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讥的成语

有关讥的成语

有关讥的成语共收录8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反唇相讥 反唇:原指翻嘴唇表示不服气;引申为顶嘴。讥:讽刺、挖苦、嘲笑。反过嘴来讥讽对方。偏正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争斗的场合。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误增不字义》:“于是知不善读书而率臆妄改,皆与古人反唇相讥也。”
郐下无讥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后以“郐下无讥”言其微不足道。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不值一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
忧谗畏讥 担忧被谗言中伤。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自郐无讥 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同“自郐以下”。作宾语、分句;指不值一提。《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请观欲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自郐以下无讥焉。”
负俗之讥 见“负俗之累”。
冷讥热嘲 冷:不热情;讥:讥讽;嘲:嘲笑。尖锐、辛辣的嘲笑和讥讽。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言语。清·袁枚《随园三十二种·牍外余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讽。”
同浴讥裸 在一起洗澡却讥笑别人赤身露体。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问题,却以此而讥嘲别人。
拙眼讥评 拙眼:见识浅陋。自己见识浅陋却喜欢讥讽别人。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陆游《杂兴十首》诗:“观人如观玉,拙眼喜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