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蓄的成语
有关蓄的成语
有关蓄的成语共收录12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蓄精养锐 | 犹养精蓄锐。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军力、比赛等。 | 清昭槤《啸亭杂录 缅甸归诚本末》:“正值烟瘴炽发,钦奉谕旨,轸念士卒,仡令停兵,蓄精养锐。” |
蓄盈待竭 | 蓄:积蓄,储藏;竭:干涸。积蓄部队的锐气,等待对方士气低落时再出击。 | 作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 清·汪宗沂《卫公兵法·将务兵谋》:“若此,则当卷迹藏声,蓄盈待竭,避其锋势,与之持久。” |
养锐蓄威 | 见“养威蓄锐”。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清史稿·洪承畴传》:“我军亦得养锐蓄威,居中制外。” |
养威蓄锐 | 培植威力,积蓄锐气。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唐·于公异《李晟收复西京露布》:“养威蓄锐,真殄元凶。” |
兼容并蓄 | 同“兼收并蓄”。 | 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指兼容性大。 | 明·方孝孺《复郑好义书》:“所贵乎君子者以能兼容并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见,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 |
养精蓄锐 | 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积蓄力量。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军力、比赛等。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
俱收并蓄 | 不加区别,统统收纳包容。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容量大。 | 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
兼收并蓄 | 兼收:多方面吸收;并蓄:一并保存。多方面吸收并保留下来。指吸收、招拢多方面的人才或事物。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指把不同性质东西收存起。 | 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
九年之蓄 | 九年的储备。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以备非常。 | 作宾语;指储备。 | 《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
衔悲蓄恨 | 衔:含着。心里藏着悲痛和仇恨。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乐府诗集·蔡琰<琴曲歌辞>》:“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蓄恨兮何时平!” |
蓄锐养威 | 蓄:积聚。积蓄锐气,蓄养威力。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周书·韦孝宽传》:“今若更存遵养,且复相时,臣谓宜还崇邻好,申其盟约,安人和众,通商惠工,蓄锐养威,观衅而动。” |
富商蓄贾 | 同“富商大贾”。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大商人。 | 《管子·轻重甲》:“故迁封食邑、富商蓄贾、积余藏羡跱蓄之家,此吾国之豪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