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除的成语
有关除的成语
有关除的成语共收录65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除秽布新 | 犹言除旧布新。 | 作谓语、定语;用于指革新。 |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一》:“孛星者,恶气所生,或谓之慧星,张为周分。其后世祖都洛阳,除秽布新之象。” |
手到病除 | 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好;解决问题迅速。 | 紧缩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 元 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嬷嬷你放心,小人三代行医,医书脉诀,无不通晓,包的你手到病除。” |
除患兴利 | 清除祸患,兴办有利的事业。 | ||
扫除天下 | 扫除:消除,肃清。肃清坏人,安定社会。 | 作谓语、定语;指肃清坏人。 | 《后汉书·陈蕃传》:“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
扶辇下除 | 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 | ||
剪草除根 | 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生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 联合式;作谓语;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
进利除害 | 犹言兴利除害。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势》:“夫欲追速致远,不知任王良;欲进利除害,不知任贤能,此则不知类之患也。” |
加减乘除 | 算术的四则运算,借指事物的消长变化。 | 作主语、宾语;指事物的变化。 | 明 王九思《端正好 次韵赠邵晋夫归隐》:“端的是太平人物,谁想道命儿中加减乘除。” |
乳臭未除 | 比喻年幼。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商功父虽有两个外甥,不是姐姐亲生,亦且是乳臭未除,谁人来稽查得他?” |
东荡西除 | 指四处征伐。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征战。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九回:“昔日魏武祖皇帝,东荡西除,南征北讨,非容易得此天下。” |
罪以功除 | 所犯的罪行可以用功劳来抵除。指将功折罪。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圣王之祀,臣有五义。” |
辟恶除患 | 辟:祛除。祛除邪恶与祸患。 | 作谓语、定语;指为民除害。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1卷:“今日元吉,理发沐尘,辟恶除患,长生神仙。” |
清宫除道 | 清、除:洒水扫除;宫:古代房屋的通称。打扫房屋和道路。指准备迎接贵宾到来。 | 作谓语;指准备迎接贵宾到来。 | 《战国策·秦策一》:“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
除奸革弊 | 除掉坏人,改革弊端。 | 作谓语、定语;指除掉坏人,改革弊端。 |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小官职居清廉,理当正直,除奸革弊也呵。” |
除残去秽 | 残:残暴。秽:污秽,比喻恶势力。清除社会上的残暴、腐朽势力。 | 作谓语、定语;指彻底改变。 | 《后汉书·梁统传》:“仁者爱人,义者政理,爱人以除残为务,政理以去乱为心。” 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待。” |
除害兴利 | 根除对人民有害的事,兴办对人民有利的事业。 | 作谓语、定语;指人办事的原则。 | 《管子 治国》:“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 |
排除异己 | 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不属于自己集团派系的人。 | 作谓语、宾语;指清除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十章:“孙峻、孙晽兄弟相继专权,更加残暴,排除异己,淫污宫廷。” |
安良除暴 | 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 | 作谓语、定语;指帮助弱势人士。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三侠五义》间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 |
断怪除妖 | 谓铲除妖魔鬼怪。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无名氏《大破蚩尤》第二折:“我我我,仗神锋断怪除妖,是是是,赁道法驱邪斩虎。” |
斩草除根 | 斩:砍断;斩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指彻底成事。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
铲草除根 | 铲:消灭;除:去掉。除草时要连根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 作谓语、宾语;指彻底成事。 | 明·沈鲸《双珠记·协谋诬讼》:“自古道杀人见血,铲草除根。” |
为民除害 | 替老百姓铲除祸害。为:替;给。 | 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秦宓传》:“禹疏江决河,东注于海,为民除害,生民已来功莫先者。” |
兴利除弊 | 兴办有利的事情;消除有害的事情。兴:兴办;创办;弊:弊端;害处。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
灶上扫除 | 把灶上打扫干净。比喻极容易做到。 | 作宾语;指很容易做到的事。 | 章炳麟《书十九路军御日本事》:“至五昼夜不卧,未尝有怨言,故能以弱胜强,若从灶上扫除焉。” |
除患宁乱 | 患:祸患,灾难;宁:安定。除掉祸患,安定叛乱。 | 作谓语、宾语;用于治国等。 | 三国·蜀·诸葛亮《后主出军诏》:“除患宁乱,克复旧都。” |
排除万难 | 排:排开。排除重重阻碍;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毛泽东《愚公移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
兴利除害 | 兴办有利的事情,除去有害的事情。亦作“兴利除弊”、“除害兴利”、“兴利剔弊”。 | 作谓语、定语;指人办事的原则。 | 《管子·君臣下》:“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 |
药到病除 | 药一服下病就好了。形容用药效果非常好。 | 作谓语、宾语;指人的医术。 |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药到病除,效如桴鼓。” |
玉除彤庭 | 除:宫殿的台阶;彤:朱红色。饰玉的台阶,涂红的门庭。形容建筑极其华丽。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班固《西都赋》:“玉除彤庭,碝戚彩致。” |
蔓草难除 | 蔓草:蔓延生长的草。蔓生的草难于彻底铲除。比喻恶势力一经滋长,就难于消灭。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 作宾语、分句;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西除东荡 | 荡:荡平。到处征剿敌人。 | 作谓语、宾语;指到处征战。 |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俺也曾西除东荡,把功劳立下几桩桩。” |
禁乱除暴 | 禁:制止;乱:混乱;暴:强暴。抑制强暴势力,治理混乱局面。 | 作谓语、宾语;指打击犯罪。 | 清·汪琬《复仇或问》:“诸凡国法所不及加,与有司所不得而执者,不许其复仇,则无以禁乱除暴也,” |
积习难除 | 长期形成的旧习惯很难更改。同“积习难改”。 | 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指习惯难改。 | 郭沫若《序〈白毛女〉》:“我们早就呼喊着人民文艺的创造但积习难除,一拿起笔来,总要忸怩作态的。” |
剗草除根 | 斩草除根。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
讨逆除暴 | 讨:征伐。征伐和剪除背叛的残暴势力。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晋书·张轨传》:“所以讨逆除暴,成功济务,宁宗庙社稷,致天下之福,不可废也。” |
祛蠹除奸 | 驱除祸害,消除奸佞。 | 作谓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且说李御史到了福建,巡历地方,祛蠹除奸,雷厉风行,且是做得利害。” |
除邪去害 | 邪:邪恶。铲除邪恶,去掉祸害。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长国姑除邪去害,保忠良重镇关津。” |
与民除害 | 替百姓除祸害。 | 作谓语;指清官或勇士。 |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
除狼得虎 | 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金史·陈规传》:“近虽遗官谦察,治其奸滥,易其疲软,然代者亦非选择,所谓除狼得虎也。” |
年近岁除 | 除:逝去。指已迫近年底。 | 作宾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2回:“年近岁除,怎好只管打扰?” |
救乱除暴 | 救:止。治理混乱局面,清除强暴势力。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三国志通俗演义·曹公分兵拒袁绍》:“盖救乱除暴,谓之义兵。” |
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 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54回:“焉知晓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除旧布新 | 布:安排;展开。废除旧的;建立新的。也作“除旧更新”。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指革新。 |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汉。申须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 |
杜渐除微 | 同“杜渐防萌”。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宋书·彭城王义康传》:“杜渐除微,古今所务,况祸机骤发,庸可忽乎。” |
除旧更新 | 清除旧的,建立新的。以新的代替旧的。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以新的代替旧的。 | 晋 竺僧朗《报南燕主慕容德》:“彗者除旧更新之象。” |
为民除患 | 为:替。替老百姓铲除祸害。 | 作谓语、定语;指杀坏人。 | 南朝·宋·刘彧《与诸方镇及诸大臣诏》:“为民除患,兄弟无复多人,弥应思吊不咸,益相亲信。” |
削草除根 | 犹斩草除根。谓从根本上消除祸患。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不争晋公主怀孕在身,产孤儿是我仇人,待满月钢刀铡死,才称我削草除根。” |
灶上骚除 | 骚:通“扫”。把灶上打扫干净。比喻极容易做到。 | 作宾语;指很容易做到的事。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 |
翦草除根 | 翦:“剪”的异体字;割断;翦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也作“剪草除根”。 | 联合式;作谓语;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 北齐 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潮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
除恶务尽 | 除:去除;恶:邪恶;指坏人坏事;务:必须;一定。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 |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消除坏人与坏事。 | 《尚书 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尽。” |
剪恶除奸 | 剪、除:扫除。扫除恶人与奸人。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扫除恶人。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0回:“似你我行侠尚义,理应济困扶危,剪恶除奸。” |
三下五除二 | 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 作状语、分句;指人做事。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偶然在家闲一刻,便见他姊妹两个‘三下五除二’的不离手,‘五亩七分半’的不离口。” |
刬草除根 | 犹斩草除根。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 语出《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明 陶宗仪《辍耕录连枝秀》:“半世连枝带叶,算从前,历尽虚花,一朝刬草除根,到此际方成结果。” | |
除恶务本 | 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蔡沈集传:“去恶则务绝根本。” |
除残祛暴 | 除:去掉;祛:除去;暴:凶暴。铲除残暴。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除暴。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专一除残祛暴,济困扶危。” |
日月其除 | 日月流逝。谓光阴不待人。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诗经·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
消除异己 | 排挤、消除与自己意见不同或非本集团的人。 | 作谓语、定语;指排除不同政见的人。 | 毛泽东《蒋介石在挑动内战》:“这样的敌我倒置,真是由蒋介石自己召供,活画出他一贯勾结敌伪,消除异己的全部心理了。” |
除暴安良 | 暴:暴徒;泛指给人民带来危害的人;安:安顺、安抚;良:善良的人;良民。除掉为非作歹的坏人;安抚善良的百姓。也作“安良除暴”。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维持好的社会风尚。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0回:“俺闻剑客行为莫不至公无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恶报;至除暴安良,尤为切要。” |
破除迷信 | 原指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现也指解放思想,扫除自卑感,树立敢想、敢说、敢干的新风格。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消除迷信思想。 |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要破除迷信。不论古代的也好,现代的也好。” |
除邪惩恶 | 惩:处罚。清除邪气,惩办坏人。 | 作谓语、定语;指消除邪恶。 | 鲁迅《编校后记》:“他爱看侠士小说,固此发了游侠狂,硬要到各处去除邪惩恶,碰了种种钉子。” |
禁奸除猾 | 禁:禁止;猾:狡猾。禁止清除奸险狡猾之人。 | 作定语;用于社会风尚。 | 《隋书·酷吏传序》:“无禁奸除猾之志,肆残虐幼贱之心。” |
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 作宾语、分句;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自古道:‘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
除疾遗类 | 遗:留下。类:种。只治表面的病,又留下了病根。比喻去患不彻底,留下祸根。 | ||
开利除害 | 犹言兴利除弊。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汉·贾谊《新书·立后义》:“而所以有天下者,以为天下开利除害,以义继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