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逾的成语

有关逾的成语

有关逾的成语共收录38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恩逾慈母 逾:超过。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作谓语、宾语;指恩情很深。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陛下恩逾慈母。”
逾年历岁 指经过一定年月。形容经历较长时间。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战国策 赵策一》:“王大怒,曰:‘夫用百成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见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七十,何故不为?’”
足不逾户 见“足不出户”。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齐书·高逸传·何求》:“仍住吴,居波若寺,足不逾户,人莫见其面。”
逾次超秩 犹言越过次序。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林纾《赠伍昭扆太守序》:“久之,荣于时阶进于显密之途,则非循铨资,托引援,未有榆次超秩,用才地以自进者也。”
逾墙窥隙 指男女偷情。作谓语、定语;指男女偷情。语出《孟子 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钻隙逾墙 同“钻穴逾墙”。作谓语、定语;指男女偷情或小偷行窃。宋·陈亮《祭潘叔度文》:“此钻隙逾墙之贱,而惧行已之无耻也。”
逾千越万 指数字超过千或万。极言其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 蒋防《湘妃泣竹赋》:“岂不以拂水捎云,逾千越万,庶夫知我者谓我点点而成文,不知我者徒曰青青而怀怨。”
逾假不归 即假期已满而未归营。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细大不逾 逾:超过。大小方面都不超过。作谓语、定语;指大小合适。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下》:“物得其常乐极,极之所集曰声,声应相保曰和,细大不逾曰平。”
逾沙轶漠 穿越沙漠。谓经历险远的路途。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栈山航海,逾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
赏不逾日 见“赏不逾时”。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晋书·祖逖传》:“其有微功,赏不逾日。”
逾庖而宴 逾:越过,穿过;庖:厨房。越过厨房去吃饭。指办事不合情理。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办事不合情理。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逾墙钻隙 越墙、钻洞。指对女子作挑逗行为,借指男女偷情。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逾绳越契 ①谓在结绳、书契之前没有文字。绳、契指结绳、书契。②引申指不通文字。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后汉书·班固传下》:“逾绳越契,寂寥而亡诏者,《系》不得而缀也。”
情逾骨肉 逾:超过;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感情极其深厚。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明 汤显祖《寄李季宣》:“弟于兄交虽道义,情逾骨肉、废弃十余年,始得一通问,可谓有人心乎?”
逾淮之橘 《晏子春秋·杂下十》:“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后以“逾淮之橘”比喻易地而变质的事物。作宾语;用于比喻句。《晏子春秋·杂下十》:“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行不逾方 谓行动不逾越法度。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彪传上论》:“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
莫不逾侈 莫:没有谁;逾:超越,引申为过度;侈:奢侈。没有谁不会过度奢侈。作谓语、分句;用于书面语。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逾山越海 越过山海。谓长途跋涉。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旅行等。《南齐书·高帝纪上》:“人迹罕至者,莫不逾山越海,北面称蕃。”
年逾古稀 指年龄已超过七十岁。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唐·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逾墙窥蠙 见“逾墙钻穴”。
日月逾迈 见“日月逾迈”。作宾语、定语;用于时间飞逝。《尚书·秦誓》:“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
荡检逾闲 形容行为放荡,不检点。联合式;作谓语;形容行为放荡不检点。清 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饥寒之不免,理义之不知,而荡检逾闲之事作。”
不可逾越 逾:超过。不能超过或不能越过。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自然界或思想意识上的鸿沟。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年》:“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
逾淮为枳 逾:越过;枳:枸橘。指橘树过了淮河就变成了枳树。比喻事物的状况随环境而改变。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晏子春秋·杂下》:“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逾墙越舍 指翻墙越舍很快就走了。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唐·皇甫氏《原化记·崔慎思》:“言讫而别,遂逾墙越舍而去。”
逾墙钻穴 亦作“逾墙钻蠙”。亦作“逾墙窥蠙”。语本《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后以“逾墙钻穴”指男女偷情。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逾墙钻蠙 见“逾墙钻穴”。
赏不逾时 谓及时行赏。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司马法·天子之义》:“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
登山逾岭 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作谓语、宾语;形容长途跋涉。明·郭勋《英烈传》第42回:“且说陈友定从厕中跳墙而逃,恐大路上或有军马追赶,也向东南角上登山逾岭,径寻鹤鸣山一路行走。”
短垣自逾 垣:短墙;逾:越过。自己越过短墙。旧比喻亲身违背礼制法度。作宾语;指违背制度。《国语·吴语》:“今君掩王东海,以淫名闻于天下,君有短垣而自逾之。”
气逾霄汉 正气昂扬,直冲云天。形容魄力、勇气非常大。霄汉,云霄和银河。作谓语、宾语;指气魄很盛。《南齐书·高帝本纪》:“公受命宗枋,精贯朝日,拥节和门,气逾霄汉。”
逾墙避命 逾:越过。战国初魏人段干木回避魏文侯的征召。越墙逃跑,回避被征召。泛指隐士拒绝出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乔玄传》:“段干木逾墙而避文侯之命。”
穿穴逾墙 穿:凿通;逾:越过。指穿洞翻墙的偷窃行为。作谓语、宾语;指偷盗。明·杨慎《<周易·说卦>“坎为盗”》:“坎之为卦,外阴柔而内刚狠,有穿穴逾墙乘墉伏莽之状也。”
逾闲荡检 逾、荡:超越;闲、检:指规矩、法度。指行为不规矩,不守礼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明史 杨时乔传》:“逾闲荡检,反道乱德,莫此为甚。”
钻穴逾垣 见“钻穴逾墙”。作谓语、定语;指男女偷情或小偷行窃。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也有钻穴逾垣在那里偷窃的,也有杀人放火在那里抢劫的。”
钻穴逾隙 见“钻穴逾墙”。作谓语、定语;指男女偷情或小偷行窃。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果报》:“安丘某生通卜筮之术,其为人邪荡不检,每有钻穴逾隙之行,则卜之。”
钻穴逾墙 穴:洞。逾:越过。钻洞爬墙。旧时常比喻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青年男女自由相恋的行为。后也指男女偷情或小偷行窃。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