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弦的成语

有关弦的成语

有关弦的成语共收录64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急拍繁弦 犹言急管繁弦。作宾语、定语;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情景。唐·李郢《醉送》诗:“江梅冷艳酒清光,急拍繁弦醉画堂。”
朝歌夜弦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唐 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破琴绝弦 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如箭在弦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势在必行。作谓语、定语;比喻势在必行。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解弦更张 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作谓语;指改革。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弓上弦,刀出鞘 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战争。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1回:“一个个弓上弦,刀出鞘,支更坐夜。”
管弦繁奏 管:管乐器;弦:弦乐器。管乐和弦乐合奏。形容声音繁杂作宾语、定语;用于场面。《晋书·庾亮传》:“管弦繁奏。夔先聆其音。”
更弦改辙 见“更弦易辙”。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明·宋濂《谕安南国诏》:“揆于大义,必讨无赦。如或更弦改辙,择日臤亲贤命而立之,庶几可赎前罪。”
铁板铜弦 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清·蒋士铨《临川梦·提纲》:“铁板铜弦随手弄,娄江有个人知重。”
矢在弦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作宾语、定语;指情况危急。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佩弦自急 弦:弓弦。身佩弓弦以提醒自己要像弓弦那样紧张。比喻警惕自己的缺点、错误,避免重新出现。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警惕。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改柱张弦 改换琴柱,另张琴弦。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行为等。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玉陛舒奇抱,看琐尾啼饥众纷扰,惟改柱张弦,抡才访道。”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箭:弓箭;弦:弓上用以发箭的牛筋绳子。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发射。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作宾语、定语;比喻情况危急。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沂水弦歌 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扞曾点呴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论语·先进》:“[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朱弦玉磬 弦:乐器上的丝弦;磬:古代一种打击乐器。指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优美音乐。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刘禹锡《令狐相公见示杨少尹赠答兼命继声》诗:“两首新诗百字余,朱弦玉磬韵难如。”
改弦更张 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变更方针、计划、办法或态度。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连动式;作谓语;用于人。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朱弦疏越 疏越:疏散。形容诗文质朴而有余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戴圣《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战争。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语笑喧哗,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琴断朱弦 比喻妇女死掉丈夫。主谓式;作谓语;指死了丈夫。清 洪昇《长生殿 幸恩》:“琴断朱弦,不幸文君早寡。”
家弦户诵 弦:弦歌;用琴瑟伴奏来吟诵。家家吟唱;户户诵读。形容好的诗文家家传诵;尽人皆知。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诗文流传很广。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郭生》:“时叶、缪诸公稿,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
弦无虚发 谓射箭百发百中。作谓语、定语;指人武艺高。《陈书·萧摩诃传》:“又有西域胡,妙于弓矢,弦无虚发,众军尤惮之。”
楚管蛮弦 泛指南方的管弦乐器。作宾语、定语;指南方乐器。唐·李商隐《燕台·冬》诗:“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舞罢腰支在。”
扣人心弦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魏巍《东方》第二部第七章:“据说这人最不爱讲话,但那天的几句话,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感动得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
改弦易张 犹改弦更张。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三国志·吴志·孙休传论》:“休以旧爱宿恩,任用兴布,不能拔进良才,改弦易张,虽志善好学,何益救知己乎?”
弦歌之音 弦歌:弦乐。弹琴和唱歌的声音。泛指教学活动。作宾语;用于教学。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
弩箭离弦 弩:利用机械力射箭的弓。搭在弩弓上的箭射出了弓弦。形容极其迅速作宾语;指十分迅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前走的如流星过度,后走的如弩箭离弦。”
急管繁弦 急:快;繁:杂。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情景。唐 白居易《忆旧游》:“修娥慢脸灯下醉,急管繁弦头上催。”
应弦而倒 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形容射箭技艺高超。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驽箭离弦 比喻非常迅速。
弄管调弦 犹弄竹弹丝。
幺弦孤韵 谓小曲的音韵,与具备各种乐曲乐器的大乐相对。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如幺弦孤韵,瞥入人耳,非大乐之音。”
似箭在弦 好像箭已经搭在弓弦上,不得不发。茅盾《子夜》八:“一句问话,似箭在弦,直冲到眉卿的脸上了。”
弦外之音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言外之意。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故言尽而意亦止,绝无弦外之音,味外之味。”
春诵夏弦 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联合式;作谓语;泛指读书学习。西汉 戴圣《礼记 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丝竹管弦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乐器。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断弦再续 断弦:指丧妻;续:连接。比喻男子妻死后再娶。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男子再娶。明·熊龙峰《四种小说·张生彩鸾灯传》:“二人缺月重圆,断弦再续,大喜不胜。”
箭在弦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情况紧急;采取某种行动已成为必然之势。主谓式;作宾语;比喻情况危急。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煎胶续弦 比喻交情密切或再续旧情。作宾语、定语;用于交情等。唐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麟角凤觜世莫辨,煎胶续弦奇自见。”
弦歌之声 弦歌:弦乐。弹琴和唱歌的声音。泛指教学活动。作宾语;用于教学。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动人心弦 动人:感动人;心弦:指受感动而引起共鸣的思想感情。形容非常动人。动宾式;作补语;同扣人心弦。徐迟《长江大桥的美是社会主义的美》:“许多动人心弦的建筑物呢?还只在蓝图上。”
繁弦急管 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多种乐器同时演奏的情景。唐 钱起《玛瑙杯歌》:“繁弦急管催献酬,倏若飞空生羽翼。”
韦弦之佩 韦: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作宾语;指有益的规劝。《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故佩弦以自急。”
易辙改弦 变更车道,改换琴弦。比喻改变方向、计划、做法或态度。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清·王韬《〈火器略说〉后跋》:“若一旦易辙改弦,以其材力聪明置之于有用之地,安见其必逊于西人也哉?”
弦外遗音 弦:乐器上用以发音的丝线、铜丝或钢丝。言外之意。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没有明说的意思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等。西汉·戴圣《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叹,有遗音声矣。”
朱弦三叹 《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后因以“朱弦三叹”指称音乐的美妙。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直如弦 像弓弦一样正直。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五行志一》载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弦外之响 比喻言外之意。作宾语;用于说话等。王国维《人间词话》四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离弦走板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浩然《艳阳天》第12章:“您哪,也当过解放军呀,花一点,也不能算是离弦走板。”
改弦易调 犹改张易调。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行为等。《隋书·梁彥光传》:“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佩韦佩弦 韦: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作谓语、定语;指自我警戒。《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故佩弦以自急。”
更弦易辙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明史·潘埙传》:“今春秋已盛,更弦易辙,此其时也。”
朝歌暮弦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宋 周密《武林旧事 歌馆》:“外此诸处茶肆,清乐茶坊、八仙茶坊……各有等差,莫不靓妆迎门,争妍卖笑,朝歌暮弦,摇荡心目。”
调弦弄管 弦:弦乐器;管:管乐器。弹拨吹奏乐器。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音乐。明·杨柔胜《玉环记·玉箫叹怀》:“调弦弄管,持觞举杯;吟风咏月,朝东暮西。”
弦外有音 弦乐器的弦上发出的声音以外还有声音。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没有明说的意思。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人。南朝 宋 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然至于一绝处,亦复何耶!其中体趣,言之不尽。弦外之意,不知所从而来。”
惊弦之鸟 见“惊弓之鸟”。作主语、宾语;指受过惊吓的人。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豪管哀弦 指管弦乐。作宾语、定语;用于音乐等。秦牧《艺海拾贝·变形》:“在红氍毹上,在豪管哀弦之中,要演出的是许多热耳酸心、悲欢离合的故事。”
独弦哀歌 弦:琴弦。指独自弹奏弦乐器,哀声歌唱。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孤傲。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
改弦易辙 易:更换;辙;车轮压过的痕迹。琴换了弦;车子换了路。比喻改变不适宜的或错误的方法或态度等。联合式;作谓语、状语;比喻改变方向、计划和态度。宋 王楙《野客丛书 张杜皆有后》:“使其子孙改弦易辙,务从宽厚,亦足以盖其父之愆。”
调弦品竹 吹奏乐器。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亦作“调丝品竹”、“调丝弄竹”、“调弦弄管”。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音乐。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
品竹调弦 亦作“品竹调丝”。泛指吹弹管弦乐器。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一行行品竹调弦。”
弦歌不绝 弦歌:弦乐;绝:断绝。弹琴唱歌的声音不断。比喻教学活动持续。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老舍《赵子曰》:“在举国闹学潮的期间,只有神易大学的师生依然弦歌不绝的修业乐道。”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矢:箭;弦:弓上用以法箭的牛筋绳子。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晋·王沈《魏书》:“琳谢曰:‘矢在弦上,不得不发。’太祖爱其才,不咎。”
弦外之意 弦:乐器上发音的丝线。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言外之意。《南史 范晔传》:“其中体趣,言之不可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弦而鼓之 弦:琴弦,装上弦;鼓:弹。装上弦开始弹奏音乐。作谓语;指演奏。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