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人的成语
有关人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人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令人齿冷 | 令:使;齿冷:因长期开口笑而使牙齿感到冷;指耻笑。使人耻笑。 | 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明 沈德符《野获编》:“观萼此疏,欲谀悦取宠而迂诞不经,令人齿冷。” |
知人知面不知心 | 旧时俗语。指认识一个人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 |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指难于识人。 |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无二心呵。” |
好为人师 | 好:喜欢;为:做;当。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富贵逼人 | 无心富贵,被迫出仕。也指因有财势,人来靠拢。 | 主谓式;作谓语;指因有财势,人来靠拢。 | 《北史 杨素传》:“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
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 宁:宁愿;莫:不。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 | 元·施君美《幽闺记·偷儿挡路》:“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
地广人稀 | 地域广阔;人烟稀少。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地方大,人烟少。 | 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
爱人好士 | 爱护、重视人才。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爱护人才。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
捉刀人 | 指曹操。引申顶替人做事或作文的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才气过人 | 才气:才能和气质。才华超过平常人。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人很有才气。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
伐罪吊人 | 见“伐罪吊民”。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锄强扶弱。 |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 |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 | 闻:听见。想要别人不听见,不如自己不说。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一人敌 | 指匹夫之勇,止足以敌一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语出《孟子 梁惠王下》:“夫抚 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
杀人不见血 | 杀了人不露一点痕迹。形容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 | 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猫儿,平昔不知坏了多少大臣,乃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 |
人语马嘶 | 人叫喊,马嘶鸣。形容纷乱扰攘或热闹欢腾的情景。 | 作谓语、定语;形容一片喧闹的景象。 | 唐 卢纶《送韦判官得雨中山》:“人语马嘶听不得,更堪长路在云中。”元 无名氏《五马破曹》第三折:“大小三军,收拾什物,不许人语马嘶。” |
明人不做暗事 | 心地光明的人不做鬼鬼祟祟的事。比喻有意见当面提出,不在背后捣鬼。 | 主谓式;作分句、宾语;含褒义。 |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常言道:‘明人不做那暗事’,则俺这闭月羞花绝代姿,到如今自做出自当之,妆甚的谎子!” |
纪纲人伦 | 纪纲:法制,制度;人伦:人与人之间关系及行为准则。指封建社会中人应遵守的法度纲常和行为准则。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道德规范。 |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 |
灭绝人性 | 灭绝:完全失去;人性:人的性情。完全丧失了人的理性和情感。形容极端残忍;像野兽一样。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傅抱石《郑板桥文集前言》:“一个是岳父灭绝人性,买通赃官,置无辜的女婿于死地。” |
人强马壮 | 军队和马匹都很强状。形容军威雄壮;精神抖擞。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使不着人强马壮,端的是鬼使神差。” |
强人所难 | 强:勉强。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百花仙子道:‘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阴阳,强人所难。’” |
杀人如草 | 形容杀人多,极轻视人命。 | 作谓语、定语;用于坏人等。 |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群横日劫,杀人如草。” |
室迩人遥 | 见“室迩人远”。 | 作谓语;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或悼念死者。 | 宋·苏轼《次韵刘贡父所和忆持国》:“颜红底事发先白,室迩何妨人自遥。” |
人生面不熟 | 人的面貌陌生,素不相识。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陌生的事物。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孩子见大郎如此待得他好,心里虽也欢喜,只是人生面不熟,又不知娘的意思怎么,有些不妥贴,还想要去。” |
书香人家 | 同“书香门第”。 | 作宾语、定语;指读书人的家庭。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原来是个仕宦书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样明理。” |
绝代佳人 | 佳人:美人;绝代:冠绝当代。当世无双的美人。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女子极为美貌。 | 东汉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 孝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巨人长德 | 巨:大。形容德高望重的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迁太常卿,天下愈推为钜人长德。” |
急人之危 | 急:着急;危:危急。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 作谓语、定语;指帮人解决困难。 | 《新五代史·刘守光传》:“公三晋贤士,独不急人之危乎?” |
知人则哲 | 哲:聪明。能识别人才是明智的。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尚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 形容无耻到极点。 | 作谓语、定语;指人不知廉耻。 | 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
高人胜士 | 指人品清高脱俗,不贪慕虚名利禄的人。 | 作宾语、定语;指人品清高脱俗。 |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制作楷模》:“或有逸品,皆高人胜士寄兴寓意者,当求之笔墨之外,方为得趣。” |
人多口杂 | 指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各种说法都有。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九回:“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端能造言诽谤主人。” |
文人学士 | 泛指文人、文士。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文人。 | 明·胡应麟《诗薮·遗逸中》:“昔之文人学士,平生精力,咸萃兹途。” |
人亡家破 | 家庭破产,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 | 作定语、状语;指家遭不幸。 | 《晋书 温峤传》:“会琨为段匹磾所害,峤表琨忠诚,虽勋业不遂,然家破人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内之望。” |
乐于助人 | 很乐意帮助别人。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她见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也信任他,处处请教。” |
名公钜人 | 见“名公巨人”。 | ||
人强胜天 | 人的力量强盛,可以战胜自然。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亢仓子·政道》:“故周之秩官云:人强胜天。” |
知人论世 |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 联合式;作谓语;指鉴别人物的好坏。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
夺人所好 | 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 | 作谓语、宾语;抢夺别人的心爱之物。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恁须不夺人所好。” |
更阑人静 | 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阑:将尽;人静:没有人的吵杂声,一片寂静。夜已很深,没有人声,一片寂静。 | 作定语、状语;指深夜。 | 明 陆采《怀香记 谋逾东墙》:“更阑人静,东墙月上移花影。” |
令人作呕 |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 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让人厌恶的言行。 | 梁遇春《黑暗》:“一面是令人作呕的名士,一面是令人作呕的俗物。” |
令人痛心 | 指让人悲愤痛恨。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事情等。 | 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特别是我们这些负责的同志还有不少的歪风,给予工作的损害也是令人痛心的。” |
颖悟绝人 | 颖悟:聪颖。绝人:超过同辈。聪明过人。同“颖悟绝伦”。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夸奖别人。 | 明 宋濂《元史 铁木兒塔识传论》铁木兒塔识,字九龄,国王脱脱之子。资禀宏伟,补国子学诸生,读书颖悟绝人。 |
绝色佳人 | 绝色:绝顶美丽;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 作主语、宾语;用于女性。 | 《汉书 外戚传》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 家:家庭;主:主持,掌管。每家不论有多少人,只能有一个人掌管家事。泛指办事都要有为首负责的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有你男人在场,叫你做什么?走吧走吧!” |
三人成众 | 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 作宾语、定语;指人多。 |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三人成众,必有一长。” |
至人无梦 | 至人:指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做想入非非的梦。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品德高尚的人。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自古至人无梦,梦境忽来,未必无兆。” |
替古人耽忧 | 指不必要的忧虑。 | 作谓语、宾语;指瞎操心。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8回:“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何干!且来宽衣服睡觉,莫替古人耽忧。” |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 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 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为人处世。 | 清·罗泽南《与蒋瀛海书》:“取古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之道,鞭策自己身心,以调和其血气。” |
乱人耳目 | 乱:扰乱。指故意去迷惑人。 | 作谓语、定语;指故意去迷惑人。 | 茅盾《子夜》:“我倒疑惑那是吴荪甫他们故意造的谣言,乱人耳目!” |
严以律己,宽以字人 | 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 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为人处世。 | 清·汪琬《送张牖如之任南宁序》:“严以律己,宽以字人。” |
后发制人 | 发:发动;制:控制、制服。指先让对方动手;抓住其弱点之后;再一举反击以战胜对方。指后发动制服人的措施。 | 连动式;作谓语;用于军事等方面。 | 荀况《荀子 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
令人起敬 | 使人产生敬意。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情等。 | 宋·朱熹《跋赵中丞行实》:“赵公之孝谨醇笃,虽古人犹难之,三复其书,令人起敬。” |
众人拾柴火焰高 | 比喻人多力量大。 | 作宾语、分句、定语;指人多力量大。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五章:“‘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群众发动起来了,搬山山倒,填海海平。” |
木人石心 |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没有感情,不为外物所动。 | 《晋书 隐逸传 夏统》:“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
居停主人 | 居停:寄居之处。寄居之处的主人。指房东。 | 作宾语;指房东。 | 《宋史·丁谓传》:“帝意欲谪(寇)准江淮间,谓退,除道州司马。同列不敢言,独王曾以帝语质之。谓顾曰:‘居停主人勿复言。’盖指曾以第舍假准也。” |
平易近人 |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比喻态度平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
杳无人烟 | 谓僻远无人居住。形容荒凉,偏僻。 | 作谓语、定语;指地方偏僻荒凉。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师兄差疑了,似这杳无人烟之处,又无个怪兽妖禽,怕他怎的?” |
撒手人寰 | 人寰:人世。指离开人世。 | 作谓语、定语;用于死亡。 |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程继先、王凤卿也撒手人寰。” |
家衍人给 | 衍:满溢,盈多;给:丰足,充裕。家家富裕,人人丰足。 | 作谓语、定语;用于局面等。 | 汉·桓宽《盐铁论·通有》:“宋、卫、韩、梁,好本稼穑,编户齐民,无不家衍人给。” |
助人下石 | 帮助别人去作害人的事。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鲁迅《三闲集·通信》:“对于他们,攻击的人又正多,我何必再来助人下石呢。” |
春归人老 | 归:回去。比喻女人青春已去,人老珠黄。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女性。 | 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三折:“只怕你春归人老,花残月缺,树倒根摧。” |
明人不说暗话 | 明:光明正大。光明正大的人说实在话,不转弯抹角。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明人不说暗话,雪岩的靠山是王抚台,如今已不在人世。” |
能人巧匠 | 能:技能,才能。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 | 作主语、宾语;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 | 康濯《太阳初升的时候》:“其实既是个细琢细磨的能人巧匠,也有着敢想敢干的猛烈劲儿。” |
盗憎主人 | 主人:物主。盗贼憎恨被他所盗窃的物主。比喻邪恶的人憎恨正直的人。 | 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奸恶者憎恨正直者。 |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五年》:“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
出人意表 | 表:外。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事物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 《陈书 袁宪传》:“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每有新议,出人意表,同辈咸嗟服焉。” |
贵极人臣 | 君主时代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 | 作谓语;指高官。 | 《三国志 吴书 孙林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高阳王寺》:“贵极人臣,富兼山海,居止第宅,匹于帝宫。” |
物是人非 | 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 |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 |
人面桃花 | 原指女子的容貌与桃花相辉映;后用以指所爱而不能相见的女子。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忆念爱人。 | 唐 崔护《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大有人在 | 原指有很多的人还活在世上。形容某一种人为数不少。 | 兼语式;作谓语;同不乏其人。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帝至东都,顾眄街衢,谓侍臣曰:‘犹大有人在。’意谓向日平阳玄感,杀人尚少故也。” |
渺无人踪 | 很少看见人的踪影,形容空旷寂静。 | 作宾语、定语;形容空旷寂静。 | 王汶石《大木匠》:“田间是静悄悄的,大路上也是静悄悄的渺无人踪。” |
人心如镜 | 人的心就像镜子似的透亮明白。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宋·洪迈《夷坚丙志》第10卷:“且谓人心如镜,须管常磨,勿令尘染污,自然聪明。” |
知人之鉴 | 能看出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 | 作宾语;指看人的眼力。 | 《晋书·贺循传》:“雅有知人之鉴,拔同郡杨方于卑陋,卒成名于世。” |
拟人必以其伦 | 拟:比拟;伦:同类。指比拟某人或某事,一定要用同类或同等的人和事物。 | 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或写作等。 | 唐·刘知畿《史通·叙事》:“洎乎中代,其体稍殊,或拟人必以其伦,或述事多比于古。” |
人五人六 | 装模作样,假正经。 | 作谓语、定语;指假正经。 | 王朔《枉然不供》:“别看那小子装得五讲四美、人五人六的样儿,其实一肚子男盗女娼,背着人嘴脏着呢。” |
看人下菜碟儿 | 比喻待人因人而异。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回:“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的,你都会看人下菜碟儿。宝玉要给东西,你拦在头里,莫不是要了你的了?拿这个哄他,你只当他不认得呢!” | |
雅人韵士 | 高雅而有风致的文人。 |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科诨》:“文字佳,情节佳,而科诨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又《声容·治服》:“若果如是,则亦艳妆村妇而已矣,乌足动雅人韵士之心哉。” |
天人感应 | 感应:交感相应。指有意志的天与世间的人能够交感相应。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陈子昂《谏政理书》:“天人感应,阴阳相和。” |
兼人好胜 | 兼人:胜过人;好:喜爱;好胜:各方面都想胜过他人。处处都想胜过他人,好胜心强。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由也兼人,故退之。” |
只重衣衫不重人 | 指人势力,看人只重衣着。 |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黄龙心禅师法嗣》:“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老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
一夫荷戟,千人莫当 | 荷:扛;戟:古兵器。一个人把着关口,一千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 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地势十分险。 | 《晋书·羊祜传》:“蜀之为国,非不险也,高山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数马悬车,然后得济,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当’。” |
桃花人面 | 事本唐孟棨《本事诗》。崔护清明京都郊游,于一庭院,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年再访,物在人去,慨叹不已,题一绝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后遂用“桃花人面”形容女子貌美。亦借指意中人。 | 作定语、宾语;用于忆念爱人。 | 元·刘致《朝天子·同文子方邓永年泛洞庭湖宿凤凰台下》曲:“杨柳宫眉,桃花人面,是平生未了缘。”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人迹罕至 | 罕:少。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辟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汉 荀悦《汉纪 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
人前背后 | 当着人背着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 作状语;用于为人处世。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4卷:“君子周而不比,周是遍,人前背后都如此。” |
同是天涯沦落人 | 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 | 作谓语、分句;指共命运。 | 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万人空巷 | 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现多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 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欢迎等盛况。 | 宋 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
俯仰由人 | 集仰: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比喻一切受人支配。 |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一切受人支配。 | 金 元好问《论诗》:“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
鲜为人知 | 鲜:很少。很少被人知道。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后来伴着主人度过了那段漫长的鲜为人知的冷宫生活不知洒上了多少珍妃泪。” |
人穷气短 | 指穷人说话没有底气。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4章:“俗话说:人穷气短。” |
阒无一人 | 阒:空。指空荡荡,没有一人。 | 作谓语、定语;指空荡。 |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曾梦至一处,见禅床几杖萧然,而阒无一人。” |
损己利人 | 损害自己,使别人得利。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明·李贽《与庄纯夫书》:“孝友忠信,损己利人,胜似今世称学道者。” |
尽人皆知 | 尽:全部。所有的人都知道。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同家喻户晓。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老少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 |
金针度人 | 金针:指把高超的技艺传授给别人。度:通“渡”;越过;引申为传授。把金针给人。比喻把某种技艺的秘法、诀窍传授给别人。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把高超的技艺传授给别人。 | 元 金好问《论诗》诗:“鸳鸯绣了不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
各色人等 | 色:种类;人等:人们。社会上各种职业各个阶层的人们。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不同的人。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1回:“各色人等,务望各安本分,勿再稍事纷扰,自召虚惊。” |
恶人自有恶人磨 | 磨:折磨。指狠毒的人自然会有更狠毒的人来折磨他。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八卷:“好人还遇好人救,恶人自有恶人磨。” |
靦颜人世 | 靦颜:表现出惭愧的脸色。形容丧气失节,厚颜无耻地活在世上。 | 作谓语、宾语;指厚颜无耻。 | 《晋书·郗鉴传》:“岂可偷生屈节,靦颜天壤邪!” |
做人做事 | 指在社会上立身处世。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 欧阳山《三家巷》:“咱俩都快要走进社会——做人做事了,你怎么还只管任性胡来呢!” |
河清人寿 | 古时传说黄河水千年一清,因以“河清人寿”极言人之长寿。 | 作宾语、定语;用于祝寿等。 | 清·顾贞观《金缕曲·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词之二:“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
乘人不备 | 乘:趁着。趁着别人没有防备干某事。 |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偷偷地。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这畜生说什么乘人不备逃出来,那全是他一派胡言罢了。” |
解人难得 | 比喻知己难得。 | 作宾语、定语;用于感叹。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 |
穿井得人 | 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 | 作宾语、定语;指谣言。 | 汉·王充《论衡·书虚》:“丁氏穿家井,井中得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