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行的成语

有关行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行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蛇鼠横行 比喻恶人得势、胡作非为。作宾语、定语;用于社会局势等。
行步如风 行:走路。走路的步子快捷如飞。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8卷:“服百日,雄气大至,语声寥亮,行步如风。”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作贾行商
行险徼幸 谓冒险行事以求利。语出《礼记·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幸。”语出《礼记·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幸。”
逆天而行 逆:违背。违背天意做事。比喻违背客观形势或规律。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违背客观规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2回:“今孔明自负才智,逆天而行,乃自取败亡也。”
肆虐横行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明 冯梦龙《智囊全集 迎刃 留志淑》:“中官毕贞,逆濠党也。至自江西,声势翕赫,拥从牙士五百余人,肆行残贼,人人自危。”
恭行天罚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古以称天子用兵。动宾式;作谓语;指奉天之命进行惩罚。《尚书 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跨者不行 跨:跨步前进。跨步前进的人不能走长路。比喻急于求成的人,难以持之以恒。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春秋·楚·李耳《老子》第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胡行乱为 犹胡作非为。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任意做坏事。清·陈天华《警世钟》:“既我是这个国的国民,怎么可以不管国家的好歹,任那皇帝官府胡行乱为呢?”
行若无事 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静;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若:好像。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万太尊说罢,行若无事。”
行号巷哭 行:路;号:大声哭叫。道路上和大街小巷里的人都在哭泣。形容人们极度悲哀。作宾语、定语;指人很悲伤。晋·刘琨《劝进表》:“苟在食土之毛,含气之类,莫不叩心绝气,行号巷哭。”
恶事行千里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含有劝告的意思)。作宾语、定语;含有劝告的意思。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讬公行私 犹言假公济私。
砥身砺行 犹言砥节砺行。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世。《梁书·儒林传序》:“建国君民,立教为首,砥身砺行,由乎经术。”
衣食住行 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人的基本需要。孙中山《民生主义》第三讲:“大家都能各尽各的义务,大家自然可以得衣食住行的四种需要。”
肆意横行 肆意:任意残杀或迫害。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亦作“肆虐横行”。宋 欧阳修《再论置兵御贼札子》:“数千里内,杀人放火,肆意横行,入州入县,如入无人之境。”
蛇行鳞潜 鳞:代指鱼;潜:没水。比喻行动极为谨慎隐蔽。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汪东《刺客校军人论》:“刺客者,怀弹丸,倅匕首,蛇行鳞潜,如螳螂捕蝉,恐其有警而飞翔。”
亏心短行 亏损天良,行为恶劣。作谓语、定语;指行为恶劣。《琵琶记·伯谐夫妻分别》:“我无奈何分情破爱,谁下得亏心短行?”
货贿公行 同“贿赂公行”。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公开以货财进行行贿。《魏书·刑罚志》:“天平后,迁移草创,百司多不奉法,货贿公行。”
言行若一 见“言行抱一”。作谓语、定语;指说到做到。汉·刘向《列女传·齐田稷母》:“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
官止神行 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作宾语、定语;指对事物有透彻的了解。《庄子·养生主》:“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行随事迁 行:做事。做事要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李贽《焚书·先行录序》:“故行随事迁,则言焉人殊,安得据往行以为典要,守前言以效尾生耶?”
砥行磨名 磨砺德行与名节。作谓语;用于书面语。南朝宋·周朗《报羊希书》:“夫下之士,砥行磨名,欲不辱其志气,运奇蓄异,将进善于所灭。”
行成功满 行:道行;功:功德。指功德修炼已成,道行圆满。作谓语、宾语;指成功。金·王喆《夜行船》词:“一炷名香经十卷,三千日行成功满。”
挟主行令 挟持君主,发布命令。参见“挟天子以令诸侯”。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南齐书·刘善明传》:“魏挟主行令,实逾二纪。晋废立持权,遂历四世。”
论功行赏 论:按照;行:施行。按照功劳的大小给以不同奖赏。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顾谭传》:“时论功行赏,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降:降临。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作宾语、分句;可分开使用。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我才脱了天条死难……又撞着这般恶魔,他来害我!”
功行圆满 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满,贫道再去点化他。”
星行夜归 天没亮就出去,天黑了才回来。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晋书·夏统传》:“幼孤贫,养亲以孝闻,睦于兄弟,每采梠求食,星行夜归,或至海边,拘蚶蚏以资养。”
雷厉风行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作宾语、分句;指提前做好准备。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趔趄而行 身子歪斜不稳地走路。作谓语;用于老人或小孩。
夜宿晓行 天黑就住下,天亮就赶路。形容长途赶路的辛苦。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旅途。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4卷:“孙九领书,夜宿晓行,直至吴江延陵桥下。”
日行千里 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魏书 吐谷浑传》:“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是也。”
横行无忌 横行:行动蛮横;倚仗暴力干坏事;无忌:肆无忌惮。仗势无所顾忌地干坏事。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坏人。《明史 赵南星传》:“乡官之权大于守令,横行无忌,莫敢谁何?”
瑰意琦行 瑰:美石,比喻珍贵;琦:美玉,比喻珍奇,美好。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为。联合式;作宾语;指卓越的思想和不平凡的行为。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
山行海宿 行于山间和宿于海上。谓行旅艰险。作宾语、定语;用于旅行等。唐·韩愈《南海神庙碑》:“方地数千里,不识盗贼,山行海宿,不择处所。”
迟迟吾行 迟迟:慢慢地。原指慢慢考虑考虑再走。形容恋恋不舍地离开。
行眠立盹 形容极度疲倦无精神。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状态。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若做官后,每日价行眠立盹,休,休,枉笑杀凌烟阁上人。”
言行信果 见“言必信,行必果”。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郭沫若《沁园春·祝中日恢复邦交》词:“从今后,望言行信果,和睦万邦。”
修身慎行 提高自身修养,小心谨慎行事。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东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
行浊言清 说得好听而行为卑劣狠毒。形容言行不一。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唐·李虚中《命书》卷中:“言轻行浊,执不通变。”
行疾如飞 疾:急速。行进的速度非常快。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无名氏《邺侯外传》:“于是龙輴行疾如飞,都人睹之,莫不感涕。”
乐行忧违 谓所乐的事就去做,所忧的事则避开。语本《易·干》:“乐则行之,忧则违之。”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语出《易·干》:“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三思而后行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作宾语、分句;指思考后才行动。《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膝语蛇行 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袁宏道《徐文长传》:“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事,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修身洁行 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作谓语、宾语;指修心养性。《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我行我素 行:做。素:平素。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自行其是。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行古志今 按古道行事,为当今服务。谓时异势迁,不可食而不化。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逸周书·常训》:“始之以古,终之以古,行古志今,政之至也。”
言不践行 践行:履行。说了的话不能实行。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0回:“此刻害我做了个言不践行的人,我气的就是这一点。”
行满功圆 行:道行;功:功德。指修行期满,得道成仙。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成功。元·无名氏《新水令·殿前欢》曲:“要行满功圆,跨鹤儿飞上天。”
昼夜兼行 兼:加倍。白天黑夜不停地行走。形容急速的赶路。亦作“昼夜兼程”。作谓语、宾语、状语;指赶路。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却说刘崇败走,与白从辉收集败残人马,只百十骑,昼夜兼行。”
非知之难,行之惟艰 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非知之难,行之惟艰;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独断独行 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形容作风不民主。清 容闳《西学东渐记》第19章:“予已预备随时辞职,以便足下独断独行。”
力学笃行 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 陆游《陆伯政山堂稿序》:“伯政家世为儒,力学笃行,至老不少衰。”
择善而行 谓选择有益的事去做。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曰择善而行者乎?”
却行求前 语本《韩诗外传》卷五:“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也。”后因以“却行求前”谓以倒退求前进,比喻方法不对,因而不可能达到目的。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语出《韩诗外传》卷五:“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也。”
见机行事 机:时机;行事:办事。看准时机立即办事。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周易 系辞下》:“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肆意妄行 肆意:任意。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五代史演义·自序》:“其狡且羯者,挟诈力以欺凌人世,一或得志,则肆意妄行。”
论功行封 评定功劳之大小给予封赏。作谓语、定语;指按功劳大小给予奖赏。《史记·萧相国世家》:“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修仁行义 修:实行。施行仁爱正义。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
言必信,行必果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复句式;作谓语、主语、分句;含褒义。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固执然小人哉!”
山止川行 喻坚不可摧,行不可阻。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唐甄《潜书·两权》:“诚能自固如是,是山止川行之势也;以战必胜,以攻必取者也。”
砥节励行 砥砺操守和品行。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休者,砥节励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奸同鬼蜮,行若狐鼠 奸诈象鬼蜮,狡猾象狐鼠。比喻人恶劣到极点。
及时行乐 及时:抓紧时机。抓紧时机寻欢作乐。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指消极性享乐。《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
狗行狼心 比喻行为凶狠,心肠毒辣。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元·白朴《恼煞人》套曲:“恨冯魁,趋恩夺爱,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
行监坐守 监:监视;守:看守。指对人的一言一行都在严密地监视和看守。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我着你但去处行监坐守,谁着你迤逗的胡行乱走?”
无胫而行 胫:小腿。没有腿而能行走。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能迅速传播。作谓语、定语;用于消息等。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
宰相肚里能行船 宰相:丞相。指人肚量宽大,有涵养。作宾语、分句;指人的肚量。陈荫荣《兴唐传·闹花灯》第12回:“常言道:‘大人不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行船。’”
行侠好义 谓讲义气,肯舍己助人。
霜行草宿 谓在霜露中行走,草野中息宿。形容奔波劳苦。作谓语、定语;用于旅行等。《宋书·孝义传·孙法宗》:“单身勤苦,霜行草宿,营办棺惇,造立冢墓,葬送母兄,俭而有礼。”
言方行圆 谓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汉·王符《潜夫论·交际》:“凡今之人,言方行圆,口正心邪。”
矫饰伪行 矫饰:做作,掩饰。善于掩饰,行为虚伪。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陈师道《后山诗话》:“某公用事,排斥端士,矫饰伪行。”
谋听计行 犹言言听计从。作谓语、定语;同“言听计从”。宋·王令《读<孟子>》:“然后天下之君,下堂去席,引手倒耳,以倾就其说而谋听计行。”
经明行修 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
有文无行 虽有文才而人品不好。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或有文无行,久而秽迹恶声,使人不屑齿录者,其势亦可以乞食。”
志洁行芳 志向高洁,品行端正。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后汉书 张堪传》:“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冥行盲索 比喻不明情况而工作。汉·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言行不贰 犹言言行一致。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书·孝友传·许孜》:“至性孝友,立节清峻,与物恭让,言行不贰。”
不矜细行 指不注重小事小节。作谓语、定语;指不拘小节。语出《书 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败德辱行 败坏道德和操守。作谓语、定语;用于责备人。
行财买免 行:从事。花费钱财,买得免罪。指用金钱贿赂以逃避惩罚。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6回:“落得骗了些果子吃进肚里,且又得了行财买免的供招。”
替天行道 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作谓语、宾语;指运动的幌子。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你山上头领,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汉。”
济时行道 济:救助。拯救时世,推行王道仁教。作谓语、定语;指救世行王道。明·杨澄《陈伯玉先生文集后序》:“岂足以知先生之术济时行道,忠忧之心进进不已哉。”
恣意妄行 恣意:任意,随意;妄行: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汉书 杜周传》:“曲阳侯要前为三公辅政,知赵昭仪杀皇子,不辄白奏,反与赵氏比周,恣意妄行。”
行不愧影,寝不愧衾 影:影子;衾:被子。走路没有对不起影子,睡觉没有对不起被子。形容日夜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毫无愧欠之处。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宋史·儒林传·蔡元定》:“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
行行重行行 行行:走着不停;重:又。走了一程又一程。形容道路遥远,走个不停。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南朝·梁·萧统《文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令不虚行 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管子·重令》:“国不虚重,兵不虚胜,民不虚用,令不虎行。”
行之有效 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西晋 张华《博物志 方士》:“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达,其论养性法则可施用,大略云……武帝行之有效。”
借水行舟 见“借水推船”。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趁便。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6回:“我家老爷是个清官,并无许多银两,又说小人借水行舟,希图这三百两银子,将我打了二十板子。”
行藏用舍 行:做,实行。藏;退隐。用:任用。舍:不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秀出班行 秀出:高出,引伸为才能出众,优秀;班行:班次行列,指在朝为官的位次,后也指同列、同辈。才能优秀,超出同辈。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在同辈中最为杰出。唐 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洪州刺史太原王公神道碑铭》:“秀出班行,乃动帝目。”
贿货公行 同“贿赂公行”。作谓语、定语;指公开行贿受贿。《周书·晋荡公护传》:“任情诛暴,肆行威福,明党相扇,贿货公行。”
砥行立名 磨砺德行,建树功名。作谓语;指磨炼自己的德行。《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半路修行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作宾语、定语;形容中途开始干某事。参见“半路出家”。
诸行无常 佛家语。指万物变化多端。比喻人生无常。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诸行无常,是生是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行短才高 才能虽高而德行欠缺。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红拂记·英雄投合>》:“这是负心人行短才高,转眼处把人嘲诮。”
鹭序鹓行 见“鹭序鸳行”。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郑须德《真傀儡》:“这须是野鸥席上,又不比鹭序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