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远的成语

有关远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远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遁形远世 犹言避世隐居。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隐居。《后汉书·逸民传·法真》:“真曰:‘吾既不能遁形远世,岂饮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隐绝,终不降屈。”
道远知骥 路远才知道马的好坏。作宾语、定语;指时间检验人才。三国·魏·曹操《矫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近交远攻 谓与邻近者交好,而对较远者施用武力。作宾语、定语;用于对外交往。清·夏燮《中西纪事·互市档案》:“如其怨恨有因,即可加意招徕,供我指臂,此近交远攻之计也。”
弘此远谟 发挥你那胸中的深谋远策。
贵远贱近 以为与当世相隔久远的就珍贵,相隔近的就低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论文》:“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格高意远 谓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作谓语、定语;用于作品等。宋·王禹偁《送丁谓序》:“去年得富春生孙何文数十篇,格高意远,大得六经旨趣。”
恤近忽远 恤:周济;忽:不重视。救济自己亲近的人,对不亲近的人就不重视。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
深思远虑 谋划周密,老虎长远。指计划周到,具有远见。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有远见。《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先帝即位,务休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
言近指远 见“言近旨远”。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孙奭疏:“言辞之近而指意远者,乃为善言者也。”
柔远能迩 怀柔远方,优抚近地。谓安抚笼络远近之人而使归附。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政策等。《尚书·舜典》:“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云。”
好高鹜远 指不自量力,不愿实际去处理事情。
深图远算 见“深谋远虑”。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计划得很周密。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佑景丹等传论》:“然原夫深图远算,固将有以焉尔。”
柔远绥怀 安抚远方归顺者。怀,归附。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清·林则徐《喻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虽以天朝柔远绥怀,亦不能任其藐玩,应即遵照新例,一体从重惩创。”
山遥路远 形容路途遥远。元 陈以仁《存孝打虎》楔子:“避不的山遥路远。”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九回:“原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无论如何,你总要代我拉了来的。”
日近长安远 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称。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作宾语、分句;指愿望没达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极目远眺 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作谓语;指尽眼力所及眺望远方。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
好高骛远 好:喜欢;骛:从事;追求。喜欢高的;追求远的。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宋史 道学传一 程灏》:“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日莫途远 见“日暮途远”。
高飞远举 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广大。作谓语;指前程广大。汉·刘向《说苑·八·尊贤·十三节》:“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者六翮也。”
舍近务远 放弃近的,谋求远的。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伏湛传》:“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
身远心近 谓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干宝《搜神记·紫玉》:“虽有众鸟,不为匹双,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
室迩人远 室:房屋;迩:近。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或悼念死者。联合式;作谓语;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或悼念死者。《诗经 郑风 东门之潬》:“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年湮代远 湮:埋没。年代久远。作谓语、宾语;指年代久远。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0章:“但是年湮代远,河流业已改道多次,不复是旧日的河道了。”
深识远虑 深:精到;虑:思考,谋划。有深广的见识,长远的考虑。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眼光长远。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林列传》:“古之明王,深识远虑,动居其厚。”
道古稽今,言远合近 道:讲;稽:考核;合:契合。谈论古时的事要结合今天的实际,说远处的事要结合眼前的事。作宾语、定语;用于作文或说话等。汉·桓宽《盐铁论·论灾》:“夫道古者稽之今,言远者合之近。”
远水难救近火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作宾语、定语;指不能应急。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九回:“只是远水难救近火,可惜这间兴处店面没有货卖。”
弛高骛远 犹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合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清李渔《闲情偶寄 器玩 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弛高骛远。”
山长水远 比喻道路遥远艰险。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道路遥远艰险。唐 许浑《寄宋邧》诗:“山长水远无消息,瑶瑟一弹秋月高。”
远瞩高瞻 犹言高瞻远瞩。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平山堂》:“既而惮其劳也,携筇散步,随意所之,远瞩高瞻,不复造极。”
谋虑深远 考虑谋划深远的问题。作谓语、定语;指人考虑长远。东汉·班固《汉书·辛庆忌传》:“光禄勋庆忌行义所在,柔毅敦厚,谋虑深远。”
高飞远集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语出战国 楚 屈原《九章 惜诵》:“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女何之?”汉 东方朔《七谏 怨世》:“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旁搜远绍 广泛搜集,远承古人。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写作等。唐·韩愈《进学解》:“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远求骐骥 骐骥:良马。到远方去寻求良马。比喻各处访求人材。作谓语、定语;指重视人才。《晋书·冯跋载记》:“吾远求骐骥,不知近在东邻,何识子之晚也!”
柔远怀来 安抚边远地区,怀柔归附者。作宾语、定语;用于政策等。唐·张九龄《敕剑南节度使王昱书》:“柔远怀来,在卿良算。”
迩安远至 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作谓语、定语;指政治局面。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远水救不得近火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比喻句。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
辘辘远听 辘辘:车行的声音。车声越听越远。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远见卓识 卓:高超;识:见识。远大的目标和卓越的见识。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褒义。明 焦靖《玉堂丛话 调护》:“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贵远鄙近 见“贵远贱近”。作谓语、定语;指人看不见眼前的东西。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香山居士》引宋·蔡宽夫《诗话》:“楚人发语之辞曰羌曰蹇,平语之辞曰些,一经屈宋采用,后世遂为佳句,但世俗常情,不能无贵远鄙近耳。”
高飞远遁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同“高飞远走”。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清 孔尚任《桃花扇 辞院》:“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
远来和尚好看经 比喻外地来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视。作宾语、分句;指外地人。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2回:“常言道:‘远来和尚好看经。’妹妹们,不可怠慢,快办斋来。”
深藏远遁 遁:隐去。藏身于深密之处,远远地离开人群。指避世隐居。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等。宋·杨万里《论相上》:“古之君子之相其君,亦不敢犯天下之所不许,天下不许而君许之,君子有深藏远遁,以自脱天下之讥而已。”
高飞远翔 飞得既高有远。比喻前程远大。作谓语、状语;用于比喻句。汉 刘向《说苑 尊贤》:“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对者六翮也。”
源远流长 源:源头;流:水的流程。河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唐 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不远万里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不计较路途遥远。晋 王嘉《拾遗记》第六卷:“门徒来学,不远万里。”
慎终思远 终:人死;慎终:居丧能遵守礼法;远:指祖先。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作谓语、宾语;指旧的礼法。唐·张说《太原王公神道碑》:“有子故光禄少卿玙,今秘书监询,皆笃行纯孝,慎终思远。”
堂高级远 堂:厅堂;级:台阶。比喻尊卑有定规。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书·刘寔传》:“夫堂高级远,主尊相贵。”
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认为远的话就远在千里,认为近的话就近在眼前。指对事物的看法,依人的主观认识而转移。也指要寻找的事物就在眼前。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0回:“素臣喜道:‘厅上所贴的对联,有刘夏文臣四字,不知所谓,毕竟指著何人。’玉麟笑道:‘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长辔远御 ①放长缰绳,驾马远行。比喻帝王用某种政策、手段羁縻边远地区。②比喻驾驭创作手段从容达到写作的理想境界。作宾语、定语;指远距离操纵。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长辔远御,妙略潜授。”
为期不远 指快到规定或算定的日子。期:预定的日子。偏正式;作谓语;形容时间很快到来。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5回:“为期不远,你等着瞧罢。”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自;从;迩:近;卑:低下。走远路必须要从近处开始,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高情远韵 见“高情远致”。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宋濂《答张秀才认诗书》:“独陶元亮天分之高……直超建安而上之,高情远韵,殆犹大羹充铏,不假盐醯而至味自存者也。”
高掌远跖 比喻开拓,开辟。联合式;作谓语、补语;比喻开拓,开辟。汉 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跖,以流河曲。”
远至迩安 远方来归附,近民安居乐业。形容政治清明,国家大治。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
远虑深计 深远的思虑。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晋书·文六王传》:“宜远虑深计,不可专守一志。”
廉远堂高 指天子居于百官之上,其尊严不可企及。旧比喻帝王尊严。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君主的尊严。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
天长地远 跟天和地存在的久远。形容时间悠久。作谓语、状语;形容时间长久。宋·苏辙《息壤》:“天长地远莽无极,虽有缺壤谁能皗。”
闻风远遁 听到风声就逃之夭夭。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鄂州围解,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上表夸张己功。只说蒙古俱己威名,闻风远遁。”
礼贤远佞 礼:表示敬意;远:疏远;佞:善于运用花言巧语献媚的人。敬重有才德的人,远离巧言献媚的人。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0回:“赵盾等屡屡进谏,劝灵公礼贤远佞,勤政亲民。”
远引深潜 引:离开。远远地离开,深深地潜沉。比喻逃离困境。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苏舜钦《答范资政书》:“某昨得罪后,都下沸腾未已,其谤皆出人情之外,而往往信而传之,自念非远引深潜,则不能快仇者之意。”
思深忧远 思虑得深,为久远的事操心。形容考虑周到。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
洞幽烛远 洞:洞察;幽:深远;烛:照亮。形容目光锐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处。作谓语、定语;指人目光锐利。明 吴承恩《赠郡伯愚邵公报政序》:“有洞幽烛远之明,有含茹翕张不疾不徐之度。”
殷鉴不远 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地远山险 险:险阻。地处边远,山势险峻。作宾语、定语;用于地理环境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长计远虑 指长远打算。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长期打算。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然古之人君,所以为子孙长计远虑者,类皆如此。”
宏才远志 宏:广博。杰出的才能和远大的志向。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的才志。鲁迅《韦素园墓记》:“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
鸿业远图 鸿:大。宏伟的事业,远大的志向或谋划。作主语、宾语;指人的理想。孙中山《上李鸿章书》:“若国家不为体恤,不为保护,则小者无以觅蝇头微利,大者无以展鸿业远图。”
长往远引 指引身远行,一去不返。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明 张居正《再乞归葬疏》:“兹又奉圣母申命之颁,耿耿孤忠,宁敢自负。但臣今日所祈,非欲长往远引,忍于背违者也。”
不远千里 不远:不以为远。不以千里为远。指不怕长途跋涉的辛劳。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不计较路途遥远。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远虑深谋 同“远谋深算”。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此两人者,本无远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
迁善远罪 犹言向善而远离罪恶。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贾谊《治安策》:“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远水救不得近渴 远处的水解不了眼前的渴。比喻不在眼前的事物不能救急。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比喻句。宋·陈师道《乌呼行》:“不应远水救近渴,空仓四壁雀不鸣。”
飘然远翥 翥:向高处飞。轻快地向高处飞去。比喻放弃权利之争,远离庸俗的官场。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蔡锷《致唐继尧皓电》:“侪辈中果有三数人身先引退,飘然远翥,实足以对于今日号称伟人志士、英雄豪杰一流直接下一针砭,为后来留一榜样。”
远交近攻 原指对远方国家联合;对邻近国家攻占的外交策略。后来指利用关系转较远的力量来攻击眼前对手的处世手法。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宾语;用于战争等。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纵目远望 纵目:放眼远望。放眼向远处眺望。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杜甫《登充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言微旨远 旨:含意。言辞微妙,含意深远。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或文章等。唐·白居易《礼部试策王道》:“圣哲垂训,言微旨远。”
高翔远引 形容避世隐居。作谓语;指避世隐居。汉·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闻风远扬 一听到风声,就逃到远方去。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鄂州围解,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上表夸张己功。只说蒙古俱己威名,闻风远遁。”
深计远虑 犹深思远虑。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计划得很周密。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田畴传》:“窃恐未得其志,而轻薄之徒自相侵侮,偷快一时,无深计远虑。”
舍近求远 舍:放弃;求:追求。舍弃近便的;追求遥远的。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忧深思远 深刻忧虑,长远打算。作谓语、定语;指深谋远虑。《诗经 唐风 蟋蟀》小序:“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
远见明察 目光远大,看得清楚。形容目光敏锐,见识很广。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孤愤》:“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
任重致远 指负载沉重而能到达远方。后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前景,做出宏伟的业绩。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周易 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行远自迩 走远路必须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迩:近。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由浅入深。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神谟远算 见“神谟庙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康有为《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臣闻一姓之霸有天下者,刻蒥其钟鼎,摩诃其灵庙,徘徊其册府,皆有神谟远算,深计长虑,以为子孙万世之业。”
任重至远 愿意指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后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天地,做出宏伟的业绩。《易·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高蹈远引 蹈:踩上;引:避开。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退隐。明·李贽《焚书·复焦弱侯》:“况乎以一时之喜怒,以一人之爱憎,而欲视天下高蹈远引之士,混俗和光之徒,皮毛臭秽之夫,如周丘其人者哉!”
天高皇帝远 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权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联合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元 无名氏《台温处树旗谣》:“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无远不届 不管多远之处,没有不到的。同“无远弗届”。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史·陈纪·武帝》:“用能百揆时序,四门允穆,无恩不服,无远不届。”
高识远度 识:见识。见识高超,器度深远。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夸奖人。《周书·张轨传》:“宇文公文足经国,武可定乱。至于高识远度,非愚管所测。”
负重致远 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偏正式;作谓语、补语;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憙传》:“更始曰:‘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
远行无急步 长途跋涉不能用急速的步子。比喻完成重大任务,不能急躁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后西游记》第十回:“远行无急步。此去灵山,路程遥远,老师忙也不在一时。”
全身远害 远:离。保全生命,远离灾害、危害之地。亦作“远害全身”、“全身远祸”、“潜身远祸”。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诗经·王风·君子阳阳序》:“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卑:低;迩:近。登高山须从低处开始,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比喻做事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远不间亲 间: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作宾语、定语;指人际关系。《管子 五辅》:“夫然,则不下倍(背叛)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
远愁近虑 形容过多的忧虑。联合式;作宾语;形容过多的忧虑。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
舍近即远 见“舍近务远”。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易其居,迂其途。”杜牧注:“易其居,去安从危,迂其途,舍近即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