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中的成语
有关中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中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牖中窥日 | 牖:窗户。隔着窗子看太阳。比喻见识不广。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
中道而废 | 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西汉·戴圣《礼记·表记》:“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
哀感中年 | 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感情。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 |
女中豪杰 | 豪杰:指才能出众的人。女性中的杰出人物。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夸奖女性。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十娘钟情所欢,不以贫寠易心,此乃女中豪杰。” |
振缨中朝 | 振缨:弹冠,出仕。指入朝做官。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书·周馥传》:“馥振缨中朝,素有俊彦之称。” |
不幸而言中 | 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 | 《孔子家语 辨物》:“赐不幸而言中,是赐多言。 | |
眼中钉,肉中刺 | 眼睛里面的疔疮,肌肉中的刺。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讨厌的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我们娘儿俩今儿一齐死给他看!替他拔去眼中钉,肉中刺,好等他们来过现成日子!” |
雀屏中选 | 雀屏:画有孔雀的门屏。指得选为女婿。 | 作宾语、定语;指选为女婿。 | 《旧唐书·高祖窦皇后传》:“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 |
中流击枻 | 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 作谓语、定语;指人立志。 | 明·何大复《滹沱河上》诗:“未识临河意,中流击枻归。” |
玉毁椟中 | 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虎兕出于柙,玉毁椟中,是谁之过与?” |
留中不下 | 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 作谓语、宾语;用于封建文书等。 | 西汉·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四月癸未,奏未央宫,留中不下。” |
个中滋味 | 个中:其中;滋味:味道,情味。其中的味道。指切身体会的甘苦。 | 作主语、宾语;指切身体会的甘苦。 | 宋·向子谚《西江月·绍兴丁巳,遍走浙东诸郡……》:“居士何如学士,翰林休笑芗林。个中真味少知音,不是清狂太甚。” |
大中至正 | 极为公正,不偏不倚。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处世等。 |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城,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
胸中丘壑 | 丘:山丘;壑:山沟。指作画前心中已有山水胜迹的轮廓。比喻心中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置早有定见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宣和画谱》:“于是落笔则胸中邱(丘)壑尽在眼前。” |
中庸之道 | 中:折中;庸:平常。儒家的一种主张。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则和态度。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苦中作乐 | 在困苦中勉强自寻欢乐。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在困苦中勉强自寻欢乐。 | 宋 陈造《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辈可谓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
妒火中烧 | 因忌妒而异常激动,心神错乱或狂乱。 | 作谓语;指忌妒。 | 沈从文《元宵》:“到妒火中烧时他是完全不为自己设想也不为女人幸福设想,只想等待那机会一到,就将成为恋爱的人。” |
刚中柔外 | 刚:刚硬,坚强;中:里,内心;柔:软弱,柔和。表面柔顺,内里刚强。指人外柔而内刚的性格。也指外表和好,内藏杀机的策略。 | 作定语、状语;指人的个性。 | 《三十六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
中外古今 | 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 | 作宾语、定语、状语;指古代现代国内外。 | 茅盾《升学与就业》:“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学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 |
中立不倚 | 倚:偏。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 作谓语、定语;指不偏不倚。 | 《礼记·中庸》:“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
锥处囊中 | 囊:口袋。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 |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
中风狂走 | 中风:像中了邪一样;狂走:发狂般奔跑。形容举止失常,放纵癫狂 | 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而伯通中风狂走,自捐盛时。” |
都中纸贵 | 形容别人的著作受人欢迎,广为流传。 | 作宾语、定语;指文学作品。 | 唐 元稹《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榜后相贺》:“都中纸贵流传后,海外金填姓字时。” |
正中其怀 | 正:恰好;中:投合。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 | 作谓语、宾语;形容符合心意。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孝公闻‘伯术’二字,正中其怀。” |
造谣中伤 | 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坏。制造谣言来陷害别人。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秉传》:“有忤逆于心者,必求事中伤。” |
枕中鸿宝 | 《汉书·刘向传》:“上(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颜师古注:“《鸿宝》、《苑秘书》,并道术篇名。臧在枕中,言常存录之不漏泄也。”后泛指珍秘的书籍。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书·刘向传》:“上(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颜师古注:“《鸿宝》、《苑秘书》,并道术篇名。臧在枕中,言常存录之不漏泄也。” |
国中之国 | 指一个国家内不受中央政权统辖的政权或地方。 | 作宾语;用于口语。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国中之国’,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无不恨恨不已。” |
此中三昧 | 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 作宾语;指这其中的奥妙。 | 唐·李肇《国史补·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
静中思动 | 静:平静,静止;动:变动。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 作宾语;指事物的变化。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一时忽然静中思动,因命牡丹、兰花众仙子看守洞府,去访百草仙子,不意适值外出。” |
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 | 直:公正,正直。不能简单地相信别人很正直,而应当提防他存心不良。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石秀自肚里暗忖道:‘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我几番见那婆娘常常的只顾对我说些风话,我只以亲嫂嫂一般相待。” |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 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语出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
虱处裈中 | 裈:裤子。虱子躲在裤缝里。比喻世俗生活的拘窘局促。 | 作宾语;指生活窘态。 | 晋·阮籍《大人先生传》:“汝独不见夫虱之处于裈之中乎!逃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 |
腹中鳞甲 | 鳞甲:比喻人多巧诈之心。比喻居心险恶。 | 作谓语、定语;比喻居心险恶,不可接近。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
忙中有失 | 匆忙当中难免有失误。 | 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慌乱时。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这是他忙中有失,也是命中造定,归咎何人?” |
如日中天 | 如同太阳运行到太空正当中。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清 丘逢甲《为潮人衍说孔孝于鮀浦,伯瑶见访有诗,次韵答之》:“重提孔子尊王义,如日中天万象看。” |
日中必湲 | 见“日中必彗”。 | ||
人中狮子 | 像狮子是兽中之王那样。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释氏要览》:“天竺大乘沙门佛陀斯那天才特拔,诸国独步,内外综博,无籍不练,世人咸曰人中狮子。” |
命中注定 | 命:命运;人一生的遭遇;注定:预先决定。旧时迷信说法;指命运早已决定了。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这是我命中注定,该做他家的女婿。” |
风中之烛 | 在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事物。 | 明 李贽《覆邓石阳书》:“犹闻拜疾趋,全不念风中之烛,灭在俄顷。” |
笼中之鸟 | 被关在笼中的鸟。比喻失去自由的人。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丧失自由。 | 《鹖冠子 世兵》:“一目之罗,不可以得雀;笼中之鸟空窥不出。” |
中心如噎 | 中心:心中;噎:食物塞住嗓子。心中好像哽咽。形容非常悲哀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
中心如醉 | 中心:内心。内心像喝醉了酒一样。形容忧思哀伤,不能自持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诗经·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
中山狼 | 比喻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 | 作宾语、定语;指忘恩负义的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
桑中生李 | 桑树上长李树。比喻少见多怪。 | 作宾语、定语;指少见多怪。 | |
百中百发 | 中:射中目标。发:发射。形容射箭、投掷或射击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从不落空。同“百发百中”。 | 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射击技术高明。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一:“回陈桐闻脑后鸾铃响处,料是飞虎赶来,挂下画戟,取火龙标掌在手中,此标乃异人秘授,出手烟生,百中百发。” |
日中必昃 | 同“日中则昃”。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日中必昃,月满必亏。明公功名到此,已无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时矣。” |
釜中生鱼 | 比喻生活困难,断炊已久。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生活困难,断炊已久。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独行传 范冉》:“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
海中捞月 | 喻劳而无功,白费气力。 | 作宾语、定语;指白费力气。 |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临安府也没奈何,只得行个文书访拿,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无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 |
空中楼阁 | 建造在半空中的楼阁。个别时候比喻崇高的人格;旷达的胸襟。一般比喻虚构的事物。现多用来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及空想。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 唐 宋之问《游法华寺》诗:“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
乐在其中 | 乐:快乐;乐趣。在做事情中能得到乐趣。 |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个中妙趣 | 个中:其中;妙:美妙,奇妙;趣:情趣。其中的奥妙之处和情趣。 | 作主语、宾语;用于口语。 | 宋·陆游《剑南诗稿·十一·对酒二首》:“个中妙趣谁堪语,最是初醮未醉时。” |
桑中之约 | 桑中:桑林之间。指男女幽会的的密约。 | 作宾语;指男女幽会。 | 《诗·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
深中隐厚 | 内心廉正忠厚。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论》:“余与壶遂定律历,观韩长孺之义,壶遂之深中隐厚。世之言梁多长者,不虚哉!” |
囊漏贮中 | 亦作“囊漏储中”。谓粮食从小器漏入大器,其实并未漏掉。常以喻实际利益并未外流。贮,盛米器,大于囊。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汉·贾谊《新书·春秋》:“汝知小计而不知大计。周谚曰:‘囊漏贮中。’而独弗闻欤?” |
云中仙鹤 | 同“云中白鹤”。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清·龚自珍《定风波》词:“自古畸人多性癖,奇逸,云中仙鹤怎笼来?” |
腹中甲兵 | 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大谋略。 | 作宾语、定语;指人有雄才大略。 | 《五朝名臣言行录·七之二参政范文正公仲淹》引《名臣传》:“夏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川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
深中肯綮 | 比喻分析深刻,能击中要害,或能说到点子上。 | 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或文章等。 | |
鱼游釜中 | 釜:古代锅类的器物。鱼在锅里游动。比喻身临险境、绝境。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纲传》:“相聚偷生,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
如堕五里雾中 | 好象掉在一片大雾里。比喻陷入迷离恍惚、莫名其妙的境地。 | 动宾式;作谓语;比喻陷入迷离恍惚的境地。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
执两用中 | 指做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 | 作谓语;指采取适宜的办法。 | 《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
外柔中刚 | 外表柔弱,内心刚强。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 《新唐书·卢坦传》:“姚大夫外柔中刚,监军若侵之,必不受。” |
俭不中礼 | 指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 | 作谓语;指过分节俭。 | 《诗经 唐风 蟋蟀序》:“《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 |
伴食中书 | 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 作主语、宾语;比喻碌碌无为的官员。 | 《宋史 胡铨传》:“孙近傅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事。” |
中途而废 | 走到半路就放弃了前进。比喻事情还没做完就停止了。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北史·景穆十二壬传》:“愿闻朝廷,特开运略,少复赐宽,假以日月,无使为山之功,中途而废。” |
饥焰中烧 | 犹饥火烧肠。形容饥饿难忍。 | 作谓语、定语;形容十分饥饿。 | 清 王韬《淞隐漫录 王蟾香》:“日既暮,枵腹独行衢市间,饥焰中烧,无所为计。” |
中饱私囊 | 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贪污。 |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薄疑谓赵简主曰:‘君之国中饱。’简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对曰:‘府库空虚于上,百姓贫饿于下,然而奸吏富矣。’” |
无中生有 | 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先秦 李耳《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进退中绳 | 前进后退均合规矩。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战国·宋·庄周《庄子·达坐》:“车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
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 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 | 作宾语、定语;用于方言。 | 《晚清文学丛钞·瞎编奇闻》第五回:“这真是急惊风撞着慢郎中了,我家里死在床上,我如何等得急你呢?” |
陷落计中 | 指中敌人或对方的诡计。 | ||
入吾彀中 | 彀:张满弓弩;彀中:指箭能射及的范围,比喻牢笼,圈套。进入了我的弓箭射程之内。比喻就范。 | 作谓语;比喻就范。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
短中取长 | 指于一般中选择比较好的。 | 作宾语、定语;用于选择。 | 明 于谦《备边保民疏》:“臣愚不足以计边务,伏乞圣断。于短中取长而行之。” |
暗中作乐 | 暗中:背后,偷偷地。暗地里寻找快乐。 | 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 | |
允执厥中 | 谓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
拳中掿沙 | 用手握沙,捏合不到一起。比喻不团结。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关系不融洽。 |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好家私便似水底捺瓜,亲子父便似拳中掿沙。” |
眼中钉 | 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 作宾语;指最痛恨的人。 | 《新五代史·赵在礼传》:“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
口中蚤虱 | 比喻极易消灭的敌人,犹如口中之虱。故又作“口中虱”。 | 作主语、宾语;指易消灭的敌人。 | 《韩非子·七术》:“(王)以临东阳,则邯鄣口中虱也。” |
杯中物 | 杯子中的东西,指酒。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酒。 | 晋 陶潜《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
宅中图大 | 居于中心,谋划四方。指得地势之利。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文选 张衡<东京赋>》:“彼偏居而规小,岂如宅中而图大。”薛综注:“东京居天地之中,所图者四海这外。” |
囊中羞涩 | 囊:口袋。指口袋中的钱不多了。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缺钱。 | 梁实秋《穷》:“别看我囊中羞涩,我有所不取。” |
切中要害 | 指批评恰到事物的紧要处。 | 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 林语堂《看见碧姬芭杜的头发谈小品文》:“亦可于偶语中道得款曲,切中要害。” |
蓬生麻中 | 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成为好人。 | 主谓式;作谓语;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薄寒中人 | 薄寒:轻微的寒气。中人:伤人。指轻微的寒气也能伤害人的身体。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难之中时经不住轻微的打击。 | 作谓语、宾语;指寒气伤人。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辩》:“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
胸中柴棘 | 棘:有刺的草。比喻人阴险狠毒。 |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人谓庾元规名士,胸中柴棘三斗许。” |
弸中彪外 | 弸:充满;彪:文采。指人内有才德,则有文采,自然外露。赞美德才兼备的人。 | 作谓语、定语;指赞美德才兼备的人。 | 汉·扬雄《法言·君子》:“或问:‘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 |
尝在围中 | 曾在被包围之中。 | ||
洞中肯綮 | 观察敏锐,言论能掌握问题的关键处。 | 作谓语、定语;指切中问题的症结。 | 《元史 韩性传》:“郡之良二千石,政事有所未达,辄往咨访,性从容开导,洞中肯綮,裨益者多。” |
胸中万卷 | 谓读过大量的书。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辛弃疾《声声慢·送上饶黄倅职满赴调》词:“问个里,待怎么销杀,胸中万卷。” |
暗中作梗 | 暗自从中阻挠、破坏。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四回:“殊不知地主是贤大夫,早知成邑本届田赋收不到,必然是公克在暗中作梗争权,便令他的庶兄敬叔密往调查。” |
状貌不及中人 | 壮貌:容貌;中人:一般人。容貌不如普通人。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 |
色中饿鬼 |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
胎死腹中 | 比喻一件事情还在筹备阶段就夭折。 | 作谓语、定语;指中途夭折。 |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9章:“这支即将新生的部队又将面临灭顶之灾而胎死腹中了。” |
曳尾涂中 | 原意是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
杯中蛇影 | 同“杯弓蛇影”。 | 作宾语、定语;比喻把虚幻误作真实。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鸟兽》:“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马,难分祸福。龙驹凤雏,晋闵鸿夸吴中陆士龙之异;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 |
闹中取静 | 指在热闹的环境中保持清静的心态 | 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方式。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您会云雨闹中取静,我寄音书忙里偷闲。” |
沟中之瘠 | 瘠:通“胔”,没有完全腐烂的尸体。暴露在山沟的尸体。指因贫困而死无葬身之地的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战国·赵·荀况《荀子·荣辱》:“是其所以不免于冻饿,操瓢囊为沟壑中之瘠者也。” |
允执其中 | 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 动宾式;作谓语;比喻真正做到恰到好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
中通外直 | 莲的茎中心有孔可通上下,其外正直,不弯不曲。比喻人的心胸宽广,行为端正。 | 作定语;用于比喻句。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心中无数 | 指对情况不太了解或处理事情没有把握。数:数目;指掌握的实际情况。 | 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 蒋和森《风萧萧 冲天记一》:“他虽然素称'博学',熟读经史,可是对此却心中无数。” |
目中无人 | 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说唐》第七回:“你看他目中无人,待我去打这狗头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