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思的成语
有关思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思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寒泉之思 | 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 偏正式;作宾语;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 《诗经 邶风 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
刻薄寡思 | (待人、说话)冷酷无情;不厚道。寡:少。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 冯至《朱自清先生》:“党同伐异,刻薄寡思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 |
集思广益 | 集:集中;思:思想;广:扩大;益:好处。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指集中众人的思想和智慧;广泛吸收好的意见。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三国 蜀 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
静极思动 | 指生活平静到了极点,就希望有所改变。亦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便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 作宾语;指事物的变化。 | 曾朴《孽海花》第七回:“正是静极思动,阴尽生阳。” |
深思远虑 | 谋划周密,老虎长远。指计划周到,具有远见。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有远见。 | 《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先帝即位,务休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 |
三思而后行 |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 作宾语、分句;指思考后才行动。 | 《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
无虑无思 | 犹言无忧无虑。 | 作谓语、定语;形容无所用心。 | 《魏书·李顺传》:“故言肆欲,无虑无思。” |
思贤如渴 | 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 作谓语;指爱惜人才。 |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
忆苦思甜 | 回忆在旧社会被压迫、被剥削的痛苦;想新社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提高思想觉悟。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 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忆苦思甜当然要搞,但只搞忆苦思甜就不够了,要研究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战士的政治觉悟。” |
静中思动 | 静:平静,静止;动:变动。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 作宾语;指事物的变化。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一时忽然静中思动,因命牡丹、兰花众仙子看守洞府,去访百草仙子,不意适值外出。” |
遗风馀思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情思。 | ||
无思无虑 | 没有什么可放在心上的。形容胸襟开阔,也形容无所用心。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无所用心。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 |
风木之思 |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孝养而生的思念之情。 | 作宾语;指父母亡故的思念。 | 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陵寝纪》:“臣谨以山川形胜、陵宫规制,各为一图,用备九重瞻览,少慰风木之思。” |
澄思寂虑 | 澄:清澈;寂:安静;虑:思考。专心思索,冷静考虑。 | 作谓语、宾语;指考虑问题。 | 《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乾晖常于郊居其禽鸟,每澄思寂虑,玩心其间,偶得意即命笔。” |
感今思昔 | 见“感今怀昔”。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容易伤感。 | 宋·刘珙《满江红·遥寿仲固叔谊》词:“叹离多聚少,感今思昔。” |
学问思辨 | 学习,追究,思考,分辨。指做学问要学习、探究、思考、分辨。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
慧心巧思 | 聪明的心地,精巧的构思。多用以形容女子某种技艺精巧,别出心裁。 | 作谓语、定语;用于女性。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7回:“炀帝与萧后看了一会,说道:‘妃子慧心巧思,可谓出神入化矣!’” |
蚊思负山 | 负:担负。比喻力量虽微却愿担负重任。 | 作宾语、定语;指力小负重。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四卷:“予不自揣,蚊思负山,欲取郦注从而疏之。” |
深思苦索 | 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 明 胡应鳞《诗薮 外编二》:“灵运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 | |
劳心焦思 | 费尽心机,苦思焦虑。 | 联合式;作谓语;指冥思苦想。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心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
挖空心思 | 形容费尽心计;想尽一切办法。 | 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 清 俞万春《荡寇志》:“今此贼挖空心思,用到如许密计,图我安如泰山之郓城。” |
沉思翰藻 | 沉:深沉;翰藻:文辞华丽。寓意深刻,文辞华丽。 | 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或说话等。 |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 |
入骨相思 |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五代 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 二》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闭合思过 |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 | 《汉书 韩延寿传》:“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合思过,一县莫知所为。” | |
闻声相思 | 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 | 作谓语;指思念。 | 《鬼谷子·内揵》:“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
思患预防 | 想到会发生祸患,事先采取预防措施。 | 作谓语、定语;指事先预防。 | 《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 一口粥,一口饭,都应当想到来得不容易。劝告人们要尊重劳动,爱惜粮食 | 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劳身焦思 | 劳:费;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 作谓语、宾语;指人很辛苦。 | 《史记 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
才短思涩 | 才:才识。短:短浅。涩:迟钝。见识短浅,思路迟钝。指写作能力差。 | 作谓语、定语;用于写作。 | 宋·楼钥《攻媿集·雷雨应诏封事》:“适当书诏填委之时,才短思涩,目不暇给。” |
履信思顺 | 笃守信用,思念和顺。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周易·系辞》:“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
千思万想 | 无数遍的思索、考虑。犹言千思万虑。形容用心极苦。 | 作谓语、状语;形容反复思考。 | 明 袁宏道《去吴七牍 乞归稿一》:“千思万想,惟有乞休归田一节,可以慰此朝夕悬望之情而已耳。” |
极智穷思 | 竭尽才智和思虑。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侯方域《豫省试策四》:“圣人所极智穷思而以为无奇者,乃就十数肉食之人而询焉,采焉……则亦徒见其劳民伤财而已矣。” |
饱暖思淫欲 | 食饱衣暖之时,则生淫欲之心。 | 作谓语、宾语;指人的邪念。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1卷:“自古道‘饱暖思淫欲’,王禄手头饶裕,又见财物易得,便思量淫荡起来。” |
思归其雌 | 谓退藏潜服。语本《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 语出《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 |
思若涌泉 | 思:思绪,文思。指人的文思如泉水涌出。形容文思丰富敏捷。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文思。 |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强记冶闻,幽赞微言;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
思前虑后 | 思:思考,考虑;前:原因。反复考虑事情的原因和结果。 | 作谓语;形容反复思考。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只是老朱有些任性,敢作敢为,再不思前虑后,小弟每每与他说好话,他再不肯听。” |
哀思如潮 | 哀伤的思绪如同潮涌一般。形容极度悲痛。 | 作谓语、宾语;形容极度悲痛。 | 京剧《平原作战》第五场:“哀思如潮热泪洒,平川有边仇无涯。” |
朝思暮想 | 从早到晚思念不已。形容思念之深切。多用于男女恋情。 |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男女情爱方面。 | 宋 柳永《倾杯乐》词:“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情瘦。” |
见贤思齐 | 贤:有才德的人;齐;看齐。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追求进步。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 深:深入。爱好学习并能深入思考,心里就懂得了其中的意义。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
云愁海思 | 见“云悲海思”。 | 作主语、宾语;指愁思。 | 唐·李白《飞龙引》之一:“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
慎终思远 | 终:人死;慎终:居丧能遵守礼法;远:指祖先。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 作谓语、宾语;指旧的礼法。 | 唐·张说《太原王公神道碑》:“有子故光禄少卿玙,今秘书监询,皆笃行纯孝,慎终思远。” |
抚今思昔 | 见“抚今悼昔”。 | 作谓语、宾语、分句;指谈古论今。 | 秦牧《长街灯语一九七九年的晨钟》:“抚今思昔,心头掀起了思想的浪花。” |
前思后想 | 往前想想,再退后想想。形容一再考虑。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一再考虑。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他既得失心重,未有不前思后想。” |
睹物思人 | 睹:看见。看到离去的人或死者留下的东西;就联想或怀念起这个人。常用于对死者的追思。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形容对故人的怀念。 | 唐 斐铏《传奇 颜濬》:“贵妃赠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
思妇病母 | 谓因想念妻子欲归家乡而托言母病。喻作伪。 | ||
殚精极思 | 殚:竭尽。竭尽心力思虑谋划。 | 作谓语、宾语;用于思考。 | 朱自清《钟明<呕心苦唇录>序》:“其中典礼集会之词,标新立异固不同,机械陈腐亦不可,每殚精极思,广事征引,而学识肤浅,语焉不畅。” |
意思意思 | 指略表心意或表面是那么回事。 | 作谓语、宾语;用于交际。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第一趟上门来看老伯母,总要意思意思,新茶陈火腿,是我自己的孝敬。” |
痛定思痛 | 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让人震撼;也让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静。 | 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受挫折后的教训。 | 唐 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
一门心思 | 一心一意。 | 作状语;指一心一意。 | 孙华炳《重赏之下》:“他自己又到图书馆借来关于数控的书,什么也不顾了,一门心思钻研起来。” |
见异思迁 | 异:另外的;别的;迁:改变;变动。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先秦 管仲《管子 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
思不出位 | 考虑事情不超过自己的职分。 | 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规矩老实,守本分。 | 《周易 艮》:“《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
赌物思人 | 看见死去或离去的人所遗下的物品,就想起该人。 | ||
学而不思则罔 | 罔:同“惘”,迷惑。只读书而不肯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收获。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不可思议 | 原是佛教用语;指神秘奥妙。不可用心意思忖;也不能用言语表达。后形容对事物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人或物。 | 《维摩诘经 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慧远义记:“不思据心,不议就口,解脱真德,妙在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为不可思议。” |
神思恍惚 |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定;思想集中不起来。 | 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人神情不安定。 | 唐 无名氏《郑德磷》:“德磷大骇,神思恍惚,悲婉久之,不能排仰。” |
得寸思尺 | 得:取得,获得。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得无厌。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贪心。 | 《清史稿·食货志》:“小民惟利是图,往往得寸思尺。” |
澄思渺虑 | 深思远虑。 | 作谓语;指深思远虑。 | 清·宗稷辰《姚適庵怡柯草堂诗赋抄序》:“然而澄思渺虑,顺事婉陈,虽处危急烦扰之地,而所宣不失其和平。” |
眠思梦想 | 睡梦中也在想念。形容思念之甚。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思念。 | 《醒世悟言 李玉英狱中讼冤》:“且说那禁子贪爱玉英容貌,眠思梦想,要去奸他。” |
思深忧远 | 思虑得深,为久远的事操心。形容考虑周到。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 |
于安思危 | 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 作谓语、宾语;用于自勉。 | 《战国策 楚策四》:“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 |
研精致思 | 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后汉书·翟酺传》:“愿陛下亲自劳恤,研精致思,勉求忠贞之臣,诛远佞谄之党,损玉堂之盛,尊天爵之重,割情欲之欢,罢宴私之好。” |
枉费心思 | 同“枉费心机”。 | 作谓语、宾语;指白费心思。 | 柔石《二月》:“萧先生实在可以佩服,不过枉费心思。” |
殚思极虑 | 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用尽心思。 | 唐 白居易《策头》一:“殚思极虑,以尽微臣献言之道乎!唯以直辞,昧死上对。” |
积思广益 | 指集中众人的智慧,可使效果更大更好。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博采有益的意见。 | 三国 蜀 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集,亦作“积”。 |
云悲海思 | 如云似海的愁思。 | 作主语、宾语;指愁思。 | 《梁书·豫章王综传》:“窥明镜,罢容色,云悲海思徒揜抑。” |
思所逐之 | 盘算着如何驱赶他们。 | ||
费尽心思 | 心思:计谋。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 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人思虑谋划。 |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
穷思竭想 | 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 ||
穷则思变 | 行不通没办法时就设法改变现状。 |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 《周易 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思如涌泉 | 才思犹如喷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 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 《旧唐书 苏颋传》:“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 |
见利思义 | 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想到道义。形容人无贪欲;廉洁自守。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廉洁自守。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心之官则思 | 心: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说做心,现指脑筋;官:官能,作用。脑筋的官能就是思维。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
行思坐筹 | 见“行思坐想”。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生行思坐筹,无以为计。” |
霜露之思 | 对父母先祖的思念。 | 作宾语;指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 《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
昼度夜思 | 日夜思量。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新唐书·李绛传》:“君尊如天,臣卑如地,加有雷霆之威,彼将昼度夜思,始欲陈十事,俄而去五六,及将以闻,则有惮而削其半,故上达者财十二。” |
痴思妄想 | 妄:胡乱,虚妄;妄想:荒唐的想法。指一门心思想着无法实现的事情。 | 作谓语、主语、宾语;指胡思乱想。 | 洪深《飞将军》:“我不免痴思妄想——假如有一天我能当面碰见,亲眼看见这些立功的勇敢的空军战士,那该是多么大的满足和兴奋呢!” |
穷思极想 | 穷:极。形容苦苦思索。 | 作谓语、宾语;用于思考。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张生穷思极想,方才下得一着,小道人只随手应去。” |
思断义绝 | 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咱两个思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 |
思若泉涌 | 思:思绪,文思。指人的文思如泉水涌出。形容文思丰富敏捷。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文思。 | 宋·王禹偁《谢赐御制月诗表》:“伏惟尊号皇帝陛下精心六义,思若泉涌,锐意万机,居多暇曰。” |
忧深思远 | 深刻忧虑,长远打算。 | 作谓语、定语;指深谋远虑。 | 《诗经 唐风 蟋蟀》小序:“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 |
见鞍思马 | 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 连动式;作谓语;比喻触类相思。 | 明 汤显祖《紫钗记 哭收钗燕》:“休喳,俺见鞍思马,难道他是野草闲花?” |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 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 | 作分句;指忠心为国。 | 《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
闭阁思过 | 阁:小门。过:过错。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错。亦作“闭门思过”。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有过失的人的反省。 | 《汉书·韩延寿传》:“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一县莫知所为。” |
朝思夕想 | 朝:早晨。从早到晚思念不已。多用于男女恋情。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男女情爱方面。 | 明·陆采《怀香记·兰闺复命》:“青琐窥观生悒怏,苦杀也朝思夕想。” |
百思莫解 | 百思:百般思索。指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 | 作谓语、定语;指不能理解。 | 李准《李双双》:“小王在一边,如坐针毡,百思莫解。” |
不假思索 | 假:借助;依靠;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思索:思考探究。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说话敏捷、迅速。也指不认真地随便乱说。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懒于思考,不负责任的办事。 | 宋 黄榦《黄勉斋文籍 复黄会卿》:“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 |
尽思极心 | 尽:全部使出来;极:穷尽。指用尽全部心思 | 作谓语、状语;指用尽全部心思。 | 汉·王充《论衡·对作》:“其本皆起人间有非,故尽思极心,以讥世俗。” |
百思不解 | 解:理解。经过百般反复思索仍不理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表示对事情感到意外,不可思议。 | 清 无名氏《葛仙翁全传》:“百思不解,五夜踌蹰,故乘隙邀君一面,以决中疑。” |
思过半矣 | 指已领悟大半或事情已获大部解决。 | 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 《周易·系辞》:“知者观其蒃辞,则思过半矣。” |
于思于思 | 思:同腮;于思:鬓须茂盛的样子。指胡须长而多的人。 | 作定语;指大胡子的人。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于思于思,弃甲复来。” |
冥思苦索 | 冥:深沉;苦:尽力地;用心地。冥思:深沉地考虑。深沉而费心地思索。多形容不作实地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想象而绞尽脑汁地想象问题。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明 胡应麟《诗薮 外编二》:“谢灵运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 |
买铁思金 | 喻不切实际的贪心妄想。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贪心。 | 明·徐复祚《一文钱》第三出:“有一等浊爱缠心,盲修瞎炼,期望身后升天。这便是买铁思金,定见沉沦永劫。” |
止渴思梅 | 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饥画饼。”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咱正是那止渴思梅。” |
闭门思愆 |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合思过”。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有过失的人的反省。 | 《三国志 蜀志 来敏传》“坐事去职”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
行无越思 | 行:做事。所做的事不要超越所想的内容。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 |
顾名思义 | 顾:看;名:指人或事物的称呼;义:意义;含义。看到名称就可联想到它的含义。 | 连动式;作分句;指看到名称就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昶传》:“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
百思不得其解 | 百:多次;思:考虑,思考;解:理解。指经过百般思索仍旧不能理解。 | 作谓语、宾语;指不可思议。 | 清 梁启超《论宗教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若此者皆不诚之人所百思不得其解也。” |
饮水思源 |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北周 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
砥志研思 | 专心致志,深思钻研。 | 作谓语、定语;用于思考。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程入闱,砥志研思,以求必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