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攘的成语

有关攘的成语

有关攘的成语共收录27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争权攘利 见“争权夺利”。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李大钊《大哀篇》:“钻营运动、争权攘利之不暇,奚暇计及民生哉?”
攘人之美 攘:窃取、夺取。夺取别人的好处。形容窃取他人的利益和好处。
尊王攘夷 王:指周王朝;尊王:尊重周王室;攘:排斥;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民族的泛称。效忠统治者排除少数民族侵扰。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但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喏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
兵戈抢攘 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作宾语、定语;指社会动荡。《金史·粘葛奴甲传》:“时兵戈抢攘,道路不通,奴甲受命,毅然策孤骑。”
攘攘熙熙 喧嚷纷杂貌。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喧闹。《三元里抗英社学史料·太和市联升社学序》:“果然蜂趋蚁附,攘攘熙熙,诚不出神灵所料者矣。”
纷纷攘攘 纷纷:众多;攘攘:杂乱的样子。众多且杂乱。形容人群杂乱。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杂乱。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八:“杨八老看见乡村百姓,纷纷攘攘,都来城中逃难。”
攘为己有 窃夺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作谓语;指占有别人的东西。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3回:“就如人家做文,往往窃取陈编,攘为己有,惟恐别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杂七杂八,强为贯串,以为掩人耳目。”
攘臂一呼 攘:挥动。挥动手臂呼喊(多用在号召)。作谓语、定语;指大声号召。汉 李陵《答苏武书》:“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兵戈扰攘 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作宾语、定语;指社会动荡。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安内攘外 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从事物内部入手解决问题。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奋袂攘襟 奋袂:挥袖;攘襟:撩起衣襟。挥袖攘襟站起。形容愤恨或激动。作谓语、状语;用于人很激动。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
伐善攘羭 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攘:窃取;羭:肥美的绵羊;攘羭:比喻掠美。夸耀自己,掠人之美。作谓语;用于处事。唐·李商隐《为荥阳公桂州谢上表》:“敢伐善以攘羭。”
攘外安内 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作谓语、定语;指处理内外关系。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攘袂切齿 攘袂:捋起衣袖;切齿:咬紧牙齿。形容十分愤怒或激动的样子。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愤怒等。宋·秦观《进策·边防》:“吏士攘袂切齿,皆欲犁其庭而扫其闾。”
熙熙攘攘 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喧闹。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揎腕攘臂 捋袖伸臂。一种粗暴的姿态。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清·戴名世《〈齐讴集〉自序》:“譬之盲僮跛竖,各以其意喜怒主人,而揎腕攘臂于藩篱之外,而主人曾莫知之也。”
意攘心劳 攘:扰乱。思绪不安,心中感动劳累。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二折:“卢生也,也是你三生累积功千劫,教我一夜思量计万条,意攘心劳。”
心劳意攘 犹心慌意乱。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元·刘庭信《端正好·金钱问卜》:“一见了神魂飘荡,不由我心劳意攘。”
攘往熙来 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热闹拥挤。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攘肌及骨 比喻侵及腹地。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比喻句。汉·扬雄《法言·重黎》:“是以四疆之内,各以其力来侵,攘肌及骨,而赧独何以制秦乎?”
熙来攘往 熙、攘:喧闹、纷乱的样子。人来人往;喧闹纷杂。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拥挤。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只见这弄堂里面,熙来攘往,毂击肩摩;那出进的轿子,更觉络绎不绝。”
七捞八攘 到处捞摸扰攘。形容思绪纷乱不宁。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朱熹《朱子语类》第59卷:“若存得此心,则气常时清……睡梦里亦七捞八攘,如井水不打便清,只管去打便浊了。”
攘袂引领 揎袖捋臂,伸长头颈。形容激奋盼望貌。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天下学士有志于圣人者,莫不攘袂引领,愿受指教,听教诲。”
内修外攘 对内整治国政,对外抵御敌人。修亦作“修”。作宾语、定语;用于治政等。宋·胡锜《拟力田诒》:“顾惟礼耕义种之贤,足副内修外攘之志。”
貊乡鼠攘 旧谓民风浇薄、宵小横行的地区。作宾语、定语;指坏人聚集的地方。清·龚自珍《<升平分类读史雅诗>自序》:“今之世,有穷陬荒滨,貊乡鼠攘。”
攘来熙往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作谓语;指非常热闹拥挤。《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攘权夺利 犹言争权夺利。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坐是抢攘月余,势成坐困,老师匮财,攘权夺利,凡种种不良之现象,皆缘是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