指数量多。 | 《明史·彭韶传》:“监局内臣数以万计,利源兵柄尽以付之,犯法纵奸,一切容贷,此防微之道未终也。” |
从长计议 | 长:放长时间;计议:商议需要较长的时间;仔细地考虑;商量。指对事情处理时的慎重认真态度。 | 偏正式;作谓语;用于不急于作出决定。 | 元 李行道《灰阑记》楔子:“且待女孩儿到来,慢慢的与他从长计议,有何不可?” |
用计铺谋 | 铺:展开,安排。运用计策,安排谋略。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黄元吉《流星马》第二折:“俺行兵处尽按管乐用计铺谋,相持时尽按孙吴安营下寨。” |
谋听计行 | 犹言言听计从。 | 作谓语、定语;同“言听计从”。 | 宋·王令《读<孟子>》:“然后天下之君,下堂去席,引手倒耳,以倾就其说而谋听计行。” |
计穷力竭 | 穷、竭:尽。计谋、力量都用尽了。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计谋和力量都用尽了。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乔道清计穷力竭,遂同二将驰入山岭。” |
计无付之 | 再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 |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 |
将计就计 | 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施计。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利用对方计策向对方施。 | 元 李文蔚《张子房圯桥进履》:“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用于劝说词。 |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
长久之计 | 计:计划,策略。长远的打算。 | 作宾语;指长远的打算。 | 《战国策 赵策》:“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汉书 元帝纪》:“东垂被虐耗之害,关中有无聊之民,非长久之计。 |
操奇计赢 | 奇:奇货;赢:赢利。形容商人囤积居奇,谋取厚利。 | 联合式;作谓语;指商人囤积断缺物资而牟利。 | 清 章炳麟《读<管子>书后》:“虽闭关绝市,裹商人之足焉可也,又安得夫操奇计嬴,以成轻重之势者哉!” |
计穷力诎 | 见“计穷力屈”。 | 作谓语、定语;指计策和力量都用完。 | 明·鹿善继《请发帑疏》:“臣今日之请,非但司辽饷言辽饷,实在新库言新库,计穷力诎,不得不出于此。” |
国家大计 | 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 | 作主语、宾语;指与国有关的事情。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 |
百计千心 | 指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 作状语、宾语;指想尽一切办法。 | 明 陆采《明珠记 授计》:“你爹怜母惜,你爹怜母惜,当时许下偕老鸳衾;到如今,用尽了百计千心,只落得泪珠儿罗衫湿浸。” |
国计民生 | 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 | 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续黄梁》:“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
鬼计多端 | 谓狡诈的计策很多,坏主意多。 | 作谓语、定语;指坏主意很多。 | 《三侠五义》第四十回:“暗含着恶态,叠暴着环睛,明露着鬼计多端。”鬼,一本作“诡”。 |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 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 复句式;作分句;指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韩厥为何自刎了,必然走了赵氏孤儿,怎生是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
略施小计 | 略:稍微,粗略。稍微运用小小计谋。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略施小计鬼神惊,字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 |
言从计纳 | 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汉·蔡邕《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及其所以匡辅本朝,忠言嘉谋,造膝危辞,当事而行,言从计纳。” |
计功受赏 | 同“计功行赏”。受,授。 | 作谓语、宾语;指按劳取酬。 | 《淮南子·人间训》:“是故忠臣事君也,计功而受赏,不为苟得;积力而受官,不贪爵禄。其所能者,受之勿辞也。”《后汉书·南匈奴传》:“其南部斩首获生,计功受赏如常科。” |
计无返顾 | 谓不作回头、后退的打算。 | 作谓语;指不打算回头。 | 明·赵南星《答蔡闻吾书》:“乃门下遂跃马东归,计无返顾。” |
骄兵之计 | 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 | 作宾语;用于处事或军事等。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孟达暗暗发书,申报玄德,说‘黄忠连输数阵,现今退在关上。’玄德慌问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 |
百年大计 | 百年:泛指长久;计:策略。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重大策略。 | 清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数月之间,而其权力已深入巩固,而百年大计于以定矣。” |
计日程功 | 计:计算;程:衡量;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如期完成。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工作等马上大功告成。 | 梁启超《中国理法学发达史论》:“法治国虽进不必骤,而得过进尺,计日程功。” |
计行言听 | 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金史·术虎高琪传》:“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州郡残破不复恤也。宣宗惑之,计行言听,终以自毙。” |
计出无聊 | 主意出于无可奈何。 | 主谓式;作宾语;指主意出于无可奈何。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吴王濞列传》:“上复责问吴使者,使者对曰:‘……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唯上弃之,而与更始。’” |
陷落计中 | 指中敌人或对方的诡计。 | ||
详计审处 | 审:审慎。详细考虑,审慎选择。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列传》:“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 |
计功受爵 | 衡量功绩而授予爵禄。受,授。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上级对下级。 | 三国·魏·曹操《让九锡表》:“量能处位,计功受爵,苟所不堪,有殒无从。” |
计功谋利 | 计较功名,谋求私利。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钟士懋《送郑先生之昌国训导序》:“以其计功谋利之心,而任之以正谊明道之责,譬犹建樛屈之木,而为测景之表。” |
鸠巢计拙 | 鸠:布谷鸟;拙:笨。形容人不善经营,拙于生计。 | 作谓语、宾语;用于自谦。 | 元·马致远《双调·秋思》:“休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
没计奈何 | 指无法可想。 | 作谓语、定语;指无法可想。 |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他因不忍见你分离,待得你明日出了门才来。这也是我没计奈何,一言为定。” |
远虑深计 | 深远的思虑。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晋书·文六王传》:“宜远虑深计,不可专守一志。” |
计功补过 | 计:考定。过失。考定一个人的功绩以弥补其过失。 | 作谓语;指考定他的功绩以弥补其过失。 | 汉·荀悦《汉纪·元帝纪》:“齐恒先有匡周之功,后有来项之罪,君子计功补过。” |
计穷虑尽 | 见“计穷虑极”。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三国·魏·缪袭《定武功》诗:“计穷虑尽,求来连和,和不时,心中忧戚。” |
计穷智短 | 计:计谋;穷:尽;智:智谋;短:缺少。计策用完了,才智也不够用了。形容已经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元 无名氏《百花亭》:“我为那贺家姐姐,烦恼的小生计穷智短了。” |
言听计行 | 同“言听计从”。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新唐书·魏知古卢怀慎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惮,故姚元崇、宋璟言听计行,力不难而功已成。” |
施谋设计 | 施:施行;设:运用;计:计谋。运用策略计谋。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无名氏《云台门》第一折:“则要您运机等于家为国,仗英雄施谋设计。” |
计日而俟 | 见“计日而待”。 | 作谓语、状语;形容为时不远。 | 晋·常璩《华阳国志·大同志》:“事终无成,败亡可计日而俟。” |
无计所奈 | 同“无计奈何”。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我今日无计所奈,砍了这一束荆枝,负在背上,回山寨见俺公明哥哥去也呵。” |
铺谋设计 | 铺:铺设,安排;谋:筹划。巧作安排设下计谋。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谋划。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一经生有儿女,希冀独吞家财,莫不铺谋设计……种种陷害。” |
长计远虑 | 指长远打算。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长期打算。 | 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然古之人君,所以为子孙长计远虑者,类皆如此。” |
计绌方匮 | 计谋不足,方略匮竭。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王闿运《与曾侍郎言兵事书》:“平贼之要领未得,计绌方匮,又必有变,纵不横决,凋丧可立而待也。” |
无计可施 | 施:施展。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元 无名氏《施仁义刘弘嫁婢》第三折:“使小圣展转彷徨,无计可施。” |
设计铺谋 | 铺:铺设。设下计谋。 | 作谓语;指用计。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哄骗愚民,勾引兴讼,捕风捉影,设计铺谋。” |
曳兵之计 | 谓佯败而逃,把敌人引入埋伏圈。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郭希仁《从戎纪略》:“伯英进兵甚猛,谨防中敌曳兵之计。” |
铺谋定计 | 犹言设谋用计。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谋划。 | 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四折:“师父,想博望烧屯这一场厮杀,多亏师父铺谋定计,众将得胜也。” |
计获事足 | 犹言如愿以偿。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应劭传》:“苟欲中国珍货,计获事足,旋踵为害,非为畏威怀德。” |
斗量筲计 | 用斗量,用筲计。形容数量很多。 | 作谓语、定语;指数量多。 | 明·胡应麟《诗薮·杂编》:“南渡后,江湖流派,斗量筲计,风轨荡然矣。” |
不计其数 | 计:计算。没法子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或事物很多。 | 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襄阳始末》:“火炮、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不计其数。” |
锦囊妙计 |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原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策;现比喻能及时解决危急或疑难问题的好办法。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俏皮、讥讽语句中。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
知足之计 | 指以知道满足为处世应变的计策。 | 作宾语;指人的处世原则。 | 东汉·班固《汉书·强德传》:“德持老子知足之计。” |
以计代战 | 用计谋来代替阵前的交战。 | ||
计出万全 | 万全:非常安全周到。形容计划非常稳当周密,决不会发生意外。 | 动宾式;作宾语;指谋划万无一失。 | 元 戴良《论长孙无忌》:“无忌于此,亦可谓计出万全矣。” |
一家之计 | 指一夫一妻的家庭。 | ||
计上心来 | 计谋涌上心头。 | 作谓语;指计谋涌上心头。 |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
献计献策 | 主动为别人出谋划策。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为人想办法。 | 古华《芙蓉镇》第一章:“据说早在1958年,她就献计献策,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放出一颗‘工商卫星’。” |
深计远虑 | 犹深思远虑。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计划得很周密。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田畴传》:“窃恐未得其志,而轻薄之徒自相侵侮,偷快一时,无深计远虑。” |
计穷力屈 | 计:计策;穷、屈:尽,竭。计策、力量都用完了。 | 作谓语、定语;指计策和力量都用完。 | 南朝梁·元帝《驰檄告四方》:“郭默清夷、晋熙附义,计穷力屈,反杀后主。” |
大计小用 | 用于大事的计策,结果只用在小事情上。表示计策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 作宾语;指运用不当。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孔明连夜驱兵,真出祁山前下寨,收住军兵,重赏姜维。维曰:‘某恨不得杀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计小用矣。’” |
计穷力极 | 见“计穷力竭”。 | 作谓语、定语;指计策和力量都用完。 | 明·冯梦龙《情史类略·东御史妓》:“妓曰:‘然则君将何往?’东谓:‘计穷力极,终还家,功名事终直之耳。’” |
无计可奈 | 同“无计奈何”。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4回:“此时长老见那国王敬重,无计可奈,只得勉强随喜,诚是外喜而内忧也。” |
通计熟筹 | 全面考虑,仔细筹划。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清·林则徐《报告抵粤日期并体察洋面堵截趸船情形折》:“拟于旬日之间出赴中路之虎门、澳门等处,与水师提臣关天培乘船周览,以便相机度势,通计熟筹。” |
廓开大计 | 廓开:阐述,发挥。阐发远大的谋略。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谋略。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鲁肃传》:“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
心计手授 | 计:计算,筹划;授:传授。精心筹划,亲手传授。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金·元好问《邓州新仓记》:“度材于山,赋庸于兵,心计手授,百堵皆作。” |
自以为得计 | 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 | 作谓语;指自以为是。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
百计千谋 |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同“千方百计”。 | 作状语、宾语;指想尽一切办法。 |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据着他全忠尽孝真良将,怎肯做背义忘恩那死囚,干费了百计千谋。” |
减灶之计 | 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 | 作主语、宾语;用于军事。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
计功行封 | 犹言计功行赏。 | 作谓语、宾语;按功劳的大小颁发奖赏。 | 《晋书·齐王冏传》:“计功行封,事殷未遍。” |
成家立计 | 犹言成家立业。 | 作谓语、宾语;用于生活。 | 元·刘致《红绣鞋·劝收心》套曲:“不指望成家立计,则寻思卖笑求食。” |
菟裘归计 | 菟裘:地名,山东泰安东南。比喻准备告老还乡或退隐。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告老还乡。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 |
东窗计 | 指谋害忠良的阴谋诡计。 | 作宾语、定语;用于诡计。 | 《剪灯新话 天台访隐录》:“建炎南渡多翻覆,泥马逃来御黄屋……东窗计就通和好,鄂王赐死蕲王老。” |
言从计听 | 见“言听计从”。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洪昇《长生殿·贿权》:“便道我言从计听微有权,这就里机关不易言。” |
百计千方 |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 作状语、宾语;指想尽一切办法。 | 宋 辛弃疾《一枝花》:“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箇他家偏有。” |
韬晦之计 | 韬:把才华隐藏起来;晦: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 作宾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 《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
诈谋奇计 | 指狡诈的谋划,出人意料的计策。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王懋《野客丛书·韩信之幸》:“有报成安君不用诈谋奇计,而广武君之说不行,信于是欣然大喜。” |
言行计从 | 同“言听计从”。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宋史·司马光传》:“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 |
计然之策 | 相传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用计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国富;范蠡既雪会稽之耻,用计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万。所谓计然之策,主要指“六岁穰六岁旱”的农业循环学说,农末俱利的平籴论,以及物价观测、贵出贱取等经商致富的“积着之理”。后因以泛指生财致富之道。 | 相传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用计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国富;范蠡既雪会稽之耻,用计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万。所谓计然之策,主要指“六岁穰六岁旱”的农业循环学说,农末俱利的平籴论,以及物价观测、贵出贱取等经商致富的“积着之理”。 | |
自以为计 | 自己以为计谋得逞。 | 作谓语;指自以为是,用来讽刺人。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
计上心头 | 见“计上心来”。 | 作谓语;指计谋涌上心头。 | 元·张氏《青衲袄·偷期》:“计上心头,暗令家童私问候。” |
诡计多端 | 诡计:欺诈的计谋;端:事物的另一头;一方面。狡诈的计谋是多方面的。形容坏主意很多。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7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
无计可生 | 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 作谓语、定语;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1回:“惠养民无计可生,遂道:‘你就说,我往乡里去了。’” |
神术妙计 | 神妙莫测的计谋。 | 作宾语、定语;用于计谋等。 | 明·无名氏《阴山破虏》第一折:“今索请李靖军师,至边关用神术妙计可除番虏也。” |
一步一计 | 指人善于使用计谋,诡计多端。 | 作谓语、定语;指足智多谋的人。 | |
人急计生 | 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 | 作谓语、宾语、分句;指紧急想办法。 | 元 施惠《幽闺记 文武同盟》:“粉墙这等高峻,如何跳得过?自古道人急计生,不免攀住这杏花梢,跳将过去。” |
龈龈计较 | 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同“斤斤计较”。 | 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梁启超《中日交涉汇评 解决悬案耶新要求耶》:“以吾两国唇齿兄弟之交就情分上原可不必龈龈计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