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为的成语
有关为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为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好为人师 | 好:喜欢;为:做;当。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 着:下棋落子,比喻计策或手段。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 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劝说词。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
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 宁:宁愿;莫:不。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 | 元·施君美《幽闺记·偷儿挡路》:“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
互为因果 | 原因和结果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 作谓语、定语;指相辅相成。 | 韩振波《多余的人》:“老师教得十分尽力,希望他继承自己的事业,再攀艺术高峰;学生非常刻苦,进步之快超出教师的逆料。于是,二者互为因果。” |
为虎傅翼 | 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 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 《逸周书 寤敬》:“无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 |
斫琱为朴 | 见“斫雕为朴”。 | ||
夙夜为谋 | 夙夜:早晚,朝夕;谋:谋划。朝夕谋划。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陈亮《论励臣之道》:“今陛下慨念国家之耻,励复仇之志,夙夜为谋,相时伺隙。” |
胡行乱为 | 犹胡作非为。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任意做坏事。 | 清·陈天华《警世钟》:“既我是这个国的国民,怎么可以不管国家的好歹,任那皇帝官府胡行乱为呢?” |
以筌为鱼 | 筌:捕鱼的竹器。把捕鱼工具看作是鱼。比喻满足对事物表面肤浅认识,不去更深入了解事物本质。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朱自清《经典常谈》序:“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
习以为常 | 习:习惯;常:平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平常了。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 | 《逸周书 常训》:“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 |
叠石为山 | 叠:重叠。把石头堆成山。指假山。 | 作谓语、宾语;指假山。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宅后又构一园,大可二三顷,凿池引水,叠石为山,制度极其精巧。” |
引为口实 | 口实:话柄。作为谈话的资料。指作为指责、攻击或嘲笑的话柄。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许德珩《回忆蔡元培先生》:“北洋军阀政府对他在教育事业上力图革新,极为不满,尤其对于北京大学男女同校一节,引为口实。” |
挠直为曲 | 将直的拗成弯的。比喻变刚强正直为阿世取容。 |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汉荀悦《汉纪 成帝纪二》:“挠直为曲,斫方为圆;秽素丝之洁,推亮直之心。” |
祸为福先 | 指受尽灾祸之后好运就会降临。多用于劝慰受难之人。 | 作宾语;多用于劝慰受难之人。 | 南朝·萧统《文选·贞谌(赠刘琨一首)》:“祸为福始,祸作福阶。”李善注引《越记》曰:“祸为福先,福为祸堂。 |
入土为安 | 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 清 吴趼人《胡涂世界》:“舍妹已断了气,也该出殡了。在家虽好,但一则火烛当心,二者死者亦可以早些入土为安。” |
邦以民为本 |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 | 《尚书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因祸为福 | 变坏事为好事。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智者举事,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
知其不可而为之 |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 作谓语、宾语;指意志坚决。 | 《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
表里为奸 | 表里:内外;奸:虚伪狡诈。比喻用勾结、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做坏事。 | 作谓语、定语;指互相勾结。 | 明 沈德符《野获编 言事 王虎谷封事》:“王虎谷为祠祭郎中,以太监李广交结寿宁侯表里为奸,特疏请斩广以谢宗庙。” |
以誉为赏 | 根据人们的称誉给以奖赏。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
图为不轨 | 图:图谋;轨:比喻法度。图谋做不法的事情。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会稽典录》:“休未至,涁欲入宫,图为不轨,召见官会议,皆惶怖失色,徒唯唯而已。” |
无恶不为 | 见“无恶不作”。 | 作谓语、定语;指干尽了坏事。 | 《隋书·杨秀传》:“嫉妒于弟,无恶不为,无孔怀之情也。” |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 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爵,通“雀”。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语出《孟子 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晋书 段灼传》引作“为川驱鱼,为薮驱雀”。 |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 指先于别人行动,可以取得优势,迟于别人就会遭遇祸殃。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张恨水《啼笑姻缘》第13回:“得,就是这样办,这叫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
抗颜为师 | 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梅,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
以天下为己任 | 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 | 《南史 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
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 旧指成功了就是合法的,失败了就是非法的。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成败的结局不同。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31回:“单枪匹马领三军,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
舍己为公 | 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 作谓语、定语;指大公无私。 | 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
九鼎不足为重 |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傅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
胡作非为 | 指毫无顾忌或不考虑后果地肆意行动。非为;干坏事。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任意做坏事。 | 清 李汝珍《镜花缘》:“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
先入为主 | 指先听进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 东汉 班固《汉书 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戒,反覆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
占山为王 | 占:占据,霸占;王:统治者。占据山头,自称为王。比喻独霸一方,称王称霸。 | 作谓语、定语;指称王称霸。 | 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69回:“第二件是我也不占山为王,不过是与你比并武艺,也就算完了。” |
自以为非 | 认为自己的看法不对。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
期期以为不可 | 期期:口吃的样子。坚决不同意的样子。 | 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传》:“昌为人口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
与鬼为邻 | 和鬼做邻居。形容离死已不远。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文莹《湘山野录》上卷:“写一诗于厅壁,诗云:‘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 |
率以为常 | 成为经常的事。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北齐书·司马子如传》:“及其当还,高祖及武明后俱有赉遗,率以为常。”宋·文天祥《与朱太博埴》:“骑马囊饭,朝往夕还,率以为常,而山外事一毫不接耳目矣。” |
路见不平,拔剑相为 |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 | 作定语、宾语、分句;指见义勇为。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宁卓禅师法嗣》:“育王被人推倒了,也还有路见不平,拔剑相为底么。” |
破家为国 | 为了国家大业,不惜毁坏自己的家庭。比喻无私奉献。 | 作谓语;指一心为国。 | 汉·侯霸《李通辞位议》:“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 |
三折肱为良医 | 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 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褒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
量力而为 | 量:估量。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 作谓语、定语;指做事实事求是的态度。 | 《左传 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
各为其主 | 各人为自己的主人效力。 | 动宾式;作谓语;指各人为自己的主人效力。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关羽传》:“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
为万安计 | 为绝对安全着想。 | ||
倒因为果 | 颠倒因果关系,把原因说成结果。 | 作谓语、宾语;指颠倒了因果关系。 | |
鲜为人知 | 鲜:很少。很少被人知道。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后来伴着主人度过了那段漫长的鲜为人知的冷宫生活不知洒上了多少珍妃泪。” |
为小失大 | 为了小利,造成巨大损失。 | 作谓语、宾语;指因小失大。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九回:“你若不肯,他就告诉了大老爷,找你点错处,革掉了你,你能为小失大吗?” |
河伯为患 | 指歪门邪恶的风气。 | 作谓语、定语;指水灾。 | |
先为之容 | 容:雕饰,形容。事先为人介绍宣传。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邹阳《于狱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 |
以邻为壑 | 壑:山沟;大水塘。把邻国当作排泄本国洪水的深沟。比喻只顾自己的利益;把困难或灾祸转嫁给别人。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泽水。泽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
翻手为云覆手雨 | 翻:反转;覆:反覆。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 | 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人变化无常。 | 宋·王安石《老人行》:“翻手为云覆手雨,当面论心背后笑。” |
壮夫不为 | 壮夫:具有雄心壮志的人,指成年人。成年人是不做的。指事情轻微细小,不值得一做。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
为所欲为 | 做想要做的事。形容任意而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做。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 |
煦煦为仁 | 煦煦:和悦惠爱的样子。指小恩小惠。形容妇人之仁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唐·韩愈《原道》:“煦煦为仁,孑孑为义。” |
以法为教 | 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韩非子 五蠹》:“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
于今为烈 | 某件事过去已经有过,现在更加厉害。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鲁迅《华盖集 论辩的魂灵》:“党同伐异之风,于今为烈。” |
以虚为实,以实为虚 | 表面上很空虚,实际上作好了充分准备;表面看来准备很充分,实际上是虚张声势。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32章:“但臣与逆贼周旋三年,深知逆贼狡计甚多,常常以虚为实,以实为虚。” |
何乐不为 | 何:为什么;为:做。为什么不乐意做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对自己有益的事当然愿意去做。 | 复句式;作状语;表示当然可以。 | 《再生缘》第79回:“讲到江三嫂原本算小,今见郡主出银,买他体面,何乐不为?” |
无为自成 | 见“无为而成”。 | ||
落草为寇 | 寇:盗贼。旧指逃入山林做强盗。 | 作谓语、定语;指当强盗。 |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三折:“某今在这宜秋山虎头寨,落草为寇,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折腰:下拜,弯腰行礼。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 |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人有骨气。 | 《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为非作恶 | 见“为非作歹”。 | 作谓语、定语;指做种种坏事。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七回:“今天倚仗你那些为非作恶之人,前来扰乱我的公事,对也不对?” |
不足为怪 | 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认为奇怪。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情等很普遍。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主帅差矣!输赢胜败,兵家常事,不足为怪。” |
无所作为 | 作为:做出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
反客为主 |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或变次要为主要。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1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
天下为笼 | 笼:牢笼。旧时比喻为世事所束缚。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庄子·庚桑楚》:“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是故汤以胞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 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 晋 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
上下为难 | 上面下面都难以应付。 | ||
倒果为因 | 把结果当成原因,颠倒了因果关系。 | 连动式;作谓语;指颠倒了因果关系。 | 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曾不问资本所以群趋于都会之故,是所谓倒果为因者耳。” |
以黑为白 | 谓颠倒是非。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吕氏春秋·应同》:“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
两世为人 | 好象重新来到人间。形容在非常危险的情况中幸存下来。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
鞠为茂草 | 谓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鞠,通“鞫”。 | 作谓语、分句;形容荒败。 | 《晋书·石勒载记》:“诚知晋之宗庙鞠为茂草,亦犹洪川东逝,往而不还。” |
相与为一 | 相与:相互。相互结合成为一体。 | 汉 贾谊《过秦论》:“诸侯恐惧,同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卷第十:“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情何?” |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用于劝说词。 |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
为人师表 | 指在人品德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多指教师。师表:榜样;表率。 | 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多指教师。 | 《北齐书 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
不足为道 | 足:值得;道:说。不值得一说。 | 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此女棋本下劣,枉得其名,不足为道。” |
化敌为友 | 将敌对势力化成友好势力。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与交往等。 |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2章:“我们说这就具备了化敌为友的条件。” |
为国捐躯 |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9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
因树为屋 | 依树架屋。喻指隐居乡野。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申屠蟠传》:“乃绝迹于梁饧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 |
历精为治 | 振奋精神,治理好国家。 | ||
为五斗米折腰 |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弯腰行礼。比喻没有骨气。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为德不终 | 见“为德不卒”。 | 作谓语;指好事没有做到底。 | 叶圣陶《乡里善人》:“唉,为德不终,我想起来非常之难过!” |
知其不可为而为 | 为:做。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指意志坚决或倔强固执。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郭沫若《南京印象》:“许多事情明明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但却丝毫也不能放松,不肯放松。” |
子为父隐 | 儿子帮父亲隐瞒恶迹。这是封建纲常礼教所提倡的。 | 作谓语、宾语;指父子间的人情。 | 《论语·子路》:“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闻子为父隐,父为子隐,未闻父子之相坐也。” |
偃革为轩 | 指停息武备,修治文教。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史记·留侯世家》:“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兵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裴駰集解引如淳曰:“革者,革车也;轩者,赤黻乘轩也。偃武备而治礼乐也。” |
不知所为 | 为:做。不知道该怎么办。 | 作谓语;用于处事。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桓子不知所为。” |
见义勇为 | 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 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胡作乱为 | 胡作非为。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任意做坏事。 |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世人决不可戏而不戏,胡作乱为。” |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 誉:赞扬;毁:批评。指受人赞扬的官员应嘉奖,受人批评的官员应惩罚。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春秋·齐·管仲《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 |
习为故常 | 故常:常例。经常如此,养成习惯,就被当作常规了。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沈德符《野获编·勋戚·沈禄》:“盖承成化以来,滥授冗员,俱以中旨批出,遂习为故常,不以为怪也。” |
为民父母 | 这: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 作谓语、定语;用于官员。 | 《孟子 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
与古为徒 | 古:古人,古代;徒:同类人。同古人做朋友。借古讽今或推崇古人。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战国·宋·庄周《庄子·人间世》:“内直者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 |
迁地为良 | 迁:迁移。迁移到他处更好。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变迁。 | 邹韬奋《经历》:“每天堆满桌上的全国各处读者的来信都要求‘迁地为良’。” |
大有可为 | 事情很值得做;很有开拓或发展有前途。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与大有作为相对。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地方虽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为。” |
师直为壮 | 师:军队;直:理由正当;壮:壮盛,有力量。出兵有正当理由,军队就气壮,有战斗力。现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斗志旺盛,所向无敌。 | 作谓语;指正义战争。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 |
不足为法 | 足:值得;法:效法。不值得学习、效法。 | 作谓语;指不值得学习。 | 清 赵翼《瓯北诗话 李青莲诗》:“骚人斯起,然词多哀怨,已非正声;至杨、马益流宕。建安以后更绮丽,不足为法。” |
破矩为圆 | 把方的改成圆的。比喻将刑法去严从简。 | 动宾式;作谓语;比喻将刑法去严从简。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林传》:“大汉初兴,详览失得,故破矩为圆,斫雕为朴,蠲除苛政,更立疏网,海内欢欣,人怀宽德。” |
认贼为子 | 佛家语,比喻错将妄想认为真实。 | 作谓语、宾语;指把坏人当作亲人。 | 《大方广园觉修多罗经》:“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
化腐为奇 | 见“化腐成奇”。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变坏为好。 | 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
心为形役 | 形:形体。心神被生活、功名利禄所驱使。形容人的思想不自由,做一些违心的事。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陶潜《归去来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为法自弊 | 作定自弊。 | 作谓语、宾语;指作法自毙。 |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