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身的成语

有关身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身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惹火上身 惹:招引。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作谓语、定语;比喻自找麻烦。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
漆身吞炭 漆身:身上涂漆为癞;吞炭: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策·赵策一》:“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史记·刺客列传》:“漆身为厉(癞),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文身断发 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长子太伯、虞仲知古人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反身自问 见“反躬自问”。作谓语、宾语;用于人严于律己。清·戴名世《程孝子传》:“呜呼!人孰不有母,读孝子之事,反身自问,竟何如哉!”
砥身砺行 犹言砥节砺行。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世。《梁书·儒林传序》:“建国君民,立教为首,砥身砺行,由乎经术。”
赔身下气 谦躬屈节,低声下气。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谦卑的样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情性体贴,话语绵缠。”
反治其身 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安身之处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作宾语;指栖身的地方。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终身之忧 指一生的忧虑。作宾语;指永久的忧虑。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故忌日不乐。”
身在江湖,心悬魏阙 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书面语。《庄子 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设身处地 设:假设;处: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宋 朱熹《礼记 中庸》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修身慎行 提高自身修养,小心谨慎行事。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东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
身先士卒 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冲在士兵的前面;奋勇杀敌。现多用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的前面。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身贫如洗 身:自身。穷得像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极其贫穷。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如今梁鸿学成满腹文章,争奈身贫如洗,沿门题笔为生。”
身寄虎吻 谓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晋·桓彝《荐谯无彦表》:“凶命屡招,奸威乃逼,身寄虎吻,危同朝露。”
身将就木 将:快要;就:趋,进;木;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作谓语、定语;指快要死亡。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2回:“管甚么民脂民膏,竟忘了礼义廉耻,直至身将就木,还遗命叫儿子薄殡殓,勿治丧,勿礼忏。”
身入其境 身:亲身;境:环境。指亲自经历了那种境地。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亲自面对。清·周生《扬州梦·梦中人·毕生妇》:“时而点头会意……时而如身入其境。”
身无寸铁 身边没有武器。谓赤手空拳。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境遇。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庑下预伏壮士,突然杀出,将二人砍为数段。虽有从人,身无寸铁,一时毕命。”
束身自修 谓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后汉书·卓茂传》:“[光武帝]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修身洁行 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作谓语、宾语;指修心养性。《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摇身一变 摇晃一下身子;就改变了身份。形容变化得快。旧小说中指有神通的人用法术使自己变成别的形体。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科(棵)松树。”
老身长子 自己老了,儿子也长大了。指终身。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战国·赵·荀况《荀子·儒效》:“乃始率其群徒,辩其谈话,明其辟称,老身长子,不知恶也。”
奋身独步 奋:振作;独步:独一无二,无与伦比。努力出人头地。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人的理想。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四折:“脱白衣平步上云衢,离尘途奋身独步。”
打翻身仗 通过行动摆脱困境或不利局面。作谓语、宾语;指摆脱困境。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9章:“张普景是一腔热血要在政治上打个翻身仗,梁必达对他也表示充分尊重。”
无官一身轻 不做官了,感到一身轻松。封建官僚官以后常用这句话来自我安慰。现也泛指卸去责任后一时感到轻松。复句式;作定语、补语、分句;用于自我安慰。宋 苏轼《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诗:“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
身废名裂 见“身败名裂”。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彻底失败。朱自清《史记·汉书第九》:“他觉得自己已经身废名裂,要发抒意中的郁结,只有这一条通路。”
一身两头 一个人同时有两个主张。比喻无所适从。作谓语、定语;指人犹豫不决。汉 焦延寿《易林》卷八:“一身两头,近适二家,乱不可治。”
三省吾身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一说一日反省三次。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亦作“吾日三省”。作谓语、定语;指自我反省。《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身远心近 谓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干宝《搜神记·紫玉》:“虽有众鸟,不为匹双,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
葬身鱼腹 葬身:埋葬尸体。尸体被鱼所食。指淹死水中。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淹死水中。战国 楚 屈原《楚辞 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祝发文身 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毂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晋·孙绰《喻道论》:“周之泰伯远弃骨肉,托迹异域,祝发文身,存之不反,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
身操井臼 语本《后汉书 冯衍传下》:“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后因以“身操井臼”指亲自操持家务。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亲为。语出《后汉书·冯衍传下》:“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
守身若玉 守身:保持自身的品节。维持自身像玉那样洁白无瑕。作谓语、定语;指人坚守节操。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何况这位姑娘,守身若玉,丽志如冰。”
灰身粉骨 犹言粉身碎骨。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用于比喻句。唐·王勃《上百里昌言书》:“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复何面目以谈天下之事哉!”
身败名裂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3回:“看来许多举人、进士做了官,往往因为几十两银子的贿弄,身败名裂。”
身分不明 来历不详。作谓语、定语;指来历不详。
文身剪发 见“文身断发”。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韩诗外传》第八卷:“夫越亦周室之列封也……文身剪发而后处焉。”
图身忘国 图:谋取。只谋取个人的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安危。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白居易《有木诗序》:“余读汉书列传,见佞顺媕婀,图身忘国,如张禹辈者。”
羊毛出在羊身上 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明 唐顺之《公移 牌》:“稍稍借贷度日,有收之年送还田主。谚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劳身焦思 劳:费;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作谓语、宾语;指人很辛苦。《史记 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身当其境 见“身临其境”。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亲自面对。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可惜这些资料,我在目前不能得到,我不能写些更具体的事实来,使未身当其境的朋友们也同样感泣一下。”
浑身是胆 浑身:全身。指全身充满胆量。形容胆量极大;无所畏惧。主谓式;作谓语;形容胆量极大,无所畏惧。宋 陈著《宝鼎现 寿京尹曾留远侍郎渊子》词:“最是满腹精神,担负处,浑身是胆。”
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作定语、分句;指大无畏精神。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操身行世 犹言立身处世。作主语、宾语;指人待人接物的态度。明 方孝孺《与卢编修希鲁书》:“痛以礼义自绳约,既率己之顽惰,又以化顽惰者,使之知操身行世之大方,孝亲忠君之大节。”
弃智遗身 谓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琴诗自乐,远游可珍。含道独往,弃智遗身。寂乎无累,何求于人?”
修身养性 陶冶身心,涵养德性,陶冶心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世。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25回:“喝了一碗茶,把碗往地下一扔,说:‘可不必生气,出家人修身养性。’”
著述等身 著述:编写的著作。写的书摞起来和自己的身高相等。形容著作极多。亦作“著作等身”。作谓语、定语;指作品多。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
终身不渝 渝:变。一生自始自终一直不变。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梁实秋《谈友谊》:“神圣的友谊之情,其性质是如此的甜蜜、稳定、忠实、持久,可以终身不渝。”
只身孤影 只:单独的。指孤单一人。亦作“只影孤形”、“只影单形”。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葛长庚《水龙吟》词:“人间天上,喟然俯仰,只身孤影。”
一身做事一身当 一个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敢于承担责任。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口语。清·吴璿《飞龙全传》第24回:“我一身做事一身当,既有本事打了这强徒,那里等得他去调兵?”
引火烧身 比喻自招灾祸;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也可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错误;争取大家的批评;帮助。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引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都送将出来。”
身遥心迩 犹言身远心近。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王德信《西厢记·泥金报捷》:“小生身遥心迩,恨不得鹣鹣心翼,邛邛并躯。”
谨身节用 修身饬行,节省其用。作谓语、定语;指节俭。《孝经·庶人章》:“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以身作则 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言行都合乎礼法,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孝经·卿大夫》:“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言教身传 既用言语来传授,又用行动来以身作则。指行动起模范作用。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李欣《老生常谈续编·再谈百年树人》:“不能以身作则,言教身传,没有正确的观点方法,打算‘精选勤育’新生一代,是做不到的。”
奋不虑身 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勇往直前。《宋史·赵汝愚传论》:“汝愚独能奋不虑身,定大计于顷刻。”
明哲保身 明哲:明智;通达事理。指洞察事理、聪慧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也指为了个人得失不坚持原则;与世无争。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诗经 大雅 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大胆包身 谓胆量极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四折:“关云长雄略盖世,赵子龙大胆包身。”
殒身不恤 殒:死亡;恤:顾虑。牺牲生命也不顾惜。复句式;作定语;含褒义。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敢,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证明了。”
感遇忘身 感遇:感激恩遇;忘身:愿舍身相报。旧时士大夫向皇帝谢恩,表示忠心的套话。作谓语、定语;用于表示忠心的套话。《晋书·庚亮传》:“且先帝谬顾,情同布衣,感今恩重命轻,遂感遇忘身。”
渺然一身 渺然:微小的样子。孤孤单单一个人。形容力量微小。作谓语、定语;指单个力量。宋·陈亮《与石应之》:“古之君子以渺然一身而能与天地并立者,岂周旋上下委曲弥缝之所能办哉!”
功成身退 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先秦 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羊肉没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气。比喻干了某事没捞到好处,反坏了名声惹来了麻烦。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那是要坏名气的。”
浑身解数 浑身:全身;全部的;解数:原指武术中的架势、招式;后泛指手段;本事。全身所有的本事。偏正式;作宾语;用在使出、用尽之后。明 吴承恩《西游记》:“浑身解数如花锦,双手腾那似辘轳。”
著作等身 著作跟身材一样高(等:相等)。形容著作十分丰富。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
摧身碎首 即粉身碎骨。作谓语、定语;指粉身碎骨。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
断发纹身 见“断发文身”。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装束。冯至《伍子胥》九:“在吴越的边境上还有许多野人,他们是断发纹身的。”
束身自爱 犹言束身自修。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一章:“稍束身自爱者,不敢逸于常轨,以蒙青史之诛。”
降志辱身 降:压抑;减损。压抑自己的意志;降低自己的身份;多指违心地混迹于世俗或委曲求全。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与世俗同流合污。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
身心交病 交:同时;病:疲惫;困乏。身体和精神都疲惫。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形容人疲惫的样子。鲁迅《而已集》:“至于我呢,前年已经四十五岁了,而且早已身心交病,似乎无须这么宝贵生命,思患豫防。”
称身裁衣 称:适合。按照身材来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实事求是。《南齐书·张融传》:“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
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作定语、状语、分句;指非常贫困。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弄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仍缩在娘身边。”
终身不齿 齿:录用。一辈子不录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戴圣《礼记·王制》:“屏之远方,终身不齿。”
立身扬名 立身: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扬:传布。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名声远扬。连动式;作谓语;指使修养自身以求名声远扬。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潜精坟籍,立身扬名。”
行伍出身 行伍:古代军队编制,1行25人,1伍5人,泛指士兵。指当兵出身。作谓语、宾语;指当兵出身。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幸亏炮船上统带赵大人是行伍出身,天生海量。”
持禄养身 禄:薪俸。保住职位以养自身。形容庸碌无为。作谓语、定语;用于官场。《清史稿·熊赐履传》:“部院臣工大率缄默瞻顾,外托考成慎重之名,内怀持禄养身之念。”
贤身贵体 指身分高贵。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管子 立政》:“虽有贤身贵体,毋其爵不敢服其服;虽有富家多资,毋其禄有敢用其财。”
感同身受 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作谓语、宾语;指像自己亲身感受一样。《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
身非木石 谓自身并不是毫无感情的人。作宾语、分句;常与“孰能无情”连用。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黄袍加身 黄色的龙袍穿到身上。指被拥立为帝王。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清 钱采《说岳全传》:“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身不由主 身体不由自己作主。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哎哟’了一声,就身不由主睡下了。”
退步抽身 指辞去官职,退居家中。
家破身亡 家庭毁灭,自身死亡。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等。《晋书 温峤传》:“会琨为段匹磾所害,峤表琨忠诚,虽勋业不遂,然家破身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内之望,”
终身大事 终:从开始到末了。关系到一辈子的大事情;多指男女婚嫁而言。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多指婚姻。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一时间凭着两局赌赛,偶尔亏输,便要认起真来,草草送了终身大事,岂不可羞!这事断然不可!”
艺不压身 比喻人学会的技艺越多越好。作宾语、定语;比喻人学会的技艺越多越好。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4回:“这孙海仙说了些江湖本领,不耕而食,不织而衣,遨游海内,艺不压身。”
卑身屈体 指弯腰俯首,屈从奉迎。作宾语、定语;指人。参见“卑身贱体”。
身后萧条 形容死后家境冷落、贫困。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家境冷落。曾朴《孽海花》第13回:“后来长卿死了,不但身后萧条,还有一笔大亏空,这报销就是直蜚替他办的。”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作宾语、分句;指以牙还牙。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置身事外 置:安放。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终身让路,不枉百步 枉:白白地,冤枉。一辈子给人让路,也不会多走一百步冤枉路。比喻对人谦让不会有什么损失。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新唐书·朱敬则传》:“敬则兄仁轨……尝诲子弟曰:‘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身体力行 亲身体验;努力实行。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西汉 刘安《淮南子 泛论训》:“圣人以身体之。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 力行近乎仁。”
薄技在身 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作宾语;用于谦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杀身救国 不惜牺牲生命以报答国家。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
才广妨身 妨:妨害。自恃才能广博,有时反而害了自己。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套曲:“看了些英雄休争闲气,为功名将命亏……常言道才广妨身,官高害已。”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套曲:“看了些英雄休争闲气,为功名将命亏……常言道才广妨身,官高害已。”
以身试法 身:亲身;指生命;试:尝试;法:法律;刑法。拿性命去尝试法律。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了身脱命 犹言摆脱尘世羁绊,自由自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我如今不遭王法,不受刑罚,至如我指空说慌瞒咱,这一场了身脱命亏他。”
齑身粉骨 齑:碎。指粉身碎骨。作谓语、宾语;指粉身碎骨。明 王守仁《辞封爵普恩赏以彰国典疏》:“臣世受国恩,齑身粉骨,亦无以报。”
身临其境 身:亲身;临:到;其:那个;境:环境;地方。亲身到过那个地方。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明 袁宏道《八识略说序》:“向非身历其境,恶能穷其边崖,指其归宿者哉!”
身名俱灭 谓身躯与名声一齐毁灭。作谓语、状语;指身败名裂。晋·桓玄《与刘宰之书》:“孰与头足异处,身名俱灭,为天下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