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难的成语
有关难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难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险阻艰难 | 险阻:危险和障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 | 作宾语、定语;指困难、危险和障碍等。 | 《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
临难不慑 | 临:面对;难:灾难;慑:害怕,恐惧。遇到危难,一点也不惧怕。 | 作谓语、定语;指人沉着、冷静。 | 明·屠隆《彩毫记·预识汾阳》:“看这绑缚汉子,伟干长躯,丰神轩举,临难不慑,必是人豪。” |
在所难免 | 不可能避免。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谦词。 | 清 李宝嘉《活地狱》第九回:“或者阳示和好,暗施奸刁的,亦在所难免。” |
月缺难圆 | 比喻关系一旦破裂,就很难挽回。 |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7回:“你若不还我宝珠,我便放金蛟剪,那时月缺难圆。” |
艰难竭蹶 | 竭蹶:原指走路艰难;后指资财枯竭、匮乏。形容经济困难;生活艰苦。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经济困难,生活艰难。 | 荀况《荀子 儒效》:“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 |
盛宴难再 | 筵:酒席。盛大的宴会难再遇到。比喻美好的光景不可多得。 | 唐·王勃《滕王阁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 |
强人所难 | 强:勉强。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百花仙子道:‘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阴阳,强人所难。’” |
器鼠难投 | 器:用具。躲在器物旁边的老鼠难以捕捉。比喻坏人有了庇护就难以惩治。 | 作宾语、定语;用于慨叹。 | 明·郑若庸《玉玦记·投贤》:“君言且英雠,他辙鱼方困,器鼠难投,小哥不要反了面。” |
千难万难 | 犹言好不容易。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干功名千难万难,求身仕两次三番。” |
三灾八难 |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 |
义不辞难 | 辞:推辞。道义上不容许躲开危难。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
寸金难买寸光阴 | 光阴:时间。形容时间的可贵,应该十分珍惜。 | 作主语、宾语、分句;形容时间宝贵。 | 《西洋记》第11回:“可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寸金使尽金还在,过去光阴哪里寻?” |
遇难呈祥 | 碰到灾难也能化为吉祥。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祝愿。 | 昆曲《十五贯》第七场:“若是想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找人能逢,谋事能成,赌钱能赢,起个数,便知分晓。” |
一言出口,驷马难追 | 驷马:四匹马拉车。话说出了口,就是四匹马拉车也难追回。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 作谓语、分句;指说话算数。 | 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俗云: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论语》所谓‘驷不及舌’也。” |
苦难深重 | 遭受的痛苦和灾难既深又重。 | 作定语;指受苦难很大。 |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四章:“苦难深重的农民,怎能再忍受反动派的蹂躏。” |
大王好见,小鬼难当 | 指头目见面好说话,喽啰们难缠。指走狗借着主人势力敲诈勒索。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鲁迅《路》:“现在的人间也还是‘大王好见,小鬼难当’的处所。” |
世上无难事 | 天下没有难事。 | 复句式;作分句;常与只怕有心人连用。 | 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第九卷:“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 |
骑虎难下 |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迫于形势;不能停下来只好干到底;进退两难。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明史 袁化中传》:“惧死之念深,将铤而走险,骑虎难下。” |
折冲厌难 | 谓能压服困难,御敌致胜。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马融《延光四年日蚀上书》:“必得将兼有二长之才,无二短之累,参以吏事,任以兵法,有此数姿,然后能折冲厌难,致其功实,转灾为福。” |
天上少有,地下难寻 | 形容极其稀少。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口语。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上通天文,下察地理,这样先生,天上少有,地下难寻。” |
有口难言 | 言:说。有嘴不能把话说出来。指由于某种原因只能把话藏在心里;不便或不敢说出来。 | 兼语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有难言之隐。 | 宋 苏轼《醉醒者》诗:“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 |
大名难居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后称盛名之下不易自处为“大名难居”。 | 作宾语、定语;用于名人。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 |
罄竹难书 |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 《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情理难容 | 容:容忍,宽恕。指无论在人情与事理两方面都难以容忍。 | 作谓语、定语;指不能原谅。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孩儿每万千死罪犯公徒,那厮每情理难容。” |
谋莫难于周密 | 谋:计谋。谋划最难的地方在于周到严密。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鬼谷子·摩篇》:“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 |
青春难再 | 再:两次或第二次。青春过后就不会再来。形容青春时光宝贵。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中老年人。 | 明·冯惟敏《黄钟·醉花阴·酬金白屿》:“自古道青春难再,喜相逢笑口齐开。” |
解人难得 | 比喻知己难得。 | 作宾语、定语;用于感叹。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 |
非知之难,行之惟艰 | 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 | 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非知之难,行之惟艰;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
众口难调 | 众人的口味很难调配恰当。比喻难以让所有的人都满意。调:调理;调配。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很难满足众人。 | 宋 欧阳修《归田录》第一卷:“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 |
心去难留 | 去:离开。心已在别处,难以挽留。 | 作谓语;用于劝诫人。 | 南朝梁·王僧孺《为姬人自伤》诗:“断弦犹可续,心去最难留。” |
心痒难揉 | 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 | 作宾语、定语;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 | 元 商衟《新水令》套曲:“好教我急煎煎心痒难揉,则教我几声长吁到的晓?”元 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那的是急煎煎心痒难揉。” |
稼穑艰难 | 指农事劳苦。 | 主谓式;作宾语;指农事劳苦。 | 《尚书 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 |
难以置信 | 不容易相信。 | 紧缩式;作谓语;用于惊讶的场合。 |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
心痒难挝 | 挝:古同“抓”,用指或爪挠。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 | 作宾语、定语;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忽抬头,见他的那金箍棒靠在东壁,喜得他心痒难挝。” |
人才难得 | 难:困难,不容易。得:获得。有才能的人不容易得到。多指要爱惜人才。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感叹。 | 宋·苏轼《谢宣召入院状》:“首择辅臣,次求法从,知人才之难得,采虚名而用。” |
患难夫妻 | 患难:忧虑和灾难。指经受过困苦考验,能够同甘共苦的夫妻。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夫妻间。 | 唐·元稹《遣悲怀·二》:“情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
上下为难 | 上面下面都难以应付。 | ||
百口难分 | 即使有一百张嘴也难分辩清楚。犹百口莫辩。 | 作谓语;形容有口难辩。 |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三回:“这‘薄幸’两字,我也百口难分了!” |
众难群疑 | 众人心中都有疑难。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
心痒难抓 | 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且说潼关众将听得破万仙阵,俱在关内,一个个心痒难抓,恨不得也来看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一席话说得唐二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
百喙难辞 |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解释。 | 作谓语、定语;指不好推辞。 | 清 夏燮《中西纪事 江上议款》:“江自以卖城之罪百喙难辞,因乘间自尽。” |
同生死共患难 | 指为了一定的目标共度患难,出生入死。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方志敏《狱中纪实》:“将狱中情形描写出来,使全国红军和革命的工农群众,知道他们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们,正在国民党监狱内,挨日子。” |
远水难救近火 |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 作宾语、定语;指不能应急。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九回:“只是远水难救近火,可惜这间兴处店面没有货卖。” |
救难解危 | 帮助陷入困境的人解除危难。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4回:“这两个女子,便都有些盗贼意思,不比前边这几个报仇雪耻,救难解危,方是修仙正路。” |
人心难测 | 谓人的内心难以探测。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人的心思。 | 《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此二人相与,天下至欢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
排难解纷 | 排:消除;难:危难;纷:纠纷。排除危难;调解纠纷。现多指调停双方争执;解决纷乱。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所贵于天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
难于上天 | 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 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困难。 | 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 |
恨海难填 | 恨海:怨恨如海;难填:难于填塞。比喻怨气难平。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来日大难 | 表示前途困难重重。 | 偏正式;作宾语;表示前途困难重重。 |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 |
进退两难 | 进和退都有困难。形容处于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处境困难。 | 元 郑德辉《周公摄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进宫闱,进退两难为。” |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政体容易更改,本性难于变移,比喻生性风格或既成的事实难以改变。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 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躲避,暗地里的攻击难以防备。 | 复句式;作分句、宾语;含贬义。 | 元 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朽木难彫 | 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同“朽木不可雕”。 | ||
易放难收 | 话说出去容易,收回来就难了。 | 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或处事。 | 宋·朱熹《答巩仲至》:“所谓修辞立诚以居业者,欲吾之谨夫所发以致其实,而尤先于言语之易放难收也。” |
专欲难成 | 专欲:个人欲望。单凭个人意愿,事情难以办成。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一厢情愿难以成事。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
罄竹难穷 | 罄:尽,完;竹:竹子。砍完所有的竹子做成书简也难以写完。形容事情多得写不完。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事情。 |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盖暴其罪状,罄竹难穷。” |
穷坑难满 | 指贪心不足或饭量很大。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清·翟灏《通俗编·地理》引《复斋漫录》:“刘韐以丰城尉,性不饮酒,时推官某善饮啖,抵邑公会,以谚语戏曰:‘小器易盈真县尉。’刘答曰:‘穷坑难满是推官。’” |
天下无难事 | 只要有决心去做,世上再困难的事也能办成。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宋·秦观《李训论》:“天下无难事,得其人则易于反掌。” |
千载难遇 | 见“千载难逢”。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机会极其难得。 | 清·吴下阿蒙《断袖篇·木工子》:“沉思良久,复偃卧其侧,周身玩视,慨然曰:‘如此佳儿,千载难遇。’” |
冰山难靠 |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
盛筵难再 | 比喻良机不易重逢。 | 主谓式;作谓语;指良机不易重逢。 | 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
难上加难 | 难:不容易。形容极端的难度。 | 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困难。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七回:“所有上条陈一事,竟是难上加难。” |
难分难舍 | 舍:放下;分:分离、分别。形容感情很好;不忍分离。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双方感情很好。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难舍难分,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水公馆’。” |
避难逃灾 | 避:躲开。逃脱灾害侵袭,避免罹难之祸。 | 作谓语、宾语;指逃避灾难。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5回:“争奈宋江出身微贱,郓城小吏,犯罪在逃,权居梁山水泊,避难逃灾。” |
艰难险阻 | 险阻:险恶阻塞的地方。指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危险和阻碍。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经历极为困难的境地。 |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
取舍两难 | 采用或舍弃都能决定。指难以抉择。 | 作谓语、定语;指难以抉择。 | |
临难铸兵 | 临到危难时,方才铸造兵器。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 连动式;作谓语;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二十》:“溺者不问队,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队,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
英雄难过美人关 | 指英雄人物往往因迷恋女色而失去斗志,身败名裂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难拒美色。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第一是要考一考自己,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倒要看看自己闯不闯得过这一关?” |
天步艰难 | 天步:时运。国运艰难。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诗经·小雅·白华》:“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
劫数难逃 | 佛家用语,命中注定的灾祸。命中注定的灾祸难以逃脱。 | 作宾语、定语;用于迷信说法。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0回:“那怕你佛祖亲来,也消了胸中五气。逢此阵劫数难逃,遇他时真人怎躲。” |
知难行易 | 易:容易。懂得事情的道理难,而实行却比较容易。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五讲:“诸君要知道知难行易的道理,可以参考我的学说。” |
长夜难明 | 比喻漫长的黑暗统治。 | 作宾语、定语;比喻黑暗统治。 | 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
千难万险 | 形容困难和危险极多。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困难和危险极多。 | 元 杨景贤《西游记》第五本第四折:“火焰山千难万险。” |
捐躯赴难 | 躯:身体。指舍弃生命,奔赴国难。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为国捐躯。 |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更仆难终 | 同“更仆难数”。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或事物很多。 |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凡此之类,更仆难终。” |
千灾百难 | 多灾多难。 | 作宾语、定语;用于灾难多。 | 梁遇春《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这个记忆已很值得好好保存起来,作这千灾百难人生的慰藉。” |
有口难分 | 分:分辩。有嘴难分辩。形容难分辩清楚。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元 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一折:“动不动棍棒临身。直着我有口难分,进退无门。” |
勉为其难 | 勉:勉强;为:做;干。勉强去做力所不及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常作自谦词。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只要大家同意,我就勉为其难。” |
漏卮难满 | 卮:励酒器。渗漏的酒器难于盛满。多比喻权利的外溢。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淮南子·氾论训》:“今夫溜水足以溢壶榼,而江河不能实漏卮。” |
更难仆数 | 见“更仆难数”。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或事物很多。 | 《礼记·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
没齿难泯 | 没齿:终身。终身不能忘记。 | 作谓语、定语;指终身不能忘记。 | 明·陆采《怀香记·夕阳亭议》:“你果成得此事,下官感你的恩德,真是镂骨铭心,没齿难泯。” |
哽噎难言 | 哽:声气阻塞;噎:嗓子被食物堵塞。形容悲痛气塞,哭不出声或说不出话的样子。 | 作谓语、状语;指人很悲痛。 | 冰心《斯人独憔悴》:“颖石说到这里,已经哭得哽噎难言。” |
积重难返 | 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重:程度深;返:返回。指经过长时间形成的不良思想、作风或习惯;不容易革除、改变。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第20卷:“掌禁兵,筦枢要,遂致积重难返,以至此极也哉。” |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 | 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唐·徐贤妃《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唯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 |
国步艰难 |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旧五代史 萧顷传》:“时国步艰难,连师倔强,率多奏请,欲立家庙于本镇,顷上章论奏。乃止。” |
纡郁难释 | 纡郁:愁苦蕴结在胸中;释:消散。愁苦郁结,难以消释。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西汉·刘向《九叹·忧苦》:“愿假簧以舒忧兮,志纡郁其难释。” |
临难苟免 | 遇到危难时苟且偷生。 | 连动式;作谓语;指遇到危难时苟且偷生。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临难毋苟免。”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巧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什么也干不出来。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三卷:“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 |
进退为难 | 见“进退两难”。 |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处境困难。 | 《魏书·李冲传》:“若容舟楫,必须停滞,师老粮乏,进退为难。” |
患难之交 | 交:交情;朋友;患难:危险和艰苦的处境。共同经历患难的朋友。指交情很深。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经过困难而成好朋友。 | 明 焦竑《玉堂丛语 荐举》:“仲举与文贞在武昌,因患难之交,讷黑窑匠以一文。” |
患难相扶 | 扶:支持,帮助。在忧患灾难中互相扶助。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一回:“我们虽异姓骨肉,必要患难相扶。” |
难乎为继 | 难于继续下去。 | 紧缩式;作谓语、分句;指难以继续下去。 | 清 王夫之《读通鉴论 汉元帝三》:“赵充国持重以破羌,功莫盛矣!二十余年而羌人复反,吾故曰:难乎为继也。” |
孳蔓难图 | 孳:同滋,长也;蔓:繁生、蔓延。比喻坏的事物绝不能任令它蔓延开来,否则,便难以收拾。 | 作谓语、定语;指坏事情发展。 | 《左传·隐公元年》:“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
左右为难 | 无论怎么办都有困难。指处于某一困境中;不易做出决定。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事情棘手。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太太听了,自然是左右为难;但事到其间,实在无法。” |
寸步难行 | 寸步:寸步之路;形容距离非常短。①形容走路十分艰难;连很短的路都不容易走。②亦形容陷入窘境;无力摆脱。也作“寸步难移”、“寸步不移”。 | 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处境艰难。 | 元 白仁甫《东墙记》:“听了他凄凉惨切,好教我寸步难行。” |
排除万难 | 排:排开。排除重重阻碍;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毛泽东《愚公移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 人的秉性是极难转变的。即言人性难以改变。 | 用来形容多年形成的思想、习惯、作风极不容易改变。一般作谓语、宾语。 | 《元曲选·无名氏〈谢金吾〉三》:“可不的山河易改;本姓(性)难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鲁迅书信集·九0六·致赵家璧》:“但‘江山好改;本性难移’;无论怎么小心;总不免发一点‘不妥’的议论。” |
可同患,难处安 | 患:患难;处:相处,交往。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指忘恩负义的人。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 幸福共同分享,苦难共同分担。指患难与共,和衷共济。 | 作宾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 《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还有一件:从前老爷有过话,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老爷有得升官发财,我们做家人的出了力、赔了钱,只落得一个半途而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