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竭的成语

有关竭的成语

有关竭的成语共收录74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情见埶竭 同“情见势屈”。
力竭声嘶 嗓子喊哑了,力气用尽了。形容拼命地叫喊。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拼命地叫喊。清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 结论》:“度未有不索然气沮,力竭声嘶,一蹶再蹶,而吾丧我者。”
艰难竭蹶 竭蹶:原指走路艰难;后指资财枯竭、匮乏。形容经济困难;生活艰苦。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经济困难,生活艰难。荀况《荀子 儒效》:“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
同心竭力 同“同心毕力”。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宋·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陛下诚有意于此,臣等敢不同心竭力,对扬而行之。”
破家竭产 见“破家败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破产。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后唐明宗尝入仓观受纳……曰:‘仓禀宿藏,动经数岁,若取之如此,后岂免销折乎?’吏因诉曰:‘自来主藏者所以至破家竭产以偿欠,正为是。’”
尽心竭力 竭:用尽;尽:全部用出。费尽心思;用出全部力气。形容做事十分认真负责。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十分认真。《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资斧困竭 资斧:旅费,盘缠。指盘缠很少或已经用完。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易经·旅》:“旅于处,得其资斧。”
滔滔不竭 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作状语、定语;形容话多。《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积善歌》:“饮福受胙,舞降歌迎,滔滔不竭,洪惟水行。”
计穷力竭 穷、竭:尽。计谋、力量都用尽了。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计谋和力量都用尽了。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乔道清计穷力竭,遂同二将驰入山岭。”
甘泉必竭 甘泉:甜水的泉。竭:尽。甘甜的泉一定会干涸的。比喻有才干的人受累多而往往早衰。亦作“甘井先竭”。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逸周书·周祝解》:“肥豕必烹,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筋疲力竭 筋:筋骨;疲:疲劳。形容非常疲乏。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疲乏。唐 元稹《有酒》诗:“精卫衔芦塞海溢,枯鱼喷沫救池燔。筋疲力竭波更大,鳍焦甲裂身已干。”
尽诚竭节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作谓语、状语;指为人处世。《魏书》:“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是以入为腹心,出当爪牙。”
我盈彼竭 盈:充盈,旺盛;竭:枯竭,衰落。对方的士气已衰竭,我方的斗志正旺盛。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等。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奉胡公叔宝》:“秦公应变,临阵电拔,锐气尽来,我盈彼竭。”
再衰三竭 竭:尽了。形容力量一再消耗;士气已经低落;无法再振作。连动式;作定语;含贬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移山竭海 移动山岳,使大海干竭。比喻力量巨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云笈七签》卷二三:“力动乾坤,移山竭海。”
用之不竭 竭:尽。无限取用而不会使用完。作谓语、定语;指数量多。宋·苏轼《前赤壁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尽节竭诚 节:节操;竭:完。指竭尽忠诚和节义。作谓语、状语;指为人处世。《魏书·吕罗汉传》:“自非尽节竭诚,将何以垂名竹帛?”
气竭声嘶 气力竭尽,声音嘶哑。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状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小气竭声嘶,呼而求饮。”
疲心竭虑 竭:尽。指费尽心思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费尽心思。宋·欧阳修《论更改贡举事件札子》:“选五百人,而日限又迫,使考试之官殆废寝食,疲心竭虑,因劳致昏。”
财竭力尽 竭:完,尽。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作谓语、定语;指生活困境。汉 古永《黑龙见东莱对》:“百姓财竭力尽,愁恨感天。”
研精竭虑 专心研究,尽力思考。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宋·张淏《云谷杂记·前辈读书》:“司马温公酷好扬子云《太玄》……自云:‘少好其书,研精竭虑,历年已多,始敢为注。’”
唇竭齿寒 见“唇亡齿寒”。作谓语、定语;用于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庄子·胠箧》:“故曰,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悉心竭力 悉心:尽心。竭尽智慧和力量。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宋·司马光《应诏言朝廷阙失》:“执政者亦悉心竭力以副陛下之欲,耻为碌碌守法循故事之臣。”
竭泽焚薮 竭:排水。薮:指草野。排干池水捕鱼,烧光草野捉兽。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可,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焚林竭泽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喻只图眼前利益。作谓语、定语;比喻只图眼前利益。清·黄宗羲《明司马澹若张公传》:“窃恐焚林竭泽之后,能无鱼惊鸟散之忧?”
竭智尽力 用尽智慧和力量。联合式;作谓语;指竭尽全力。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臣虽尽力竭智,死不复见于王矣。”
甘井先竭 甜水井的水先枯竭。比喻有才能的人往往早衰。作宾语、定语;用于开导人。《庄子 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穷山竭泽 穷:寻求到尽头。寻遍所有的山与河。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寻找。《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麟,人罕识之兽也,以见公之穷山竭泽而尽取,至于不识之兽,皆搜索而之。”
竭尽心力 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三国志 魏志 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竭尽全力 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做出最大的努力。《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穷思竭想 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竭:尽,完。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宋 苏轼《东坡集 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精疲力竭 竭:尽。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净尽。形容极度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联合式;作状语;指体力消耗已尽。宋 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 卷二 道傍田家》诗:“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竭忠尽智 毫无保留地献出一片忠诚和所有才智。《屈原列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蓄盈待竭 蓄:积蓄,储藏;竭:干涸。积蓄部队的锐气,等待对方士气低落时再出击。作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清·汪宗沂《卫公兵法·将务兵谋》:“若此,则当卷迹藏声,蓄盈待竭,避其锋势,与之持久。”
情见势竭 情:真情;见:通“现”,暴露;势:形势。指真情败露,声势衰竭。作谓语、定语;指真情败露。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荀彧传》:“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力殚财竭 殚:尽。力量和财物都已耗尽。作谓语、定语;指力量和财物都已耗尽。唐·白居易《止狱措刑》:“及秦之时,厚献以竭人财,远役以殚人力;力殚财竭,尽为完贼,群盗满山,赭衣塞路;故每岁断罪,数至十万。”
悉心竭虑 悉:全,尽;竭:用尽;虑:考虑,思考。用心思考,竭诚尽力。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五卷:“原来那时正值天旱,太宗皇帝诏五品以上官员,都要悉心竭虑,直言得失,以凭采用。”
殚财竭力 殚、竭:尽。用尽所有的财力和人力。形容竭尽全力。作谓语、定语;指用完钱财与人力。唐·李邕《海州大云寺禅院碑》:“粤若殚财竭力,刻桷雕题,积四三年,模造化意。”
倾家竭产 用尽全部家产。作谓语、定语、补语;指破产。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董和传》:“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
殚智竭力 殚:竭尽。用尽智能和力量。作谓语、定语;指尽心尽力。《吕氏春秋 本味》相为殚智竭力,犯危行苦。
河清海竭 黄河水清,大海干涸。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西京杂记》卷四引汉·枚乘《柳赋》:“小臣莫效于鸿毛,穿街鲜而嗽醪。虽复河清海竭,终无增景于边撩。”
殚精竭思 殚:竭尽;思:思考。竭尽心力思虑谋划。作谓语、宾语;用于思考。清·刘开《与阮芸台宫保论文书》:“有志于文章者,将殚精竭思于此乎?”
竭诚相待 竭诚:竭尽诚意。待:对待。竭尽诚意地对待别人。作谓语、宾语;用于交往。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势穷力竭 大势已去,力量用尽。指惨败后的困难处境。作谓语、宾语;指惨败后的处境。金·王若虚《复之纯交说》:“凶乘祸鸠,势穷力竭,而投诸囚,以伏于幽。”
源源不竭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竭:完。形容接连不断,没有尽头。作定语、状语;指连续不断。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又防止了对于人力资源的滥用和浪费,人力动员却可以源源不竭。”
殚精竭力 犹殚精毕力。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尽心尽力。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中》:“而其叙致周折,语意神奇处,更千百年大匠国工,殚精竭力不能恍惚。”
竭智尽忠 竭:尽。用尽智力,竭尽忠诚。作谓语;指用尽智力,竭尽忠诚。战国 楚 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
尽忠竭力 竭:尽。用尽气力,竭尽忠诚。作谓语、宾语;指竭尽忠诚。战国 楚 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
励志竭精 指坚定意志,竭尽全力。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汉书·梅福传》:“定以天下布衣励志竭精,以赴延阙。”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竭:使……干涸;渔:打鱼。烧毁森林捕捉野兽,排干湖水去捕捉鱼。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作宾语、分句;可分开使用。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用心竭力 用尽心计和力量。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明·无名氏《破天阵》:“如今圣人招贤纳士,豁达大度,正用你股肱之臣,则要你用心竭力也。”
竭泽而渔 竭:弄尽;泽:池塘;渔: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也比喻残酷榨取。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竭力虔心 诚心诚意地用全力做某件事情。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南朝梁·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诗:“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
取之不竭 竭:完。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老舍《剧本习作的一些经验》:“每天都有千万样新事体出来,我们的素材是取之不竭的。”
血竭髯枯 髯:两颊上的长须。血流尽了,胡须枯索了。形容费尽心血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周亮工《书影》第六卷:“此六朝以下,温李诸公血竭髯枯,矜诧累日者,子于受戒一刻,随口而答。”
心力衰竭 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心脏因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身体。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八章:“‘啊?心力衰竭?’天星把妹妹抱上病床,他的胳膊在抖,嘴唇也在抖,妹妹的病把他吓傻了,“她还不满十八岁,怎么会……衰竭?”
山崩川竭 亦作“山崩水竭”。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
声嘶力竭 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贬义。《晚清文学钞 轰天雷》:“北山大哭,哭得声哑力竭,倒是嫂嫂劝住了。”
剪枝竭流 剪:绞切;竭:干涸。剪断树枝,使支流干涸。比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魏书·高闾传》:“堰水先塞其源,伐木必拔其本,源不塞,本不拔,虽剪枝竭流,终不可绝矣。”
殚心竭虑 殚:竭尽;虑:思虑。竭尽心力思考谋划。作谓语、定语;形容用尽心思。《清史稿·耆英传》:“二十六年,京察,以殚心竭虑坐镇海疆。”
殚精竭虑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殚;竭:用尽;虑:心思)。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多用于书面语。明 胡应麟《诗薮》:“其用总之工,传情之文宛,有唐人竭精殚力不能追步者。”
彼竭我盈 竭:枯竭;衰落;盈:充盈;旺盛。对方的士气已衰竭;我方的斗志正旺盛。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敌人疲了我军斗志正旺。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山崩水竭 见“山崩川竭”。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汉·荀悦《汉纪·成帝纪》:“蜀郡本汉所兴,今所起之地山崩水竭,殆必亡矣。”
苦心竭力 竭:尽。费尽心思,使出了全部力量。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汉·贾谊《新书·权重》:“夫秦日夜深惟,苦心竭力,以除六国之忧。”
财殚力竭 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作谓语、定语;指生活困境。《晋书 刘毅传》:“自桓玄以来,驱蹙残败,至乃男不被养,女无匹对,逃亡去就,不避幽深,自非财殚力竭,无以至此。”
尽智竭力 智:智慧,聪明;竭:完。比喻用尽心思和力量。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春秋·齐·管仲《管子·君臣》:“群臣尽智竭力以没其上。”
疲精竭力 疲:疲倦;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作状语;指体力消耗已尽。元·刘壎《隐居通议·理学》:“非文公疲精竭力,更千百年终至漏晦。”
气竭声澌 见“气竭声嘶”。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状态。《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气竭声澌,不知所云。”
枯本竭源 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作谓语、宾语;指损害事物的根基。《人民日报》1959.10.12:“必须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机,使之能够继续繁殖,不要枯本竭源。”
不竭之府 竭:尽,完。取之不尽的府库。比喻很富有。作宾语;指人很富有。春秋·齐·管仲《管子·牧民》:“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尽心竭诚 尽心:竭尽心力;竭诚:竭尽忠诚。比喻竭尽心力和诚意。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汉·张禹《奏事》:“以臣下各得尽心竭诚,而事公明。”
才竭智疲 竭:尽;疲:疲倦。才能用尽,智力衰退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弟子事夫子有年矣,才竭而智罢,振于学问不能复进,请一休焉。”
竭诚尽节 竭:尽。诚:忠诚。节:节操。表现出最大限度的忠诚与节操。作谓语、宾语;指竭尽忠诚和气节。汉·刘向《极谏用外戚封事》:“赖忠正大臣绛侯、朱虚侯等竭诚尽节以诛灭之,然后刘氏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