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弩的成语

有关弩的成语

有关弩的成语共收录16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挽弩自射 弩:强弓。拉弓自射。比喻自己做事害自己。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自作自受。《晋书·崔洪传》:“我举鹆丞而还奏我,是挽弩自射也。”
强弓硬弩 强:强劲的,有力的;弩:古代发箭的机械。强有力的弓,坚硬的弩。形容武器精良。作宾语、定语;指装备精良。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古乐,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
强弩之极 犹强弩之末。作宾语、定语;指力尽了。西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战争。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语笑喧哗,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强弩末矢 同“强弩之末”。作宾语、定语;指力尽了。《旧唐书·李密传》:“又强弩末矢,理无穿于鲁缟;冲风余力,讵能动于鸿毛。”
弩张剑拔 比喻雄健。亦作“剑拔弩张”。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双方冲突。明丰道生《真赏斋赋》:“昔者周穆巡狩,至乎坛山,吉日癸巳,亲题材石间,弩张剑拔,虎跳龙盘。”
剑拔弩张 弩:古代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张:弓上弦。剑拔出来了;弓拉开了。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也引申形容文艺作品的气势遒劲。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双方冲突。南朝 梁 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
弩箭离弦 弩:利用机械力射箭的弓。搭在弩弓上的箭射出了弓弦。形容极其迅速作宾语;指十分迅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前走的如流星过度,后走的如弩箭离弦。”
弩下逃箭 比喻近者反能免遭祸殃。因弩箭射远不射近,故有此比喻。作宾语、定语;指近处反而安全。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今若匿得吾一身,则脱汝辈数家之祸,然万无搜近之理,所谓‘弩下逃箭’也。”
强弓劲弩 强:强劲的,有力的。强有力的弓,坚硬的弩。作宾语、定语;指装备精良。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韩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然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
拔刃张弩 刃:指有铎刃的兵器;弩:用机械发箭的弓。拔出刀,张开弓。形容战斗前的紧张气氛。作谓语、定语;指准备动武。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下》:“勒兵至郎署,皆拔刃张弩。”
箭拔弩张 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冯永祥看他们箭拔弩张,形势不妙,赶紧站起来,走到他们当中。”
弃甲负弩 丢弃铠甲,背起弓弩。形容战败。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战争等。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初见秦》:“乃复悉士卒以攻邯郸,不能拔也,弃甲负弩,战竦而却,天下固已量秦力二矣。”
强弩之末 弩:古代用机械发箭的弓;末:指箭射出后的最末一段射程时;失去了攻击力。用强劲的弓射出的箭;射程已到尽头。比喻原本强大;可现在已衰竭无力了。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韩安国传》:“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负弩前驱 弩:弓箭。背着弓箭走在前面。表示极为尊敬。连动式;作谓语;表示尊敬。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前驱,蜀人以为宠。”
煮弩为粮 弩:指弩弦,弓上的牛筋绳。指城被围时,城内绝粮,用弩弦作粮食的代用品。形容绝粮时的艰难情况。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恭传》:“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