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残的成语

有关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残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残兵败将 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剩下的士兵;打败的将官。形容损失惨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战斗力的军队。也作“残兵败卒”、“败将残兵”。联合式;作宾语;用于指被击溃的军队或势力。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如今追击残兵败将,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残忍不仁 残忍:凶暴;仁:仁爱。凶恶暴虐不讲仁义。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
残年暮景 指人到了晚年。作宾语;指晚年。清 无名氏《说唐》第十回:“秦母见叔宝又要出门,眼中流泪道:“我儿,我残年暮景,喜的是相逢,怕的是别离。””
残编裂简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作宾语、定语;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经籍会通三》:“古书历世兵革洊更,间有残编裂简,仅以空名,寓于载籍。辑录之家,存而不论。”
蠹国残民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作谓语、定语;同“祸国殃民”。宋 苏轼《张诚一责授左武卫将军制》:“乃者奸言诐行,蠹国残民之状,论者纷然,方议其罪,而悖德隐恶,达于朕听,考实其状,至不忍言。”
珠残璧碎 比喻珍贵之物残破损坏。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疲癃残疾 疲癃:年老多病。老弱病残。作宾语、定语;同“老弱病残”。宋·张载《西铭》:“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残编断简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联合式;作宾语、补语;指残缺不全的书籍。宋 欧阳修《论删去正义中讥纬札子》:“残编断简,出于屋壁。”
老弱残兵 军队中年老、体弱、伤残的士兵。指军队中丧失战斗力的部分。也比喻年老体弱、能力很差的人。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即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杯残炙冷 炙:烤肉。指残剩的饭菜。也指权贵施舍的东西。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残剩的酒肉。宋·陆游《题少陵画像》诗:“杯残炙冷正悲辛,仗内斗鸡催赐锦。”
败柳残花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作宾语;用于女性。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他是个女孩儿家,你索将性儿温存……休猜做败柳残花。”
断简残编 断、残:不完整的;简:古代用以写字的竹、木片;编:细长皮条;指用它串简而成的书。残缺不全的书或文章;尤指古代的书籍。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残缺的书。宋 陆游《对酒》诗:“断简残编不策勋,东皋犹得肆微勤。”
残篇断简 残缺不全的书籍。北周·庚信《谢滕王集序启》:“某本乏财用,无多作述……至如残编落简,并入尘埃;赤轴青箱,多从灰烬。作宾语、定语;指残缺不全的书籍。北周·庚信《谢滕王集序启》:“某本乏财用,无多作述……至如残编落简,并入尘埃;赤轴青箱,多从灰烬。”
苟延残喘 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残喘:临死前仅存的喘息。比喻勉强维持生存或维持残局。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死,今幸苟存延喘,百念皆已灰灭。”
残军败将 战败后残余的兵将。同“残兵败将”。作宾语、定语;用于指被击溃的军队等。明 无名氏《开昭救忠》第二折:“看了我这些残军败将,你都杀了,倒也是个干净。”
除残去秽 残:残暴。秽:污秽,比喻恶势力。清除社会上的残暴、腐朽势力。作谓语、定语;指彻底改变。《后汉书·梁统传》:“仁者爱人,义者政理,爱人以除残为务,政理以去乱为心。” 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待。”
残兵败卒 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战败后剩余的兵卒。指被击溃的军队或势力。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郭勋《英烈传》第73回:“杨铁刀恃着凶勇,保了元太子及些残兵败卒,约有二千余众,向北而驰,被朱亮祖同廖永忠赶上。”
残羹冷饭 见“残杯冷炙”。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吃剩的食物。明·刘基《孤儿行》:“清晨采薪日入归,残羹冷饭难充饥。”
断雨残云 比喻男女恩爱中绝,欢情未能持续。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洪昇《长生殿·献发》:“想春游春,从晓和昏,岂知有断雨残云。”
残山剩水 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联合式;作宾语;形容沦陷的国土。宋 范成大《万景楼》诗:“残山剩水不知数,一一当楼供胜绝。”
玉碎香残 比喻美貌女子的死亡。清 洪昇《长生殿》第二十七出:“玉碎香残荒郊卧,云拋雨断重泉墮。”
残渣余孽 残渣:剩余的渣滓;孽:妖孽;指坏人。残存的坏人和恶势力。比喻在消灭或淘汰过程中剩下来的坏人。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指坏人。《历史研究》1976年第3期:“由于不少奴隶主残渣余孽被集中于南阳,故而南阳之俗是‘夸奢、上气力、为商贾’,成为一个‘难制御’的地方。”
剩山残水 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作主语、宾语;指残破的山河。清·孙雨林《皖江血·定计》:“收回那十八省剩山残水,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
断璧残璋 璧:圆形扁平中间有孔的玉器;璋:像半个圭的玉器。残缺不全的璋璧。比喻虽然残缺仍然是很珍贵的东西。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宋·孙觌《李茂嘉寄茶》:“蛮珍分到谪仙家,断璧残璋裹绛纱。”
断幅残纸 断:残;幅:指小笺。指残留或不相联属的写有诗文的小笺。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宣和书谱·行书·吴通玄》:“至于文稿,断幅残纸人争传之。”
残年余力 指年老体衰。作宾语、定语;用于老年人。《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养虎自残 见“养虎自啮”。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魏书·羯胡石虎传》:“丞相便相凌蹈,恐国祚之灭不复久矣。真可谓养虎自残者也。”
自相残杀 自己人互相杀害。残:伤害。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晋书 石季龙载记下》:“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杀。”
柳折花残 比喻女子死或伤。作宾语;指女子死或伤。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血凝碧。”
苟延残息 苟延:苟且延续;残息:临死前残存的喘息。指勉强维持生命。作谓语、定语;指勉强维持生存。宋 朱熹《乞追还待制职名……》:“方敢冒昧,今虽苟延残息,终是不堪异日使令。”
凶残成性 凶恶残暴成了本性。形容极其凶狠残暴。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残冬腊月 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作宾语、定语;指冬天。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错过了吉日良时,残冬腊月,未必有好日了。”
守阙抱残 见“守缺抱残”。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人守旧。邓溧《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守阙抱残非好事,神州国粹太飘零。”
文通残锦 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典出《南史·江淹传》。南朝梁江淹,字文通,年轻时就很有才华。传说他晚年梦见晋张协对他说:“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江淹把几尺残锦奉还,张大怒说:“那得割截都尽。”江淹的文才从此大不如前。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典出《南史·江淹传》。南朝梁江淹,字文通,年轻时就很有才华。传说他晚年梦见晋张协对他说:“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江淹把几尺残锦奉还,张大怒说:“那得割截都尽。”江淹的文才从此大不如前。
断编残简 编:穿简的细长皮条;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文章。作宾语、定语;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文章。宋·黄庭坚《读书呈几复》:“身入群经作蠹鱼,断编残简伴闲居。”
断垣残壁 形容房屋倒塌残破的景象。联合式;作宾语;形容残破的景象。徐迟《火中的凤凰》:“灰红的火焰渐渐熄灭,留下一片瓦砾场,断垣残壁。”
断壁残璋 壁:圆形扁平中间有孔的玉器;璋:象半个圭的玉器。残缺不全的璋壁。比喻虽然残缺仍然是很珍贵的东西。宋·孙觌《李茂嘉寄茶》:“蛮珍分到谪仙家,断壁残璋裹绛纱。”
芝残蕙焚 芝、蕙:都是香草,比喻贤德之士。比喻贤德者的亡逝或遭贬。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南史·刘峻传》:“敬通虽芝残蕙焚,终填沟壑,而为名贤所慕。”
败鳞残甲 败:毁坏。残败零碎的鳞甲,比喻满空飞舞的雪花。作宾语;比喻纷飞的雪花。宋 张元《咏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
自相残害 残:伤害。自己人互相杀害。作谓语、定语;指内部战争。《晋书 石季龙载记下》:“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杀。”
剩水残山 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残破的山河。唐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残渣馀孽 比喻在消灭或淘汰过程中残存下来的坏人。孽,邪恶的东西。《历史研究》1976年第3期:“由于不少奴隶主残渣馀孽被集中于南阳,故而南阳之俗是‘夸奢、上气力、为商贾’(《汉书 地理志》),成为一个‘难制御’的地方。”
残虐不仁 仁:仁爱。凶恶暴虐不讲仁义。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2回:“再说那山东鲁王刘豫守在山东,残虐不仁,诈害良民,也非止一端。”
余腥残秽 指吃剩的食物。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方孝孺《畸亭记》:“逐逐于众人之后,求其余腥残秽以自饫。”
风前残烛 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梁遇春《致石民书六通》:“良心(交与Nurse)已如风前残烛,一片冰心,将付之东流矣。”
暮景残光 犹言夕阳残照。比喻年老体衰,临近死亡。作宾语、定语;指晚年等。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六卷:“窃以暮景残光,能余几日;酬恩报义,正在今时。”
互相残杀 彼此之间互相残酷地厮杀作谓语、宾语;指内部战争。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天下之人,互相残杀。”
西风残照 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唐·李白《忆秦娥》词:“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残民害理 残害百姓,违背天理。形容反动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残忍不义。作谓语、定语;用于干坏事。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守缺抱残 亦作“守阙抱残”。守住残缺的东西不放。比喻泥古守旧,不思变革。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人守旧。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断瓦残垣 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封己守残 固步自封,抱残守缺。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人守旧。清·黄宗羲《留别海昌同学序》:“言理学者……薄文苑为辞章,惜儒林于皓首,封己守残,摘索不出一卷之内。”
延口残喘 延:把时间向后推移。延长残余的喘息。指挣扎着勉强活下去。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了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残杯冷炙 残:剩余;杯:指酒;炙:烤肉。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联合式;作宾语;指残剩的酒肉。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杂艺》:“唯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杯冷炙之辱。”
抱残守缺 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指舍不得扔下破旧东西。也作“保残守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人守旧,不肯接受新事物。东汉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捐残去杀 谓放弃残暴和屠杀的行为。作宾语、定语;指以德化民。东汉·班固《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残章断简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编,用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简,竹简,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片。同“断编残简”。作宾语、定语;指残缺不全的书籍。宋 陆游《会稽志序》:“秦汉晋唐以降金石刻,歌诗赋咏,残章断简,靡有遗者。”
残缺不全 残缺:缺少一部分;不完整。残余短缺不完全。形容物体经过破坏;变得不完整了。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物不完整。毛泽东《论持久战》十二:“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
收残缀轶 收集残缺,缀补漏失。
断管残沈 残缺不全的字画。管,笔;沈,墨汁。作宾语、定语;指残缺的东西。明 焦竑《李氏〈焚书〉序》:“宋元丰间,禁长公之笔墨,家藏墨妙,抄割殆尽,见者若祟。不逾时而征求鼎沸,断管残沈,等于吉光片羽。”
花残月缺 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联合式;作定语、宾语、补语;比喻夫妻感情破裂。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则这今晚开筵,正是中秋令节。只合低唱浅斟,莫待他花残月缺。”
剩蕊残葩 蕊:花蕊;葩:花。比喻已被摧残蹂躏的女子。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2卷:“虽然一霎之情,义坚金石,他日勿使剩蕊残葩,空随流水。”
残花败柳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联合式;作宾语;指被摧残的女人。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风卷残云 大风把残留下的浮云一下子刮走。比喻把残存的东西扫荡干净;也用来形容很快把食物吃光。主谓式;作宾语、定语、状语;比喻将残存的东西扫荡干净。唐 戎昱《霁雪》:“风卷残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去杀胜残 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作宾语、定语;指以德化民。《梁书·武帝纪》:“思所以振民育德,去杀胜残,解网更张,置之仁寿。”
胜残去杀 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作宾语、定语;指以德化民。《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保残守缺 ①指汉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之言。后常用以比喻泥古守旧,不知改进。②指保藏残缺的古籍文献。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人守旧。《汉书 刘歆传》:“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
残槃冷炙 冷炙:已经凉了的烤肉。指残剩的饭菜。也指权贵施舍的东西。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残剩的场面。《郭子》:“王光禄曰:‘正得残槃冷炙。’”
骨肉相残 比喻自相残杀。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自相残杀。《晋书 刘元海载记》:“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残圭断璧 残缺不全的圭璧。指虽然残缺却是很珍贵的东西。作宾语、定语;用于残缺物品。宋 楼钥《跋傅梦良所藏山谷书渔父诗》:“书既刊诸石,此虽仅得三分之一,残圭断璧要自可宝。”
补残守缺 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舍不得扔下残缺陈旧的东西。形容思想保守。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人守旧。汉·荀悦《汉纪·哀帝纪》:“至于国家大事,则幽冥莫知其原,然犹补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忘服义从善之公心。”
叶瘦花残 比喻女人的衰老。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 王玉峰《焚香记 构祸》:“趁你青春年少,正好做人,只怕后来叶瘦花残,悔之晚矣。”
虎口残生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得生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逃脱危险的境地。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六回:“烦你们拜上小姐,说我铁中玉虎口残生,多蒙垂救,高谊已足千古。”
残羹冷炙 残:剩余的;羹:有浓汁的食品;炙:烤熟的肉。喝剩下的酒食。可泛指吃剩下的饭菜。旧时引申为权贵们的施舍。有时亦比喻饮食节俭;生活清苦。也作“残杯冷炙”、“羹残炙冷”。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形容吃剩的食物。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乒乒乓乓,把吃剩的残羹冷炙,翻的到处都是。”
残民害物 残:伤害。摧残百姓,损害财物。联合式;作谓语;指摧残民众干坏事。宋 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风卷残雪 卷:收。大风把残存的雪卷走。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扫荡干净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5回:“都一阵风卷残雪,吃了个精光,就忘了教平安儿吃。”
断管残渖 残缺不全的字画。管,笔;渖,墨汁。
残汤剩水 指残剩下来的汤水与食物。作宾语、定语;形容残剩的茶饭。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我揣巴些残汤剩水,打叠起浪酒闲茶。”
残贤害善 残:残害;贤:有才德的人。残害有才德善良的人。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坏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而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断墨残楮 指残缺不全的典籍。联合式;作宾语;指残缺不全的典籍。明 王世贞《俞紫芝<急就章>》:“子中独能寻考遗则于断墨残楮,遂与仲温并驱。”
剩菜残羹 吃剩的食物。比喻弃余无用之物。作宾语、定语;形容吃剩的食物。闻一多《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片鳞残甲 见“片鳞只甲”。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梁启超《新史学·中国之旧史学》:“时或借外国人之著述,窥其片鳞残甲。”
残暴不仁 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作谓语、定语;指人很残酷。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3回:“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
除残祛暴 除:去掉;祛:除去;暴:凶暴。铲除残暴。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除暴。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专一除残祛暴,济困扶危。”
风烛残年 风烛:风中的烛火。风中的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人生垂暮之年的残余时日;随时都可能完结。比喻人到垂暮之年;活不长久了。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褒义。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只这风烛残年,没的倒得眼泪倒回去,望肚子里流。”
残酷无情 残忍冷酷,没有任何情面。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林语堂《忆狗肉将军》:“有不少传说谈到这位狗肉将军的残酷无情的忠实。”
残羹剩饭 吃剩的饭菜,比喻别人取用后剩下的一点儿东西。作宾语、定语;指吃剩的饭菜。梁实秋《穷》:“不曾看见两个穷人抢食半盂残羹剩饭。”
珠残玉碎 比喻珍贵之物残破损坏。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唐·王犀登《李翰林分体全集序》:“于友刘少彝取李杜集合刻之,前此非无合刻者,然苍素溷淆,元黄杂遝,笺注训怙,人自为政,蒙茸猥琐,犹疥厉虮虱,使二先生之作不免珠残玉碎。”
晓风残月 拂晓时的清风;残余的月影。指天明时的景色。形容冷落清凉的意境。也形容歌妓的清唱。残月:天将亮时的月亮。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冷落清凉的意境。宋 柳永《雨霖铃》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残膏剩馥 残:剩余;膏:油脂;馥:香气。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作宾语;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新唐书 杜甫传赞》:“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
残民以逞 残:残害;逞:称愿,满足某种心愿。以残害人民来达到罪恶目的。作谓语、定语;指害人民。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二年》:“《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
简断编残 简:竹简;编:穿竹简的皮条或绳子。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形容书籍磨损残破。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简断编残字欲无,吾儿不负乃翁书。”
抱残守阙 ①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谓笃守古学古道。③喻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坚持着做。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人守旧。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 顾炎武》:“二君以瑰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阙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阙,一本作“缺”。
败将残兵 指战败后剩余的兵将。同“残兵败将”。作宾语、定语;用于指被击溃的军队或势力。明 无名氏《开诏救忠》楔子:“你虽然杀了我一阵,你的军兵可也尽皆折损了,则剩下这一枝败将残兵。”
残汤剩饭 残:剩下的。吃剩下的汤水饭食。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吃剩的食物。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我三个孩儿都下在死牢中,我叫化了些残汤剩饭,送与孩儿每吃去。”
剩馥残膏 女子妆后所剩的脂粉。指闺中之作。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9回:“铜琶铁板声声恨,剩馥残膏字字哀。”
残茶剩饭 残留下的一点茶水,剩下来的一点食物。联合式;作宾语;形容残剩的茶饭。元 马致远《黄梁梦》第四折:“如今天色晚了也,有甚么残茶剩饭,与俺两个孩子些吃。”
残汤冷饭 残:剩下。残剩下来的汤水和饭菜。作宾语、定语;形容吃剩的食物。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两个自吃了一回,剩下些残汤冷饭,与卢俊义吃了。”
残丝断魂 残:剩余;断:断绝;魂:魂魄。比喻即将死亡的生命。作宾语、定语;用于临死。清·洪昇《长生殿·献发》:“奴身止鬖鬖发数根,这便是我的残丝断魂。”
月缺花残 缺:少。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摧残。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唐 温庭筠《金荃集 和友人伤歌姬》诗:“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