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奋的成语
有关奋的成语
有关奋的成语共收录44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奋臂一呼 | 奋臂:高举手臂。高举手臂,大声呼喊。 | 作谓语;指大声呼喊。 | 《魏书·卢玄传》:“洞庭、彭蠡,竟非殷固,奋臂一呼,或成汉业。” |
蹈厉奋发 | 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奋:振作;发:激励。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 作谓语;指人的行动。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9回:“吾父老子弟,尤当蹈厉奋发,为民前躯。” |
艰苦奋斗 | 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竭尽全力去工作或斗争。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吃苦耐劳。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二章:“没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五十年间的艰苦奋斗,挽救新的亡国危险是不可能的。” |
奋身独步 | 奋:振作;独步:独一无二,无与伦比。努力出人头地。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人的理想。 | 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四折:“脱白衣平步上云衢,离尘途奋身独步。” |
奋发向上 | 精神振作,情绪高昂 | 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精神状况。 |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 |
奋袂而起 | 奋袂:挥袖。袖子一挥站起来。形容奋然而起。 | 偏正式;作谓语;形容愤怒或激动。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5回:“庄王方进午膳,闻申舟见杀,投箸于席,奋袂而起。” |
奋臂大呼 | 奋臂:高举手臂。高举手臂,大声呼喊。 | 作谓语;指大声呼喊。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 |
奋笔直书 |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 清 墨憨斋《醒名花》第十四回:“贤侄今日,奋笔直书,如行云流水,珠玑错落,俊爽之才,有同健鹰之摩秋汉,真命世杰也,与古人何多让焉,将来正未可量。” | |
扬眉奋髯 | 髯:颊旁的胡须。眉毛扬起,髯须舞动。神情激动兴奋的样子。 | 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徐禧无学术而口辩,扬眉奋髯,足以动人主意。” |
奋起直追 | 奋:鸟类展翅起飞。形容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振作起来;一股劲地赶上去。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9回:“义无反顾,惟有群策群力,奋起直追,迅电华会代表,坚持原案。” |
奋不虑身 | 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勇往直前。 | 《宋史·赵汝愚传论》:“汝愚独能奋不虑身,定大计于顷刻。” |
奋矜之容 | 奋:振起,发扬;矜:自以为是;容:容貌,仪容。自以为比别人有能耐的一种骄傲表现。 | 作宾语;用于人的神情。 | 战国·赵·荀况《荀子·正名》:“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复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
奋武扬威 | 振奋勇气,施展威风。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精神。 |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姜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左冲右突,魏兵大乱。” |
螳螂奋臂 | 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 作宾语、定语;指自不量力。 | 唐 黄滔《谢试官启》:“将怜其蚌蛤剖胎,只自回旋于皎月;螳螂奋臂无辞殒碎于高车。” |
揆文奋武 | 施行文教,振奋武事。语本《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传:“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语出《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传:“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
奋发有为 | 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元史 陈祖仁传》:“孰不欲奋发有为,成不世之功。” |
自告奋勇 | 指主动要求去完成某项任务(告:表明;奋勇:鼓起勇气)。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就因着自告奋勇求个恩典,说奴才情愿巴结这个缺!” |
奋不顾身 | 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
奋发蹈厉 | 奋:振作;发:激励;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 作谓语;指人的精神面貌。 | 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不让男同胞专美。” |
奋勇争先 | 奋:振起,发扬。鼓起勇气,冲在最前面。 | 作谓语、状语;指作表率。 | 明·郭勋《英烈传》第35回:“那德胜奋勇争先,以一当百,杀的汉兵大败而奔。” |
奋身不顾 | 犹奋不顾身。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勇往直前。 | 宋·苏轼《与章子厚书》:“愚夫小人,以一言感发,犹能奋身不顾,以遂其言。” |
发奋有为 | 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精神。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9回:“你也可以借此报效朝廷,正是男子汉发奋有为之时。” |
奋勇前进 | 奋:发扬。鼓起勇气,一直向前。 | 作谓语;指人勇敢向前。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左右二拒,一齐鸣鼓,鼓声如雷,各各奋勇前进。” |
韬光俟奋 | 谓掩藏才智,待时奋起。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晋书·慕容垂载记》:“但时来之运未至,故韬光俟奋耳。” |
踔厉奋发 | 见“踔厉风发”。 | 作谓语、定语;形容精神振作。 | 孙中山《中国革命史·革命之运动》:“其慷慨助饷,多为华侨;热心宣传,多为学界;冲锋破敌,则在军队与会党,踔厉奋发,各尽所能,有此成功。” |
浴血奋战 | 浴血:浑身是血;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战士们在这十五日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奋战,就是急行军转移。” |
奋袂攘襟 | 奋袂:挥袖;攘襟:撩起衣襟。挥袖攘襟站起。形容愤恨或激动。 | 作谓语、状语;用于人很激动。 | 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 |
奋不顾命 | 犹奋不顾身。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勇往直前。 | 南朝·梁·任昉《奏弹曹景宗》:“故司州刺史蔡道恭率励义勇,奋不顾命。” |
奋笔疾书 |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 作谓语;指写文章。 | 宋 张克庄《题方汝一班师赞后》:“或隐匿未彰,而奋笔疾书;或一语之乖谬,或一行之谄曲,虽其人之骨已朽,必绳以《春秋》之法,读之使人汗出。” |
振奋人心 | 振奋:振作奋发。使人们振作奋发。 | 作谓语、定语;指使人振作。 | 峻青《火把赞》:“啊,火把,这饱经革命风暴的胶东老根据地的乡亲们手中高举的火把,是那么炽热,那么明亮,那么振奋人心。” |
勃然奋励 | 勃然:奋发的样子;奋:奋发;励:激励。奋发起来,激励自己。 | 作谓语、定语;指人上进。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勃然奋励,不可恐慑也。” |
发奋为雄 | 发奋:振作兴起。决心奋斗使自己成为杰出人才。 | 作谓语、宾语;用于人的志向。 |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虽处布衣而以天下为己任,此其人必能发奋为雄,卓异自立。” |
奋勇当先 | 精神奋发;勇敢地冲在最前面;战斗在最前列。 | 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要有俺五百义兵家将,都要的奋勇当先,相持对垒。” |
奋发图强 | 奋发:精神振作;情绪饱满;图:谋求。振作精神;谋求强盛。 | 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褒义。 |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
贯颐奋戟 | 颐:下巴。两手捧颐而直入敌阵。形容英勇无畏。 | 作谓语、定语;指人勇敢。 | 《史记·张仪列传》:“虎贲之士跣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 |
举首奋臂 | 举:抬起;奋臂:有力地高举手臂。形容精神奋发。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苏轼《论积欠六事状》:“民为积欠所压,如负千钧而行。免于僵仆则幸矣;何暇举首奋臂,以营求于一饱之外哉?” |
鼓吻奋爪 | 犹言张牙舞爪。 | 作谓语、定语;用于猛兽等。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言下狼复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
发奋图强 | 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人民日报》1959.9.3:“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奋不顾生 | 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 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指勇往直前。 | 《旧唐书·田弘正传》:“常思奋不顾生,以身殉国。” |
奋勇直前 | 奋:振起。勇气十足地直往前冲。形容在艰巨的任务或困难前不畏缩。 | 作谓语、状语;用于人处事。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若有驱使,奋勇直前,水火不避。” |
奋勇向前 | 奋发而努力鼓起勇气朝前方挺进。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13回:“中有一二十个胆大的,奋勇向前跑去,见众人都不相随,又复站住。” |
发奋蹈厉 | 发:奋发,振作;蹈:跳、踏;厉:猛烈,有力。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风发昂扬。 | 作谓语、定语;指意气风发。 | 邹韬奋《萍踪寄语》:“总以为社会大众谋幸福为第一义;发奋蹈厉,艰苦备尝,为的是这件事。” |
孤军奋战 | 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一支军队单独英勇作战。也比喻在没有外力的援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斗争。也作“孤军作战”“孤军独战”。 | 一般作谓语。 | 《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奋战,死者十八九。” |
奋发踔厉 | 奋发有为,意气昂扬。语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精神面貌。 | 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