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不的成语
有关不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不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糟糠不厌 | 糟糠:酒糟和米糠;厌:饱。连糟糠这样粗劣的粮食也吃不饱,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 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指只有经历艰难才能成功。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
知人知面不知心 | 旧时俗语。指认识一个人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 |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指难于识人。 |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无二心呵。” |
跼蹐不安 | 形容恐惧不安。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徐信闻言,甚跼蹐不安,将自己虞城失妻,到睢阳村店遇见此妇始末,细细述了。” |
居心不净 | 居心:存心;净:干净。存心不善。指存心不纯净 | 作谓语、定语;指动机不纯。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 |
细大不捐 | 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 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包罗一切。 | 唐 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
怏怏不乐 | 怏怏:形容不满意的神情。心中郁闷,很不快活。 | 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 《杨家将演义》第40回:“六郎谢恩而退,归至府中,思忆孟良、焦赞,怏怏不乐。” |
临难不慑 | 临:面对;难:灾难;慑:害怕,恐惧。遇到危难,一点也不惧怕。 | 作谓语、定语;指人沉着、冷静。 | 明·屠隆《彩毫记·预识汾阳》:“看这绑缚汉子,伟干长躯,丰神轩举,临难不慑,必是人豪。” |
不可开交 | 开:解开;交:纠缠。不能解脱纠缠。 | 偏正式;作补语;形容无法了结,不能摆脱。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吴赞善听到这里,便气的不可开交。” |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 | 说的人,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听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时素臣正在得君,真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旬月之内,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 |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 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比喻积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获。 | 作宾语、分句;指平日积累。 | 《淮南子·真训》:“其道可以大美兴,而难以算计举也。是故日计之不足,而岁计之有余。” |
不成三瓦 | 比喻不能要求齐全。 | 《史记·龟策列传》:“物安可全乎?天尚不全。故室为屋,不成三瓦而陈之。” | |
好心不得好报 | 报:报答。指一番好心被人误解,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 作宾语、定语;指好心被人误解。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 |
矢不虚发 | 矢:箭。形容射箭本领极高。 | 作谓语、宾语;形容办事有充分的把握。 | 《魏书·王传》:“车驾还,诏健殿后,蠕蠕万骑追之,健与数十骑击之,矢不虚发,所中皆应弦而毙。” |
暗室不欺 | 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 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自觉不作亏心事。 | 《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隋王荣暨妻刘氏墓志》:“暗室不欺,托生安养。” |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手不停毫 | 手不停顿地书写。形容不停地写作。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李白左手将须一拂,右手举起中山兔颖,向五花笺上,手不停挥,须臾,草就吓蛮书。” | |
拟不于伦 | 拟:比拟;伦:同类。指不以同类或同等事物来比拟。比拟失当。 | 作宾语、定语;指比拟不当。 |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 |
不成体统 |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 动宾式;作谓语、补语、分句;表示人言行放肆,或有失庄重。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3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
食不兼肉 | 吃饭不用两道肉食。谓饮食节俭。 | 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 《尹文子·大道上》:“昔晋国若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无几时,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 |
长生不死 | 生命长存,永不死亡。 | 作谓语、定语、宾语;同“长生不老”。 | 晋·葛洪《抱朴子·辨问》:“长生不死,以此责圣人,何其多乎?” |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 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 作宾语、分句;指要慎重其事。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 |
兵不厌诈 | 诈:蒙骗。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胜敌人;要靠谋略。 | 主谓式;作主语、宾语;用于采用迷惑敌人的方法战胜敌人。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
不识不知 | 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 | 作谓语、定语;指不识古今。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
知而不言 | 明明知道而不说。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战国·宋·庄周《庄子·列御寇》:“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 |
执意不回 | 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依从别人。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
绵延不绝 | 绵延:延续不断的样子。延续不断的样子。 | 作谓语、定语;指延续。 | 巴金《怀念·悼范兄》:“我知道生命无处不在,我知道生命绵延不绝。” |
不分轩轾 |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 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不分高低与胜负。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臣所耻也。” |
舌挢不下 | 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惊讶或恐惧时。 | 《史记·扁鹊苍公列传》:“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 |
名不符实 | 名声与实际不符。 | 作谓语、宾语;指名声与实际不符。 | 廖仲恺《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训话》:“所谓盛名难负,名不符实,反为见笑。” |
不仁不义 | 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刻薄残忍。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讲仁德。 |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
居之不疑 | 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毫不怀疑。 | 作谓语;指深信不疑。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五回:“且说秦凤梧跟了张露竹洋行里那班人,天天闹在一起,吃喝顽笑,大家知道他是个有钱的财主,恭维他观察长,观察短,秦凤梧也居之不疑。” |
不成器 |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没有用处。 |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一笔不苟 | 不苟:不苟且。一笔一画都很认真;毫不马虎。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十分认真。 | 清 沈初《西清笔记 纪名迹》:“前后一笔不苟,功力如此,洵神技也。” |
不可胜纪 | 不能逐一记述。极言其多。 | 作谓语、定语;用于计数等。 | 《汉书 公孙弘卜式等传赞》:“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儿宽……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 |
贫不学俭 | 谓穷人不必学俭而不得不俭。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任城陈萧王彰传论》:“其此之谓欤”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曰:“谚言‘贫不学俭,卑不学恭’,非人性分也,势使然耳。” |
杀人不见血 | 杀了人不露一点痕迹。形容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 | 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猫儿,平昔不知坏了多少大臣,乃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 |
不徐不疾 | 徐:慢。疾:快。不快不慢,从容自然。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处事掌握适度。 | 《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
一山不藏二虎 | 比喻两人不能相容。 | 作定语、宾语;指不能相容。 | 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
不露锋芒 | 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 动宾式;作谓语;比喻不显示出才智来。 | 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
密不通风 | 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 补充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做事严密。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但要访的孤儿有影踪,必然把太平庄上兵围拥,铁桶般密不通风。” |
流年不利 | 流年:旧时算命的人逐年推算一个人运气的好坏;叫“流年”;这里指某一个年头、时间。时运不好。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想是我流年不利,故此没福消受,以致如此。” |
一字不落 | 落:丢下。指整篇文章都仔细逐字逐句地阅读或背诵。 | 作定语、状语;用于读书等。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
洗手不干 | 把手洗干净休息了。 | 连动式;作谓语;指做过的事不再干了。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后来洗手不干,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 |
不值一谈 | 不值得谈论。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不屑的事情。 | 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但对胡雪岩来说,这数目太小了,不值一谈,所以乌先生佯作不知,默然无语。” |
一脚不移 | 借喻坚定不移。 | ||
跨者不行 | 跨:跨步前进。跨步前进的人不能走长路。比喻急于求成的人,难以持之以恒。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
不解之缘 | 解:解散。不可分开的缘分。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 | 偏正式;作宾语;形容关系密切。 | 南朝 梁 萧统《古诗十九首》:“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
巧不可阶 | 阶:台阶,引伸为赶上。指巧妙得别人无法赶上。 | 主谓式;作谓语、补语;指巧妙得别人无法赶上。 | 南朝 梁 简文帝《与湘东王书》:“谢故巧不可阶,裴亦质不宜慕。” |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 指无法逃脱或逃避责任。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高玉宝《高玉宝》第十章:“往哪里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在东北这块地方,跑哪里也是小鬼子和汉奸的天下。” |
可望而不可及 | 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 | 郭沫若《月蚀》:“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之人,你们的鼓声透过了几千万重的黑幕,传达到我耳里来了!” |
临财不苟 | 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廉洁自好。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
嘘唏不已 | 嘘唏:哽咽;已:停止。形容抽抽噎噎地不断哭泣。 | 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晋书·后妃·左贵嫔传》:“歔欷不已,若丧所生。” |
畜我不卒 | 畜:养育;卒:终。指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责没有完成。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 |
连绵不断 |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连续不止。 |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 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5回:“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们派个人去是决计不要紧的。” |
不务正业 | 务:从事;正业:正当的职业;本职工作。不干正当的工作。现多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游手好闲、贪图安逸的人。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分外不务正业。” |
不私其利 | 私;私有。不把利益据为己有。 | 作谓语;用于为人。 | 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不伐其功,不私其利。” |
口不应心 | 应:符合。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官人,你昨夜恁般说,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 |
嗔拳不打笑面 | 比喻不可以欺凌态度和悦的人。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6回:“自古嗔拳不打笑面,他又不曾伤犯着你,你有钱看平日相交与他些,没钱罢了,如何只顾打他?” |
救过不遑 | 救:挽救;遑:闲暇。补救过失都来不及。 | 作谓语;用于劝诫等。 |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卷:“上方综核名实,分别功罪,群臣救过不遑。” |
帷薄不修 | 帐薄:帐幔和帘子,古代用以障隔内外;修:整饬。男女不分,内外杂沓。指家庭生活淫乱。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西汉 贾谊《新书 阶级》:“坐污秽男女无别者,不谓污秽,曰:‘帷薄不修。’” |
负阻不宾 | 犹言负固不服。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 |
明人不做暗事 | 心地光明的人不做鬼鬼祟祟的事。比喻有意见当面提出,不在背后捣鬼。 | 主谓式;作分句、宾语;含褒义。 |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常言道:‘明人不做那暗事’,则俺这闭月羞花绝代姿,到如今自做出自当之,妆甚的谎子!” |
不是冤家不聚头 | 聚头:碰头。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 |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仇人不可避免相见。 | 《京本通俗小说 西山一窟鬼》:“这个不是冤家不聚会。好教官人得知,却有一头好亲在这里。” |
绝不轻饶 | 指对违背意志的事情或行为不轻易放过。 | 作谓语;指态度坚决。 | |
立于不败之地 | 立于:处在;地:地位。指人处在不会失败的境地上。 | 补充式;作谓语、宾语;用于组织或个人。 | 孙武《孙子 军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
不分高下 | 指分不出高低胜负。 | ||
密云不雨 | 满天乌云不下雨。比喻事物正在酝酿,一时还没有发作。 | 主谓式;作谓语;比喻事情正在酝酿中。 | 《周易 小畜》:“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
恬不知愧 | 见“恬不知耻”。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要脸。 | 清·阎尔梅《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琯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 |
水浆不入 | 水浆:饮料。流汁也进不了口。形容病重或劳伤过度。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水浆不入于口者,至自禹它。” |
食不下咽 |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唐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
不问不闻 | 闻:听。不问也不听。形容对事情不关心,很冷淡。 | 作谓语、定语;指态度冷淡。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 |
使功不如使过 | 使:用。使用有功绩的人,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使其能将功补过。 |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索卢放传》:“太守受诛,诚不敢言,但恐天下惶惧,各生疑变。夫使功者不如使过,原以身代太守之命。” |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 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 作宾语、分句;用于感叹。 | 《晋书 解系传》:“[司马伦]怒曰:‘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解系)兄弟轻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
脂膏不润 | 比喻为人廉洁,不贪财物。 | 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 汉 刘珍《东观汉记 孔奋》:“直脂膏中,亦不能自润。” |
鹿裘不完 | 比喻检朴节俭。 | 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节俭。 | 《汉书·虞延传》:“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 |
愚不可及 | 及:赶上。形容愚笨到了极点。 | 补充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人生面不熟 | 人的面貌陌生,素不相识。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陌生的事物。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孩子见大郎如此待得他好,心里虽也欢喜,只是人生面不熟,又不知娘的意思怎么,有些不妥贴,还想要去。” |
残忍不仁 | 残忍:凶暴;仁:仁爱。凶恶暴虐不讲仁义。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 |
欲罢不能 | 罢:停;歇。想停止却又收不住。指因各种原因(包括迫于形势)无法中止。 | 偏正式;作宾语;指处境艰难。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
好男不跟女斗 | 旧时认为有出息的男子不和女子一般见识。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 | 老舍《柳屯的》:“赵五眨巴了半天眼睛:‘行啊;可是好男不跟女斗,是不是?’” |
山不转路转 | 比喻世界渺小,这里不遇那里遇。 | 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世界渺小。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14章:“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 |
不期修古 | 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 作谓语、宾语;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老不晓事 | 年老而不明白事理。 | 作谓语、定语;用于责骂人等。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植益内不自安”注:“老不晓事,强著一书,悔其少作。” |
天公不做美 | 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 作宾语;指天气。 | 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13回:“偏偏天公不做美,疾风凄雨,彻夜飘零,把这般普天同庆的大喜事,未免减色三分。” |
摇摆不定 | 指心意犹豫不决,来回变化。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立场。 | 周恩来《现时政治斗争中之我们》:“小资产阶级也常摇摆不定,只有无产阶级是最不妥协的革命阶级。” |
破烂不堪 | 破破烂烂的不成样子。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一时风气大变,没有一个不是穿的极破烂不堪的。” |
套言不陈 | 套言:客套话;陈:陈述。套话不多说了。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信等。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24回:“九娃拿了一封书,递于绍闻,书上写道:‘字启谭大哥下入目。兹启者,套言不陈。’” |
单丝不线 | 一根丝纺不成线。①比喻单身,没有配偶。亦作“单丝不线,孤掌难鸣”。 |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说甚么单丝不线,我着你缺月再圆。” | |
遂迷不寤 | 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元稹《拓村镇州制》:“如王迁凑遂迷不寤,诸道宜便进军,以时翦灭。” |
赞叹不置 | |||
不幸而言中 | 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 | 《孔子家语 辨物》:“赐不幸而言中,是赐多言。 | |
抹不下脸 | 碍于脸面或情面。 | 作谓语、宾语;指碍于脸面或情面。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人家见他说得如此恳切,有些抹不下脸的,不免都应酬他几块,然而大注捐款一注没有。” |
晚节不终 | 晚节:指晚年的节操。指到了晚年却不能保持节操。 | 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 《明史 于孔兼传》:“疏论都御史吴时来晚节不终,不当谥忠恪。” |
不可多得 | 得:得到;获得。不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才或稀有物品。 | 东汉 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义不辞难 | 辞:推辞。道义上不容许躲开危难。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 形容无耻到极点。 | 作谓语、定语;指人不知廉耻。 | 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
改过不吝 | 吝:可惜。改正错误态度坚决,不犹豫。 | 作谓语、定语;指彻底改正错误。 | 《尚书·仲虺之诰》:“改过不吝。”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述汤之所以王,则曰:‘用人惟己改过不吝。’言能纳谏也。” |
半死不活 | 半死:接近死亡;多指生命受到极大折磨、摧残的状况。没有精神;毫无生气;形容人精神不振或事业萧条。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指人或事物没有生气。 | 清 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刑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都收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