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弓的成语

有关弓的成语

有关弓的成语共收录45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櫜弓戢矢 见“櫜弓戢戈”。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休战。清·夏燮《中西纪事·剿抚异同》:“比年各省用兵,胜负无常,得失互见,诸臣何不以事无把握为虑,而亟欲櫜弓戢矢耶?”
左右开弓 双手都能拉弓射箭。形容双手交替打人耳光;也形容向两边拉开。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同时进行。元 白仁甫《梧桐雨》楔子:“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盘马弯弓 盘马:骑着马绕圈子跑;弯弓:拉弓准备发射。骑马盘旋张弓欲射。比喻故作姿态而不付诸行动。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唐 韩愈《雉带箭》诗:“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高鸟尽,良弓藏 比喻功成事定之后,出力的人反而见弃,没有好下场。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文子 上德》:“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
弓上弦,刀出鞘 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战争。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1回:“一个个弓上弦,刀出鞘,支更坐夜。”
乌焦巴弓 乌:黑色;焦:火力过猛,使东西烧成炭样。原是《百家姓》中的四个姓氏。比喻烧得墨黑。作状语;多用于口语。蔡东藩《民国演义》第五回:“良弼正要进门,猛听得一声怪响,不禁却顾,可巧弹落脚旁,把左足轰得乌焦巴弓,呼痛未终,已是晕倒。”
楚弓复得 喻失物复得。作宾语、定语;同“失而复得”。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此图久已失去,乱后,里人于灰烬中得之,复归其家……楚弓复得,颇非偶然。”
强弓硬弩 强:强劲的,有力的;弩:古代发箭的机械。强有力的弓,坚硬的弩。形容武器精良。作宾语、定语;指装备精良。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古乐,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
楚得楚弓 见“楚弓楚得”。作宾语、分句;比喻利未外溢。见“楚弓楚得”。
楚弓楚得 楚国人丢掉的弓;仍然被楚国人拾到了。比喻自己丢失的东西落入与自己同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手中。形容肥水没有外流。主谓式;作分句;含褒义,比喻利未外溢。西汉 刘向《说苑》:“左右请求之。王曰:‘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克传弓冶 犹克绍箕裘。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旧唐书·赵道兴传》:“卿今克传弓冶,可谓不坠家声。”
伤弓之鸟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晋书 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
蜚鸟尽,良弓藏 藏:收藏。飞鸟射尽,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成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
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战争。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语笑喧哗,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开弓不放箭 比喻故意做出一种要行动的姿态。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3回:“事还是竟弄破了好,还是‘开弓不放箭’,大家弄几个钱有益?”
烹犬藏弓 犹烹狗藏弓。作宾语、定语;用于事后。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櫜弓卧鼓 藏弓息鼓。谓战事停息,天下太平。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休战。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驰使四夷,复其爵号。然后还师振旅,櫜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
楚弓遗影 比喻因某事造成的疑惧心理。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晋书·乐广传》:“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鞋弓袜浅 见“鞋弓袜小”。作宾语、定语;形容女性。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附《琵琶记·寻夫》改本:“顾不的鞋弓袜浅;讲不起抛头露面。手拨琵琶,原非自遣,要诉出衷肠一片。”
袭冶承弓 袭:继承;冶:冶炼金属;弓:制造弓箭。比喻继承父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戴圣《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鸟得弓藏 见“鸟尽弓藏”。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三国·魏·曹丕《煌煌京洺行》:“淮阴五刑,鸟得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弯弓饮羽 形容勇猛善射。作定语;用于书面语。《韩诗外传》卷六:“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为石,石为之开,而况人乎!”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烹:煮烧。飞鸟打尽,弓被搁置不用;兔被捕杀后,猎狗则被烹食。比喻事情办成,功臣被害。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鲁迅《立此存照》:“倘有不识时务者问:‘如果那时并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而且汉人也配享太庙……则将如何?’我觉得颇费唇舌。”
惊弓之鸟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惶恐不安。也作“伤弓之鸟”。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晋书 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强弓劲弩 强:强劲的,有力的。强有力的弓,坚硬的弩。作宾语、定语;指装备精良。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韩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然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
良弓无改 指继承父祖的优良传统和事业。作宾语、定语;用于好事物。语出《礼记 学记》:“良弓无改,必学为箕。”
弓影杯蛇 见“弓影浮杯”。作谓语、定语;比喻把虚幻误作真实。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
烹狗藏弓 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文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后以“烹狗藏弓”比喻事成之后把效劳出力的人抛弃以至杀害。作宾语、定语;用于事后。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文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跃马弯弓 〖释义〗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 韩愈《雉带箭》诗:“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櫜弓戢戈 亦作“櫜弓戢矢”。《诗·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櫜弓矢。”谓收藏干戈弓矢。后因以“櫜弓戢戈”谓停息战事。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休战。《诗经·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蛇杯弓影 错误地认为映在酒杯中的弓影是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作宾语、定语;比喻把虚幻误作真实。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况蛇杯弓影,恍惚无凭,而点缀铺张,宛如目睹。”
弓影浮杯 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作主语、定语;同“杯弓蛇影”。明 刘炳《鄱城归舟》诗:“弓影浮杯疑老病,鸡声牵梦动离愁。”
弓折刀尽 比喻战斗力没有了,无法可想。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今日拟打罗山寨,弓折刀尽。”
杯弓市虎 指捕风捉影,疑虑重重,自相惊扰。参见“杯弓蛇影”、“三人成虎”。作宾语、定语;指自相惊扰。詧盦《学界风潮记 天津商学界之活动》:“同时传来上海有罢市之说,以致杯弓市虎,危机伺伏,人心恐惶,险状万分。”
拈弓搭箭 拈:用手指夹住。一手握弓,一手将箭放在弦上,准备发射。作谓语、宾语;用于作战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张飞带住马,拈弓搭箭,回射马超。”
弓马娴熟 十分熟练拉弓射箭与马术。指人善于骑射。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若得此人,可以攻打贼巢。更兼他深通武艺,弓马娴熟。”
蛇影杯弓 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惊自怕。作宾语、定语;指自相惊扰。汉 应劭《风俗通义 世间多有见怪》:“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杯弓蛇影 ①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②也可用来比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东西。也作“弓影杯蛇”。复句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把虚幻误作真实,形容人神经过敏。清 黄遵宪《感事》:“金玦庞凉舍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鞋弓袜小 指旧时妇女小脚。作谓语、定语;形容女性。明·周朝俊《红梅记·夜走》:“鞋弓袜小行不便,却如何跋涉颠连?”
杯影蛇弓 同“杯弓蛇影”。作谓语、定语;比喻把虚幻误作真实。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五回:“杯影蛇弓魔人幻,帷灯匣剑鬼生疑。”
鸟尽弓藏 飞鸟打光了;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原来借助的力量就被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常与兔死狗烹连用。三国 曹丕《煌煌京洛行》:“淮阴五刑,鸟得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藏弓烹狗 飞鸟射尽了就把良弓收起,狡兔被捉就把捕兔的猎狗煮了吃肉。旧时比喻统治者得势后,废弃、杀害有功之臣。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处世。《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鞋弓襪浅 指旧时妇女小脚。同“鞋弓襪小”。
弓调马服 比喻办任何事情,应先做好准备工作。作宾语、定语;用于做事。《荀子·哀公》:“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
鞋弓襪小 指旧时妇女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