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珠的成语
有关珠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珠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锱珠必较 |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 王朔《浮出海面》九:“虽然他们互相请客时出手大方,喝了酒也会亲热得推心置腹,眼泪汪汪。但一谈到生意钱财就会立刻变得冷若冰霜、锱珠必较,有时还会吵得面红耳赤、破口大骂。” | |
珠还合浦 |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辨误一》:“殊不知珠还合浦,乃后汉孟尝,不可以孟尝君迁就也。” |
薏苡明珠 | 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供食用酿酒,并入药。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 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 |
珠玉在侧 | 比喻有容貌、德才都超过自己的人在身边。侧:一旁;珠玉:珍珠美玉;借指仪态华贵的人。 | 主谓式;作状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 | 《晋书 卫玠传》:“玠风神秀异,骠骑,将军王济,玠之舅也,每见玠辄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
金帛珠玉 | 帛:丝织品。黄金、绢帛、珍珠、美玉。形容珍贵的东西。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其气非金帛珠玉也,不可求于人也。” |
悬珠编贝 | 悬:吊挂。悬挂的明珠,编排整齐的贝壳。形容人眼睛明亮美丽和牙齿洁白整齐。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
宝珠市饼 | 拿珍珠换饼。比喻杜绝贪心。 |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指那些看破红尘的人。 | 唐 皇甫瑞《原化记 贺知章》:“贺知章尝谒卖药王老,问黄白术,持一大珠遗之。老人得珠,即令易饼与贺食。贺心念宝珠何以市饼,老叟乃曰:‘悭吝未除,术何由成?’” |
玉润珠圆 | 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文艺作品。 | 唐 张文琮《咏水诗》:“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 |
珠零玉落 | 比喻珍物残破毁坏。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元·同恕《萱堂记》:“为铭为诗,赞能颂美,烂然卷轴……逮今盖七十年,珠零玉落,无复存者。” |
珠槃玉敦 | 古代诸侯盟誓时用的器具。引申为订立盟约。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礼器。 | 《周礼 天官 王府》:“合诸侯则供珠槃玉敦。”郑玄注:“敦,槃类,珠玉以为饰。古者以槃盛血,以敦盛食。合诸侯者必割牛耳,取其血歃之以盟。珠槃以盛牛耳,尸盟者执之。” |
明珠夜投 | 投:抛掷,丢弃。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和赏识,或好人误入歧途。也比喻珍贵的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误入歧途。 | 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六经》虽美,不通其义,不识其字,则如明珠夜投,按剑而怒也。” |
珠联玉映 | 同“珠联璧合”。 | 作谓语、宾语;指十分完美。 |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张芸叟》引宋·蔡絛《西清诗话》:“右此十四公,皆吾生平宗师追仰所不能及者,留心既久,故闲得而议之。至若古今诗人,自是珠联玉映,则又有不得而知也已。” |
珠履三千 | 珠履:缀有珠玉的鞋子。形容贵宾众多。 | 作宾语、定语;指人很富有。 | 唐·李白《江上赠窦长史》:“不同珠履三千客,别欲论交一片心。” |
缀玉联珠 | 缀:连接。比喻撰写美好的诗文。 |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唐·唐宣宗《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
米粒之珠 | 比喻细微弱小的东西。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料尔等米粒之珠,吐光不大;蝇翅飞舞,去而不远。” |
珠残璧碎 | 比喻珍贵之物残破损坏。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
有眼无珠 | 珠:眼珠。长着眼睛没有眼珠。比喻没有识别人或事物的能力。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常言道贤者自贤,愚者自愚,就似那熏莸般各别难同处。怎比你有眼却无珠。” |
随侯之珠 | 比喻珍贵的物品 | 作宾语;比喻珍贵的物品。 | 《文士传》:“随侯之珠,烛众士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 |
智珠在握 | 智珠:佛教指本性的智慧。比喻人有很高的智慧。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袁枚《与刘介石太守》:“阁下智珠在握,或小试其使贪使诈之才,而仍有毅然不惑之见,恐非香亭之所能知也。” |
探玄珠 | 探:摸取;玄珠:黑珍珠。比喻不懂装懂,一知半解。 | 作宾语、定语;用于接触新事物。 | 《叔苴子·外编》:“昔人闻赤水中有玄珠也,相与沐而探之。” |
绿珠坠楼 | 绿珠:古代人名,歌女。歌女绿珠跳楼自杀保节 | 作宾语、定语;指跳楼自杀。 | 宋·乐史《绿珠传》:“盖一婢子,不知书而能感主恩,愤不顾身。其志烈懔懔,诚足使后人仰慕歌咏也。” |
涎玉沫珠 | 流出美玉,吐出珍珠。比喻水花四溅的美丽景象。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木腔瀑三丈余,涎玉沫珠。” |
珠流璧转 | 喻时光之流逝。 | ||
怀珠抱玉 | 见“怀珠韫玉”。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梁书·刘显传》:“怀珠抱玉,有殁世而名不称者,可为长太息,孰过于斯!” |
金块珠砾 | 黄金被当成土块,珍珠被当成砂砾。 | 作定语;指视钱财如粪土。 | 唐·杜牧《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
剖蚌求珠 | 将蚌壳剖开,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 | 作宾语、定语;指求才。 | 《三国志 蜀书 秦宓传》:“甫欲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随、和炳然,有如皎日,复何疑哉!” |
珠盘玉敦 | 见“珠盘玉敦”。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礼器。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骍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于神明者也。” |
珠玉在傍 | 珠玉:比喻美好的姿容。比喻有容态、德才都超过自己的人在身边。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宋·秦观《与李德叟简》:“其弊帚、焦尾两编文章,高古邈然,有二汉之风。今时交游中以文墨自业者未见其比,所谓珠玉在傍觉人形秽,信此言也。” |
升山采珠 | 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 | 作宾语、定语;指办事方法不对头。 | 《后汉书·刘玄传》:“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
薪桂米珠 | 薪:柴草。米贵得像珍珠,柴贵得像桂木。指物价昂贵,人民生活很困难。 | 作谓语、定语;指物价昂贵。 |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无如鬼,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
珠绕翠围 | 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妇女雍容华贵的妆饰。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富有。 | 清·洪昇《长生殿·棋游》:“纷纭,绣幕雕轩,珠绕翠围,争妍夺俊。” |
珠宫贝阙 | 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 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房屋华丽。 | 战国楚·屈原《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 |
一字一珠 | 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 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 | 唐 薛能《赠歌者》诗:“一字新声一颗珠,转喉疑是击珊瑚。” |
眼内无珠 | 比喻不识货或看不出好坏。 | 作谓语、定语;同“有眼无珠”。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
买椟还珠 |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
珠规玉矩 | 比喻人的言行纯正合乎规矩。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龚自珍《瑶台第一层》词附某侍卫《王孙传》:“某王孙者,家城中,珠规玉矩,不苟言笑。” |
珠玑咳唾 | 珠玑:珠玉;咳唾:比喻谈吐议论。比喻谈吐或文辞美如珠玉。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汉·赵壹《刺世疾邪赋》:“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 |
五窦联珠 | 五窦:唐代窦氏五兄弟。指人兄弟都善作文。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新唐书·窦群传》:“兄常、牟、弟痒、巩皆为郎,工词章,为《联珠集》行于时,义取昆弟若五星然。” |
和氏之璧,夜光之珠 | 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 作宾语、定语;指珍贵的东西。 | 晋·刘琨《答卢谌诗一首并书》:“和氏之璧,焉得独曜于郢握;夜光之珠,何得未玩于随掌?” |
珠连璧合 | ①指日月、五星同时出现于天的一方。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②泛指日月五星普照天下。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十分完美。 | 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 |
破玉锤珠 | 碎美玉毁明珠。比喻能人死去。 | 作宾语、定语;用于惋惜。 | 明·袁宏道《哭临漳令王子声》:“破玉锤珠可惜人,天何言哉无知也。” |
珠零锦粲 | 谓如珠玉之铿零,锦绣之灿烂。比喻文词华丽、铿锵。语本《魏书·宗钦传》:“口吐琼音,手挥霄翰,弹毫珠零,落纸锦粲。”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语本《 魏书·宗钦传》:“口吐琼音,手挥霄翰,弹毫珠零,落纸锦粲。” |
贝阙珠宫 | 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 作宾语、定语;比喻瑶台仙境。 | 宋 黄庭坚《宫亭湖》诗:“贝阙珠宫开水府,雨栋风帘岂来处。” |
还珠返璧 | 宝物失而复得。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八回:“若非耿耿包卿一腔忠赤,焉得有还珠返璧之期。” |
明珠按剑 | 按:用手抚着。一方奉送夜光珠,另一方却手持宝剑。比喻由于误会以敌意回报对方。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朱之瑜《德始堂记》:“今与贤之相知也新,而又语言不能通,不当有明珠按剑之举;万一他时复有晤期,更当掀髯抵掌,援古引今,目征其必然也。” |
珠翠之珍 | 指水陆所产的美味食物。 | 作宾语;指美食。 | 三国魏 曹植《七启》:“山鵽斥鷃,珠翠之珍。” |
翠围珠裹 | 翠:翡翠;围:包围;珠:珍珠。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 | 作谓语、定语;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 | 欧阳山《苦斗》:“这西门口一带地方,有多少翠围珠裹,身娇肉贵的姑娘,却偏偏都没有长好,单单何家一个丫头,长得这么好,好得出奇。” |
口吐珠玑 | 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形容说话有文采。 | 主谓式;作谓语;形容说话有文采。 | 元 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 |
米珠薪桂 | 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物价昂贵,人民生活很困难。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三》:“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 |
珠沉玉陨 | 比喻女子丧亡。同“珠沉玉碎”。 | 作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清 袁枚《续新齐谐 乩仙》:“鸳侣成方,鸾俦遽拆。珠沉玉陨,蕙折兰摧。” |
明珠投暗 | 见“明珠暗投”。 | 作宾语、定语;指误入歧途。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明珠投暗大屈才能;入室操戈自相鱼肉。” |
人老珠黄 | 旧时比喻女子老了被轻视,就象因年代久远而失去光泽的珍珠一样不值钱。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清 张贵胜《遣愁集》:“人老珠黄,春残花谢。” |
蚌病成珠 | 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 紧缩式;作谓语;指读书人不得志。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林训》:“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 |
韫椟藏珠 | 韫:蕴藏。椟:木匣子。指珠宝藏在木匣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元·无名氏《幽闺记》:“酒家眠,权休息,韫椟藏珠隐尘迹,万里前程在咫尺。” |
玉碎珠沉 | 比喻美女的死亡。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再生缘》第29回:“若非奎璧生谋意,怎么得,玉碎珠沉一旦间。” |
连珠炮 |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高廉引了人马,急去追赶,忽听得山坡后连珠炮响,心中疑惑,便收转人马回来。” |
飞蝇垂珠 | 垂:挂下。眼前像有群蝇飞动,串珠垂挂。比喻眼睛昏花。 | 作宾语、定语;用于老年人。 | 《旧唐书·白居易传》:“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 |
咳珠唾玉 | 比喻为文措辞优美。 | 作谓语、宾语;用于言谈或诗文等。 | 林学衡《新猛近稍习词章》诗:“俪白妃青从检点,咳珠唾玉定纷纶。” |
掌上明珠 | 手掌中的夜明珠。比喻极受钟爱的子女。 |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 晋 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
珠玉之论 | 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书言故事·谈论类》:“不聆珠玉之论。” |
珠投璧抵 | 谓以珠玉投掷鸟鹊。比喻人才不被重视。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清·钱谦益《送曾霖寰使君左迁还里》诗之二:“珠投璧抵亦何妨,国论惛呶重可伤。” |
隋珠荆璧 | 即隋珠和璧。 | 作主语、宾语、定语;泛指珍宝。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立神明通天之台,造甲乙之帐,络以隋珠荆璧。” |
剖腹藏珠 | 破开肚子藏入珍珠。比喻自秘或惜物过甚。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为物伤身,轻重颠倒。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元年》:“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
老蚌生珠 | 原比喻年老有贤子。后指老年得子。 | 作谓语、宾语;指老年得子。 | 《北齐书·陆印传》:“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 |
珠沉玉碎 | 比喻美女的死亡。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美女的死亡。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便要提起那把刀来,就想往项下一横,拼这副月貌花容,作一团珠沉玉碎。” |
沧海遗珠 | 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被埋没的人才。 | 《新唐书 狄仁杰传》:“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
探渊索珠 | 渊:深潭。深探九重之渊,索求千金之珠。比喻反复推敲文词,务求中肯得宜。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写作等。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9卷:“恐非发石取玉,探渊索珠之谓也。” |
珠沉沧海 | 珍珠沉在大海里。比喻人才被埋没。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吾邱瑞《运甓记·师阃宾贤》:“珠沉沧海,玉韫荆山,剑秽黄埃,奇韬远略运灵台,长狐封豕谁无赖。” |
吐珠于泽,谁能不含 | 含:衔在嘴里。明珠出于水泽,则人人都会取来衔在嘴里。比喻君权旁落,则人人都要谋夺。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翟峬传》:“故孔子曰:‘吐珠于泽,谁能不含。’谕君之权柄外假,则毕竟取以为己利,犹出于泽中,谁能不含。” |
珠沉璧碎 | 见“珠沉玉碎”。 | 作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凤尾草记》:“生闻女死,讬以省姑,走吊焉;至则珠沉璧碎,玉损花飞,将入木矣。” |
探骊得珠 | 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 连动式;作谓语;比喻做文章能扣紧主题。 | 清 陈其元《庸闲窄笔记 蒋振生书法论》:“如探骊得珠,觉前贤纷纷议论,均为饶舌矣。” |
翠羽明珠 | 翠羽:翡翠鸟的羽毛;明珠:珍珠。比喻珍贵的物品或富家女子的华丽饰品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 宋·张孝祥《二郎神·七夕》词:“聚翠羽明珠三市满,楼观涌,参差金碧。” |
合浦珠还 |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主谓式;作宾语;比喻物归原主或人去而复归。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循吏传 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 |
珠落玉盘 | 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非常动听。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珠窗网户 | 饰珠、镂花的门窗。极言宫殿之奢侈华贵。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李延寿《南史·循吏传序》:“及孝武承统,制度滋长,犬马馀菽粟,土木衣绨绣。追陋前规,更造正光、玉烛、紫极诸殿。雕栾绮节,珠窗网户。” |
怀珠韫玉 | 晋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后因以“怀珠韫玉”比喻怀藏才德。“怀珠韫玉”比喻怀藏才德。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晋·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
玉匣珠襦 | 玉匣:玉衣;珠襦:用珍珠串成的短衣。古代帝王诸侯的葬饰。 |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清·吴伟业《永和宫》词:“玉匣珠襦启便房,韭歌无异葬同昌。” |
珠璧交辉 | 喻美好事物交相辉映。 | 作宾语、定语;指美好事物。 | 蔡寅《游上野博览会》诗:“珠璧交辉近日边,上清高会敞琼筵。” |
珠璧联辉 | 同“珠璧交辉”。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元·王结《偶感》诗:“凤麟呈瑞吾何与,珠璧联辉世岂多。” |
隋珠弹雀 | 隋珠:古代传说中的夜明珠,即隋侯的明月珠。用夜明珠去弹鸟雀。比喻得不偿失。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得不偿失。 | 《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
一串骊珠 | 骊珠:一种珍贵的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比喻歌声宛转就象成串的骊珠一样。 | 作宾语、定语;指歌声等。 | 明·陶宗仪《辍耕录》:“有字多声少,有声少字多,所谓一串骊珠也。” |
以珠弹雀 | 用珍珠弹麻雀。比喻轻重颠倒,得不偿失。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
珠歌翠舞 | 指声色美妙的歌舞。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周邦彦《尉迟杯·离恨》词:“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 |
累累如珠 | 累累:连接成串。一个紧接一个,就像一串珠子。 | 作谓语、定语;形容数量多。 | 《礼记·乐记》:“累累乎端如贯珠。”刘师培《文说》:“师乙论音,累如贯珠。” |
还珠买椟 | 同“买椟还珠”。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蒋士铨《临川梦·送尉》:“篇成各自观,笑还珠买椟、胠箧探丸,英雄欺世,久之毕竟难瞒。” |
好语似珠 | 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诗文中多警语。 | 宋 苏轼《次韵答子由》:“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
鱼目混珠 | 鱼目:鱼眼睛;混:混同;冒充。用鱼眼来假冒珍珠。形容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汉 魏伯阳《参同契》上卷:“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
珠泪偷弹 | 有泪只能在暗中流,形容受到委曲而悲伤的情形。 | 作谓语、宾语;指暗中哭泣。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9回:“琼英知道了这个消息,如万箭攒心,日夜吞声饮泣,珠泪偷弹。” |
遗珠弃璧 | 本指弃置不用的珍珠玉璧,比喻弃置不用的美好事物和优秀人才。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宋·陆游《〈曾裘父诗集〉序》:“然裘父得意可传之作,盖不止此,遗珠弃璧,识者兴叹。” |
老蚌珠胎 | 指老妇人得子。 | 紧缩式;作谓语;指老年得子。 | 清 姚鼐《香亭得雄于其去岁所失小郎有再生之征一诗为贺兼以识异》:“金环乘穴真堪信,老蚌珠胎倍可欣。” |
飞珠溅玉 | 形容水的飞溅犹如珠玉一般。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
隋珠和璧 | 隋侯之珠与和氏之璧。泛指珍宝。 | 作主语、宾语、定语;泛指珍宝。 | 元·吴亮《劝忍百箴》:“隋珠和璧,蒟酱筇竹,寒不可衣,饥不可食。” |
目若悬珠 | 眼睛象一对悬挂的珠子。形容眼睛明亮有光彩。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眼睛。 | 《汉书 东方朔传》:“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
秦女楚珠 | 比喻次要的东西胜过主要的东西。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若文浮于理,末胜其本,则秦女楚珠,复在于兹矣。” |
满腹珠玑 | 形容人富于文才。 | 唐·杜牧《樊川文集》三:“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宋·吴处厚《表箱杂记》卷八:“只知外貌之粉泽,谁料满腹填珠玑。” | |
明珠暗投 | 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惊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 主谓式;谓语、宾语、定语。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
合浦还珠 | 见“合浦珠还”。 | 作宾语;比喻物归原主或人去而复归。 | 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今分一颗与你带去,我自留一颗,以寓合浦还珠之意。” |
江汉之珠 | 江汉:长江和汉水。江汉一带所产的珍珠。形容贵重之物。 | 作宾语;指贵重物品。 | 春秋·齐·管仲《管子·揆度》:“尧舜之王所以化海内者,北用禺氏之玉,南用江汉之珠。” |
珠沉玉磒 | 见“珠沉玉碎”。 | ||
滴露研珠 | 指滴水磨墨。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法与写字等。 | 唐·高骈《步虚词》;“洞门深锁碧窗寒,滴露研珠写《周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