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败的成语

有关败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败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残兵败将 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剩下的士兵;打败的将官。形容损失惨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战斗力的军队。也作“残兵败卒”、“败将残兵”。联合式;作宾语;用于指被击溃的军队或势力。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如今追击残兵败将,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立于不败之地 立于:处在;地:地位。指人处在不会失败的境地上。补充式;作谓语、宾语;用于组织或个人。孙武《孙子 军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败俗伤化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作谓语、定语;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汉书 叙传下》:“侯服玉食,败俗伤化。”
败化伤风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作谓语、定语;指道德败坏的行为。参见“败俗伤化”。
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旧指成功了就是合法的,失败了就是非法的。作宾语、定语、分句;指成败的结局不同。明·罗贯中《平妖传》第31回:“单枪匹马领三军,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原形败露 本来面目暴露出来。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唐浩明《曾国藩》第一部第九章四:“高疤脸先想以一个老实胆小的小商贩的面目混过厘卡,现在见原形败露,知道哀求无用,只有狠心出一笔大钱来买通。”
兵败如山倒 兵:军队。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失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3章:“由于主将首先逃走,江西全线孙(传芳)军俄然出现了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败俗伤风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作谓语、定语;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参见“败俗伤化”。
兴亡成败 兴盛、衰亡、成功、失败。泛指世事变迁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二折:“隋江山扭做唐世界,也则是兴亡成败。”
大败亏轮 遭到很大的失败和损失。
顺之者成,逆之者败 顺:依顺;成:成功;逆:违背。顺从他的就能成功,违背他的定要失败。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宋·朱熹《寄陈同甫书》:“然区区鄙意,常窃以为亘古亘今只是一体,顺之者成,逆之者败,因非古之圣贤所能独然。”
败德辱行 败坏道德和操守。作谓语、定语;用于责备人。
一败如水 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像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形容失败惨重。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第一时期,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蒋介石打伤了脚,坐飞机回广东去了。”
身败名裂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3回:“看来许多举人、进士做了官,往往因为几十两银子的贿弄,身败名裂。”
失败乃成功之母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败柳残花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作宾语;用于女性。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他是个女孩儿家,你索将性儿温存……休猜做败柳残花。”
成败兴废 成功或失败,兴起或衰退。作宾语、定语;指世事的变迁。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二》:“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有明成败兴废,然后知秉要持权,故尚无为也。”
成败论人 论:衡量;评定。以成功或失败为评价人物的标准。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用于以后。宋 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英雄之列。”
事败垂成 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作宾语、定语;指功败垂成。明·梁辰鱼《浣纱记·乞降》:“九仞为山,功亏一篑,料想不劳而集,事败垂成。”
残军败将 战败后残余的兵将。同“残兵败将”。作宾语、定语;用于指被击溃的军队等。明 无名氏《开昭救忠》第二折:“看了我这些残军败将,你都杀了,倒也是个干净。”
佯输诈败 佯、诈:假装。假装败下阵来,引人上当。作谓语、宾语;指假装战败。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明日吾自引一千兵搦战,却佯输诈败,诱到北山之前,放炮为号,三面夹攻,必获大胜。”
残兵败卒 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战败后剩余的兵卒。指被击溃的军队或势力。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郭勋《英烈传》第73回:“杨铁刀恃着凶勇,保了元太子及些残兵败卒,约有二千余众,向北而驰,被朱亮祖同廖永忠赶上。”
隳节败名 隳:毁坏。节:气节。指毁掉、败坏自己的气节和名誉。
转败为成 见“转败为功”。作谓语、定语;指改变局面。《云笈七签》卷九:“径直易行,由之得进,常通不塞,正以治邪,转败为成,经纬相会也。”
坑家败业 产业散尽,家道没落。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
鹤亦败道 仙鹤败坏仙道。指万物皆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冷斋夜话》:“渊材嗟咨曰:‘鹤亦败道!’”
失败是成功之母 母:先导,根源。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取得胜利。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反败为功 反:翻转,回转。扭转败局转为胜利。作谓语、状语;指扭转败局。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臣有一计,可以反败为功。”
两败俱伤 败:失败。俱:全。斗争的双方都受到损伤。古时卞庄子要刺虎;馆竖子说;两只老虎正在争一牛;斗争结果;小虎会死;大虎会伤;然后刺杀伤虎而有杀二虎之名。后比喻因斗争;双方都受伤害。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等。宋 汪应辰《文定集 答梁子铺》:“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为敌,终于两败俱伤,而国随以亡。”
坐视成败 见“坐观成败”。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晋书·王敦传》:“臣备位宰辅,与国存亡……岂忍坐视成败,以亏圣美。”
转败为功 指将失败转化为胜利。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
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作宾语、分句;指事情越来越糟。茅盾《子夜》九:“此等聚众骚扰的行径,分明是没有教育的人民一时间的冲动罢了!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不败之地 具有优势;不会遭到失败的境地。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用于处于优势。先秦 孙武《孙子 形篇》:“故善者,立于不败之地。”
心灰意败 犹心灰意懒。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子安》:“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
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兴:兴致,兴趣。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地回去。作谓语、定语;用于做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霁云乘兴而来,败兴而返,怏怏的带马出城。”
气急败坏 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慌张失措的样子。形容羞怒、狼狈的样子。补充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只见数个小喽罗气急败坏,走到山寨里叫道:‘苦也!苦也!’”
百战百败 指每战必败。作谓语、定语;指每战必败。《汉书 萧何传》:“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
败子回头金不换 指不干正事的人改邪归正比金子还可贵。作宾语、定语;用于夸奖有过失改正的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败子回头便作家!’你如今莫去花柳游荡,收心守分。”
优胜劣败 优:优良;与“劣”相对。原指生物界演变进化过程中;优良的获得胜利向前发展;低劣的终于失败而被淘汰。后用以说明人类社会的竞争现象。有时指“弱肉强食”。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清 吴趼人《痛史》第一回:“优胜劣败,取乱侮亡,自不必说。”
骄兵必败 骄兵:恃强轻敌的军队。恃强轻敌的军队必定失败。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劝诫性质。东汉 班固《汉书 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胜败乃兵家常事 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复句式;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清 洪昇《长生殿 贿权》:“我想胜败乃兵家常事,临阵偶然失利,情有可原。”
贪墨败度 贪墨:贪冒,贪图财利。贪图财利,败坏法度。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史·景素·王信等传论》:“田敏屡有战功,而贪墨败度,幸容于时。”
成败荣枯 荣枯:茂盛和枯萎。成功和失败,茂盛和枯萎。指世事的变迁作宾语、定语;指世事的变迁。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他他天也有昼夜阴晴,是是是人也有吉凶祸福,来来来我也有成败荣枯。”
东野败驾 春秋时善御者东野稷见重于鲁庄公。其御左右旋转,合规之圆;进退抑扬,中绳之直。自矜其能,驱马转百圈而不止,结果马力竭尽,以失败而告终。后以此比喻自恃才高,弄巧成拙。春秋时善御者东野稷见重于鲁庄公。其御左右旋转,合规之圆;进退抑扬,中绳之直。自矜其能,驱马转百圈而不止,结果马力竭尽,以失败而告终。
讳败推过 讳:隐瞒。隐瞒失败,推托过失。作谓语、宾语;指不负责。晋·习凿齿《司马景王引过》:“若乃讳败推过,归咎万物,常执其功,而隐其表,上下离心。”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指在争夺政权的斗争中,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的人被称寇贼。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复句式;作分句;形容成功了就权势在手,失败了就被动挨打。孙中山《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演讲》:“中国历史上有一习惯,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但近代文明国家,不是如此。”
成败利钝 利:锋利;顺利;钝:不锋利;不顺利。指事业的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泛指处事的各种情况和结果。也作“成败得失”。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向做事的人说明利害关系。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败鳞残甲 败:毁坏。残败零碎的鳞甲,比喻满空飞舞的雪花。作宾语;比喻纷飞的雪花。宋 张元《咏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
败国亡家 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作谓语、定语;指国破家亡。参见“败国丧家”。
一败涂地 一:一旦;涂地:“肝脑涂地”的省略。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彻底失败;不可收拾。紧缩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身败名隳 见“身败名裂”。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彻底失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纵使才大如海,也会令名不终,否则浪得虚名,毕竟才无足取,甚而至于弄得身败名隳的都有。”
败法乱纪 败:毁坏,摧残;乱纪:破坏法纪。败坏法令,扰乱纪律。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便放志专行,威劫省禁,卑侮王僚,败法乱纪,坐召三台,专制朝政。”
败国丧家 败:衰败,沦亡;丧:丧失。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作谓语、定语;指国破家亡。《晋书 列女传 刘聪妻刘氏》:“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
败不旋踵 形容很快就遭到失败。旋踵,转动一下脚后跟。作谓语、定语;指很快就失败。唐 卢照邻《三国论》:“然而丧师失律,败不旋踵,奔波谦瓒之间,羁旅袁曹之手,岂拙于用武,将遇非常敌乎?”
丧伦败行 丧:丧失;伦:人伦;行:品行。丧失了人伦,败坏了品行。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此亦系理数应然;只因你前生淫奔不才,使人家丧伦败行,故有此报。”
颓垣败井 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荒凉残败的景象。《花月痕》第四五回:“破庙荒凉,草深一尺,见一群的羊在那里吃草,颓垣败井,廊庑倾欹。”
败军之将 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失败之人。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复句式;作分句;指事情越来越糟。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梅厂长这个人的能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俘虏。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事情等。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五折:“我成则为王,败则为虏,事已至此,惟求早死而已。”
败于垂成 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参见:“功败垂成”。作谓语、定语;表示惋惜。宋 无名氏《释常谈 败于垂成》:“凡事欲成却不成,谓之败于垂成。”
破家败产 犹言倾家荡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破产。宋·秦观《清和先生传》:“坐与先生为党而被罪者不可胜数,其相欢而奉先生者,或至于破家败产而不悔。”
丰年补败 丰:丰富,丰厚;败:雕残,衰落。以丰年补歉年。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古者税什一,丰年补败,不外求而上下足也。”
佯轮诈败 谓故意败阵。
伤风败化 见“伤风败俗”。作谓语、定语;指道德败坏的行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一回:“世人都把那淫欲之事当作‘情’字,所以作出伤风败化的事来,还自谓风月多情,无关紧要。”
辱门败户 指败坏门风,使家族受到差异辱。作谓语、定语;指败坏门风。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哥哥,俺是甚等样人家,着他辱门败户。”
伤风败俗 伤:损伤;败:败坏。败坏社会风气。多用来谴责道德败坏的行为。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魏书 游明根传附肇》:“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
败寇成王 失败者沦为草寇,成功的人称王称帝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柳亚子《题莽男儿‘说部’为陈巢男作》:“败寇成王谁定论?恩牛怨李此旁观。”
甘败下风 甘:情愿,乐意;下风:风向的下方。对人自认不如,真心佩服。《左传·僖公十五年》:“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大败亏输 打了败仗,损失很大。联合式;作谓语;指损失很大。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今汉王大败亏输,项王意得志满。”
怀安败名 怀安:贪图安逸。贪图安逸会败坏自己的名声。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怀与安,实败名。”
成败在此一举 举:举动。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作宾语、分句;指关键时刻。《晋书 苻坚载记上》:“成败之机,在斯一举。
败兵折将 折:损失。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作谓语、定语;指打了败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6回:“袁本初败兵折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复句式;作分句;指成败都在于一个人。宋 洪迈《容斋续笔 萧何绐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成者为王,败者为贼 成:完功,成就;贼:盗贼。指成功了就可以称王,失败了就被称为盗贼作宾语、定语、分句;指成败的结局不同。鲁迅《华盖集续编·谈皇帝》:“君民本是同一民族,乱世时,‘成者为王,败者为贼’,平常是一个照例做皇帝,许多个照例做平民。”
身名俱败 犹言身名俱灭。作谓语、状语;指身败名裂。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6回:“今日为公孙枝所诱,死于王城,身名俱败,岂不哀哉!”
残花败柳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联合式;作宾语;指被摧残的女人。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屡战屡败 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作谓语;指经常打败将。《晋书·桓温传》:“殷浩至洛阳修复园陵,经涉数年,屡战屡败,器械都尽。”
败材伤锦 败:破旧,腐烂;伤:妨碍;锦:丝织品的类名。用破败的材料会伤害美好的锦缎。比喻用人不当会伤害国家。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谏。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玄传》:“败材伤锦,所宜至虑。”
成王败寇 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者沦为草寇。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
转败为胜 变失败为胜利。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先见败征 征:征兆,迹象。事先就察觉了失败的迹象。作谓语、定语;用于事情等。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枯枝败叶 败:衰败。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荒凉、破坏的样子。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孔尚任《桃花扇·余韵》:“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
失败为成功之母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背盟败约 背:违背。盟、约:誓约。败:败坏。指撕毁。背叛誓言,撕毁盟约。作谓语、定语;指撕毁合约。宋·苏辙《六国论》:“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得失成败 指获得与损失、成功与失败。作主语、宾语;指人的成功失败。晋 陆机《五等诸侯论》:“得失成败,备在典谟,是以其详,可得而言。”
败井颓垣 犹言房毁墙坍。形容村舍荒凉。作宾语、定语;指破败凄凉的景象。鲁迅《集外集 <题三义塔>诗》:“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百败不折 折:屈服。即使失败100次也绝不屈服。形容意志坚强。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意志。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百败而不折者,诚有以合于天人之心也。”
兵多者败 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作宾语、定语;用于军事。清 赵翼《陔馀丛考》:“古来用兵,往往兵多者败,差兵过多则号令不齐,气势不贯,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
败兴而归 败兴:遇到和想象不一致的事而情绪低落。扫兴地归来。也作“败兴而返”。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常与乘兴而来连用。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各军士未及领赏,草草而散。正是: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败家子 指任意挥霍家产的不成器的子弟或任意浪费国家财物的人。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极其浪费的人。老舍《诗人》:“这些行动都是有失正统的,故每每呼诗人为怪人、为狂士、为败家子。”
壹败涂地 指彻底失败,不可收拾。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彻底失败。《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成也萧何败萧何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作宾语、定语、分句;指成败都在于一个人。《警世通言 王娇鸾百年长恨》:“始终一幅香罗帕,成也萧何败萧何。”
成败得失 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成功、失败、得到与失去。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步骘传》:“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毁风败俗 败坏良好的风俗。同“伤风败俗”。作谓语、定语;指道德败坏的行为。《晋书 刘毅传》:“毁风败俗,无益于化;古今之失,莫大于此。”
败绩失据 指事业失败而无所凭依。作谓语、定语;指失败。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贤良续刻第三则》:“历数世,未尝有败绩失据之过。”
亡国败家 指国家覆灭、家人离散。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安其危而利其葘,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成王败贼 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者沦为贼寇。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清·张岱《皆令操》附燕客《和操》:“成王败贼,史能饰词。”
伤化败俗 败坏教化和风俗。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来遣责。《汉书·货殖传》:“又况掘冢搏掩,犯奸成富,曲叔、稽发、雍乐成之徒,犹夏齿列,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
节节败退 形容接连失败退缩。作谓语;指连败。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南北两战场节节败退,长江要塞节节失守。”
诈败佯输 诈、佯:假装。假装败阵,引人上当。作谓语、宾语;指假败。元·高文秀《谇范叔》楔子:“被他诈败佯输,添兵减灶,在马陵山下,削木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