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颈的成语

有关颈的成语

有关颈的成语共收录23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刎颈之交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系颈牵羊 系:拴缚。用绳系住脖子,用手牵着羊。形容投降请罪的样子。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帝显德佑二年》:“祺读至‘免系颈牵羊’之语,太后泣谓帝曰:‘荷天子圣恩,汝宜拜谢。”
燕颔虎颈 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相貌威武。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缩头缩颈 形容畏缩不前,或胆小不敢出头。同“缩头缩脑”。作谓语、宾语、状语;指胆小怕事。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三:“远远一条长街只看见三四个人,蹀躞着,缩头缩颈歪斜着走。”
鸢肩鹄颈 如鸢之耸肩,如鹄之伸颈。形容伏案苦思的样子。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李涵秋《杂咏》之三:“鸢肩鹄颈作诗苦,寒不能衣饥不煮。”
伸头缩颈 形容在暗中察看的神态。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清·翟灏《能人编·身体》:“豪门送物鹅伸颈,好客临门鳖缩头。”
面红颈赤 见“面红耳赤”。作状语、定语;用于激动、发怒。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倘有不达时务的,捉空摘了一花一蕊,那老儿便要面红颈赤,大发喉急。”
延颈跂踵 见“延颈企踵”。作谓语、状语;指盼望心切。宋·王明清《挥薼后录》第四卷:“奈何都民朝夕思念,燃顶炼臂,延颈跂踵,以望御车之尘也?”
长颈鸟喙 喙:鸟的嘴。长颈项,尖嘴巴。指阴险狠毒者的状貌。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相貌。《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洗颈就戮 把脖子洗净,伸到刀下受斩。比喻等待灭亡。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2回:“今且放汝回去,说与孙权:洗颈就戮!”
延颈举踵 踵:脚后跟。伸长勃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先秦 庄周《庄子 法箧》:“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
龙眉豹颈 形容勇士的长相。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北齐书·高昂传》:“幼稚时,便有壮气。长而菽谠,胆力过人,龙眉豹颈,姿体雄异。”
引颈而望 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作谓语、定语;指渴望。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73首:“枚喜跃不已,学闲鸥引颈而望。”
兵已在颈 颈:颈项。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作定语、状语;指危险迫在眉睫。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夷吾曰:‘此辈兵已在颈,尚欲累人耶?’”
兵在其颈 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作定语、状语;指危险迫在眉睫。《国语 周语中》:“兵在其颈,不可久矣。”
红脸赤颈 形容十分激动。作定语、状语;形容十分激动。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红脸赤颈的宋旺也嚷嚷:他不是汉奸的家属,一直在仗势欺人吗!”
俛首系颈 俛:同“俯”,低下。低下头,用绳子拴着脖子。形容卑躬屈膝低头认罪。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汉·贾谊《过秦论》:“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延颈鹤望 像鹤一样伸长颈子盼望。比喻盼望心切。作谓语;比喻盼望心切。《三国志·蜀书》:“今寇虏作害,民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
交颈并头 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作定语、状语;用于人多的场合。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但见:扶肩搭背,交颈并头;纷纷不辨贤愚,扰扰难分贵贱。”
引颈受戮 引:伸长;拉长;戮:杀。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死。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补语;含贬义。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天兵到日,尚不引颈受戮,乃敢拒敌大兵。”
延颈企踵 伸长头颈,踮起脚跟。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作谓语、状语;指盼望心切。汉·扬雄《剧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颈企踵,四面内向,喁喁如也。”
刎颈至交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比喻情谊深厚,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作宾语;指共患难的朋友。清·遯庐《童子军·卖友》:“倘若将他首发,岂不是把那刎颈至交,做成一个负心贼子么?”
延颈就缚 延:伸;就:接受;缚:捆绑。伸出脖子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作谓语、宾语;指不抵抗。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今者朝廷遣将军前来收捕,本合延颈就缚。但恐不能存命,因此负罪交锋,误犯虎威,敢乞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