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里的成语
有关里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里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 比喻贪心不足。 | 作谓语、宾语;用于为人贪婪。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这一年来的时候,他为香菱儿不能到手,和姑妈打了多少饥荒。” |
滴里耷拉 | 物体下垂的样子。 | 作定语、状语;用于神态等。 | |
滴里嘟噜 | 形容大大小小的一串东西高低不齐地挂在一起,显得很累赘,不利落。 | 作状语;用于口语。 | |
心里有鬼 |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计划。 | 作谓语、定语;指暗藏目的。 | 莫应丰《将军吟》第28章:“你这个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
叽里咕噜 | 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不明白。 | 作谓语、定语;指人说话或响声。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忽又听见他们叽里咕噜的说起外国话来,我以为他们请了外国客来了。” |
下里巴音 | 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通俗艺术。 | |
寸步千里 | 寸步:指距离非常短。虽然相距只有寸步,却如同千里之隔。比喻相见非常困难。 | 作宾语、定语;比喻相见非常困难。 | 唐·卢照邻《狱中学骚体》:“寸步千里兮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 |
毛里拖毡 | 在毛里拖毡行进困难。比喻畏缩不前的样子。 | 作宾语、定语;用于吃力的样子。 |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四折:“好教我足未移心先战,一步步似毛里拖毡。” |
恶事行千里 |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含有劝告的意思)。 | 作宾语、定语;含有劝告的意思。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
明鉴万里 | 明:眼睛亮;鉴:洞察。对外面或远方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形容人料事准确,识见高明。 | 作谓语、定语;比喻人有预见性。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9回:“谭道台昨夜筹画,果然明鉴万里。” |
千里之任 | 指远行千里的重任。后亦比喻重任。 | 作主语、宾语;指责任大。 | 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今处此而求大功,犹绊良骥之足,而责以千里之任。” |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 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 |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用于讥讽与开玩笑。 |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公理来,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表里为奸 | 表里:内外;奸:虚伪狡诈。比喻用勾结、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做坏事。 | 作谓语、定语;指互相勾结。 | 明 沈德符《野获编 言事 王虎谷封事》:“王虎谷为祠祭郎中,以太监李广交结寿宁侯表里为奸,特疏请斩广以谢宗庙。” |
嘴里牙多 | 谑语,指会说话 | 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指能说会道。 | 马力《黑牡丹》:“算啦算啦!你嘴里牙多,我说不过你。” |
百里才 |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 | 作宾语;称才能平常的人。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 |
日行千里 | 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魏书 吐谷浑传》:“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是也。” |
一举千里 | 一飞就是一千里。比喻前程远大。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
千里迢迢 | 迢迢:遥远的样子。形容路程非常遥远。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分句;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辞亲别弟到山阳,千里迢迢客梦长。” |
懵里懵懂 | 指人糊里糊涂,神志模糊不清。 | 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口语。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6回:“人瑞惊觉,懵里懵懂的,睁开眼说道:‘呵,呵,信写好了吗?’” |
皮里抽肉 | 形容身体变瘦。 | 作谓语、定语;指身体消瘦。 | 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你觑我皮里抽肉,你休问我可怎生骨岩岩脸儿黄瘦。” |
晴空万里 | 晴空:晴朗的天空。形容天空晴朗,没有一点云彩。 | 作谓语、定语;指晴朗天气。 | 曹靖华《碧海墨林油香飘》:“这里却像中国仲秋的天气,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
云程万里 | 形容前程非常远大。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陈朗《雪月梅》第四回:“蒋士奇道:‘可喜!可喜!将来云程万里,正未可量。’” |
五里云雾 | 令人迷惑的纠纷或混乱,迷离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 作宾语;指不明真相的境界。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3回:“那窗外的孙杰却被三姊弄得如在五里云雾中。” |
髀里肉生 |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 作谓语、定语;形容虚度时光。 |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
打里打外 | 比喻又要管家里的事,又要对付外面的事。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外都应付。 | 浩然《浮云》:“娶了媳妇,就有了个打里打外的帮手。” |
万里无云 | 湛湛蓝天,没有一丝云彩。形容天气晴朗。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碧天万里无云,空劳倦客身心。” | |
有缘千里来相会 | 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宰相肚里能行船 | 宰相:丞相。指人肚量宽大,有涵养。 | 作宾语、分句;指人的肚量。 | 陈荫荣《兴唐传·闹花灯》第12回:“常言道:‘大人不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行船。’” |
歇斯底里 | 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 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 茅盾《严霜下的梦》:“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见许多狼,张开了锯样的尖嘴,在撕碎美丽的身体。” |
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同“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作宾语、分句;用于讥讽与开玩笑。 |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第十五章:“还有些话,牵涉到老弟,咳,反正狗口不出象牙,不说也罢。” |
表里受敌 | 内外受到敌人的攻击。 | 作定语、补语;指陷入困境。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诸葛诞传》:“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 |
里里外外 | 里面和外面。 | 作主语、宾语、状语;指里面和外面。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时值秋残冬到,石秀里里外外,身上都换了新衣服穿着。” |
挑得篮里便是菜 | 比喻得到一点就行,毫不挑剔。 | 作分句;指毫不挑剔。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挑得篮里便是菜,一个信送将进去,登时把陈定放了出来。” |
必里迟离 | 阴历九月九日。 | 作宾语;指重阳节。 | 《辽史 嘉仪志》:“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为负,罚重九宴。……国语谓是日为‘必里迟离’,九月九日也。” |
稀里哗啦 | 象声词,形容雨、东西倒塌等发出的声音。形容被彻底破坏或零零散散。 | 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3回:“三更时候,又赶上大风大雨,只听得稀里哗啦,那黄河水就像山一样的倒下去了。” |
表里如一 |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言行与思想一致。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
千里一曲 | 比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 | 偏正式;作谓语;比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 | 《公羊传 文公十二年》:“曷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 |
千里鹅毛 | 比喻情深义重的微小礼品。 | 作宾语、定语;用于送礼等。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5回:“今日华诞,特备的几件菲仪,聊表千里鹅毛之意。” |
土里土气 | 指没有见过世面,具有或表现出各种乡下人特性的样子。 | 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8回:“穿着肥肥大大的花褂子,下面是宽腿儿蓝裤子,土里土气的。” |
胡里胡涂 | 形容不明事理或对事物的认识模糊。 | 作定语;指人的头脑或印象。 | 鲁迅《伪自由书 新药》:“不过对于误服这药的病人,却能够使他不再寻求良药,拖重了病症而至于胡里胡涂的死亡。” |
话里有刺 | 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同“话中带刺”。 | 作谓语、宾语;指讥讽。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郭全海听见话里有刺,把筷子放下,但还是按下心头的火。” |
一泻万里 | 见“一泻千里”。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速度快。 | 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这一条浩浩荡荡的民族革命运动史的洪流,时而显现,时而潜伏,时而迂回旋绕,蓄势不前,时而急转直下,一泻万里。” |
鹏程万里 | 鹏:指传说中的大鸟;能飞行万里;程:里程。大鸟飞行的路程万里之遥。比喻前程远大。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朝里无人莫做官 | 旧时俗语。意思是,没有靠山,事办不成。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明·无名氏《包青天奇案》第三卷:“却说常言道,‘朝里无人莫做官’,这句话深为有理。” |
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 连动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分析透彻。 | 盛宣怀《上张香帅书》:“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 |
瓮里醯鸡 | 比喻见闻狭隘的人。 |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 |
尺幅千里 | 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 | 紧缩式;作定语;比喻外形小内涵大。 | 《南史 昭胄传》:“幼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
鞭擗向里 |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 作谓语;指人的学习等。 | 宋张栻《答胡季随书》:“近来士子肯向学者,亦时有之,但实作工夫耐久者极难得也。且是要鞭擗向里,如此下工,方自觉病痛多耳。” |
鞘里藏刀 | 刀室中藏着利刀。比喻暗藏杀心。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坏事比好事传播快。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
袖里藏刀 | 袖中暗藏凶器。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 作谓语、定语;指人很阴险。 | |
阶前万里 | 远在万里之外,犹如近在眼前。比喻相隔虽远,却象在眼前一样。 | 作宾语;比喻虽远犹近。 | 《资治通鉴·唐纪·宣宗大中十二年》:“卿到彼为政甚善,朕皆知之,勿谓其远!此阶前万里也。” |
里丑捧心 | 指妄学别人而愈见其丑。 |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妄学别人而愈见其丑。 | 庄周《庄子 天运》:“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
属毛离里 | 比喻子女与父母关系的密切。 | 作宾语、定语;指关系亲密。 | 《诗经·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离于里?” |
蒙在鼓里 | 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 作谓语;指受人蒙蔽。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2回:“只可怜同秀如蒙在鼓里。” |
如堕五里雾中 | 好象掉在一片大雾里。比喻陷入迷离恍惚、莫名其妙的境地。 | 动宾式;作谓语;比喻陷入迷离恍惚的境地。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
鳌里夺尊 | 犹言出类拔萃。 | 作谓语、定语;指出类拔萃。 | 老舍《骆驼祥子》十四:“大家给他祝寿,他大模大样的承受,仿佛觉出自己是鳌里夺尊的一位老英雄。” |
疙里疙瘩 | 文字不通畅,物体不平滑很粗糙。 | 作宾语、定语;指不顺畅。 |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五回:“滋着一脸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领,腰系丝绦,疙里疙瘩,光着两只脚,拖一双破草鞋。” |
跛鳖千里 | 跛脚的鳖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成功。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 先秦 荀况《荀子 修身》:“故跬步不休,跛鳖千里。” |
宰相肚里好撑船 | 谀人肚量大。 |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 | 明 叶盛《水东日记 杨大理诗谑》:“盖谚有之‘宰相肚里好撑船’。” |
鞭擗进里 |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分析透彻。 | 郭沫若《文艺论集 论节奏》:“第三是生理学的假说……这种假说,是把心脏的鼓动和肺脏的呼吸,认为节奏之起源。这觉得很能鞭擗进里了。” |
汤里来,水里去 | 指银钱随手来随手去,留不住。 | 作宾语、状语;指花钱。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1回:“这正是俗语云:‘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 |
鹏霄万里 | 比喻前程远大。 | 作谓语、宾语;指前程远大。 | 南唐·李中《献张拾遗》诗:“献替频陈忠誉播,鹏霄万里展雄飞。” |
绵里针 | 绵:丝棉。棉絮里面藏着针。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或软中有硬;也比喻极其珍爱。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得了个纸条儿恁般绵里针,若见玉天仙怎生软厮禁?” |
不远万里 |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 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不计较路途遥远。 | 晋 王嘉《拾遗记》第六卷:“门徒来学,不远万里。” |
舳舻千里 | 舳:船尾;舻:船头;舳舻:指首尾相接的船只。形容船多,首尾相接,千里不绝 | 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 |
青云万里 | 比喻前程远大。 | 作谓语、宾语;指前程远大。 | 元 高明《琵琶记》第二出:“论做人要光前耀后。劝我儿青云万里,早当驰骤。” |
沃野千里 | 形容肥沃的土地极为宽广。 | 作谓语、定语;指肥沃的土地极为宽广。 | 《汉书·张良传》:“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 |
千里送鹅毛 |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 主谓式;作分句、定语;常与礼轻人意重连用。 | 《路史》:“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
表里不一 | 表面和内在不一样。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逸周书 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
五里雾 |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后汉书·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
吃里扒外 | 比喻受这一方好处,却暗为另一方效劳。 | 作谓语、宾语;指胳膊往外拐。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人心隔肚皮,备不住有那吃里扒外的家伙走风漏水,叫韩老六跑了。” |
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 认为远的话就远在千里,认为近的话就近在眼前。指对事物的看法,依人的主观认识而转移。也指要寻找的事物就在眼前。 | 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0回:“素臣喜道:‘厅上所贴的对联,有刘夏文臣四字,不知所谓,毕竟指著何人。’玉麟笑道:‘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
命里注定 | 旧时迷信说法,命运早已决定安排好了。亦作“命中注定”。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宿命论。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八回:“这都是命里注定的,你说灵不灵!” |
吃里爬外 | 接受这一方面的好处,却为那一方面卖力。也指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告诉对方。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背叛自己集体为别人办事。 |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立此存照”(四)》:“凡一班吃里爬外,枪口向内的狼鼠之辈,读此亦当憬然而悟矣。” |
里出外进 | 出:突出的一部分;进:凹进的一部分。形容物体的表面排列不整齐;表面凸凹不平或参差不齐。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指物体的表面。 | |
老鸹窝里出凤凰 | 老鸹:乌鸦;凤凰:古代鸟王。比喻在卑微的环境中出了高贵的人物。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三姑娘的混名儿叫‘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 |
逐日千里 | 追逐太阳,奔跑千里。形容马跑得极快。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陈·江总《度支尚书陆君谏》:“昂昂逸骥,逐日千里。” |
惮赫千里 | 惮赫:威震。威震千里。形容声威极盛。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声威。 | 《庄子·外物》:“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复句式;作主语、分句;用于强调不能有一丝差错。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过犹不及”宋 朱熹集注:“夫过不及,均也。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骥:骏马,千里马;枥:马槽。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 作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老年人。 |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布袋里老鸦 | 比喻虽然活着,但象死了一样。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 | 清·瞿灏《通俗编·禽鱼》:“钦山邃曰:‘布袋里老鸦,虽活如死。” |
山河表里 | 语出《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后以“山河表里”形容形势险要。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
里勾外连 | 内外勾结,串通一气。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内外勾结,串通一气。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厅上梁中书大喝道:‘你这厮是北京本处良民,如今倒来里勾外连,要打北京。” |
街坊邻里 | 街坊:邻居。指住处邻近的人。亦作“街坊四邻”。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他无过是指着收生老娘和街坊邻里做证见,我已都用银子买转了,这衙门以外的事,不要你费心。” |
决胜于千里之外 | 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史记 留侯世家》:“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
百里之才 |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 | 作宾语;称才能平常的人。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庞士元非百里之才。” |
连里竟街 | 形容屋舍毗连不绝。 | 作宾语、定语;用于建筑物等。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伏见诏书为阿母兴起津城门内弟舍,合两为一,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机巧伎。” |
离题万里 | 离:离开;题:题目;主题;题旨;万里:泛指很远。指说话或写文章同原先要表达的主题离得很远。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
里程碑 | 路旁标志里数的碑。比喻在历史进程中可作为标志的重大事件。 | 偏正式;作宾语;指路边标志里数的碑。 | 毛泽东《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发展的里程碑。” |
下里巴人 | 下里:乡里;巴人:巴蜀的人民。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
绿衣黄里 | 绿、黄:古时以黄色为正色,绿为闲色。以绿色为衣,用黄色为里。旧喻尊卑反置,贵贱颠倒。 | 作宾语;指贵贱颠倒。 | 《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
不知就里 | 就里:其中,内情。不知道内幕。 | 作谓语、定语;指不了解内情。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
流里流气 | 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 作谓语、定语;指人举止轻浮。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一些农村姑娘羞羞答答在照相摊前造作地摆好姿势,等待城里来的流里流气的摄影师按快门。” |
毫厘千里 | 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兼语式;作宾语、定语。 | 西汉 戴圣《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
巴人下里 |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通俗艺术。 | 南朝 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
尺寸千里 | 形容登高所见,千里远景,如在尺寸之间。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
十里长亭 | 秦汉时每十里设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何处,亲友远行常在此话别。 | 作宾语、定语;指送别。 | 《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
不远千里 | 不远:不以为远。不以千里为远。指不怕长途跋涉的辛劳。 | 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不计较路途遥远。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
里应外合 | 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与里面接应相结合。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元 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小官须索整点英雄将士,里应外合擒拿他,有何不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