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作的成语
有关作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作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逢场作趣 | 犹言逢场作戏。偶尔随俗应酬凑凑热闹。 | 作谓语、宾语;指偶尔应酬。 | 沈从文《八骏图·顾问官》:“他那神气似真非真,因为是师长的老部属,平时又会逢场作趣,这时节乘顺水船就来那么一手。” |
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 宁:宁愿;莫:不。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 | 元·施君美《幽闺记·偷儿挡路》:“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
作贾行商 | |||
见幾而作 | 幾:通“机”,时机;作:行动。指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采取行动。 | 连动式;作谓语;指发现一点苗头就立刻采取措施。 | 《周易 系辞下》:“君子见幾而作,不俟终日。” |
朋比作奸 | 见“朋比为奸”。 | 作谓语、定语;指狼狈为奸。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且君为臣之标率,君不向道,臣下将化之,而朋比作奸,天下事尚忍言哉?” |
有作其芒 | 干将在磨刀石上磨出的剑刃发出了光芒。 | 作谓语、宾语;指人或事物。 | 梁启超《谭嗣同传》:“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
即兴之作 | 即兴:根据当时的兴致和感觉;作:作品。根据当时的感受而写成的作品。 | 作主语、宾语;用于文章或书画等。 |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13章:“历史从来都是即兴之作。” |
令人作呕 |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 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让人厌恶的言行。 | 梁遇春《黑暗》:“一面是令人作呕的名士,一面是令人作呕的俗物。” |
作作有芒 | 作作:光芒四射的样子。形容光芒四射。也比喻声势显赫。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声名。 | 《史记·天官书》:“岁阴在酉,星居午。……作作有芒。” |
苦中作乐 | 在困苦中勉强自寻欢乐。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在困苦中勉强自寻欢乐。 | 宋 陈造《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辈可谓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
别作良图 | 另作好的打算。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愿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
胡作非为 | 指毫无顾忌或不考虑后果地肆意行动。非为;干坏事。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任意做坏事。 | 清 李汝珍《镜花缘》:“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
作金石声 | 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优美,音调铿锵。 | 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
炊沙作糜 | 同“炊沙作饭”。 | 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徒劳无功。 | 宋·黄庭坚《送王郎》诗:“炊沙作糜终不饱,镂冰文字费工巧。” |
自作之孽 | 孽:罪恶,灾祸。指自己招来的罪孽或灾祸是逃不脱的。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44章:“与卖国者言救国,与毁法者言护法……尽王揖唐等自作之草,如何与彼谈判!” |
生妖作怪 | 生:产生。比喻搞鬼捣乱。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及至时运衰微,禄命将终之日,不但众散亲离,人心背叛,即魑魅魍魉也都来了,生妖作怪,播弄着你,所谓人衰鬼弄人是也。” |
无恶不作 | 恶:坏事。没有哪样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3回:“程大姐自到周龙皋家,倚娇作势,折毒孩子,打骂丫头,无恶不作。” |
述而不作 | 只是阐明前人的成说;自己并无创新之见。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人。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再作道理 | 亦作“再做道理”。谓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桂娘一定在里头,只作三不知闯将进去,见他时再作道理。” | |
扑作教刑 | 扑:古代刑具;教刑:教学中对学生的体罚。用扑作责罚学生的工具。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尚书·舜典》:“象以典型,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 |
扭曲作直 | 比喻是非颠倒。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颠倒是非。 | 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兄弟,您哥哥平日不曾扭曲作直,所以不走不逃。” |
始作俑者 |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
祸作福阶 | 阶:凭借。祸与福有相互转化的可能,灾祸过后即可能有福的降临。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卢谌《赠刘琨一首》:“福为祸始,祸作福阶。” |
为非作恶 | 见“为非作歹”。 | 作谓语、定语;指做种种坏事。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七回:“今天倚仗你那些为非作恶之人,前来扰乱我的公事,对也不对?” |
无所作为 | 作为:做出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
狂风大作 | 刮大风。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天气等。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9回:“初时穿林透树,次后走石飞砂,须臾白浪掀天,顷刻黑云覆地,红日无光,狂风大作。” |
作法自弊 | 谓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语出《史记·商君列传》:“(秦惠王)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史记·商君列传》:“(秦惠王)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
娇揉造作 | 不自然地装扮或装模作样,故意夸张而造作。 | 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指故意做作。 | |
拿腔作调 | 故意装出特殊的腔调。 | 作宾语、状语;指装腔作势。 | 老舍《四世同堂》:“冠先生拿腔作调的说:‘请太太不要发脾气!’说罢,戴起帽子,懒洋洋的走出去。” |
见机而作 | 看到适当时机立即行动。 | 连动式;作谓语;指看到适当时机立即行动。 | 三国 蜀 诸葛亮《将苑 应机》:“夫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在于机也。非智者孰能见机而作乎?” |
自作门户 | 指自己创立派别或结成宗派。同“自立门户”。 | 作谓语、定语;指独立成事。 | 《旧唐书 韦云起传》:“今朝廷之内,多山东人,而自作门户,更相剡荐,附下罔上,共为朋党。” |
装虚作假 | 耍弄虚假的一套来欺骗人。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他一转身,站在梁建对面说:‘我有必要对你装虚作假?’” |
丑人多作怪 | 长相丑陋的人经常做出一些离奇古怪的事来为难别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茅盾《叩门》:“是你这工于吠影吠声的东西,丑人作怪似的惊醒了人,却只给人们一个空虚!” |
唱沙作米 | 比喻以假乱真或以劣为优。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宾白》:“予所谓多,谓不可删逸之多,非唱沙作米、强凫变鹤之多也。” |
胡作乱为 | 胡作非为。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任意做坏事。 |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世人决不可戏而不戏,胡作乱为。” |
作威作福 | 作威:横行霸道;作福:奢侈享乐。原指国君专行赏罚;独揽威权。现形容耀武扬威;横行霸道。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尚书 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
压卷之作 | 压:超过。指诗文书画中能超过其它同类作品的、最出色的作品。 | ||
重作冯妇 | 表示人又重操旧业。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重操旧业。 | 鲁迅《而已集·反漫谈》:“曾经有一位总长,听说他的出来就职,是因为某公司要来立案,表决时可以多一个赞成者,所以重作冯妇的。” |
作怪兴妖 | 比喻坏人破坏捣乱,无事生非,制造事端。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清·张岱《答袁萚庵》:“今人于开场一出,便欲异人,乃装神作鬼,作怪兴妖。” |
作乱犯上 | 犯:冒犯。违抗尊长或朝廷,为悖逆或叛乱的行为。 | 作谓语、定语;用于反抗或作乱。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1回:“智者称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为作乱犯上。” |
乱作一团 | 混杂在一起,形容极为混乱。 | 作谓语、定语;指混乱。 | 鲁迅《热风 随感录三十三》:“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乱作一团,又密密的插入鬼话。” |
老蚕作茧 | 老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自己束缚自己。 | 作宾语;指自我束缚。 | 宋·苏轼《石芝》:“老蚕作茧何时脱?梦想至人空激烈。” |
作善降祥 | 旧指平日行善,可获吉祥。 | 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尚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
以身作则 | 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见几而作 | 几:苗头;作:行动。指发现一点苗头就立刻采取措施。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周易 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
煎水作冰 | 比喻不可能的事。 | 作宾语、定语;用于行为与目的相反。 | 《三国志 魏志 高堂隆传》:“以若所为,求若所致,犹缘木求鱼,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 |
认仇作父 | 同“认贼作父”。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甘心投靠敌人。 |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朋友,虽然在我们之中,有汉奸,有傀儡,有卖国贼,他们认仇作父,为虎作伥,但他们那班可耻的人,终竟是少数。” |
翻天作地 | 犹言翻天覆地。形容闹得很凶。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吵架。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李雄见打得这般光景,暴躁如雷,翻天作地,闹将起来。” |
著作等身 | 著作跟身材一样高(等:相等)。形容著作十分丰富。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 |
暗中作乐 | 暗中:背后,偷偷地。暗地里寻找快乐。 | 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 | |
跷蹊作怪 | 跷蹊:奇怪。奇怪多端。 | 作谓语、定语;用于稀奇的事物。 |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只因这封简帖儿,变出一本跷蹊作怪底小说来。” |
回嗔作喜 | 嗔:生气。由生气转为喜欢。 | 连动式;作谓语;指转怒为喜。 |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那客人回嗔作喜,收拾了刀杖。” |
惺惺作态 | 形容假模假样的故作姿态。形容虚情假意的样子。惺惺:虚伪的样子。 | 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四章:“老鬼心里明白,却仍惺惺作态。” |
又作别论 | 见“又当别论”。 | 作谓语、宾语;指另外评价。 | 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又《无常》:“这自然是专就我的故乡而言,若是‘模范县’里的人民,那当然又作别论。” |
逢场作戏 | 逢:碰到;遇到。场:戏剧曲艺杂技演出的场地。原指卖艺要遇到适当的地方就开场表演。后用以比喻在一定的场合下随意应酬;偶而凑凑热闹。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轻浮的态度。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南岳让禅师法嗣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
天不作美 | 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口语。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23回:“哪知天不作美,到了晚上,彤云密布,降下一天大雪。” |
愤然作色 | 愤然:忿怒的样子。因忿怒而变了脸色,发怒。 | 作谓语、状语;指人发怒。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帝愤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 |
小题大作 | 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明 杨聪《玉堂荟记》:“成既被提入京,欲伸前志,每为范木渐所阻,迨苋以艰去,而成遂奏揭纷出,小题大作矣。” |
精耕细作 | 精心细致地耕作。指庄稼的耕种经营十分认真细致。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 |
装妖作怪 | 装扮妖怪骗人。比喻故意做作,把事情弄得玄妙莫测。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清 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 白堤政迹》:“只应送来这些诗,不是陈腐,就是抄袭,若要新奇,便装妖作怪,无一首看得上眼。” |
翻手作云覆手雨 | 翻:反转;覆:反覆。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 | 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人变化无常。 | 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
自作解人 | 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 作谓语;指乱发议论。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 |
认贼作子 | 见“认贼为子”。 | 作谓语、宾语;指把坏人当作亲人。 | 明·徐复祚《一文钱》第三出:“有一等颠倒丧志,投东觅西,失却眼前至宝,这便是认贼作子。” |
举酒作乐 | 举:举办;乐:音乐。举行酒宴,奏起乐曲。 | 作谓语;用于喜庆场合。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然传》:“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 |
百废具作 | 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 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建设事业兴旺发达。 | 清 管同《恩县四女祠碑》:“阳湖孙使君督粮山东,起痿瞭矇,百废具作。” |
暗中作梗 | 暗自从中阻挠、破坏。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四回:“殊不知地主是贤大夫,早知成邑本届田赋收不到,必然是公克在暗中作梗争权,便令他的庶兄敬叔密往调查。” |
染旧作新 | 谓改头换面,以旧充新。 | 作谓语、定语;指弄虚作假。 | 宋·李斠《答黄著作书》:“今之学者……但诵得古文十数篇,拆南补北,染旧作新,尽为名士矣,何工拙之辨哉?”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单纯简朴的生活。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简朴的生活。 | 《庄子 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
成精作怪 | 精:精灵;怪:妖怪。变成精灵妖怪危害人间。 | 作谓语、定语;指坏人得势。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形如枯木,心若死灰,以致病死,阴灵不散,成精作怪,故曰鬼仙。” |
作作生芒 | 作作:光芒四射的样子。形容光芒四射。比喻声势显赫。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声名。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5回:“张雨帅眼光奕奕,常思染指中原,扩张势力,既得老徐密电,正好乘机展足,作作生芒。” |
九原可作 | 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称墓地;作:起,兴起。设想死者再生。 | 作宾语;指死而复生。 | 《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
恶作剧 | 捉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 | 作主语、宾语;指戏弄别人。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 |
混作一谈 | 见“混为一谈”。 | 作谓语、宾语;用于否定句。 |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中国近来每与柔术混作一谈,其实是两件事。” |
作舍道旁 | 比喻众说纷纭,事情难成。 | 作宾语、定语;同“作舍道边”。 | 《幼学琼林 卷三 人事类》:“作舍道旁,议论多而难成。” |
拿班作势 | 装模作样。 | 作谓语、定语;指摆架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凤姐见他素日不大拿班作势的,便依允了。” |
认鸡作凤 | 佛教语。谓认凡庸为珍贵。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人的看法。 | 《万善同归集》卷一:“如楚国愚人认鸡作凤,犹春池小果执石为珠。但任浅近之情,不探深密之旨。” |
作事不时 | 不时:不合时宜。做事违背农时。泛指不合时宜。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八年》:“作事不时,怨读言动于民。” |
执柯作伐 | 执:拿着;柯:斧头柄;伐:采伐。手执斧头去采伐。指给人做媒。 | 联合式;作谓语;指为人做媒。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此十三妹所以挺身出来,给安龙媒、张金凤二人执柯作伐的一番苦心孤诣也。” |
作嫁衣裳 | 指白白替别人操劳,自己却一无所得。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唐 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
作育人材 | 培育人才。 | 作谓语、宾语;指培育人才。 | 《诗经·大雅·域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
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 一个波浪还没形成,另一个波浪又起来了。 | 作宾语、分句;比喻事情波折很多。 | 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
一鼓作气 |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作舍道边 | 在路旁筑室,和过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说法,事情没法做成功。 | 偏正式;作定语;含贬义,比喻众谋难成。 | 《诗经 小雅 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
为人作嫁 | 原指贫穷人家的女儿没钱置备嫁妆;却年年为别人缝制嫁衣。后比喻白白为别人操劳;自己一无所得。 | 偏正式;作谓语;形容白为别人劳动。 | 唐 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
遁名改作 | 窜改物名,改变作品。 | ||
天作之合 |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祝人婚姻美满的话。 | 《诗经 大雅 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
误作非为 | 犹言胡作非为。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任意做坏事。 | 太平天国·洪仁玕《诛妖檄文》:“况尔等为兵为勇之人,多系平日误作非为,是以借兵勇以为逃死之地。” |
自作聪明 | 自以为很聪明。形容轻率逞能。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尚书 蔡仲之命》:“无作聪明,乱旧章。” |
成群作队 | 见“成群结队”。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很多聚积在一起。 | 《水浒传》第一○四回:“更有那村姑农妇,丢了锄麦,撇了灌菜,也是三三两两,成群作队……呆呆地立着,等那粉头出来。” |
自我作祖 | 自:从,由。由我创新,不循旧法。指不因袭前人旧例,有所创新。 | 作谓语、宾语;指自己创新。 | 明·凌濛初《谭剧杂札》:“譬如以三家村学究口号歪诗拟《康衢》、《击壤》,谓‘自我作祖,出口成章’,岂不可笑!” |
自作孽,不可活 | 孽:罪恶,灾祸。指自己招来的罪孽或灾祸是逃不脱的。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
回瞋作喜 | 瞋:发怒时瞪大眼睛。由发怒转为高兴。 | 作谓语;指转怒为喜。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徐氏一见知心人,回瞋作喜。” |
作奸犯罪 | 作奸犯科。 | 司马紫烟《荒野游龙》第二章:“她不禁一叹道:‘月黑风高,正是作奸犯罪的好时刻,老天爷好象在帮坏人的忙呢!’” | |
通力合作 | 不分彼此;共同努力。通:联合。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盍彻乎”宋 朱熹注:“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 |
推聋作哑 | 见“推聋妆哑”。 |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故意当不知道。 | 明·梅鼎祚《昆仑奴》第二折:“他说着英雄话,你怎的乔禁架,使不得推聋作哑。” |
作耍为真 | 耍:戏弄,玩耍。把玩笑当作真的。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0回:“这才是个有分教;弄巧翻拙,作耍却为真。” |
作如是观 | 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 动宾式;作谓语;泛指对某事物作如此看法。 |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故态复作 | 指旧的习气或毛病等又出现了。同“故态复萌”。 | 作谓语、宾语;用于指坏的东西。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八大王》:“今老将就木,潦倒不能横飞,故态复作,我自不懈耳。” |
并肩作战 | 密切配合,一起打仗。比喻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 作谓语;指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 柯岗《逐鹿中原》第四章:“我们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要在中原地区并肩作战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
指鹿作马 | 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故意颠倒黑白。 | 《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昭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