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雅的成语
有关雅的成语
有关雅的成语共收录57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雍容大雅 | 见“雍容闲雅”。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风度气质。 |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快走,那白白的鞋底与颤动的腿带,会显出轻灵飘洒;慢走,又显出雍容大雅。” |
诡雅异俗 | 和雅正相背,与常俗相违。谓异端邪说。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坏的言论。 | 章炳麟《与人论文书》:“使奇耦之言,文章之议,日竞于世,失其所以■(木敬),而诡雅异俗者据之,斯亦非足下之所惧邪!” |
坐镇雅俗 | 坐镇:安坐而以德威服人;雅俗:文雅和粗俗。安坐而可以威服风雅之士或流俗之人。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梁·任乧《为萧扬州荐士表》:“暕坐镇雅俗。弘益已多。” |
雅人韵士 | 高雅而有风致的文人。 |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科诨》:“文字佳,情节佳,而科诨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又《声容·治服》:“若果如是,则亦艳妆村妇而已矣,乌足动雅人韵士之心哉。” |
扬风扢雅 | 品评诗文。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诸人尝寓其家,流连觞咏,声光映蔽江表。此皆林下之人扬《风》扢《雅》,而声气所届,希风附响者,如恐不及。” |
崇雅黜浮 | 谓在文风上崇尚雅正,摈弃浮华。 | 作谓语、定语;用于作文等。 | 《新唐书·文艺传序》:“玄宗好经术,群臣稍厌雕瑑,索理致,崇雅黜浮,气益雄浑。” |
典则俊雅 | 端庄高雅而标致。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 | 《红楼梦》第十四回:“一切张罗款待,都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凤姐]洒爽风流,典则俊雅,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了,——那里还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 |
清雅绝尘 | 绝尘:不沾尘土。清新雅致,一尘不染。 | 作谓语、定语;指清新雅致。 | 冰心《寄小读者》:“这屋里清雅绝尘,有加无已的花,把我围将起来。” |
雍容典雅 | 形容文气舒缓,词藻优美而不俗。 | 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或文章等。 | 宋·陈亮《书欧阳文粹后》:“公之文雍容典雅,纡余宽平,反覆以达其意,无复毫发之遗。” |
随俗雅化 | 随着时俗风尚恰到好处地改变装饰。 | ||
举止娴雅 |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 作谓语、定语;用于女性。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更是性格敏慧,举止娴雅,浅笑微颦,丰华入目;承颜顺意,婉娈快心。” |
大雅君子 | 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贤人。 | 《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之矣。”《论语·八佾》:“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
无伤大雅 | 伤:妨害;大雅:雅正;正道。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像这种当个顽意儿,不必问他真的假的,倒也无伤大雅。” |
一日之雅 | 雅:交往。指短暂的交往。指交情不深。 | 偏正式;作宾语;指交情不深。 | 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永斗筲之才,质薄学朽,无一日之雅,左右之介。” |
不登大雅之堂 |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粗俗低级的东西,也作谦辞。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
雄深雅健 | 谓文章雄浑而深沉,典雅而有力。 | 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 《新唐书·柳宗元传》:“韩愈评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 |
高雅闲淡 | 高妙雅正,安闲恬淡。 | 作谓语、定语;用于作品或生活等。 |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
风流雅事 | 雅:风雅。风雅而有情趣的事。 | 作主语、宾语、定语;多指男女私情。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命探春依次抄录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又命在大观园勒石,为千古风流雅事。” |
雅人深致 | 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
曲终奏雅 | 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也比喻结局很好。 | 紧缩式;作宾语、宾语;含褒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论》:“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风一,犹聘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
雅量豁然 | 雅量:宽宏的度量;豁然:开阔,通达。度量宽宏,品性豁达。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晋书·李寿载记》:“敏而好学,雅量豁然。” |
风流儒雅 | 风流: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 | 作谓语、定语;指人举止文雅洒脱。 | 唐·卢照邻《五悲·悲才难》:“杲之为人也,风流儒雅,为一代之和到此为止;昂之为人也,文章卓荦,为四海之随珠。” |
高尚娴雅 | 文雅、优美的动作与才艺。 | 作谓语、定语;指动作与才艺。 | |
一面之雅 | 见“一面之交”。 | 作宾语;比喻交情很浅。 | 田汉《关汉卿》第七场:“女的我不认识,跟这关汉卿倒有一面之雅。” |
雍容尔雅 | 见“雍容闲雅”。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的举止等。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当下牛布衣吟诗,张铁臂击剑,陈和甫打哄说笑,伴着两公子的雍容尔雅,蘧公孙的俊俏风流,杨执中古貌古心,权勿用怪模怪样。” |
雅量高致 | 气度宽宏,情致高雅。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惟与程普不睦”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幹(蒋幹)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
雍荣闲雅 | 雍荣:态度大方,从容不迫;闲雅:文雅。形容态度从容,举止文雅。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荣闲雅甚都。” | |
高人雅致 | 雅致:高雅的情趣。指品格高尚之人的优雅情趣。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周楫《西湖二集·宿宫嫔情滞新人》:“耽山玩水,此是高人雅致。” |
鱼鱼雅雅 | 形容车驾前行威仪整肃的样子。 | 作谓语、定语;指队列等。 | 唐 韩愈《元和圣德诗》:“驾龙十二,鱼鱼雅雅。”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 明 孙仁儒《东郭记 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
儒雅风流 | ①文雅而飘逸。②谓风雅淳正。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修养。 | 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脱套》:“方巾与有带飘巾,同为雅者之服。飘巾儒雅风流,方巾老成持重。” |
雅人清致 | 见“雅人深致”。 | 作宾语、定语;指人的言谈举止。 | 清·梁章钜《浪迹续谈·不食物单》:“《随园食单》所讲求烹调之法,率皆常味蔬菜,并无山海奇珍,不失雅人清致。” |
雍容闲雅 | 谓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风度气质。 |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 |
才望高雅 | 形容人富有才学,享有很高的声望,不同流俗。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修养等。 | 《旧唐书 陆象先传》:“陆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所及。” |
文人雅士 | 有学问和处事修养的孤高的人。 | 作宾语、定语;指文人。 | |
喉清韵雅 | 韵:风度。歌喉清亮,韵度幽雅。形容歌唱艺术高超。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5回:“便命取了一支紫竹箫来,命佩凤吹箫,文艺唱曲,喉清韵雅,甚令人心动神移。” |
大雅之堂 | 高雅的厅堂。比喻高的要求;完美的境界。 | 偏正式;作宾语;常与登连用。 | 清 袁枚《与陈刺史虚斋》:“未登大雅之堂,还望刺史陶冶而成全之。” |
不登大雅 | 大雅:高贵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 作谓语、定语;用于粗俗低级的东西等。 | 见“不登大雅之堂”。 |
尔雅温文 | 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态度温和。 | 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生得眉清目秀,尔雅温文,且又性情蕴藉,聪颖过人。” |
高人雅士 | 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 作宾语、定语;多指隐士。 | |
雍荣雅步 | 形容态度从容大方,举止不俗。 | 《魏书·世祖纪》:“古之君子,德成业就,才为世使。或雍荣雅步,三命而后至;或棲棲遑遑,负鼎而自达。” | |
高文雅典 | 雅:雅正;典:典籍。高深的文章,雅正的典籍。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文章等。 | 恽代英《致沈葆秀书》:“自然之情中所发自然之文,较高文雅典尤有价值多多也。” |
正声雅音 | 纯正优雅的音乐。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 皮日休《通玄子栖宾亭记》:“其正声雅音,笙师之吹竽,邠人之鼓籥,不能过也。” |
涉笔成雅 | 涉笔:动笔,着笔;雅:雅致。指动笔就雅致而不落俗套。 | 作谓语、定语;用于写作。 | 清·毛先舒《诗辩诋》第一卷:“于物无择,而涉笔成雅;于思无豫,而往必造微。” |
附庸风雅 | 附庸:依傍;追随;风雅:原始《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引申为吟诗缀文之类的事和文士学者的风度。指一些缺乏文化修养的人;偏去结交文人学者;参与文化活动;借以装点门面;扮出有教养;有风度;斯文儒雅的样子。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 清 吴趼人《情变》:“那班盐商明明是咸腌货色,却偏要附庸风雅,在扬州盖造了不少的花园。” |
大雅宏达 | 大雅:宏达雅正;宏达:才识广博通达。指宏达雅正才德高尚的人。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贤人。 | 东汉·班固《西都赋》:“又有承明金马,著作之庭,大雅宏达,于兹为群。” |
骚人雅士 | 同“骚人墨客”。 | 作宾语、定语;指文人。 | 老舍《骆驼祥子》:“公园里的牡丹芍药,邀来骚人雅士,缓步徘徊,摇着名贵的纸扇。” |
不能登大雅之堂 | 形容不够文雅。 | ||
舂容大雅 | 指文章气度雍容,用辞典雅。 | 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四》:“宋末文格猥琐,元末文格纤秾,故宋景濂诸公,力追韩欧,救以舂容大雅。” |
谈吐风雅 | 风雅:风流儒雅。指有文化修养和生活风度。 | 作谓语、定语;指有文化修养。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一回:“钱江听罢,暗忖这人气宇非凡,谈吐风雅,倒把人民两字记在心中,料不是等闲的。” |
雅雀无声 | 形容静默之极。雅,“鸦”的古字。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非常静。 | 《廿世纪女界文明灯》弹词:“文樱宣读报告,台下静听,一时雅雀无声的,但闻时钟叮当。” |
温文尔雅 |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尔雅:文雅。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陈锡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
雍容文雅 | 形容文气舒缓,词藻优美而不俗。 | 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或文章等。 | 唐·张说《龙门西龛苏合宫等身观世音菩萨像颂》:“相门华列,儒庭善训,雍容文雅,当代知名。” |
温文儒雅 | 犹言温文尔雅。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态度温和。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次后便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白面书生。” |
郑声乱雅 | 郑声:春秋时郑国的音乐,靡靡之音;雅:庄严的雅乐。郑国淫靡的声乐扰乱了庄严的雅乐。比喻以邪侵正。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
高谈雅步 | 高:高超;雅:美好。指言谈高妙,举止文雅。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言行。 | 晋·陆机《百年歌》:“光车骏马游都城,高谈雅步何盈盈。” |
雍容雅步 | 谓神态从容,举止斯文。 |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的举止。 | 《魏书·世祖纪》:“古之君子,养志衡门,德成业就,才为世使。或雍荣雅步,三命而后至;或棲棲遑遑,负鼎而自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