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恭的成语
有关恭的成语
有关恭的成语共收录35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恭行天罚 |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古以称天子用兵。 | 动宾式;作谓语;指奉天之命进行惩罚。 | 《尚书 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
谦恭下士 | 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陈书 始兴王伯茂传》:“伯茂性聪敏,好学,谦恭下士。” |
允恭克让 | 允:诚信;克:能够;让:谦让。既诚敬又谦让。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尚书·尧典》:“允恭克让。” |
恭喜发财 | 恭喜:恭贺他人的喜事。恭祝你发财。 | 作谓语、定语;用于祝贺。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我说道:‘恭喜发财呢!’” |
温良恭俭让 |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恭默守静 | 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讲话,保持肃静。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神态。 |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又自以归付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
洗耳恭听 |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讽刺或诙谐语。 |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
桀骜不恭 | 同“桀骜不逊”。 | 作谓语、定语;指性情倔强凶而无礼。 | 《东周列国志》第六七回:“围乃共王之庶子,年齿最长,为人桀骜不恭,耻居人下,恃其才器,阴畜不臣之志。” |
恭恭敬敬 | 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 | 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世。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3卷:“安住见说是丈人,恭恭敬敬唱了个喏。” |
恭逢其盛 | 恭:恭敬;逢:遇到;盛:盛况,盛会。敬逢这一盛况或盛会。 | 作谓语;指敬逢这一盛况或盛会。 | 明·许三阶《节侠记·二十五·诬激》:“这是卿等调燮之功,使朕恭逢其盛。” |
毕恭毕敬 | 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 联合式;作状语、定语;形容人的态度。 |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军长为李玉堂,一山东大汉,抵军部时,在门外相迎,毕恭毕敬。” |
后恭前倨 | 倨:傲慢。以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 作谓语、状语、定语;指人的前后态度。 | 明·孙仁孺《东郭记·殆不可复》:“这的是舔痔吮痈,后恭前倨,奴颜婢膝。” |
却之不恭 | 却:推辞;谢绝。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常与受之有愧连用。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
勤慎肃恭 | 肃:严肃;恭:谦逊。勤劳、谨慎、恭敬、谦虚。指做人的美德。 | 作宾语、定语;指人的美德。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更祈自加珍爱,惟勤慎肃恭以侍上,庶不负上眷顾隆恩也。” |
恭敬桑梓 | 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 作谓语、宾语;指热爱故乡。 |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
必恭必敬 | 必:一定;十分;恭:有礼貌;敬:尊敬;有礼貌地对待。形容态度神情十分恭敬谦逊;也作“毕恭毕敬”。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伪善的态度和谄媚的丑态。 | 《诗经 小雅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
前慢后恭 | 慢:傲慢。以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 作谓语、状语、定语;指人的前后态度。 | 梁启超《王荆公传》第16章:“知制诰与翰林学士,相去几何?此而谓其前慢后恭见利忘义,何深文之甚?” |
恭贺新禧 | 禧:吉祥幸福。恭敬地祝贺新年幸福吉祥如意。贺年的常用语。 | 作宾语、定语;贺年的常用语。 |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一章:“全都张灯结彩,高悬着‘庆祝元旦’、‘恭贺新禧’之类的大字装饰。” |
玩世不恭 | 旧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玩世:用消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明 李开先《雪蓑道人传》:“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风韵,只是玩世不恭,人难亲近耳。” |
桀傲不恭 | 同“桀骜不逊”。 | 作谓语、定语;指性情倔强凶而无礼。 | 《二程遗书》附录《门人朋友叙述并序》:“人有不及,开导诱掖,惟恐其不至。故虽桀傲不恭,见先生,莫不感悦而化服。” |
恭而有礼 | 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 作谓语;指恭敬又有礼节。 | 《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
恭候台光 | 恭:恭敬;台:对人的敬称;光:光临。恭敬地等候阁下光临。 | 作谓语;用于请人的客套话。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敬治薄酒,恭候台光。” |
卑谄足恭 | 卑:低下;谄:巴结奉承;足:音“巨”,过分;恭:恭顺。低声下气,阿谀逢迎,过分恭顺,取媚于人。 | 作谓语、定语;指过分恭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
打恭作揖 | 旧时礼节,弯身抱拳,上下摆动,表示恭敬。 | 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用于交往。 | 明·李贽《因记往事》:“嗟乎!平居无事,只解打恭作揖,终日匡坐,同于泥塑。” |
谦恭虚己 | 虚己:谦虚,虚心。谦虚恭敬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 作谓语、定语;用于对人的态度。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就是待那同僚,却也谦恭虚己,百凡从事。” |
垂手恭立 | 垂:低下;垂手:表示恭敬。形容恭敬地站在旁边随时听从吩咐。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武松演义》第十回:“武松从纱帐里望出来,看见施福、施寿还是垂手恭立,便招呼道:‘贵家院为何不去?我没事了。’” |
兄友弟恭 | 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形容兄弟间互爱互敬。 | 作谓语、定语;用于家庭关系。 | 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使布立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
恭而敬之 | 恭:恭敬。指待人恭敬又有礼节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态度。 | 老舍《赵子曰》:“李顺恭而敬之的慢慢往起卷那张戏报子。” |
敬恭桑梓 | 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指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 《诗经 小雅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
谦恭仁厚 | 指态度谦逊恭谨,为人忠诚老实。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8回:“今日见宋江谦恭仁厚,愈加钦敬。” |
安详恭敬 | 安静、细心、谦恭、敬重,古时儿童教育的要领。 | 作宾语、定语;指儿童教育。 | 宋 朱熹《小说 嘉言》:“教育小儿,先要安详恭敬。” |
前倨后恭 | 先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
行过乎恭 | 行:所作所为;乎:相当“于”。所作所为过于恭敬。指恭敬过度。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周易·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
温良恭俭 | 温:温和;良:善良;恭:恭敬;俭:节制。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 |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态度温和。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恭敬不如从命 | 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 | 复句式;作分句;作客套话。 | 宋 赞宁《笋谱 杂说》:“姑闻而后悔,倍怜新妇。故又谚曰: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