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在的成语

有关在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在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贵在知心 以知心交心为贵,指朋友之间心心相印。主谓式;作宾语;含褒义。
太阿在握 太阿:泰阿,宝剑名;握:执持。比喻掌握权柄。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沈德符《野获编·内臣兼掌印厂》:“世宗神圣,以至今上,俱太阿在握,可无过虑。”
盈盈在目 盈盈:美好的样子。指美好的形象犹在眼前。作谓语;指人的记忆。清·俞樾《楚士吕凤梧》:“于舟中见一女子,美而艳,来桡去楫,一瞬即过,然思之盈盈在目也。”
耿耿在心 耿耿:形容有心事。指心事牵萦回绕,不能释怀作谓语、定语;指不能忘怀的事。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0回:“当初我在苗家寨曾遇夜行之人,至今耿耿在心。”
在所难免 不可能避免。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谦词。清 李宝嘉《活地狱》第九回:“或者阳示和好,暗施奸刁的,亦在所难免。”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含褒义。清 孔尚任《桃花扇 誓师》:“尝言‘养军千日,用军一时’。俺们不替朝廷出力,竟是一伙禽兽了。”
珠玉在侧 比喻有容貌、德才都超过自己的人在身边。侧:一旁;珠玉:珍珠美玉;借指仪态华贵的人。主谓式;作状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晋书 卫玠传》:“玠风神秀异,骠骑,将军王济,玠之舅也,每见玠辄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身在江湖,心悬魏阙 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书面语。《庄子 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如箭在弦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势在必行。作谓语、定语;比喻势在必行。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条件,其他问题就可得到解决。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作分句;用于劝诫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大有人在 原指有很多的人还活在世上。形容某一种人为数不少。兼语式;作谓语;同不乏其人。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帝至东都,顾眄街衢,谓侍臣曰:‘犹大有人在。’意谓向日平阳玄感,杀人尚少故也。”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作谓语、宾语;指习惯的作用非常大。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故趋舍同,诽誉在俗;意行钧,穷达在时。”
志在四方 志:志向;四方:各处天下。形容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立忠信男儿志四方,居王佐丹房定八方,抚万姓,定边疆。”
昭然在目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作谓语、定语;指十分明白。《魏书·杨播传》:“若率众一临,方寸各乱,人人思归,则郡围自解。不战而胜,昭然在目。”
痌瘝在抱 痌瘝:病痛,比喻疾苦;在抱:在胸怀中。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作定语;用于统治者。《尚书·康诰》:“恫瘝乃身。”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九回:“原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无论如何,你总要代我拉了来的。”
芒刺在背 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心中惶恐不安、坐卧不宁。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感知动词后。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在人口耳 指被人们所称道、传颂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汪琬《答王进士书》:“相距几千百年,犹昭灼在人口耳。”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军事等。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卢俊义听了大怒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我要你跟我去走一遭,你便有许多推故。’”
公道自在人心 公道:公正的道理;自:自然。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心里。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陆士谔《续孽海花》第60回:“骑在马上,自言自语道:‘公道自在人心,也不枉我的一番心力了。’”
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存:想念。一心想做高官,大富大贵。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等。明·李贽《焚书·又与焦弱侯》:“彼以为周、程、张、朱者,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夙夜在公 从早到晚,勤于公务。作谓语、定语;指官吏勤于政事。《诗经·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智珠在握 智珠:佛教指本性的智慧。比喻人有很高的智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袁枚《与刘介石太守》:“阁下智珠在握,或小试其使贪使诈之才,而仍有毅然不惑之见,恐非香亭之所能知也。”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养兵:指供养训练士兵;千日:指长时间。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用兵打仗。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军事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0回:“朝廷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汝安敢出怨言,以慢军心!”
大权在握 手中掌握有很大权力。作谓语、定语;指手中掌握着实权。曾朴《孽海花》第21回:“总要升到了秤长,这才大权在握,一出一入操纵自如哩!”
在所不辞 辞:推辞。表示全部接受;决不推辞。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邹韬奋《经历》:“只须能尽我的微薄的力量,推进或促成这个主张的实现,任何个人的艰险,是在所不辞的。”
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上饶集中营·炼狱杂记》:“他劝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简在帝心 指能被皇帝所知者。作谓语;用于书面语。《论语 尧曰》:“帝臣不蔽,简在帝心。”
悬悬在念 悬悬:挂念。心中惦念牵挂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2回:“因不见贤徒,悬悬在念,今幸得胜而回!”
羊毛出在羊身上 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明 唐顺之《公移 牌》:“稍稍借贷度日,有收之年送还田主。谚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矢在弦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作宾语、定语;指情况危急。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有约在先 已经约定好了。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老夫人,这事本已有约在先,况兼孩儿又执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缘分了。”
智藏瘝在 指贤人隐遁,病民之臣在位。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书 召诰》:“厥终智藏瘝在。”周秉钧易解:“纣政不善,贤者藏匿,病民者在位。”
道在屎溺 喻道之无所不在。作宾语、定语;指道无处不在。《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腥闻在上 腥闻:原指酒肉的腥味,引伸为丑恶的名声。比喻丑名远扬。作谓语、定语;指臭名远扬。《尚书·酒诰》:“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
风斯在下 斯:语助词。是因为大风在它下面。指大鹏鸟凭借风力而高飞。比喻超越前贤。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乐在其中 乐:快乐;乐趣。在做事情中能得到乐趣。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褒义。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成竹在胸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迫在眉睫 迫:紧迫;睫:眉毛和眼睫毛。已经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间。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居心何在 居心:存心,用意。到底有什么用意。作宾语、谓语;用于疑问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而且散布到南方各省,到处这么散布,居心何在?”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有贤德的人居于掌权的地位,有才能的人担当合适的职务。作定语、分句;用于政务等。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
在陈之厄 《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后因以“在陈之厄”指饥贫等困境。作宾语;指旅途困境。《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优游自在 悠闲舒适。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太平无事,尚可优游自在,一旦有警,早已吓得意乱心慌,等到上头派了下来,更把他急的走头无路。”
蒙在鼓里 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作谓语;指受人蒙蔽。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2回:“只可怜同秀如蒙在鼓里。”
清闲自在 清静空闲,无拘无束。形容生活安闲舒适。作谓语、定语;指生活安闲。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四卷:“昼之所思,夜之所梦,连睡去的魂魄,都是忙的,那得清闲自在。”
龙德在田 《易·干》:“‘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后因以“龙德在田”谓恩德广被。《易·干》:“‘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箭:弓箭;弦:弓上用以发箭的牛筋绳子。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发射。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作宾语、定语;比喻情况危急。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病在膏肓 见“病入膏肓”。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或人。宋·朱熹《与台端书》:“今天下之病在膏肓者久,夫人而能知之,夫人而欲言之,顾以不当其任,虽欲一效其伎而无所施耳。”
祸在旦夕 灾难在很短时间内就要降临。形容处境非常危险。作宾语、定语;指灾祸马上来临。宋 周煇《清波杂志》第一卷:“舍人、观察亦保终吉,但资政气貌甚恶,祸只在旦夕。”
鹡鸰在原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后即以“鹡鸰在原”比喻兄弟友爱之情。作宾语、定语;用于兄弟间。宋·刘克庄《乙酉答真侍郎书》:“在东朝则非鸣鸠平均之意;在上则少鹡鸰在原之情。”
珠玉在傍 珠玉:比喻美好的姿容。比喻有容态、德才都超过自己的人在身边。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宋·秦观《与李德叟简》:“其弊帚、焦尾两编文章,高古邈然,有二汉之风。今时交游中以文墨自业者未见其比,所谓珠玉在傍觉人形秽,信此言也。”
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认为远的话就远在千里,认为近的话就近在眼前。指对事物的看法,依人的主观认识而转移。也指要寻找的事物就在眼前。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0回:“素臣喜道:‘厅上所贴的对联,有刘夏文臣四字,不知所谓,毕竟指著何人。’玉麟笑道:‘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危在旦夕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时间之内。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十分危险。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振鹭在庭 振鹭:振动翅膀的白鹭。白鹭群飞,集于庭中。比喻远方贤士纷纷前来,朝廷人才济济。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文选·任耸<为萧扬州作荐士表>》:“伏惟陛下道隐旒纩,信充符玺,六飞同尘,五让高世,白驹空谷,振鹭在庭,犹惧隐鳞卜祝,藏器屠保。”
有言在前 已以有话说在前头。指事先打了招呼作谓语、状语;指事先打了招呼。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只是有言在前,一字也不敢开口。”
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作宾语、分句;指别有所图。李大钊《国民之薪胆》:“盖项庄之剑,志在沛公,青岛之用兵,不在报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约,殆欲借端以树兵威于我大陆,作强暴要索之先声耳。”
事在必行 事情非做不可。作谓语、定语;指非做不可。宋·苏轼《东坡志林·养生说》:“如孙武令,事在必行,何卜之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骥:骏马,千里马;枥:马槽。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作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老年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猛志常在 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作宾语、定语;指人有大志。晋·陶潜《读山海经》诗:“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凤凰在笯 笯:鸟笼。凤凰被关在笼中。比喻有才能者不能施展报负。作宾语、定语;指怀才不遇。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
高高在上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诗经 周颂 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头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头!’大帅连这句俗语还不知道吗。”
耿耿在怀 耿耿:形容有心事;怀:心怀。老放在心里,不能忘怀,牵萦回绕。作谓语、定语;指不能忘怀的事。郭沫若《题画记》:“在日本时我也曾替他题过画,当时是更加没有把握,记得有一张《瞿塘图》,我题的特别拙劣,至今犹耿耿在怀。”
命在朝夕 命:生命。生命就在早晚之间。形容生命垂危。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危险。东汉·班固《汉书·龚胜传》:“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必死道路。”
人亡物在 人死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看见遗物而怀念死者。明 胡文焕《犀珮记 势逼改嫁》:“问何方得来,教我好疑猜,人亡物犹在。”
尝在围中 曾在被包围之中。
事在人为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主谓式;作分句;用于劝诫人。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
近在眉睫 睫:眼睫毛。近得像在眼前一样。也形容事情紧迫。偏正式;作谓语;形容很近,就在眼前。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有志不在年高 年高:岁数大。有志不在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复句式;作宾语;含褒义。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薄技在身 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作宾语;用于谦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有言在先 把话说在前头。指事前打过招呼。主谓式;作谓语、状语;指事先打了招呼。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淑儿巧脱杨生》:“他有言在先,你今日不须惊怕。”
道在人为 犹言事在人为。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净云:不打紧,道在人为,你见那里又一位王勃殿试来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复句式;作谓语、分句;指不过问别人的事情。春秋 孔子《论语 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作定语、分句;用于自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在此一举 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作谓语;指关键时刻。《史记·项羽本纪》:“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岁在龙虵 见“岁在龙蛇”。
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既:已经,已然;檐:屋檐。比喻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向对方屈服。指依附或有求于人,只得委曲求全。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这是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三藏只得双手合着与他见个礼。”
珊瑚在网 在网:都在网中。比喻有才学的人都被收罗了。作谓语;指收罗人才。《新唐书·拂菻国传》:“海中有珊瑚洲,海人乘大舶堕铁网水底。珊瑚初生磐石上,白如菌,一岁而黄,三岁赤,枝格交错,高三四尺,铁发其根,系网舶上,绞而出之。”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复句式;作分句;指人不能贪图安逸。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九卷:“谚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此言虽浅,然实切至之论,千万勉之。”
束在高阁 同“束之高阁”。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放着不用。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汪遵》:“朱门富家,积书万卷,束在高阁,尘暗签轴,蠹落帙帷。”
音容宛在 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对死者的想念。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对死者的想念。唐 李翱《祭吏部韩侍郎文》:“遣使祭斝,百酸搅肠,音然宛在,曷日而忘?”
叨在知己 叨:谦词,表示辱没他人,自觉惭愧;知己:友谊深厚的朋友。有愧于作为您的知己朋友。作宾语;用于自谦。清 霁园主人《夜潭随录 崔秀才》:“谓叨在知己,亟当如命。
消遥自在 指逍遥自得。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明谢谠《四喜记 亲忆琼英》:“你看那人踏雪寻梅,那人寒江独钓,何等消遥自在。”
逍遥自在 逍遥:悠闲自得的样子;自在:自由;舒适。形容悠然自得;自由自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唐 白居易《菩提寺上方远眺》:“飞鸟灭时宜极目,远风来处好开襟,谁知不离簪缨内,长得逍遥自在心。”
吃自在饭 指做没有风险与责任的事,安闲享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那赵聪原是个极贪安宴,十日九不在书房里的,做先生倒落得吃自在饭,得了重资,省了气力。”
如鲠在喉 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等。汉·许慎《说文解字》:“鲠,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韦曰:‘骨所以鲠,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鲠之臣。《汉书》以下皆作骨鲠,字从鱼,谓留咽者鱼骨较多也。”
在在皆是 在在:到处。到处都是,经常碰到。形容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到处都存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袁枚《答友人某论文书》:“仆疑足下于诗文之甘苦,尚未深历,故觉与我争名者在在皆是,而独震于考订家琐屑斑驳以为其传校可必耶?”
闷在鼓里 被包在鼓里面。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作谓语;指受人蒙蔽。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坐井观天,闷在鼓里,怎么行?”
鸾鹄在庭 谓鸾鹄峙立于庭。比喻子孙贤俊。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苏轼《祭张文定公文》:“寿考之余,报施亦丰。一子四孙,鸾鹄在庭,以华其终。”
情在骏奔 一心急着去奔丧。
心不在焉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焉:古汉语助词;相当于“于此”。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跳在黄河也洗不清
自繇自在 形容没有约束,安闲随意的样子。作谓语、定语;指没有约束。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索性把身边所有,尽数分与三家,等三家轮供养了我,我落得自繇自在 。”
症结所在 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事情或问题的关键所在。作宾语;指问题所在。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阎若璩》:“沈潜二十余年,乃尽得其症结所在。”
祸在朝夕 夕:晚上;朝夕:比喻短时间。指祸患来临在即。作宾语、定语;指灾祸马上来临。《旧五代史·晋书·杨光远传》:“承勋虑祸在朝夕,与诸弟同谋,杀节度判官邱涛。”
祝哽在前,祝噎在后 祝:祝祷;哽、噎:食物塞住喉咙。古代帝王接养三老、五更,以示仁惠。当三老、五更进餐时,派人在前后祝祷他们不要哽噎。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然而养三老于太学,亲执酱而傀,执爵而酳,祝噎在前,祝鲠在后,公卿奉杖,大夫进履,举贤以自辅弼,求修正之士使直谏。”
怀恨在心 把怨恨藏在心里。形容对人记下仇恨,以伺机报复。作谓语;指记仇。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回:“知县听玉姐说了一会,叫:‘皮氏,想你见那男子弃旧迎新,你怀恨在心,药死亲夫,此情理或有之。’”
成算在心 心中早已经算计好了如何应付的办法。作谓语;用于处事。宋·孔平仲《续世说·巧艺》:“李存进欲造浮桥,军吏曰:‘河桥须竹索……今无竹石,窃虑难成。’存进曰:‘吾成算在心,必有所立。’”
身在曹营心在汉 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刘波泳《秦川儿女》第一部第二章:“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就是上马金,下马银,也别想把我买动。”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比喻只要基础或根本还存在,暂时遭受损失或挫折无伤大体。复句式;作分句;用于劝诫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姑娘身上不大好,还得自己开解着些。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