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前的成语

有关前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前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趋前退后 趋:趋向。形容犹豫害怕欲进又退的样子。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元·曾瑞《留鞋记》楔子:“我见他趋前退后,待言语却又早紧低头。”
前跋后疐 《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毛传:“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疐其尾,进退有难。”后以“前跋后疐”喻进退两难。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进退两难。宋·司马光《言医官札子》:“今闻诊御脉者,常以十数,工拙相杂,是非混淆,发言进药,更相倚仗,前跋后疐,左瞻右顾。”
捐弃前嫌 抛弃旧有的嫌隙。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汉 王褒《九怀 株昭》:“瓦砾进宝兮,捐弃随和。”
后仰前合 仰:仰面朝天;合:弯身俯地。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形容大笑的样子。作状语、补语;形容站立不稳的样子。
驴前马后 比喻一切受人支配。联合式;作定语、状语;比喻受人支配。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良价禅师》:“苦哉苦哉,今时人例皆如此,只是认得驴前马后将为自己,佛法平沉,此之是也。”
前所未有 以前从未有过的。表示某种新出现的事物。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从来没有过的。宋 徐度《却扫编》下卷:“而邓枢密洵武以少保领院而不兼节钺,前所未有也。”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同“前门拒虎,后门进狼”。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一害接一害。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你想,那样多的草莽英雄又闯进了成都城,这不正是‘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瞻顾前后 瞻:向前望;顾:回头看。兼顾前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鲁迅《坟·摩罗诗力说》:“故其平生,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与荡涤,瞻顾前后,素所不知。”
风前月下 指良辰美景。联合式;作定语;指良辰美景。唐 刘禹锡《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诗:“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
人前背后 当着人背着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作状语;用于为人处世。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4卷:“君子周而不比,周是遍,人前背后都如此。”
承前启后 承:承接;启:开创、开始。承接前面的;引出后面的。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也作“承先启后。”连动式;作定语;指连接前后的桥梁作用。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曾有菴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永。”
前挽后推 形容前后都有人帮助。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左传·襄公十四年》:“卫君必入,夫二子者,或挽之,或推之,欲无入得乎?”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九回:“原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无论如何,你总要代我拉了来的。”
却行求前 语本《韩诗外传》卷五:“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也。”后因以“却行求前”谓以倒退求前进,比喻方法不对,因而不可能达到目的。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语出《韩诗外传》卷五:“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也。”
跋前踬后 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联合式;作谓语;比喻进退两难。唐 韩愈《昌黎集 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徘徊不前 徘徊:来回地行走。犹豫不决,停步不前。比喻总在一个地点不能前进。作谓语、定语;指停滞不前。成仿吾《长征回忆录》:“林彪又消极抗令,徘徊不前,受到军委的严厉批评。”
痛改前非 彻底改正以前的错误。痛:彻底、深切地;不能解作“痛苦”。非:错误。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你痛改前非,我把这所房子与你夫妻两个住下。”
朝前夕惕 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易 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畏葸不前 不敢向前。葸:害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清史稿 高宗纪二》:“丁卯,以扈从行困畏葸不前,褫丰安公爵、田国思侯爵,阿里衮罢领侍卫内大臣。”
车到山前必有路 比喻到时候总有办法可想。作宾语、分句;用于安慰。高玉宝《高玉宝》第四章:“高大哥,‘车到山前必有路’,‘老天爷不会饿死睡家鸟’的。”
惩前毖后 惩:警戒:毖:谨慎;小心。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吸取教训以后小心。《诗经 周讼 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痛悔前非 彻底悔恨以前所犯的错误。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五:“这位青年做了多年的苦工,受了无限的虐待,已经弄得来三分不像人,四分不像鬼了,自己深深的在痛悔前非。”
顾前不顾后 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业,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停滞不前 停留下来不继续前进。滞:滞留;停留不动;停滞:因为受到阻碍而不能顺利地前进或发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
食方于前 同“食前方丈”。作谓语、定语;形容吃的阔气。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陈子仲妻》:“楚王聘陈子仲为相,仲谓妻曰:‘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于前矣。’”
前徒倒戈 前面的部队投降敌方,反过来打自己人。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尚书·武成》:“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前功尽灭 见“前功尽弃”。作谓语、宾语;指白忙。西汉·刘向《战国策·西周策》:“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
专美于前 专美:独享美名。指先于别人独享美名。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陈亮《复杜伯高》:“左右笔力如川之方至,无使楚汉专美于前,乃副下交之望。”
前车可鉴 指可以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训。鉴:引申为教训。主谓式;作谓语、分句;用于人。《清史稿 刘韵珂传》:“洋人在粤,曾经就抚,迨给银后,滋扰不休,反复性成,前车可鉴。”
前倨后卑 倨:傲慢。卑:谦卑,恭顺。先傲慢后恭顺。亦作“前倨后恭”、“后恭前倨”。作谓语、状语、定语;指人的前后态度。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疐后跋前 疐:同“踬”,颠踬;跋:踏,踩。比喻进退两难。作谓语、定语;指进退维谷。梁启超《中国国债史》:“两造交哄,势极汹汹,我政府疐后跋前,莫知所适。”
光前启后 犹“光前裕后”。作定语、宾语;形容人功业伟大。明·王九思《绣停针·寿康对山太史》套曲:“名已就,子亦有。凤毛麟角,光前启后。”
阶前万里 远在万里之外,犹如近在眼前。比喻相隔虽远,却象在眼前一样。作宾语;比喻虽远犹近。《资治通鉴·唐纪·宣宗大中十二年》:“卿到彼为政甚善,朕皆知之,勿谓其远!此阶前万里也。”
复蹈前辙 蹈:踏上;前辙: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踏上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作谓语;指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后汉书·窦武传》:“今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思前虑后 思:思考,考虑;前:原因。反复考虑事情的原因和结果。作谓语;形容反复思考。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只是老朱有些任性,敢作敢为,再不思前虑后,小弟每每与他说好话,他再不肯听。”
光前绝后 比喻事情做得干净利落,不留痕迹。联合式;作定语;比喻事情做得干净利落。宋 楼钥《跋刘杼山帖》:“平生富藏名流翰墨,而独谓杼山先生之书光前绝后,尤秘宝之。”
月下星前 指月夜良宵。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无名氏《桃符记》第一折:“你可休眠思梦想,月下星前自主张。”
跋前踕后 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作谓语、定语;指进退维谷。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 罗邺》:“而跋前踕后,绝域无聊,独奈其命薄何?”一本作“跋前疐后”。
前思后想 往前想想,再退后想想。形容一再考虑。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一再考虑。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他既得失心重,未有不前思后想。”
月下风前 游乐休息的环境。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作宾语、定语;指谈恋爱的地方。元·丘处机《无俗念·乐道》词:“月下风前,天长地久,自在乘鸾鹤。”
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认为远的话就远在千里,认为近的话就近在眼前。指对事物的看法,依人的主观认识而转移。也指要寻找的事物就在眼前。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0回:“素臣喜道:‘厅上所贴的对联,有刘夏文臣四字,不知所谓,毕竟指著何人。’玉麟笑道:‘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真人面前不说假 指在真诚的人或了解情况的人面前不说假话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等。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南康军云居山了元佛印禅师》:“真人面前不说假,佛也安,祖也安。”
绝后空前 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形容独一无二的成就或不平常的盛况。作谓语、定语;形容极不寻常的盛况。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三卷:“盖偏至之诣,至于绝后空前,亦令人望而却步,其年亦人杰矣哉!”
前怕狼,后怕虎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明 冯惟敏《清江引 风情省悟》曲:“明知烟花路儿上苦,有去路无来路。恶狠狠虎爬心,饿刺刺狼掏肚。俺如今前怕狼后怕虎。”
趑趄不前 迟疑畏缩;不敢向前(趑趄:想往前走又不敢的样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梁书 武帝纪》:“距义阳百余里,众以魏军盛,趑趄莫敢前。”
有言在前 已以有话说在前头。指事先打了招呼作谓语、状语;指事先打了招呼。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只是有言在前,一字也不敢开口。”
前尘影事 谓往事。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田汉《影事追怀录·引言》:“中国文人谈到往事喜欢叫它‘前尘影事’,意思是这些事像影子似的过去了。”
毒手尊前 泛指无情的打击。《新五代史 唐臣传 李袭吉》:“至于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村。”
不顾前后 比喻毫无顾忌。《红楼梦》一二○回:“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当初东府里太爷,倒是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仙。这佛是更难成。”作谓语、定语;指没有顾忌。《红楼梦》一二○回:“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当初东府里太爷,倒是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仙。这佛是更难成。”
后浪推前浪 后面的波浪推动前面的波浪不断前进。多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永不停息向前发展。主谓式;作宾语;含褒义。宋 文珦《过苕溪》诗:“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
消释前嫌 消释:消除,解除;嫌:嫌怨,怨恨。消解了过去的仇怨。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东汉·班固《汉书·杜钦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前途未卜 将来的光景如何难以预测。作宾语、定语;指看不到希望。
鱼贯而前 贯:连贯。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作谓语;形容一个跟一个单行前进。《宋史·折德庡传附继闵》:“贼缘崖腹微径鱼贯而前,城中矢石乱下。”
前前后后 详情,细节,里里外外。作宾语、定语、状语;指事情的详情。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1回:“伍星把朱吉利害之言,前前后后一一说了。”
名列前茅 名:名次;前茅:春秋时楚国用茅草做报警用的旌旗;行军时拿着走在队伍的前面;作为报警的信号;故称“前茅”。比喻名次挂在前面。多指考试或竞赛等。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锦绣前程 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前程:前途。形容美好的前途。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元 贾仲名《对玉梳》第四折:“想着咱锦绣前程,十分恩爱。”
瞻前虑后 瞻:向前望。兼顾前后。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只顾得眼前一点,不晓得瞻前虑后。”
后恭前倨 倨:傲慢。以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作谓语、状语、定语;指人的前后态度。明·孙仁孺《东郭记·殆不可复》:“这的是舔痔吮痈,后恭前倨,奴颜婢膝。”
马前泼水 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作宾语、定语;指不可挽回。钱钟书《围城》:“虽然‘马前泼水’,居然‘破镜重圆’。”
前功尽弃 以前的功劳、成绩完全丢失;或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比喻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明·沈璟《义侠记·除凶》:“他自要去送性命,干俺甚事,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通前澈后 见“通前彻后”。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只要这等通前澈后一算,就知道这书不是脱岔露空了。”
袭蹈前人
前途无量 指一个人的前途没有限量。作谓语、定语;指前途看好。钱钟书《围城》:“鸿渐还低头不响——‘我只希望方先生前途无量。’”
瞻前顾后 瞻:向前望;顾:回头看。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战国 楚 屈原《楚辞 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前无古人 以前从来没人做过的;即空前未有的。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作定语、分句;用于自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好汉不吃眼前亏 俗语。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好汉不吃眼前亏,且让他一步,再作道理。”
前车已覆,后车当戒 鉴:教训。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到的教训。作宾语、定语;用于劝告人。明·周楫《西湖二集·邢君瑞二载幽期》:“前车已覆,后车当戒,仁兄不可……堕其术中,迷而不悟。”
不记前仇 指不计较以前的仇恨,任人唯贤。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5回:“今不记前仇,不避祸患,又来苦口相劝。”
大敌当前 当:面对、正在。强大的敌人就在前面。表示面对危难;处于严重的关头。常用以形容局势严重;不容忽视。主谓式;作定语、分句;形容形势严峻。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争前恐后 见“争先恐后”。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五十五回:“欢乃麾兵直进,大众争前恐后,一涌而上,无复行列。”
樽前月下 酒樽之前,月亮之下。谓对酒赏月的悠闲情境。作宾语、定语;指月下畅饮。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八》:“弟此节俗冗,焦头烂额,对月对酒皆不乐。樽前月下,尚有剥啄之声,如御十万敌,必须在家首先搪拒,竟无福前来望见颜色矣。”
踟躇不前 迟疑不决,不敢前进。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陌上桑古辞》:“使君从南业,五马立踟蹰。”
遮前掩后 谓说话藏头露尾,欲言又止。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宋·朱熹《答叶正则书》之四:“大家讲究到底,大开眼看觑,大开口说话,分明去取,直截剖判,不须得如此遮前掩后,似说不说,做三日新妇子模样,不亦快哉!”
方丈盈前 方丈:一丈见方;盈:满。吃饭时食物摆满一丈见方的地方。形容饮食奢华。作谓语、定语;形容吃的阔气。汉·杜笃《柭稧赋》:“于是旨酒嘉肴,方丈盈前,浮枣绛水。”
前合后仰 前合:身体向前弯曲。后仰:身体往后仰。指身体前后晃动。形容身体站立不稳。亦作“前仰后合”。作状语、定语;形容站立不稳的样子。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可惜玉山颓,尽教恁金波漾,拼了个前合后仰。”
前襟后裾 形容年幼时兄弟间关系密切。
踏步不前 在原地踏步,没有前进。比喻事情没有进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没有进展。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三章:“你们以为武汉在望,唾手可得,为什么我们倒在这儿踏步不前?”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光棍不吃眼前亏 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以免吃亏。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清·无名氏《刘公案》第六回:“俗语说的好,光棍不吃眼前亏。”
前庭悬鱼 比喻不吃请,不受贿。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后汉书·羊续传》:“续敝衣薄食,车马蠃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乃出前所县者,以杜其意。”
花前月下 花簇前;月光下。指惹人情思的幽静地方。联合式;作宾语;指谈情说爱的处所。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瓦舍众伎》:“今又有覆赚,又且花前月下之情及铁骑之类。”
想前顾后 顾:看,视。想着前面,又顾虑后面。形容犹豫不决、矛盾重重的状态作谓语、定语;指顾虑太多。巴金《春》:“觉民气得没有办法,他不再想前顾后地思索了。”
跋前疐后 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作谓语、定语;指进退维谷。宋 陈亮《谢罗尚书启》:“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拜别三官而去。正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鞍前马后 马前马后。指追随左右。联合式;作状语;形容跟随某人。王树元《杜鹃山》第五场:“鞍前马后跟你跑,出生入死为你干。”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作谓语、定语;指左右无靠。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6回:“弄得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有上梢没下梢。”
前途渺茫 不知将来采取什么行动。作宾语、定语;指看不到未来前景。茅盾《疲倦》:“剩下来还有什么呢?只觉得前途渺茫而已。”
前所未闻 从来没有听说过。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从来没有听说过。宋 周密《齐东野语 黄婆》:“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绝徼,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
前赴后继 赴:奔赴。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艾青《光的赞歌》:“光荣属于奋不顾身的人,光荣属于前赴后继的人。”
参前倚衡 意指言行要讲究忠信笃敬,站着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四字展现于眼前,乘车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在车辕的横木上。泛指一举一动,一。作谓语、定语;指一切场合。《论语 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空前未有 前所未有,以前从来没有的。作谓语、定语;用于唯一的东西。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须知正是在国民党十一中全会之后,内战危机是空前未有的。”
祝哽在前,祝噎在后 祝:祝祷;哽、噎:食物塞住喉咙。古代帝王接养三老、五更,以示仁惠。当三老、五更进餐时,派人在前后祝祷他们不要哽噎。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然而养三老于太学,亲执酱而傀,执爵而酳,祝噎在前,祝鲠在后,公卿奉杖,大夫进履,举贤以自辅弼,求修正之士使直谏。”
恇怯不前 恇怯:恐惧畏缩。恐惧畏缩,不敢向前。作谓语、定语;指胆小。《宋史·杨琼传》:“及闻清远之败,益恇怯不前。”
前所未知 新经历或重新经历,以前不知或未经验过。作谓语、定语;指以前不知道的。
前车之鉴 前车:前面的车子;鉴:镜子。前面车子翻了的教训。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来的教训。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劝告人。汉 刘向《说苑 善说》:“《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
风前残烛 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梁遇春《致石民书六通》:“良心(交与Nurse)已如风前残烛,一片冰心,将付之东流矣。”
丑话说在前头 不中听的话先说出来以免发生矛盾。作谓语、分句;用于口语。柳建伟《英雄时代》第23章:“丑话说在前头,这件事谁的嘴里缺把门的,说了出去,后果只能自负。”
前言往行 指前代圣贤的言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周易·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