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搔的成语
有关搔的成语
有关搔的成语共收录18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搔头摸耳 | 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 作谓语、状语;形容焦急。 |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两个人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
老虎头上搔痒 | 比喻不自量力。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比喻句。 | 蔡东藩《明史演义》第63回:“今严嵩父子,威焰薰天,一百个仇鸾,尚敌不过他,老虎头上搔痒,无补国家,转取祸戾,何苦何苦!” |
抓耳搔腮 | 见“抓耳挠腮”。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焦急、生气、心乱等。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礼人说: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送这礼物,预备王妃赏赐宫人。岂非送给林兄么?’唐敖听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
搔头抓耳 | 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2回:“两个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
搔着痒处 | 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话说到点子上。 | 唐 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
搔头弄姿 | 原指梳妆打扮。后形容女子卖弄姿色(含贬义)。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固传》:“大行在殡,路人掩涕。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之心。” |
隔靴搔痒 | 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
心痒难搔 | 心里特别痒,难以抚平。指愿望十分强烈。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情绪。 | 曾朴《孽海花》第21回:“谁知庄稚燕在路上说得这也是门,那也是户,好像可以马到成功,弄得阳伯心痒难搔。” |
搔首弄姿 | 搔:用手指梳;弄:卖弄。原指修饰仪容。后形容装腔作势卖弄风情。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固传》:“大行在殡,路人掩涕。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盘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之心。” |
扒耳搔腮 | 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 | 作定语、状语;指人的神态。 | 鲁迅《华盖集续编·不是信》:“还有一个小目的,是在对于以我去年的免官为‘痛快’者,给他一个不舒服,使他恨得扒耳搔腮,忍不住露出本相。” |
搔首踟蹰 | 搔首:用手挠头。踟蹰:来回走动。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亦作“搔首踟躇”。 | 作谓语、定语;指焦急的样子。 | 《诗经·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搔到痒处 | 比喻说话说到点子上。 | 作谓语、定语;比喻话说到点子上。 | 唐·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
爬耳搔腮 | 急切无奈貌。 | 作定语、状语;指人的神态。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我是和不是东西之流开开玩笑,要使他爬耳搔腮,热刺刺的觉得他的世界有些灰色。” |
猱搔虎痒 | 猱:猴。猱替老虎搔痒。形容表面曲意奉承,暗箭伤人。 | 作宾语、定语;指小人行径。 | 《贤弈编》:“虎首痒,则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 |
头痒搔跟 | 头痒搔脚。比喻花了气力而于事无补。 |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花了气力而于事无补。 | 汉 焦赣《易林》:“头痒搔跟,无益于疾。” |
预搔待痒 | 痒还未发作便预先搔抓。比喻事先作多余的准备。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多余的行动。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忍禅师》:“师曰:‘不可预搔而待痒。’” |
膝痒搔背 | 膝部发痒,却去搔背。比喻力量没有使在点子上。 |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比喻力量没有使在点子上。 | 汉 桓宽《盐铁论 利议》:“议论无所依,如膝痒而搔背。” |
搔耳捶胸 | 搔:抓挠。搔耳朵,捶胸膛。形容后悔、烦恼的样子。 | 作谓语、定语;指烦恼的样子。 | 《西湖佳话·三生石迹》:“心下十分悲咽,便搔耳捶胸,焦躁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