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咽的成语
有关咽的成语
有关咽的成语共收录21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咽苦吐甘 | 指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儿。形容母爱之深。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母性。 | 《旧唐书 礼仪志七》:“子之于母,慈爱特深;非母不育;推燥居湿,咽苦吐甘,生养劳瘁,恩斯极矣。” |
食不下咽 |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唐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
餐风咽露 |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野外生活等。 |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青天白日》:“餐风咽露,跋涉奔波。” |
气咽声丝 | 咽:阻塞。呼吸困难,声音细微。形容极度虚弱。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打的你气咽声丝。” |
扼襟控咽 | 比喻据守险要之地。 | 作宾语、定语;指控制要害。 | 宋·周邦彦《汴都赋》:“扼襟控咽,屏藩表里,名城池为金汤,役诸侯为奴隶。” |
细嚼慢咽 | 慢慢地吃东西。引申慢慢去体味。 | 作宾语、定语;指慢慢去体会。 | 浩然《艳阳天》第140章:“那匹刚刚病好的骡子,胃口准是还不开,看它那种细嚼慢咽的样子。” |
狼飡虎咽 | 见“狼餐虎咽”。 | ||
祝咽祝哽 | 同“祝哽祝噎”。 | 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尚书大传》卷五:“卜筮巫医御于前,祝咽祝哽以食。” |
虎咽狼餐 | 咽:吞。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 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吃东西的样子。 | 元·无名氏《耍孩儿·拘刷行院》:“虎咽狼餐胜似趁熟,酄得十分透。” |
咽苦吞甘 | 犹咽苦吐甘。偏指吃苦。 | 作谓语;指吃苦。 |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想着我咽苦吞甘,十月怀耽,乳哺三年。” |
狼飧虎咽 | 亦作“狼餐虎咽”。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人自来吃酒,主人安排些鸡、豚、牛、羊肉来做下酒。须臾之间,狼飨虎咽,算来吃勾有六七十斤的肉,倾尽了六七坛的酒。” | |
虎咽狼吞 | 咽:吞。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 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吃东西的样子。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你看八戒放开食嗓,真个是虎咽狼吞,将一笑果菜之类,吃得罄尽。” |
狼吞虎咽 |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吃东西的样子。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有一寸见方大小,和在饭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 |
马咽车阗 | 形容车马繁多,非常热闹。 | 作宾语、定语;用于热闹场面。 | 清·蒋仁锡《燕京上元竹枝词》:“马咽车阗拉杂声,火光照火月光明。” |
吞言咽理 | 指不敢声张和申辩。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南史·王藻传》:“其人虽众,然皆患彰遐迩,事隔天朝,故吞言咽理,无敢论诉。” |
狼餐虎咽 | 见“狼餐虎咽”。 | 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二回:“[行者]迎着里面灯光,仔细观看。只见那大小群妖,一个个狼餐虎咽,正都吃东西哩。” |
噎噎咽咽 | 断断续续的哽咽声。 | 作定语、状语;用于哭泣时。 | |
咽喉要地 | 一种军事地理形势。指军事上像咽喉一样十分要害的地方。 | 作宾语、主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 |
呜呜咽咽 | 指人伤心哽泣的声音。 | 作定语、状语;用于人伤心时。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看看渐近滩头,只听是水面上呜呜咽咽吹将起来。” |
哽哽咽咽 | 不能痛快的出声哭。 | 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哭泣。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 |
哽咽难言 | 不能痛快的说出来。 | 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4回:“袭人哽咽难言。宝玉生恐袭人真告诉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