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抑的成语

有关抑的成语

有关抑的成语共收录18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抑郁不平 抑郁:压抑郁闷。内心压抑郁闷,心中愤愤不平。作谓语、定语;指内心抑郁。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4回:“只这七个字,那种抑郁不平之气,也就可想了。”
诌上抑下 谄:讨好,奉承。讨好上司,压制下级。《北史·安同传》:“[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色,忠驾爱厚,不谄上抑下。”《北史·安同传》:“[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色,忠驾爱厚,不谄上抑下。”
谄上抑下 讨好上司,欺压下级。联合式;作谓语;形容讨好上司,欺压下级。《北史 安同传》:“(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色,忠笃爱厚,不谄上抑下。”
抑强扶弱 抑:压制;扶:帮助。压制强暴,扶助弱小。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汉 袁康《越绝书 外传本事》:“于是勾践抑强扶弱,绝恶反之于善。”
抑恶扬善 抑:遏制。压制坏人坏事,宣扬好人好事。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汉·刘向《新序》:“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起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
务本抑末 从事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作宾语、定语;指农工商关系。《汉书 郑弘传》:“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教化可兴。”
抑郁寡欢 由于心情不舒畅而很少高兴的时候。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高兴。老舍《吐了一口气》:“我是个抑郁寡欢的孩子,因为我刚一懂得点事便知道了愁吃愁喝。”
欲扬先抑 要发扬、放开但先控制、压抑。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写作。郁达夫《苏州烟雨记》:“还是为唤醒观者的观听起见,用修辞学上的欲扬先抑的笔法,使能得着一个对称的效力而想出来的?”
抑塞磊落 形容心地抑郁,有志未伸,为人却胸怀坦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 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按行自抑 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唐·柳宗元《梦赋》:“忽崩赛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崇本抑末 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抉择。《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
抑扬顿挫 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宋 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抑暴扶弱 抑:遏止,压制。压制强暴,扶助弱小。作谓语、定语;指帮助弱小。东汉·班固《汉书·刑法志》:“夫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
扬清抑浊 犹扬清激浊。作谓语、定语;指扬善斥恶。《梁书·武帝纪》:“公扬清抑浊,官方有序,多士聿兴。”
郁抑不申 郁抑:抑郁。胸中忧闷不舒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北史·文苑传序》:“道撼轲而未遇,志郁抑而不申。”
重此抑彼 重:重视;抑:压制,贬低。重视这个,压制那个。指待人或处事不公平。作谓语、定语;指偏爱。
扶弱抑强 扶助弱小,压制强暴。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扶助弱小,压制强暴。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6回:“晋为诸侯之长,恤患补阙,扶弱抑强,乃盟主之职也。”
顿挫抑扬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作定语、状语、补语;形容声音。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 靖节 休斋论〈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