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征的成语

有关征的成语

有关征的成语共收录48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含商咀征 亦作“含宫咀征”。谓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宫”、“商”、“征”均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
调度征求 调度:征敛赋税;征求:征敛需索。指征敛赋税。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征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桓帝纪》:“其令大司农绝今岁调度征求,及前年所调未毕者,勿复收责。”
三征七辟 三、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荐举。指朝廷多次征名为官。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书·王褒传》:“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征敛无度 征:征收。敛:聚。指统治者无限度地强征捐税,搜刮百姓财富。亦作“征敛无期”。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年》:“布常无艺,征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
繁征博引 引用多方面的资料作为证明。
南征北伐 亦作“南征北讨”。亦作“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经历的战争。唐·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东征西怨 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旁征博访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指大量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或写文章。鲁迅《读书杂谈》:“无论读,无论做,倘若旁征博访,结果是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
日征月迈 喻指时间不断推移。作宾语、定语;用于时间飞逝。明·沈榜《宛署杂记·宣谕》:“日征月迈,寒暑衣褐。”
横征苛敛 指滥收捐税,强行搜刮民财。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残酷剥削。黎元洪《布告山东人民文》:“犹恐不足制吾族死命也,于是横征苛敛,供其饕餮。”
御驾亲征 御驾:皇帝的车驾,指皇帝。皇帝亲自率军出征。喻指亲自出面做某事。作谓语、宾语;指皇帝亲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1回:“今刘玄德即了帝位,统精兵七十余万,御驾亲征,其势甚大。”
选舞征歌 见“选色征歌”。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清·张问陶《读<桃花扇传奇>偶题》:“布衣天子哭荒陵,选舞征歌好中兴。”
无征不信 没有验证的事不可相信。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暴敛横征 指强征捐税,搜刮人民财富。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残酷剥削。清 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一经我设立领事,彼不免喧宾夺主之嫌,以碍其暴敛横征之举,所以始必坚拒,继则宕延。”
选妓征歌 指放荡的生活方式。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唐李白《宫中行乐词》之二:“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旁征博引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说话或写文章。清 王韬《淞隐漫录》:“生数典已穷,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计女多于生凡十四则。”
能征惯战 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法聪早当此际,遥遥地望见,果是会相持,能征惯战,不慌不紧不忙,果手疾眼辨。”
征贵征贱 征:征兆。征贵:涨价的征兆;征贱:跌价的征兆。指价格波动的征兆。作宾语、定语;指价格波动的征兆。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
选色征歌 挑选美女,征召歌伎。指放荡的生活方式。亦作“选歌试舞”、“选舞征歌”。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清余怀《板桥杂记 雅游》:“结驷连骑,选色征歌。”
苦征恶战 艰苦的征战。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战争。明·无名氏《庆赏端阳》第一折:“某姓秦名琼自叔宝,立唐以来,苦征恶战,累建功勋。”
不祥之征 征:征兆。指不好的预兆。作宾语;指不好的预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恒水上流有一国,国王小夫人生肉胎,大夫人妒之,言:‘汝之生,不祥之征。’即盛以木函,掷恒水中。”
东征西讨 指四处出战征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唐 杨炯《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至如出车授钺,东征西讨,孤虚向背。”
星行电征 像流星闪电。比喻行动非常迅速。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行动非常迅速。汉 应劭《风俗通 十反 但望》:“望自劾去,星行电征,数日归,趋诣府。”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晋剧《打金枝》第二场:“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
惯战能征 征:征讨。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善于作战。作谓语、定语;指善于作战。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3回:“手里横着一柄金蘸斧,坐下李都监那匹惯战能征雪白马。”
万里长征 征:远行。上万里路的远行。形容极摇远的征程。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唐 王昌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南征北讨 见“南征北伐”。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经历的战争。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想老夫幼年时,南征北讨,东荡西除,到今日都做了一场春梦也。”
酒食征逐 征:召唤;逐:追随。指酒肉朋友互相邀请吃喝玩乐。主谓式;作宾语;指酒肉朋友以吃喝交往。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
榷酒征茶 征收酒茶税。亦泛指苛捐杂税。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草野抒忠告,榷酒征茶太纷扰。”
横征暴赋 滥征捐税,强行搜刮民财。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残酷剥削。唐·元稹《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固合抚绥黎庶,上副天心,蠲减征徭,内荣乡里。而乃横征暴赋,不奉典常,擅破人家,自丰私室。”
东讨西征 同“东征西讨”。作谓语、定语;指战争。唐·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髫年学剑,卯岁论兵,以身许国,东讨西征。”
挟天子以征四方 挟:挟制。挟制皇帝,用朝廷的名来征讨四方。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信而有征 确实可信而且有证据。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
横征暴敛 横:蛮横;征:征发;征税;敛:搜刮。强横残暴地征收苛捐杂税。形容反动统治阶级贪婪凶狠、搜刮人民的罪行。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清 吴趼人《痛史》:“名目是规划钱粮,措置财赋,其实是横征暴敛,剥削脂膏。”
遣将征兵 见“遣兵调将”。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调动安排人事。蔡东藩《南北史通俗演义》第七回:“原来魏主嗣欲乘丧南侵,报复旧怨,因将宋史执回,即日遣将征兵,进攻滑台。”
含宫咀征 见“含商咀征”。
南征北战 征:征伐。转战南北;打了许多仗。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经历的战争。唐 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休征嘉应 休:美好;征:征兆;嘉:美善;应:报应。吉利的征兆,美好的报应。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东汉·班固《汉书·平帝纪赞》:“休征嘉应,颂声并作。”
征名责实 指考察其名以求其实,就其言而观其行,以求名实相符。亦作“循名责实”。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陈书宣帝纪》:“方欲仗兹舟楫,委成股肱,征名责实,取宁多士。”
先见败征 征:征兆,迹象。事先就察觉了失败的迹象。作谓语、定语;用于事情等。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日迈月征 日月不停地运转。比喻时间不断推移。作宾语、状语;用于时间流逝。语出《诗 小雅 小宛》:“我日斯迈,而月斯征。”郑玄笺:“迈、征,皆行也。”
征敛无期 敛:收,聚。指统治者向人民无限度地征收钱粮财物。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怀宠》:“征敛无期,来索无厌。”
南征北剿 征:征伐;剿:征剿。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经历的战争。鲁迅《王化》:“南征北剿,决不偷懒。”
横征苛役 谓滥收捐税,徭役严酷。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残酷剥削。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四节:“夫以始皇、二世之横征苛役,淫刑以逞,以汉高较之,仁暴自相天壤。”
杞宋无征 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主谓式;作宾语;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能征敢战 征:征讨。形容作战经验丰富,敢于作战。作谓语、定语;指善于作战。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必用能征敢战之将,先以力敌,后用智擒。”
急敛暴征 严急而苛猛的赋税。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官吏等。唐·白居易《杜陵叟》诗:“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有征无战 谓不战而胜。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书·乐志下》:“言宣帝致讨吴方,有征无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