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韬的成语

有关韬的成语

有关韬的成语共收录3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韬形灭影 谓藏匿踪迹,不露于世。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北齐·刘昼《新论·韬光》:“物之寓世,未尝不韬形灭影、隐质遐外,以全性栖命者也。”
养晦韬光 谓隐藏行迹和才能,不露锋芒。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清·王韬《淞滨琐话·罗浮幻迹》:“苟能养晦韬光,始许了却前缘,重联仙侣。”
文韬武略 文有计谋;武有策略。指智勇双全。韬、略:《六韬》、《三略》是古代的兵书;后来称用兵的计谋策略叫韬略。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网天罗?”
熊韬豹略 比喻高妙的用兵谋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司空图《复安南碑》:“几神洞妙,熊韬豹略之权;舞电威棱,越骑燕犀之象。”
韬光晦迹 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高僧传》:“释僧同,韬光晦迹,人莫能知,居寒山。”
敛锷韬光 比喻隐匿锋芒,才气不外露。作谓语;指人谦虚。明 张煌言《上鲁国主启二》:“仍乞敛锷韬光,以绝敌人窥伺。”
韬光用晦 同“韬光养晦”。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唐·黄滔《知白守黑赋》:“圣人所以立言于彼,垂训于后,将令学者得韬光用晦之机,不使来人有衒实矜华之丑。”
韬光隐晦 同“韬光养晦”。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郭沫若《<虎符>附录·写作缘起》:“这也与其说是由于信陵君的悲观、失望而至于消极,倒宁可说是由于魏王的猜忌、残忍,而使他不得不韬光隐晦的。”
韬戈卷甲 收藏起武器铠甲。指息兵。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旧唐书·陈少游传》:“韬戈卷甲,伫候指挥。”
韬光韫玉 隐匿光采,韫藏宝玉。比喻隐藏才华,不露光芒。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隶释·汉小黄门谯敏碑》:“君商时度世,引己倍权,守静彻冗,韬光韫玉,以远悔咎。”
韬晦之计 韬:把才华隐藏起来;晦: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作宾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虎略龙韬 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刘基《悲杭城》诗:“一朝奔迸各西东,玉斝金杯散蓬荜。清都太微天听高,虎略龙韬缄石室。”
韬光敛彩 收敛光采。比喻隐匿才华,无声无息。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明·宋濂《史处士墓碑文》:“自是益韬光敛彩,系情山水间。”
韬光俟奋 谓掩藏才智,待时奋起。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晋书·慕容垂载记》:“但时来之运未至,故韬光俟奋耳。”
韬戈偃武 收藏兵器,停止武备。谓息兵修文。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隋书·炀帝纪》:“译靡绝时,书无虚目,韬戈偃武,天下晏如。”
韬光隐迹 同“韬光晦迹”。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金·马钰《满庭芳·咏和师叔辞世》词:“怀美,便韬光隐迹,二十余年。”
卷甲韬戈 卷起铠甲,收起武器。谓停止战斗。作谓语、宾语;用于战争等。《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
六韬三略 《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泛指兵书、兵法。联合式;作宾语;指兵书、兵法。唐 黄滔《祭南海南平王》:“天生大贤,浚六韬三略之才谋。”
韬迹隐智 谓藏匿踪迹,不露才智。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北齐·刘昼《新论·韬光》:“是以古之有德者,韬迹隐智,以密其外。”
韬声匿迹 隐匿音信踪迹。谓不被人所见闻。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晋·挚虞《征士胡昭赞》:“投簪卷带,韬声匿迹。”
韬神晦迹 谓隐藏踪迹。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隋书·薛道衡传》:“粤若高祖文皇帝,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韬神晦迹则紫气冲天。”
衔勇韬力 衔:含;韬:掩藏。把勇气和力量掩盖起来。比喻收敛锋芒,待机而动。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唐·柳宗元《献平淮夷伯雅表》:“衔勇韬力,日思予殛。”
韬光灭迹 谓隐藏自己行迹,不使外人得知。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唐·无名氏《灵应传》:“妾之先宗,羞共戴天。虑其后患,乃率其族,韬光灭迹,易姓变名,避仇于新平真宁县安村。”
韬光敛迹 同“韬光晦迹”。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明·袁宏道《德山尘谭》:“学道人须是韬光敛迹,勿露锋芒,故曰潜曰密。”
韬曜含光 掩藏隐匿光明。谓不显耀名声。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明·何景明《七述》:“出则施声教,款遐荒,臻盛美,流休详;处则韫椟深藏,韬曜含光。”
文韬武韬 韬:古代兵书《六韬》,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指文武两方面的谋略。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用兵的谋略。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上略中略,奏山石之奇谋;文韬武韬,奉川璜之秘诀。”
韬光养晦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主谓式;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龙韬豹略 指兵法。作宾语;指兵法。明 宋濂《走笔送金贤良》诗:“蛋雨蛮烟十年梦,龙韬豹略一生心。”
韬晦待时 谓掩藏锋芒,隐匿踪迹,等待时机。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茅盾《蚀·动摇》:“辛亥那年国光就加入革命,后来时事日非,只好韬晦待时。”
晦迹韬光 晦、韬:隐藏;迹:踪迹;光:指才华。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使外露。作谓语;指隐藏才华。元 王仲元《江儿水 叹世》:“竹冠草鞋粗布衣,晦迹韬光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