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愚的成语

有关愚的成语

有关愚的成语共收录38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愚民政策 愚民:使人民愚昧。使人民变愚蠢的政策。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愚弄人民。刘少奇《论党》:“他们在党内实行命令主义,遇事武断,实行家长式的统治,实行‘愚民政策’。”
愚公移山 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主谓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褒义。《列子 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愚不可及 及:赶上。形容愚笨到了极点。补充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愚夫蠢妇 见“愚夫愚妇”。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淮南子·本经训》:“愚夫蠢妇皆有流连之心,凄怆之志。”
愚眉肉眼 谓凡俗的眼光。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道童云:‘鲁子敬,你愚眉肉眼,不识贫道。’”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洗不净愚眉肉眼。”
愚戆窳惰 愚戆:无知不明事理;窳:懒惰。形容愚昧而又懒惰。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春秋·齐·管仲《管子·水地》:“故其民愚戆而好贞,轻疾而易死。”
非愚则诬 诬:诬蔑。不是生性愚蠢的话,就是故意污蔑。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做事方式。《庄子·秋水》:“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呼?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复句式;作状语;含贬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知不诈愚 知:通“智”。聪明人不欺诈老实愚昧的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无名氏《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政约令行,强不暴寡,知不诈愚。”
上智下愚 智:聪明;愚:笨。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愚夫愚妇 旧时称平民百姓。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无知的人。《尚书·五子之歌》:“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
一得之愚 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偏正式;作宾语;用于自谦。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作定语、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汉书 韩信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外愚内智 智:聪慧。外形笨拙憨厚,内心机智聪明。作谓语、定语;指为人。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攸传》:“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
大智如愚 谓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有智慧的人不露锋芒。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草木愚夫 愚:愚蠢;愚夫:匹夫。像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粗俗平庸的百姓。作宾语、定语;指村民。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70回:“料你不过草木愚夫,识得什么天时人事。”
惊愚骇俗 使愚昧鄙俗之人感到震惊。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李绂《裕州观祷雨》诗:“神或附人称马子,惊愚骇俗走相使。”
进贤退愚 进用贤能,黜退愚懦。作谓语、宾语;用于任用人才。宋·苏轼《贺正表》:“进贤退愚,蛮夷率服。”
愚昧落后 愚蠢而不明事理,跟不上形势等。作谓语、定语;用于文化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愚昧无知 非常愚笨;糊涂;又没有知识。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
使愚使过 使:用;愚:笨。用人所短,为己服务。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点,以发挥他的长处。宋 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一表》:“前春延安之战,大挫国威,朝廷有使愚使过之议,遂及于臣。”
愚者千虑,或有一得 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作定语、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唐 林蕴《上宰相元衡宏靖论兵书》:“苟有妖孽,某安敢不隳裂肝胆,为相公之腹心乎。愚者千虑,或有一得。伏愿相公少赐采择焉。”
愚妄无知 形容非常愚笨,糊涂,又没有知识。作谓语、定语;指人弱智。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所看见的只是目前的利禄,个人的势位,而又愚妄无知,轻举盲动。”
下愚不移 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论语 阳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疏慵愚钝 疏慵:懒散;愚钝:愚笨迟钝。懒散愚笨。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休休休,枉笑杀凌烟阁上人,有这般疏慵愚钝,孤陋寡闻。”
大智若愚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有智能的人不露锋芒。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以学愈愚 谓用学习改变愚昧的秉性。
硁硁之愚 硁硁:浅陋而又固执的样子。坚持自己看法的谦词。作主语、宾语;用于自谦。《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
梯愚入圣 谓启迪引导凡夫俗子成为圣人。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齐书·高逸传论》:“佛则不然,具缚为种,转暗成明,梯愚入圣。”
使贪使愚 使:用;贪:不知足;愚:笨。用人所短,为己服务。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点,以发挥他的长处。作谓语、宾语;用于人。《新唐书·侯君集传》:“军法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长而弃所短。”
愚夫俗子 愚昧凡俗的人。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3回:“只见街坊上,士农工商,文人墨客,愚夫俗子,齐咳咳都道:‘看抛绣球去也!’”
愚民安知 无知的老百姓哪里会知道。
大愚不灵 愚:愚笨;灵:聪明灵巧。非常愚笨的人不晓事,很不机灵。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愚弄人民 欺骗捉弄老百姓。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四年》:“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
饰智矜愚 装作有智慧而在无知者面前夸耀。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先秦 庄周《庄子 山木》:“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
秦智虞愚 春秋时期虞国大夫百里奚无所作为,虞亡后入秦,辅佐穆公建立霸业。指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发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钱谦益《光禄大夫赠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通铁山王公墓志铭》:“楚材晋用,国土所以长嗟;秦智虞愚,贤哲为之永叹。”
肉眼愚眉 比喻见识浅陋。联合式;作谓语;比喻没见过世面。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三折:“畅道天理难欺,人心怎昧,则他这肉眼愚眉,把一个黑旋风爹爹敢来也认不得。”
矜愚饰智 装作有智慧,在愚人面前夸耀自己。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装作有智能,在愚人面前夸耀自己。庄周《庄子 山木》:“ 饰知(智)以惊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