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眼的成语
有关眼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眼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皇天有眼 | 皇天:上天。老天爷长着眼睛公正对待世事。 | 作宾语、定语;用于感慨。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一回:“想皇天有眼,自作自受。” |
欢眉大眼 | 欢:欢喜,快乐。眉开眼笑的样子。 | 作定语、状语;用于人喜悦时。 | 谷峪《新事新办》:“凤兰欢眉大眼的坐在贵德的旁边。” |
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 吴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空无所有。现也比喻一无所见。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一无所见。 | 元·萨都刺《念奴娇·登石头城》词:“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
鼻肿眼青 | 鼻子肿起,眼圈发青。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作定语、状语;形容人的伤势。 | 清 蒲松龄《寒森曲》第五回:“一伙人疾忙扶起,只见他鼻肿眼青。” |
咬字眼儿 | 在措辞方面挑毛病(多指对别人说的话)。 | ||
眼中钉,肉中刺 | 眼睛里面的疔疮,肌肉中的刺。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讨厌的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我们娘儿俩今儿一齐死给他看!替他拔去眼中钉,肉中刺,好等他们来过现成日子!” |
泪眼汪汪 | 汪汪:满眼泪水的样子。两眼充满泪水。 | 作谓语、定语;用于伤心时。 | 《新编五代史评话 梁史》卷上:“黄巢听得凭地说,不觉泪眼汪汪。” |
眼泪洗面 | 泪流得很多,冲洗着脸面。形容非常悲伤,泪流不止。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宋·陆游《避暑漫抄》:“又韩玉汝家,有李国主归朝后与金陵旧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
合眼摸象 | 闭着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上》:“山谷云:‘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后来学诗者,虽时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随所触体得一处。’” |
立眉瞪眼 | 倒竖双眉,圆瞪二目。形容暴怒的样子。 | 作谓语、定语;指大怒。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21章:“她退了两步,立眉瞪眼地用手枪朝哈叭狗一点:‘你别动!’” |
愁眉苦眼 | 见“愁眉苦脸”。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发愁、苦恼或焦急。 | 《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只见那张太太愁眉苦眼的向他道:‘姑奶奶,你别闹了。’” |
眼疾手快 |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
鼻青眼肿 | 鼻子发青,眼睛肿起。形容脸部伤势严重。亦比喻遭受严重打击、挫折的。 | 作定语、状语;形容人的伤势。 | 《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众人齐上,把一个德行之儒做下了个胯下之客,打得鼻青眼肿。” |
实心眼 | 老实忠厚、不滑头的。 | 作宾语;指十分诚实。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13回:“你才实心眼哪!这会儿大人瞅着呢吗?” |
低眉顺眼 | 低着眉头;眼睛里流露出顺从的神情。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晋 王隐《晋书》:“人或说之使仕,仲御勃然作色,谓之曰:‘我安然随俗低眉下意乎?’” |
观眉说眼 | 指看人家脸色。 | 联合式;作谓语;指看人家脸色。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2回:“这丫头绣春,我教你大娘寻家儿人家,你出身去罢,省的观眉说眼在这屋里,教人骂没主子的奴才。” |
迷花眼笑 | 形容非常欢快、喜悦。 | 作定语、状语;用于高兴时。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5回:“那太监喜得迷花眼笑,也不更数,把袋里的钱都倒出来,给与翠莲。” |
皇天无老眼 | 皇天:上天。老天爷没有长着眼睛,不能公正对待世事。 | 作宾语、定语;用于感慨不公。 | 唐·杜甫《送惠二归故居》:“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 |
望眼将穿 | 见“望眼欲穿”。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盼望人。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妻父母望眼将穿,既蒙壮士厚恩完聚,得早还家为幸。” |
吹胡子瞪眼睛 | 形容生气、发怒的样子。 | 作谓语、状语;指发怒的样子。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00回:“随州的差役到他家催钱粮,也照着催别的百姓那么一样,下来咧,吹胡子瞪眼睛的。” |
小眼薄皮 | 比喻爱占小便宜。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78回:“你娘与我些什么儿?他还说我小眼薄皮爱人家的东西。” |
过眼烟云 | 如同烟云在眼前飘过。比喻身外之物和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事物。 | 宋 苏轼《宝绘堂记》:“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复念也。” |
过眼云烟 | 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事物。 | 宋 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
眼馋肚饱 | 形容人贪心大,没有满足的时候。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往苏州走了一趟回来,也该见点世面了,还是这么眼馋肚饱的。” |
独具只眼 | 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力。形容看待问题目光敏锐;见解新颖、深刻。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形容眼光敏锐。 | 宋 杨万里《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
眼意心期 | 期:期望。眼中意会,心中期许。指嘴上虽然没说话,但双方的目光交流,心意相通。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韩偓《青春》诗:“眼意心期卒未休,暗中终拟约秦楼。” |
安眉带眼 |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 作定语;指同样是人。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 |
耳聋眼黑 | 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受刺激时。 | 清 翟灏《通俗编 身体 耳聋眼黑》:“《传灯录》,百丈被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 |
眼不著砂 | 著:同“着”,着落。眼睛里不能容一点沙子。指对坏人坏事不能容忍。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宋·陈善《扪虱新话·陶渊明不见督邮》:“渊明不肯束带见乡里小儿,所谓眼不著砂。” |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 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 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九回:“原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无论如何,你总要代我拉了来的。” |
鼻青眼乌 | 鼻子发青,眼圈发黑。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作定语、状语;形容人的伤势。 | 古华《水酒湾纪事》:“若不趁早回头……肯定有跌大跤子、鼻青眼乌的时侯。” |
送眼流眉 | 犹言眉来眼去。谓男女以眉目传情。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济南蒋稼,其妻毛氏,不育而妒。嫂每劝谏,不听,曰:‘宁绝嗣,不令送眼流眉者忿气人也!’” |
大眼瞪小眼 | 大眼看着小眼,没有解决的办法。 | 作谓语、状语;用于惊讶或没有办法时。 | 浩然《艳阳天》第12章:“几句话,把个马连福说得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后脊梁背嗖嗖地冒凉气。” |
眼开眉展 | 形容极度高兴。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许钦文《鉴湖风景如画》:“坐在船上摇动着,也可以说‘五步一小变,十步一大变’的,却处处使人眼开眉展,爽神悦目。” |
一板三眼 | 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为人处事。 |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六卷:“老弟你看,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
眼穿肠断 | 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肠欲盼断。形容盼望、相思之极。 | 作定语、状语;形容盼望之极。 | 宋·柳永《安公子》词:“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眼穿肠断。” |
有色眼镜 | 比喻看待人或事物所抱的成见。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看问题有偏见。 | 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报道一定要真实,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镜。” |
闭塞眼睛捉麻雀 | 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 作宾语、分句;指盲目办事。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 |
下眼相看 | 指瞧不起人。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手下人那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 |
耳闻眼睹 | 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亲眼所见。 | 元 秦简夫《东堂老》楔子:“老夫耳闻眼睹,非止一端,因而忧闷成疾。” |
有眼不识泰山 | 泰山:我国的名山;在山东省境内。有眼睛;却不认得地位很高或本领很大的著名人物。 | 复句式;作谓语;用于自谦的客套话。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
两眼墨黑 | 比喻十分陌生 | 作谓语、定语;指十分陌生。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6回:“但他是初到省的人员,两眼墨黑,他不认得上司,上司也不认得他。” |
吹胡子瞪眼 | 形容很生气的样子。 | 作宾语、状语、定语;用于人发怒时。 | 刘绍棠《渔火》第一章三:“这个挨了骂的司务长恼羞成怒,吹胡子瞪眼,在桥上张牙舞爪。” |
反眼不识 | 翻脸不认人。 | 作谓语、定语;指人转变态度。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
尽收眼底 | 全部看在眼里。 | 作谓语;指全部看遍。 | 阿来《尘埃落定》第二章:“他们徒劳无功的努力都被我尽收眼底。” |
有眼无珠 | 珠:眼珠。长着眼睛没有眼珠。比喻没有识别人或事物的能力。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常言道贤者自贤,愚者自愚,就似那熏莸般各别难同处。怎比你有眼却无珠。” |
愚眉肉眼 | 谓凡俗的眼光。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道童云:‘鲁子敬,你愚眉肉眼,不识贫道。’”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洗不净愚眉肉眼。” |
眉眼高低 | 脸上的表情变化。泛指为人处世的方法。 | 作宾语、定语;指为人处世的方法。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只是跟着奶奶,我们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儿,也得见识见识。” |
张眼露睛 | 谓瞪着眼睛说瞎话。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八回:“这晁大哥可是听着人张眼露睛的没要紧!” |
头昏眼晕 | 头脑晕乱,眼睛昏花。 | 作谓语、状语;指头脑眩昏,视力模糊。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5回:“李太师被张保背着飞跑,颠得头昏眼晕。” |
狼眼鼠眉 | 形容人相貌凶恶。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长相等。 | |
眼花心乱 | 形容心神迷惑不定。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九回:“这厮虽然奸猾,也骗得他眼花心乱了。” |
放眼世界 | 放眼:放开眼界,目光不局限在狭小范围内。放开眼界,纵观天下。也作“放眼乾坤”。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看问题。 | 元 张养浩《过李溉之天心亭之二》:“放眼乾坤独倚栏,古今如梦水云间。” |
另眼相待 | 以不同于一般的态度对待,指特殊照顾、优待。 | 作谓语、宾语;指特殊照顾。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复句式;作谓语、宾语;指敌对双方相逢时格外愤怒的样子。 | 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
头昏眼花 | 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 作谓语、状语;指头脑眩昏,视力模糊。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一气气得头昏眼花,饮食多绝了。” |
肉眼惠眉 | 比喻见识浅陋。 | ||
见钱眼红 | 见“见钱眼开”。 | 作谓语、宾语;比喻贪婪爱财。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8回:“其中最易辨的,就只那双贼眼,因他见钱眼红,所以易辨。” |
恩人相见,分外眼青 | 分外:格外;眼青:亲热。形容恩人见面,格外亲热。 | 作宾语、分句;用于亲人朋友等。 |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侯官县烈女歼仇》:“尝言恩人相见,分外眼青。姚氏一见知心人,回瞋作喜。” |
狗眼看人低 | 比喻眼光势利。 | 作宾语、定语;指人势利眼。 | 张爱玲《小艾》:“我就恨他们狗眼看人低,那口气实在咽不下。” |
缺心眼儿 | 缺乏心计或机智,尤指智力发育不健全。 | 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 林海音《婚姻的故事》:“但是她那份逞能劲儿,也常常做出缺心眼儿的事体来。” |
横眉竖眼 | 形容强横或凶恶的神情。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耸眉瞪眼。 |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来了长安一个半月,在我面前,总看见你横眉竖眼,满脸的怨气。” |
黑眼定心 | 指看到某些事情后心里生气。 | 作宾语;用于口语。 | 韩起祥《刘巧团圆》:“我老汉一辈子就懂得大吃大喝,自在逍遥,无忧无虑,有些乡亲见了,虽然黑眼定心,我也不管他。” |
耳热眼花 | 眼睛发花,耳朵发热。形容饮酒微有醉意,精神兴奋的感觉。 | 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 梁 简文帝《筝赋》:“耳热眼花之娱,千金万年之寿。” |
丢人现眼 | 丢脸,出丑。 | 作宾语、定语;指出丑。 | 杨朔《春子姑娘》:“你看我弄的婆家婆家不要,娘家娘家讨厌,丢人现眼的,哪有脸见她!” |
眼观鼻,鼻观心 | 古代静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指精神集中,心不旁骛的神态 | 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红过耳,眼观鼻,鼻观心的答应了一声。” |
眉头眼后 | 指眉眼间的神色。 | 作宾语;指人的眼色。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9卷:“是日那里还有心想看春会?只个个撺哄赵娘子,看他眉头眼后罢了。” |
欺人眼目 | 用欺骗的手段骗取别人的信任。 | ||
饱眼福 | 看到想看而又难以看到的东西,并看个充分。 | 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 | 陆文夫《江南厨王》:“但是每人都有这种可能,来读完这本《新潮食谱》,可以一饱口福,也可以一饱眼福。” |
弄眼挤眉 | 弄:做。用眉眼传情与示意。 | 作谓语、状语;指用眉眼传情与示意。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八回:“一身中耸肩叠肚,全无坦坦之容;满脸上弄眼挤眉,大有花花之意。” |
桃腮柳眼 | 形容初开的桃花和新绿的柳叶妩媚多姿。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朱自清《阿河》:“我再到韦君别墅的时候,水是绿绿的,桃腮柳眼,着意引人。” |
青眼相看 | 青眼:眼睛正视,黑眼珠在中间,比喻对人尊重或喜欢。形容以看得起的态度相待。亦作“青眼相待”、“青眼待”。 | ||
冷眉冷眼 | 形容冷淡或鄙视的神情。 | 作宾语、状语、定语;指人的态度。 | |
杀人不眨眼 | 本来是禅宗用语。杀人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形容嗜杀成性;极端的暴虐凶残。 | 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1卷:“汝不闻杀人不眨眼将军乎?” |
别具慧眼 | 慧:聪明;有才智。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 宋 叶寘《爱日斋丛钞》:“(杨万里)又有《送彭元忠》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
眼中钉 | 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 作宾语;指最痛恨的人。 | 《新五代史·赵在礼传》:“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
眼笑眉舒 | 舒:伸展。眼里流露出欢笑的神情,眉毛舒展。形容非常高兴。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元·胡祗遹《沉醉东风》曲:“渔得鱼心满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
金刚眼睛 | 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看诗须着金刚眼睛,庶不眩于旁门小法。” |
泪眼愁眉 | 带泪的眼,发愁的眉。形容极为痛苦哀伤的样子。 |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悲苦的样子。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
贼眉鼠眼 | 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老舍《赵子曰》:“‘你没看见李景纯吗?’武端贼眉鼠眼的问:‘他来,她就不能来!’” |
眼笑眉飞 | 形容极度高兴。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只乐得他手舞足蹈,眼笑眉飞。褚一官等在旁看了,也自欢喜。” |
一眨巴眼 | 方言。一眨眼。 | 老舍《小坡的生日》四:“可惜新年也和别的日子一样,一眨巴眼儿就过去了。” | |
开眉笑眼 | 见“开眉展眼”。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等。 |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9回:“他觉没趣,站起来说声叨忧,开眉笑眼,得意洋洋的去了。” |
遮人眼目 | 谓遮掩别人的视听,掩饰真情。 | 作谓语、定语;指欺骗。 |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你只见庵观寺院的和尚贫财好色,明蔬暗荤,遮人眼目,俺庄内须与他们不同,荤酒俱有,待人甚恕。” |
眼跳耳热 | 眼皮跳动,耳朵发热。指内心感到不安。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武王伐纣平话》中卷:“三日前甲申日,见此景祥,姬昌眼跳耳热,心神不安。” |
鹰化为鸠,犹憎其眼 | 鸠:斑鸠;憎:憎恨。鹰变化为斑鸠,其他的斑鸠仍厌恶它的目光。比喻外表变化,凶恶的本性不改,仍遭厌恶。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
山眉水眼 | 形容女子眉目清秀水灵。亦作“水眼山眉”。 | ||
喜眉笑眼 | 形容满脸笑容;非常高兴。 | 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章:“好像迎接贵客一样,喜眉笑眼朝着沟里张望。” |
眉飞眼笑 | 形容非常高兴。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他眉飞眼笑,高兴地跳着,大声喊道:‘解放啦!’” |
睡眼朦胧 | 朦胧:模糊不清。形容双眼模糊不清的样子。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睡醒。 | 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又不是采莲女拨棹声,又不是捕鱼叟鸣榔动,惊的那夜眠人睡眼朦胧。” |
两眼一抹黑 | 瞎眼。比喻对周围情况一无所知。 | 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 王朔《一点正经没有》:“两眼一抹黑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在文学本体上倒腾先谓语后主语光动词没名词一百多句不点标点看晕一个算一个!” |
愁眉锁眼 | 锁:紧皱。愁得紧皱眉头,眯起双眼。形容非常苦恼的样子。 | 作谓语、定语;指发愁。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对人前巧语花言,背地里愁眉泪脸。 |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褒义。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眼内无珠 | 比喻不识货或看不出好坏。 | 作谓语、定语;同“有眼无珠”。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
死眉瞪眼 | 形容呆滞,表情冷漠。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0回:“偏偏那日人来的多,里头的人都死眉瞪眼的。凤姐只得在那里照料了一会子。” |
迟眉钝眼 | 指眼神呆滞,不灵活。 | 作宾语、定语;指呆板。 |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六部分:“并且迟眉钝眼地,看着人憨痴痴地,比蔡兴顺精灵不到多少。” |
看文老眼 | 形容评论文章的高手。 | 作宾语、定语;用于阅读文章等。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6回:“如品论讹错,以后再不敢自居看文老眼。” |
鹰化为鸠,众鸟犹恶其眼 | 鸠:斑鸠;憎:憎恨。鹰变化为斑鸠,其他的斑鸠仍厌恶它的目光。比喻外表变化,凶恶的本性不改,仍遭厌恶。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
看人眉眼 | 比喻看人脸色。 | 作谓语、状语;比喻看人眼色。 | 《北史·崔亮传》:“弟妹饥寒,岂容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 |
干瞪眼 | 干着急而没有办法。 | 作谓语、状语、宾语;指着急而没有办法。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6章:“等他们知道了,水已经到了咱们村,他们也只能干瞪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