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枕的成语

有关枕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枕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枕戈待敌 枕着兵器等待迎敌。形容时刻准备杀敌。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南齐书·褚渊传》:“结垒新亭,枕戈待敌……锋镝初交,元恶送首。”
一枕邯郸 见“一枕黄粱”。作宾语、定语;指做梦。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一枕黄梁 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紧缩式;作宾语;含贬义。宋 李曾伯《送乔宾王》:“一枕黄梁,满头白发,屈指旧游能几人。”
寝苫枕土 同“寝苫枕块”。作宾语、定语;指丧父母的礼节。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晋书》:“高宗谅暗者,除服而不言,故不云服丧三年,而云谅暗三年,明不复寝苫枕土,以荒大政也。”
捶床拍枕 形容辗转难以入睡。同“捶床捣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难以入睡。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他脾气越发坏了,不是捶床拍枕,就是咒天骂地。”
搥床捣枕 搥:同“捶”,拳击;捣:撞击。形容难以入睡,辗转反侧。作谓语、宾语、状语;指难以入睡。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李妈妈搥床捣枕说:‘这可不中用了!我白操了一世的心了。’”
疾裘妒枕
枕中鸿宝 《汉书·刘向传》:“上(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颜师古注:“《鸿宝》、《苑秘书》,并道术篇名。臧在枕中,言常存录之不漏泄也。”后泛指珍秘的书籍。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书·刘向传》:“上(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颜师古注:“《鸿宝》、《苑秘书》,并道术篇名。臧在枕中,言常存录之不漏泄也。”
道殣相枕 见“道殣相望”。作宾语、定语;用于灾荒或战乱时。郑观应《救时揭要·救济速报》:“明年大饥,道殣相枕,张罄家以糜粥济之,活者万计。”
死相枕藉 枕藉:纵横相枕而卧。形容死亡的人非常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史·李文祥等传赞》:“抗言极论,窜嫡接踵,而来者愈多;死相枕藉,而赴蹈恐后。”
枕戈击楫 枕着兵器,拍击船桨。形容杀敌心切,志节慷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坐朝》:“便凭着这肝胆轮囷,枕戈击楫,逐鞑虏早复神京也呵!”
死伤枕藉 枕藉:纵横相枕而卧。形容死亡的人非常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吴趼人《痛史》第18回:“李恒的船,本来乘着北风,满拽帆篷而来,到此收篷不及,被守义一阵弩箭,射得众鞑子死伤枕藉。”
枕稳衾温 形容生活舒适安逸。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楼钥《早起戏作》诗:“枕稳衾温梦不回,闲居不怕漏声催。”
枕戈达旦 见“枕戈待旦”。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提防。清·张廷玉《明史·吴良传》:“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
温衾扇枕 同“温枕扇席”。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元·柯丹邱《荆钗记·会讲》:“亲年迈,且自温衾扇枕,随分度朝昏。”
漱流枕石 犹言漱石枕流。作谓语、定语;指隐居生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枕戈汗马 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屠隆《昙花记·公子受封》:“念亲恩主德总来难报,须教,枕戈汗马,努力塞云边草,儿时得功成大漠,鹤归华表。”
枕典席文 谓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李尤《床儿铭》:“虚左致贤,设坐来宾。筵床对儿,盛养已陈。肴仁饭义,枕典席文。”
枕岩漱流 同“枕石漱流”。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隐居生活。南朝·宋·谢灵运《游名山志》:“俗议多云,欢足本在华堂,枕岩漱流者乏于大志,故保其枯槁。余谓不然。”
衽革枕戈 以铠甲为席,以兵器为枕。形容战事频繁,生活不安定。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严复《原强》:“当是之时,哀哀黔首,衽革枕戈,不得喙息,盖几靡有孑遗,秏矣!”
枕流漱石 旧时指隐居生活。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隐居生活。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一枕南柯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后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槐安国就是庭前槐树下的蚁穴。后因以“一枕南柯”指一场梦幻。作宾语、定语;指做梦。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后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槐安国就是庭前槐树下的蚁穴。
席薪枕块 旧时居丧者以薪草为席,以土块为枕,以示哀苦之意。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战国·赵·荀况《荀子·礼论》:“属茨倚庐,席薪枕块,是吉凶忧愉之情,达于居处者也。”
卧不安枕 睡不安宁。形容心事、忧虑重重。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心事重重。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然则带兵呢?成日里卧不安枕,食不甘味,又将如何?”
扇枕温席 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汉 刘珍《东观汉记 黄香传》:“冬无被裤而亲极滋味,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
枕戈以待 同“枕戈待旦”。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提防。明·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臣虽驽钝,亦当枕戈以待。”
枕干之雠 谓不共戴天的仇恨。
饿殍枕藉 枕藉:交叠而卧。饿死的人纵横交叠,形容饥荒之年的悲惨景象。作谓语、定语;指饥荒之年的悲惨景象。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2回:“那个庄上不饿殍枕藉。”
大衾长枕 衾:被子。共倚长枕,同拥大被。形容夫妻恩爱。后比喻兄弟友爱。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兄弟友爱。《新唐书·让皇帝宪传》:“玄宗为太子,尝制大衾长枕,将与诸王共之。”
枕善而居 谓守善不移。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北齐·刘昼《新论·慎独》:“故蘧瑷不以昏行变节,颜回不以夜浴改容……斯皆慎乎隐微,枕善而居,不以视之不见而移其心,听之不闻而变其情也。”
枕方寝绳 枕方石,睡绳床。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淮南子·览冥训》:“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高诱注:“方,榘四寸也。寝绳,直身而卧也。”杨树达证闻:“寝绳谓织绳为床,人寝其上。”
被甲枕戈 身穿坚甲,头枕兵器。指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战争。《新五代史 杂传十二 刘词》:“词居暇日,常被甲枕戈而卧。”
高枕无忧 把枕头垫得高高的;无忧无虑地睡大觉。原形容平安无事;不必担忧。后也指思想麻痹;放松警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用于劝告、指责等场合。《旧五代史 世袭传二 高季兴》:“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无忧矣。”
枕山负海 见“枕山襟海”。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张煌言《山头重筑海塘碑记》:“台之缑城,枕山负海。”
葄枕图史 葄:垫衬。形容陷溺于图书资料之中。作谓语、定语;指人喜欢图书。《新唐书·李揆传》:“揆病取士不考实,迂学陋生,葄枕图史,且不能自措于词。”
寝苫枕草 睡草荐,以草把为枕。古时居父母丧的礼节。作谓语、宾语;用于守孝。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七年》:“齐晏桓子卒,晏婴……居倚庐,寝苫枕草。”
枕籍诗书 枕籍:纵横相枕而卧。比喻沉溺于诗书之中,没有真本领。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桓宽《盐铁论·殊路》:“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
枕戈寝甲 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常备不懈。《晋书 赫连勃勃载记》:“朕无拔乱之才,不能弘济兆庶,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
枕石漱流 旧时指隐居生活。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隐居生活。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满腔热枕 心里充满热烈真挚的感情。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毛泽东《纪念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枕干而寝 干:盾。枕着盾牌睡觉。形容复仇之心急切而坚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
倒枕捶床 倒:翻转;捶:用拳头敲打。形容悲痛欲绝的样子。作谓语、宾语;用于悲痛时。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短叹常吁,千声万声,倒枕捶床,到三更四更。”
高枕无事 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劝告、指责等场合。宋·杨亿《论灵州事宜》:“度令分守边郡,贼迁可以计日成擒,朝廷可以高枕无事矣。”
藉草枕块 藉:垫衬。古时居父母之丧,坐卧在草垫上,枕着土块。形容悲痛欲绝。作谓语、宾语;形容十分悲痛。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4回:“贾珍贾蓉此时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块,恨苦居丧。”
高枕无虞 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劝告、指责等场合。唐·陆贽《请减京东水运收脚价于讼边州镇储蓄军粮事宜状》:“然后可以扞寇雠,护氓庶,蕃畜牧,辟田畴,天子惟务择人而任之,则高枕无虞矣。”
高枕安卧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作谓语;指无忧无虑。汉 王充《论衡 顺鼓》:“止久至于太旱,试使人君高枕安卧,旱犹自雨。”
孤衾独枕 单条棉被与单个枕头。指夜间独自一人。作宾语、定语;指夜间孤独。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虽是夜晚间孤衾独枕,不惯寂寞,奈一心丢了众人,只念柳湘莲早早回来完了终身大事。”
漱石枕流 旧时指隐居生活。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隐居生活。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死伤相枕 枕:以头枕物。死亡受伤者相互枕藉而卧。形容伤亡者多。作谓语、定语;形容伤亡者多。唐·陆贽《请不置琼林大盈二库状》:“冻馁交侵,死伤相枕。”
扇枕温被 形容对父母十分尽心。作谓语、定语;指孝敬父母。《晋书 王延传》:“延事亲色养,夏则扇枕席,冬则以身温被。”
绣花枕头 外面绣着花;里面装稻草的枕头。比喻外表好看;但无真才实学。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清 彭养欧《黑籍冤魂》第六回:“顶冠束带,居然官宦人家,谁敢说他是个绣花枕头,外面绣得五色灿烂,里面却包着一包稻草?”
枕戈尝胆 头枕兵器,口尝苦胆。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或报仇雪耻心切。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南朝·梁·沈初明《劝进梁元帝第三表》:“陛下英略纬天,沉明内断,横剑泣血,枕戈尝胆。”
枕山栖谷 比喻过隐居生活。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隐居生活。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黄琼传》:“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
长枕大被 比喻兄弟友爱。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兄弟友爱。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开元二年》:“上素友爱,近世帝王莫能及;初即位,为长枕大被,与弟兄同寝。”
高枕不虞 高枕:垫高枕头;虞:臆度料想。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劝告、指责等场合。唐·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戎逖弃甲而远遁,朝廷高枕不虞。”
辗转伏枕 辗转:同“展转”,形容心有所思,卧不安席的样子;伏枕:伏卧在枕头上。形容思绪过多,不能入睡。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诗经·陈风·泽陂》:“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枕经籍书 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文选·班固〈答宾戏〉》“徒乐枕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吕向注:“枕经典而卧,铺诗书而居也。”
一枕黄粱 比喻梦幻的不现实的好事;也比喻想要实现的美好理想不能实现;落得一场空。含贬义。多用于形容富贵荣华骤得骤失方面。有时仅指好梦;也比喻空想;或破灭了的美好希望。一般作宾语。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枕冷衾寒 枕被俱冷。形容独眠的孤寂凄凉。作宾语、定语;指孤单。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便枕冷衾寒,凤只鸾孤,月圆云遮,寻思来有甚伤嗟。”
高枕勿忧 犹言高枕无忧。作谓语、状语;用于劝告、指责等场合。《四游记·玉帝起来赛宝通明会》:“比丘曰:‘娘亲高枕勿忧。自古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同床共枕 谓同床并头而眠。多指夫妻生活。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男女间。《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石郎附马传》:“我王若依小臣奏,休信同床共枕人。”
一枕槐安 泛指梦境。也比喻一场空欢喜。紧缩式;作宾语;含贬义。元 范康《竹叶舟》第二折:“分明是一枕槐安,怎么的倒做了两下离愁。”
寝苫枕块 苫:草荐。睡在草荐上,头枕着土块。古时宗法所规定的居父母丧的礼节。作宾语、定语;指丧父母的礼节。《仪礼·既夕礼》:“居倚庐,寝苫枕块。”
枕石嗽流 见“枕石漱流”。作谓语、宾语;指隐居生活。明·唐顺之《送彭通判致仕序》:“故曰去就有二途而仕隐无两道,苟徒枕石嗽流,嘲弄烟月以为旷达,而曰世与我既相违矣,则余又何敢以此望君,且非君所以自待也。”
温席扇枕 见“温枕扇席”。作宾语、定语;用于侍奉父母。唐·杨炯《从弟去盈墓志铭》:“子之承亲,温席扇枕;子之友悌,同舆共寝。”
枕山襟海 靠山依海。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古榆关》:“本朝武宁王徐达经略北边,谓是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乃移关于此,连引长城为城之址。”
圆木警枕 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作谓语、定语;指自我警戒。宋·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铭记》:“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寝苫枕干 谓古时父母被人所杀,子女卧草枕盾,表示时刻不忘报仇。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
温枕扇席 谓侍奉父母无微不至。作宾语、定语;用于侍奉父母。《陈书·沈炯传》:“每跪读家书,前惧后喜,温枕扇席,无复成童。”
枕席过师 师:军队。军队从桥上渡河,如在枕席上通过那样安稳而容易。作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汉书·赵充国传》:“治湟陿中道桥,令可至鲜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从枕席上过师,十一也。”
枕席还师 见“枕席过师”。作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唐·李德裕《赠王茂元司徒制》:“必当樽俎制胜,枕席还师,势如风霆,功在刻漏。”
枕戈饮胆 见“枕戈尝胆”。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唐·姚思廉《梁书·元帝纪》:“孤以不德,天降之灾,枕戈饮胆,扣心泣血。”
死者相枕 枕:以头枕物。形容死亡的人非常多。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或灾害等。《魏书·苻坚传》:“谢石乘胜追击,至于青冈,死者相枕。”
枕麹藉糟 枕着酒,垫着酒糟。谓嗜酒,醉酒。
捣枕捶床 捣:撞击;捶:拳击。形容难以入睡,辗转反侧。作谓语、宾语、状语;指难以入睡。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睡不着如翻掌,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
高枕而卧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作谓语;指无忧无虑。《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衾寒枕冷 衾:被子。被枕俱冷。形容独眠的孤寂凄凉。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孤单。宋 柳永《爪茉莉(秋夜)》:“衾寒枕冷,夜迢迢、更无寐。”明 高明《琵琶记》第五出:“[旦]奴不虑衾寒枕冷;奴只虑公婆没主一旦冷清清。”
枕戈泣血 枕着兵器,哭泣见血。形容极度悲愤,矢志杀敌雪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房玄龄《晋书·桓温传》:“枕戈泣血,志在复雠。”
高枕安寝 见“高枕而卧”。作谓语、宾语;指无忧无虑。《汉书·匈奴传下》:“故北狄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
扇席温枕 见“扇枕温席”。作谓语、定语;指孝敬父母。《南史·刘苞传》:“奉君母朱夫人及所生陈氏并扇席温枕,叔父绘常叹伏之。”
枕戈剚刃 谓准备杀敌复仇。剚刃,用刀剑插入物体。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则枕戈剚刃之事,秦赵已不能施于白项,而汉族犹可施于满洲,章章明矣。”
枕戈待旦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和“矛”相似;旦:天亮。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情急切;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晋书 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寝苫枕戈 同“寝苫枕干”。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明·刘基《春秋明经·考仲子之宫筑王姬之馆于外》:“以大义言之,则公也方当寝苫枕戈之时,而与仇人主婚姻之礼,不亦悖乎!”
枕戈坐甲 以戈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令狐德棻等《周书·文帝纪上》:“如其首鼠两端,不时奉诏,专戮违旨,国有常刑,枕戈坐甲,指日相见。”
拳拳之枕 恳切的情意。
死亡枕藉 枕藉:纵横相枕而卧。形容死的很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朱自清《执政大屠杀记》:“那时前后都有枪弹,人多门狭,前面的枪又极近,死亡枕藉。”
长枕大衾 比喻兄弟友爱。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兄弟友爱。《朱子语类》卷五八:“唐明皇于诸王为长枕大衾,虽甚亲爱,亦是无以限制之,无足观者。”
枕戈待命 枕着武器等待命令。形容时刻准备战斗。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张统制现带有可靠军队数营,在汉口刘家庙枕戈待命。”
枕山臂江 谓依山傍水。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王应麟《玉海·地理·州镇》:“庆元据会稽之东,枕山臂江,负溟渤,控扶桑。”
安枕而卧 放好枕头睡大觉。比喻太平无事,不必担忧。偏正式;作谓语;比喻无忧无虑。西汉 司马迁《史记 黥英列传》:“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
枕戈披甲 见“枕戈坐甲”。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龙翰臣《复唐子实书》:“今日之事,将因一乡而累及一邑,因一邑而累及一省。此非有人维持调护之,则外军枕戈披甲之士,抑郁不扬。”
枕曲藉糟 枕着酒,垫着酒糟。指嗜酒,醉酒。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晋书 刘伶传》:“先生于是方捧罂承糟,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泣血枕戈 枕:枕着。戈:兵器。眼睛流血,睡时枕着武器。形容因悲愤而自励,立志雪恨。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梁书·警帝纪》:“朕以荒幼,所属艰难,泣血枕戈,志复仇逆。”
枕籍经史 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李彭家贫绩学,枕籍经史,诗文能兼诸家之长。”
曲肱而枕 肱: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泛指胳膊。枕:枕着。枕着弯曲的胳膊睡。形容人生活恬淡,无忧无虑。
翻衾倒枕 衾:被子。形容翻来倒去不能入睡。作谓语、宾语、状语;指难以入睡。清·陈瑞生《再生缘》第43回:“翻衾倒枕全无定,急得个,睡不多时又起身。”
忘啜废枕 谓不食不眠。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废枕,日渐委悴。”
捶床捣枕 形容辗转难以入睡。作谓语、宾语、状语;指难以入睡。《捉鬼传》第七回:“风流鬼无奈……这一晚捶床捣枕,翻来翻去,如何睡得着。”
枕戈饮血 枕着武器,咽着血泪。形容极度悲愤,矢志报仇杀敌。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贼氛未殄,主上焦劳,凡为臣子,皆当枕戈饮血,共愤同仇。”
民不安枕 安:安稳。人民不能安心睡觉。形容生活极不稳定。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生活不安定。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43回:“被他这一闹,却闹得人心皇皇,民不安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