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举的成语

有关举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举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一举一动 指人的每一个动作;所有的行动。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人的言行。宋 朱熹《朱子语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著力。”
举手相庆 指举手加额,以相庆贺。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明 刘基《甘露颂》序:“群臣莫不欣择,百姓莫不蹈舞,举手相庆。”
百举百全 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作谓语、宾语;指人很能干。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夫智者审于量主,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举目皆是 抬头看满眼都是。形容数量多。作谓语、定语;形容数量多。林语堂《思满大人》:“今也不然,举目皆是‘同志’。”
一举三反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以“一举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
举手可采 举:抬起;采:摘,拿。一抬手就可以拿到。比喻极容易取得。作谓语、定语;指容易得到。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许慈传》:“祖宗制度之仪,丧纪五服之数,皆指掌画地,举手可采。”
推贤举善 推:举荐。举荐贤士,引进好人。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元·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喜孜孜推贤举善,永绵绵龙虎风云。”
一举千里 一飞就是一千里。比喻前程远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首倡义举 倡:带头;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0回:“公首倡义举,奈何以王位让人耶?”
举世无伦 举:全,皆;举世:全世界;伦:类,同类。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唐·白居易《画竹歌序》:“协律郎萧悦善画竹,举世无伦,萧亦甚自秘重,有终岁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
以党举官 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韩非子·有度》:“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
举例发凡 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指分类举例,说明全书的体例。联合式;作宾语。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高飞远举 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广大。作谓语;指前程广大。汉·刘向《说苑·八·尊贤·十三节》:“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者六翮也。”
举鼎拔山 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作定语、宾语;指力大气壮。明·张四维《双烈记·虏骄》:“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
举仇举子 举:推荐;仇:仇敌;子:儿子。既推荐仇敌,也推荐儿子。形容办事公正。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
举国一致 全国上下,团结一致。作宾语、定语;指全国一致。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
举手扣额 举:抬;扣:敲击。抬起头来拍击额头,表示气愤已极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洪迈《夷坚丁志·永宁庄牛》:“民泣清不悛,但时举手扣额,诉于天地。”
不遑枚举 犹不胜枚举。作谓语、补语;用于列举的场合。梁启超《噶苏士传》第四节:“凡一切开民智增公益之事,无不尽力,设民会以通声气,立高等学校以养人材……凡兹文明之事业,不遑枚举。”
待时而举 待:等待;举:行动。等待有利时机再采取行动。作谓语;指等待时机然后行动。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寡君知天运之盛衰,达时务之机变,所以养兵练将,待时而举。”
轩轩韶举 仪态轩昂就像朝霞飘举蓝天似的。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林公道王长史,敛衿作一来,何其轩轩韶举。”
举棋若定 下棋子好像有预断。比喻行事沉着果断。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朱德《十月战景》诗:“战事从来似弈棋,举棋若定自无悲。”
举止不凡 举动不平凡。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与众不同。作谓语;指人的举止行为。清 壮者《扫迷帚》第五回:“昨见二君举止不凡,询及栈主,始知兄即吴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问此位名姓?”
首唱义举 唱:通“倡”,带头;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书·刘弘传》:“诏惟令臣以散补空缺,然沐乡令虞潭忠诚烈正,首唱义举,举善以教,不能者劝,臣辄特转潭补醴陵令。”
龙举云兴 同“龙兴云属”。作宾语、定语;用于君臣关系。《东观汉记·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翕然龙举云兴,三雨而济,天下荡荡,人无能名焉。”
举措必当 举措:举动,措置;当:适合,合宜。指行动措施完全得当。作谓语、宾语;指行动措施完全得当。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举措必当,莫不如画。”
祁奚举午 午:祁奚之子。祁奚推荐自己的儿子。指举贤不避亲,客观公正。亦作“祁奚举子”。作宾语、定语;用于用人。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
举鼎绝膑 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不可枚举 枚举:一一列举。无法一个个列举,形容数量多。作谓语、宾语;形容数量多。元 王恽《秋涧全集 紫山先生易直解序》:“其至公正之大论,卓异特达之举,固不可枚举。”
举止娴雅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作谓语、定语;用于女性。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更是性格敏慧,举止娴雅,浅笑微颦,丰华入目;承颜顺意,婉娈快心。”
举措不定 举措:行动。拿着棋子,不知该如何下。比喻犹豫不决。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犹豫不决。
瞽言妄举 随便乱说,轻率行动。《晋书·挚虞传》:“臣生长筚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作宾语、定语;指人轻率。《晋书·挚虞传》:“臣生长筚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
一举两全 谓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作定语、宾语;用于处事。《三国志·魏志·郭淮传》:“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两全之策也。”
同时并举 举:举行。在同一时间内进行。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0章:“吴进攻河南前,曾与阎锡山……等相约同时并举。”
兔死凫举 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吕氏春秋 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 之地矣。”
举一反三 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兴灭举废 兴:兴起。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刘基《杞子来潮》:“胥教胥海,以引以为翼,以继武王周公兴灭举废之心,可也。”
惊人之举 值得赞叹的、令人惊奇的、好像超出人的能力或努力所达到的事情。作宾语;指壮举。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5章:“他过去在学校里的一些小小的‘惊人之举’,完全出于性格本身所致。”
举世无双 举:全。全世界没有第二个。形容稀有罕见。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清 钱牧斋《钱牧斋尺牍 答定海县张绍谦》:“治行比憺惟之卓鲁,举世无双。”
一举两失 举:举动。指一件事带来两方面的损失。形容十分错误的举动。作宾语、定语;指错误的举动。《纲鉴抄略》:“朝廷一举而两失。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道辅。”
百废俱举 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作谓语、定语;形容建设事业兴旺发达。《续资治通鉴 宋理宗绍定五年》:“了翁(魏了翁)乃葺其城楼橹雉堞,增置器械,教习牌手,申严军律……居数月,百废俱举。”
举无遗算 举:提出;算:计谋、办法。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作谓语、宾语;指足智多谋。《晋书·袁蠸传》:“智者了于胸心,然后举无遗算耳。”
百端待举 端:头;头绪;待:等待;举:举办;做。很多事情要兴办。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事业刚举办或刚接办时。周恩来《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要点》:“经济建设是百端待举,但须有缓急轻重之分。”
时诎举赢 见“时绌举赢”。
众擎易举 比喻大家齐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好。擎:往上托举。紧缩式;作定语、分句;形容大家齐心协力。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现在我们大家替他打算,众擎易举,已有个成数了,不日便可奉请开复。”
举酒作乐 举:举办;乐:音乐。举行酒宴,奏起乐曲。作谓语;用于喜庆场合。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然传》:“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
不识抬举 识:知道;抬举:称赞;提拔。不懂得或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也作“不受抬举”。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对人强烈不满。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4回:“这和尚好不识抬举。”
百废具举 指许多被废置的事业都等着兴办。同“百废俱举”。作谓语、定语;形容建设事业兴旺发达。宋 王明清《挥麈录》卷一:“吴明可帅会稽,百废具举,独不传书。”
举止大方 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作谓语、定语;指人的行为。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幺呢?”
举足轻重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指人的地位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百堕俱举 堕:荒废;废弃。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作谓语、定语;形容建设事业兴旺发达。钱基博《吴禄贞传》:“在边三年,百堕俱举,而刊有《延吉边务报告》四册,则其客江阴章钟祚搜辑禄贞在边之书牍也。”
毛举细事 毛举:列举琐碎的事情。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作谓语、定语;指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宋·陈亮《论励臣之道》:“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举细事,以乱大谋。”
百废备举 举:兴办。一切被废置的事情全部都兴办起来。形容建设事业兴旺发达。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建设事业兴旺发达。明·刘基《杭州富阳县重修文庙学宫记》:“明年六月,百废备举,庙有新室,学有新含。”
举善荐贤 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援引荐举 荐:推荐。引进和推荐人材。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王充《论衡·效力》:“文章滂沛,不遭有力之将援引荐举,亦将弃遗于衡门之下。”
褎然举首 褎然:出众的样子;举:推举;首:第一。指人的才能超出同辈。作谓语;用于书面语。《汉书·董仲舒传》:“今子大夫褎然为举首。”
举目千里 放眼远眺,可以见到很远之处。形容视野广阔辽远。作宾语、分句;形容视野广阔辽远。宋·刘学箕《松江哨遍》:“松江太湖,举目千里,风涛不作,水面砥平。”
选贤举能 选举贤人;荐举能人。联合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旧唐书 食货志上》:“设官分职,选贤任能,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非其才则遗患于黎庶。此义不可不知也。”
在此一举 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作谓语;指关键时刻。《史记·项羽本纪》:“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纲举目张 纲;鱼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联合式;作主语、补语、分句;比喻条理清楚。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 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百废待举 百废:指各种荒废的事业;举:举办。各种废置的事业都等待重新办起来。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一切事都有重新做起。吴晗《海瑞罢官》:“百废待举,他不出头做主,实在令人着急。”
不胜枚举 胜:尽;枚:个。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动宾式;作谓语、补语;用于列举的场合。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而宋人撰述不见于志者,又复不胜枚举。”
举措失当 举措:举动、措置;失当:不恰当。举动安排不得当。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举动措施不得当。先秦 管仲《管子 禁藏》:“举措失当,众民不能成。”
一举成名 原指一旦科举及举;就会名闻天下。现在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唐 韩愈《国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
举国若狂 举:全;狂:疯狂。指全国上下群情振奋;纵情欢乐不能自已;都像疯狂了似的。偏正式;作谓语;表示极高兴。西汉 戴圣《礼记 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毛举缕析 毛举:琐碎列举。缕:一条一条,详详细细。缕析:详细地分析。琐细列举,详细地剖析。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宋·张孝祥《乞改正迁谪士大夫罪名札子》:“毛举缕析,旁逮知旧,惧其不能废锢,必以赃私罪污之。”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鸿鹄:天鹅。天鹅高高飞翔,一飞千里。指人有雄才大略。作宾语、分句;指人有雄才大略。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中江举帆 中:到中心;举:升起,扬起。到江中心升起船帆。作谓语;指到江中心升起船帆。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多此一举 举:行动、举动。做出不必要的;多余的举动。表示这一行动毫无必要。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清 侯方域《南省策》:“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举,以身累者乎?”
轻而易举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举棋不定 举:拿起;拿着。拿着棋子不知道该怎么下。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举世莫比 举:全,皆;举世:全世界。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宋·钱易《南部新书》乙卷:“孝行忠鲠,举世莫比,门表阙台者六所,今古无之。”
举要治繁 举:提出;治:治理;繁:芜杂。指写文章时突出主要的,把芜杂的地方加以删除。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乘一总万,举要治繁。思无定契,理有恒存。”
举目无亲 举目:抬头看。抬头张望;没有一个亲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独无依。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无依无靠。唐 薛调《刘无双传》:“四海之广,举目无亲戚,未知托身之所。”
举手投足 投足:踏脚。一抬手一踏脚。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形容轻而易举。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举重若轻 举起重物就像举起轻东西那么容易。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清 赵翼《瓯北诗话》:“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举止言谈 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作主语、宾语;指人的外在风度。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举世混浊 举:全。混浊: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作定语;指世道昏暗。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管窥筐举 比喻学识浅陋,见闻不广。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定语;含贬义。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郤正传》:“夫人心不同,实若其面,子虽光丽,既美且艳,管窥筐举,守厥所见。”
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 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荀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
兴会标举 兴会:情趣,兴致;标举:高超。形容文章情致高超。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书·谢灵运传论》:“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一举万里 见“一举千里”。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前程远大。《晋书·慕容盛载记》:“当如鸿鹄高飞,一举万里,不可坐待罟网。”
远举高飞 举:起飞。飞得又高又远。指摆脱困境,躲避到远方。比喻前程广大。作谓语;指前程广大。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我看令郎相貌魁梧,长大来必然前程万里,远举高飞,就取个‘飞’字为名,表字‘鹏举’,何如?”
知情不举 举:检举。了解情况而不揭发。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我为巡城之职,理宜奏闻;若为朋友之情,匿而不奏,这知情不举的罪名,亦所不免。”
举纲持领 举:提出;纲:网的总绳;领:衣领。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张开了;提起衣领一抖,衣服就顺了。比喻办事要抓住关键。作谓语、状语、补语;用于处事。汉·王充《论衡·程材》:“举纲持领,事无不定。”
举首加额 举:抬起;额:额头。拱手与额相齐,表示喜悦庆幸。作谓语;表示喜悦庆幸。宋·司马光《谕若讷》:“上乃飞白‘安静’二字,以赐若讷,若讷然后举首加额,受而藏之。”
以言举人 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文学]议论称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及授之政,昏乱不治。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毛举细故 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明史 叶向高传》:“忠贤乃时毛举细故,责向高以困之。”
超然远举 为超脱世事,远由而去。末·苏舜钦《答韩持国书》:“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间,遂超然远举,羁泊于江湖之上,不惟衣食之累,实亦少避其机阱也。”亦作“超然远引”。渭·姚鼎《伍子胥论》:“昔者尝怪乐毅之于燕,伍子胥之于吴,皆以受任于先君之时,及至嗣子弃之,于是毅遂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宋·苏舜钦《答韩持国书》:“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间,遂超然远举,羁泊于江湖之上,不惟衣食之累,实亦少避其机阱也。”
举步生风 形容走路特别快或办事干净利索。作谓语;指人走路或办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相见了,便觉得分外高兴,说话处,脾胃多燥,行事时,举步生风,是这二种人与他说得活着。”
延颈举踵 踵:脚后跟。伸长勃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先秦 庄周《庄子 法箧》:“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
举世无比 举:全,皆;举世:全世界。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宋·钱易《南部新书》庚卷:“萧颖士,开元中,年十九,擢进士第,儒释道三教无不该通,然性偏躁,忽忿戾,举世无比。”
举直厝枉 举:选拔;直:笔直,正直的人;枉:弯曲,邪恶的人。选用正直者而罢黜奸邪者。作谓语;指选用贤者,罢黜奸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聪明仁智,辅相汉朝,举直厝枉,致之雍熙也。”
举一废百 举:提出;废:弃。提出一点,废弃许多。指认识片面。联合式;作谓语。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百废百也。”
举手加额 拱手与额相齐,是古人表示欢庆的意思。连动式;作谓语。宋 陈亮《与韩子师侍郎书》:“百姓闻贤使君之来,举手加额,以为天眼开矣。”
设张举措 设:设置;举措:措施。指所采取的主张和措施。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因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既谢辞不许,其所设张举措,必本于宽人。”
一举两便 举:做事。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作谓语、定语;指收获大。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落得永远快活,且又不担干系,岂非一举两便!”
齐眉举案 同“举案齐眉”。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于伯渊《点绛唇》套曲:“言行功容,四德三从,孟光合配梁鸿。怎教他齐眉举案劳尊重,俏书生别有家风。”
举枉措直 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措:罢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连动式;作谓语;指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时绌举盈 绌:不足、不够。盈:有余、多余。当衰败之时,而强作奢侈之事。盈,通“赢”。同“时绌举赢”。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清 吕留良《与董方白书》:“度所费不下数千金,时绌举盈,极为民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