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屦的成语
有关屦的成语
有关屦的成语共收录16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纳屦踵决 | 纳:穿;屦:鞋;踵:脚后跟;决:破裂。穿上鞋子,破了后跟。形容衣着褴褛。 | 作定语;指生活贫困。 | 《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
屦及剑及 | 屦:鞋;及:赶上。形容人奋发兴起,行动果断迅速 | 联合式;作谓语;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四年》:“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围宋。” |
截趾适屦 | 切断脚趾去适合鞋子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迁就。 | 《后汉书·荀爽传》:“截趾适屦,敦云其愚。” | |
遗簪堕屦 | 簪:针形首饰;屦:鞋。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或故情。指不忘旧友。 | 作宾语、定语;比喻旧物或故情。 | 唐·张说《让右丞相第二表》:“臣幸沐遗簪堕屦之恩,好生养志之德。” |
屦贱踊贵 | 原指被砍郐的人很多,致使鞋子价贱而踊价贵。后形容刑罚既重又滥。也比喻犯罪的人多。 | 联合式;作宾语;形容刑罚既重又滥。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民人痛疾。” |
剑及屦及 | 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围宋。” |
刖趾适屦 | 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 作谓语、定语;指不知变通。 |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刖趾适屦,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 |
葛屦履霜 |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诗经 魏风 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幼学琼林 卷二 衣服类》:“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 |
刻足适屦 | 屦:麻制的单底鞋。按照鞋的大小来削自己的脚。比喻主次颠倒。 | 作宾语、定语;指主次颠倒。 | 宋·陆游《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昔人亦有言,刻足以适屦。” |
天冠地屦 | 比喻双方相差极大。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双方相差极大。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日者列传》:“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屦也。” |
遗簪坠屦 | 遗:遗失;坠:掉落;屦:鞋子。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后指不忘旧友叫“不弃遗簪坠屦”。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旧物或故情。 | 《北史 韦瓊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有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
冠屦倒施 | 见“冠履倒易”。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 |
蒙袂辑屦 | 用袖子蒙着脸,脚上拖着鞋。形容十分困乏的样子。 | 作谓语、定语;指十分狼狈。 | 《礼记·檀弓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
遗簪弊屦 | 同“遗簪坠屦”。 | 作宾语、定语;比喻旧物或故情。 | 《北齐书·高德政传》:“魏静帝曰:‘人念遗簪弊屦,欲与六宫别,可乎?’乃人与夫人宾御以下诀别,莫不嘘欷掩涕。” |
削趾适屦 | 见“削足适履”。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做事机械。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董如彪》:“姊妹作奇想,便强人削趾适屦。” |
刖足适屦 | 刖:截断;屦:鞋。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 作谓语、定语;指不知变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