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猛的成语

有关猛的成语

有关猛的成语共收录35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猛虎出山 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离山”。作宾语、定语;用于迅猛。刘流《烈火金刚》第12回:“毁公路老百姓暴风卷土,歼敌人八路军猛虎出山。”
宽猛并济 见“宽猛相济”。作宾语、定语;用于政治措施。清·俞樾《春在堂随笔》第六卷:“入闱后,巨细躬亲,宽猛并济,诸事秩然。”
猛虎离山 形容勇猛而迅速作宾语、定语;用于迅猛。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5回:“那人使动手中双戟,犹如猛虎离山。”
猛虎插翅 比喻强有力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作宾语、定语;指如虎添翼。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若得孔明下山,拜为军师,凭着关张雄虎之将,如猛虎插翅。”
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指文臣武将很多,势力强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1回:“与其坐承大统,兵精粮足,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精进勇猛 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无量寿经》卷上:“勇猛精进,志愿无倦。”
兵强将猛 兵力强盛,将领勇猛。形容军力强大。作谓语、宾语;用于战争。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4回:“对众商议,一面差人往威胜晋王处,说宋江等兵强将猛,难以抵敌,乞添差良将镇守,庶保无虞。”
毒蛇猛兽 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作宾语、定语;指坏人。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一讲:“在人同兽争的时代,因为不知道何时有毒蛇猛兽来犯,所以人类时时刻刻不知生死。”
兵勇将猛 士兵勇敢,将帅勇猛。形容战斗力很强。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战争等。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6回:“诉说宋江等兵勇将猛,折了五将,全军覆没,特来恳告元帅,借兵报仇。”
猛志常在 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作宾语、定语;指人有大志。晋·陶潜《读山海经》诗:“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龙精虎猛 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作谓语、宾语;用于人的精神状态。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二一章:“大家一夜没睡觉,到如今还是龙精虎猛,表现了兄弟姐妹们对地主的仇恨。”
穷追猛打 对于溃败的敌人不断追击。作谓语、宾语;指不放弃打击。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37章:“北军不敢穷追猛打,南军也不反攻,湖南战场就从此冷静下来了。”
苛政猛虎 苛政:残暴地统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策比老虎还要凶恶暴虐。作定语、宾语;形容政治的残暴。续范亭《老妇行》:“军阀盗贼真可恶!苛政猛虎向谁诉?”
猛将如云,谋臣似雨 指文臣武将很多,势力强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况他那里雄兵十万,甲士千员,猛将如云,谋臣似雨。”
精兵猛将 精:精锐;猛:勇猛。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战斗力很强。《晋书·郗鉴传》:“使君若顾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将。”
猛虎添翼 比喻强大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作宾语、定语;指如虎添翼。《人民日报》1964.1.26:“一旦掌握了文化、科学技术的武器,就像猛虎添翼一般。”
猛虎深山 喻勇武而势盛。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猛虎下山 形容勇猛而迅速作宾语、定语;用于迅猛。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26回:“大有转身作一个‘猛虎下山’之势,劈面扑来,要想杨福一闪,他好乘势翻个跟斗,到杨福后面去。”
谋臣猛将 善于谋划的文臣和勇猛善战的将帅。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得力干将。《晋书·石崇传》:“先帝决独断之聪,奋神武之略,荡灭逋寇,易于摧枯。然谋臣猛将,犹有致思竭力之效。”
攫戾执猛 攫:捉取。戾:暴戾。执:抓住。猛:凶猛。能够捕获擒拿暴戾、凶猛的敌人。形容勇猛无敌。作谓语、定语;指人勇敢。汉·张衡《南都赋》:“谋臣武将,皆能攫戾执猛,破坚摧刚。”
猛士如云 形容猛将非常多。作宾语、定语;用于战争场面等。朱德《赠友人》:“华北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
狼猛蜂毒 形容人凶狠毒辣。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南齐书·王融传》:“夫虏人面兽心,狼猛蜂毒,暴悖天经,亏违地义。”
洪水猛兽 洪水:能造成灾害的大水;猛兽:残酷食人畜的凶猛野兽。比喻极大的灾害。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比喻为害极大的人或事物。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高歌猛进 高声歌唱;奋勇前进。形容斗志高昂;勇往直前。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情绪高涨。郭沫若《衷心的祝愿》:“一定要牢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愿,努力为实现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而高歌猛进。”
勇猛果敢 形容处事勇敢决断。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处世方式。《汉书 翟方进传》:“勇猛果敢,处事不疑。”
狗猛酒酸 比喻环境险恶,使人不敢靠近或指当政者任用小人,阻塞了纳贤之路。作定语;指环境恶劣造成生意萧条。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长,然至酒酸而不售。问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辄迎而吠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宽猛相济 指政治措施要宽和严互相补充。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政治措施要宽大和严厉互相补充。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猛虎扑食 老虎扑向食物。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作宾语、定语;形容动作凶猛的样子。老舍《赵子曰》:“赵子曰放下酒杯,猛虎扑食似的扑出去。”
强兵猛将 强兵:强大的军队;猛将:威猛的武将。指军队强大而有战斗力。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又没强兵猛将,如何收捕得这伙强人?”
猛风骤雨 骤:急速。来势急速而猛烈的大风大雨。作主语、宾语;形容迅疾而猛烈的风雨。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3回:“忽见乌云陡暗,猛风骤雨,冰雹如阵一般打来,打得那些丁夫,跌跌倒倒,往后退避。”
突飞猛进 疾速飞跃;迅疾前进。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三章:“进步文化的突飞猛进,虽有利于国家民族,虽有利于人民大众,但却是顽固派反动派的莫大的障碍物。”
勇猛精进 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无量寿经》上卷:“勇猛精进,志愿无惓。”
勇猛直前 勇猛地一直往前。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宋·朱熹《答刘智夫书》:“若勇猛直前,便以头目脑髓布施,亦无不可也。”
威而不猛 有威仪而不凶猛。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苛政猛于虎 苛政:指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政治;包括政令、赋税等。反动统治的苛刻的政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政治的残暴。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