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否的成语
有关否的成语
有关否的成语共收录32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晦盲否塞 | 国政混乱,下情不能上达。 | 宋 朱熹《大学章句序》:“晦盲否塞,反复沉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 | |
否极生泰 | 否:坏;泰:好,顺利。坏的达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厄运终了好运就来。 | 作谓语、宾语;指厄运结束。 |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几时得否极生泰,看别人青云独步立瑶阶。” |
否极泰来 | 否:坏;泰:好;顺利。坏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对立面转化。 |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
否往泰来 | 见“否2去泰来”。 | 作谓语、宾语;指厄运结束。 | 唐·林谔《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否往泰来,圣作惠出。” |
献可替否 | 献:进;替:废。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
否极泰至 | 否:坏;泰:好,顺利。坏的达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厄运终了好运就来。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 作谓语、宾语;指厄运结束。 | 宋·苏轼《量移廉州表》:“否极泰至,虽物理之常然;昔弃今收,岂罪余之敢望!” |
否终而泰 | 否:坏;泰:好,顺利。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 | 作谓语、宾语;指厄运结束。 | 《晋书·庾亮传》:“实冀否终而泰,属运在今。” |
泰来否极 | 泰:周易卦名,是好卦。否:周易卦名,是坏卦。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转化到它的对立面,好事来到是由于坏事已至终极,坏事变为好事。亦作“否去泰来”、“否极泰至”、“泰来否往”、“否极泰来”。 | 作谓语、宾语;指厄运结束。 | 唐·白居易《遣怀》诗:“乐往转化,泰来犹否极。” |
唯唯否否 | 唯唯: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形容虚与委蛇,不可置否。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胆小怕事,一味顺从。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
否极而泰 | 否、泰:64卦中的两个卦名。指坏的到了尽头就要好起来。 | 作定语;用于时运。 | 《宋史·韩令坤等传论赞》:“虽太祖善御,诸臣知机,要亦否极而泰之象也。” |
臧否人物 | 臧否:褒贬。评论人物好坏。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指评论人物好坏。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未尝臧否人物。” |
矢口否认 | 一口咬定;坚决不承认。 | 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6章:“他为着面子上光彩,矢口否认他的妹妹是‘如夫人’。” |
无所可否 | 不赞同也不反对。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下》:“李绛、李吉甫数争论于上前,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上鄙之。” |
否终复泰 | 谓厄运终结,好运转来。 | 作谓语、宾语;指厄运结束。 | 《晋书·庚亮传》:“实冀否终而泰,属运在今。” |
进退可否 | 谓进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 | 作谓语、宾语;用于治政等。 | 《魏书·郭祚传》:“陛下圣镜照临,论才授职,进退可否,黜陟幽明。” |
进可替否 | 谓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三国志·魏志·卢毓传》:“官人秩才,圣帝所难,必须良佐,进可替否。” |
否去泰来 | 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 | 作谓语、宾语;指厄运结束。 | 前蜀·韦庄《湘中作》诗:“否去泰来终可待,寒夜休唱《饭牛歌》。” |
无可否认 | 不可能不承认。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事情等。 | 郭沫若《新文艺的使命》:“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
泰极而否 | 好的到了极点,坏的就来了。 |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指好事变坏事。 | 唐 刘禹锡《史公神道碑》:“侍中以帐下生变闻,泰极而否,当歌而哭。” |
泰极生否 | 泰、否:《周易》卦名,泰吉否凶。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好事会变成坏事。 | 作谓语、分句;指好事变坏事。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1回:“泰极生否,乐盛成悲,今被妖邪捕获。” |
屯蹶否塞 | 颠连困厄。 | 宋·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 :“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顯之。則世之魁閎豪傑不世出之士,其誰不願進於門?” | |
否极泰回 | 见“否2极泰来”。 | 作谓语、宾语;指厄运结束。 | 明·沈采《千金记·漏贼》:“想何年甚时,否极泰回,夫荣子贵。”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不敢发表意见。 |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
唯唯绸否 | 唯唯: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形容虚与委蛇,不可置否。 | 作谓语、定语;形容胆小怕事。 |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
否终斯泰 | 否:坏;泰:好,顺利。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 | 作谓语、宾语;指厄运结束。 | 南朝·梁·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夫否终斯泰,屯极则亨,若日月之回环,犹阴阳之报复。” |
人涉卬否 | 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适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適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 |
泰来否往 | 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 作谓语、宾语;指厄运结束。 | 《周易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 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 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
献替可否 | 同“献可替否”。 | 作谓语、定语;指提出兴革的建议。 | 《明史·职官志》:“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 |
赏善罚否 | 见“赏善罚恶”。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奖赏好的惩罚坏的。 | 《隶释·汉平都相蒋君碑》:“赏善罚否,宽猛协中。” |
否终则泰 | 谓闭塞到极点,则转向通泰。 | 作谓语、宾语;指厄运结束。 | 《易·杂卦》:“否泰,反其类也。”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
否极阳回 | 犹言否极泰来。 | 作谓语、宾语;指厄运结束。 | 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祸盈业满,否极阳回。” |
陟罚臧否 | 赏罚褒贬。 |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