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长的成语

有关长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长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黄钟长弃 见“黄锺毁弃”。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公一日谓生曰:‘君出余绪,遂使孺子成名。然黄钟长弃奈何!’”
长生不死 生命长存,永不死亡。作谓语、定语、宾语;同“长生不老”。晋·葛洪《抱朴子·辨问》:“长生不死,以此责圣人,何其多乎?”
长安道上 长安:古都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旧喻名利场所。作宾语、定语;指名利场所。五代·无名氏《贺圣朝》词:“长安道上行客,依旧利深名切。”
绝长继短 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用长处补短处。《墨子 非命上》:“古者汤封于毫,绝长继短。”
较短比长 见“较短量长”。作谓语、宾语;用于比较。清·陈天华《猛回头》:“看近来,西洋人,到了极步,这是我,毫未曾,较短比长。”
鹤短凫长 《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后以“鹤短凫长”比喻颠倒是非,妄加评论。作宾语、定语;用于评论事物。《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心长力短 心里很想做,但力量够不上。作谓语;指力不从心。茅盾《子夜》十六:“今天仲翁来招呼我们,实在我们心长力短,对不起极了!”
有长者风 长者:年长有德的人。有长者风度。指为人品质高尚,待人宽厚。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荆州刘皇叔……仁慈宽厚,有长者风。”
巨人长德 巨:大。形容德高望重的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迁太常卿,天下愈推为钜人长德。”
长舌之妇 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作主语、宾语;用于挑拨是非的女性。《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唯厉之阶。”
扬长而去 扬长:大模大样的样子。丢下别人;大模大样地离去。也作“徉长而去”。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说罢,深深一揖,扬长而去。”
长幼有叙 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的先后尊卑。亦作“长幼有序”。《孟子·滕文公上》:“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长江天险 长江为天然的壕沟。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作宾语、定语;形容长江。《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南阳密迩中原,易以号召四方;又有长江天险,可以固守。”
日短心长 时间少,心里想要做的事情多。谓心愿一时难以实现。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愿望。清·黄宗羲《与李杲堂陈介眉书》:“惟是旦中生平之志,不安于九品之下中,故铭言日短心长,身名就剥,所以哀之者至矣。”
家长理短 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作宾语、定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便是褚大娘子,也和她两年有余不曾长篇大论的谈过个家长理短。”
长生不灭 长生:生命长存。生命长存,永不死亡。作谓语、定语、宾语;同“长生不老”。元·贾仲文《金童玉女》第一折:“你二人跟我出家,长生不灭。”
一无长物 一无:全无;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作谓语、定语;形容贫困。《晋书·王恭传》:“吾平生无长物。”
引短推长 谓有意不露才以形己之短,显人之长。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南史·刘峻传》:“武帝每集文士策经史事,时范云、沈约之徒皆引短推长,帝乃悦,加其赏赍。”
好景不长 景:景况;光景;长:长久。好的境遇不长。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形容好的事物很短暂。浩然《艳阳天》第六章:“可惜好景不长。”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封豕长蛇 封:大。豕:猪。大猪和长蛇。比喻凶暴恶毒的大坏蛋。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左丘明《左传 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
长戟高门 门庭高大,门内列戟。形容旧时显贵人家的威仪。作宾语、定语;用于权贵之家。唐 张鷟《游仙窟》:“鸣钟食鼎,积代衣缨;长戟高门,因循礼乐。”
阑风长雨 阑珊的风,冗多的雨。指夏秋之际的风雨。泛指风雨不已。作宾语;指风雨不已。唐 杜甫《秋雨叹》:“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断长补短 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作谓语、宾语;用于学习等。《礼记 王制》:“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亿亩。”
老身长子 自己老了,儿子也长大了。指终身。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战国·赵·荀况《荀子·儒效》:“乃始率其群徒,辩其谈话,明其辟称,老身长子,不知恶也。”
日近长安远 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称。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作宾语、分句;指愿望没达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长材茂学 指才能高学问大的人。作宾语、定语;用于有才学的人。明 归有光《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一:“开局秉笔,固皆一代之长材茂学,必有所见广圣意者。”
跋涉长途 跋涉:登山涉水。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走长路的艰辛。作谓语、宾语;指远距离奔走。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2回:“救我等于虎口之中,又不惮跋涉长途,送我们至万国通商文明之地。”
福寿绵长 祝人福多寿高。作谓语;用于祝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4回:“但愿时时敬诵,自然消凶聚庆,福寿绵长。”
从长计议 长:放长时间;计议:商议需要较长的时间;仔细地考虑;商量。指对事情处理时的慎重认真态度。偏正式;作谓语;用于不急于作出决定。元 李行道《灰阑记》楔子:“且待女孩儿到来,慢慢的与他从长计议,有何不可?”
敩学相长 谓教与学相互促进。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责善》:“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五,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盖敩学相长也。”
愁多夜长 因心情愁闷而夜不成寐,感到时光悠长难遣。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烦恼时。《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慓!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宋·华岳《翠微南征录·秋意次项子礼韵》:“诗尽时尤阔,愁多夜更长。”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 唐代以后说书艺人用语,有话要说的话,就讲得长,没话要说的话,就简单讲几句。作谓语、分句;用于说话等。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不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又在王主人家住了半年之上。”
细水长流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清 翟灏《通俗编 地理》引《遗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一字长蛇阵 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形容排列成一长条的人或物。作宾语、定语、状语;指排列的人或物。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8回:“听的里面雷声高举,四七二十八门,一齐分开,变作一字长蛇之阵,便杀出来。”
长久之计 计:计划,策略。长远的打算。作宾语;指长远的打算。《战国策 赵策》:“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汉书 元帝纪》:“东垂被虐耗之害,关中有无聊之民,非长久之计。
长林丰草 幽深的树林,茂盛的野草。指禽兽栖止的山林草野,旧常喻隐居之地。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比喻隐居之地。三国 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长眠不起 死亡的别称。作谓语、定语;指死亡。宋·李昉《太平广记》:“郑友过一冢,驻马而吟,久不得属,冢中人续之曰:‘下有百年人,长眠不知晓。’”
山长水远 比喻道路遥远艰险。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道路遥远艰险。唐 许浑《寄宋邧》诗:“山长水远无消息,瑶瑟一弹秋月高。”
倚马长才 倚:靠着。比喻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快。作宾语、定语;比喻文章写得快。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7回:“两人不来多嘴,全凭那斫轮老手徐世昌,及倚马长才王式通,悉心研究……”
长幼尊卑 指辈分大小,地位高低。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辈分。《礼记·乐记》:“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也。”
五言长城 称誉善于作五言诗的好手。作宾语、定语;指善于作五言诗的好手。《新唐书·秦系传》:“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
寸长尺短 语出《楚辞·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喻人各有长处和短处。亦指微才薄技。作宾语、定语;指事物都有长短处。语出《楚辞·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长虑顾后 虑:思考;顾:回头看。从长远考虑问题。联合式;作谓语;顾及未来而作长远打算。荀况《荀子 荣辱》:“彼固天下之大虑也,将为天下生民之属,长虑顾后,而保万世也。”
万古长青 千秋万代都像松柏一样永远苍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远不会消失。万古:千秋万代;长青:像松柏那样永远苍翠。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元 无名氏《谢金吾》:“也论功增封食邑,共皇家万古长春。”
源广流长 源:源头;流:流程。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作谓语、定语;指历史悠久。唐·陆贽《晋王荆襄江西道兵马都元帅制》:“源广流长,庆深祚远。”
与世长辞 世:人世;长:永远;辞:辞别;告别。和人世永远告别。是死的委婉语。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汉 张衡《归田赋》:“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常辞。”
长袖善舞 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善于钻营。先秦 韩非《韩非子 五蠹》:“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
丰草长林 ①茂草高林。②指隐逸之地。作主语、宾语;比喻隐居之地。唐·杜甫《进三大礼赋表》:“臣生长陛下纯朴之俗,行四十载矣。与麋鹿同群而处,浪迹于陛下丰草长林,实自弱冠之年矣。”
地久天长 像天和地那样永远存在。常言时间很长;永远不变。(多指双方关系)。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两人的关系。先秦 李耳《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争短论长 犹争长竞短。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当下一边是落难之际,一边是富厚之家,并不消争短论长,已自一说一中。”
一长二短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清 李渔《凰求凤 假病》:“若有一长二短,叫我怎生舍得。”
愿受长缨 长缨:长绳子,比喻革命力量。比喻愿为国家效力。作谓语;指愿为国家效力。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揠苗助长 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帮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因而误了事。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根生土长 当地出生长大。也指世代居住。紧缩式;作谓语;指世代居住。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却不道一般儿根生土长,开花结子,带叶连枝。”
绣佛长斋 绣佛:刺绣的佛像;长斋:终年吃素。形容修行信佛。作谓语、宾语;形容修行信佛。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中卷:“君来,固可图白头偕老,否则,绣佛长斋以了余生。”
钜人长德 指德高望重的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迁太常卿,天下愈推为钜人长德。”
长乐未央 未央:未尽。长久欢乐,永不结束。作谓语;指长久欢乐。《金石索·汉长乐宫瓦》:“‘长乐未央’,此长东宫瓦。”
皦短心长 同“发短心长”。
更无长物 更:再;长物:多余的东西。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作谓语、定语;形容贫困。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回:“字画不过三五张,俱是法书名绘,几上一块黝黑的大英石,东墙上一张大瑶琴,此外更无长物。”
声生势长 声:声誉;势:权势。声望越高,势力越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韩愈《曹成王碑》:“法成令修,治出张施,声生势长。”
经一失,长一智 经:经历;智:智慧,聪明。亲身经历了某件事情,就能增长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亲身经历就能长知识。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吾辈切记,不可轻易说人笑人,正所谓经一失,长一智耳。”
长此以往 长:长久;此:如此;这样。长久这样下去。偏正式;作分句;指时间久了会有不好的结果。鲁迅《书信集 二五六 致张廷谦》:“倘长此以往,恐怕要日见其荒凉。”
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 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鲁迅《同意和解释》:“这原是国货,何苦违背民族主义,引用外国的学说和事实——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呢?”
马齿徒长 见“马齿徒增”。作宾语;由于自谦语。《穀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嘴快舌长 爱说长道短。《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妇言不是花言巧语,嘴快舌长,须是不苟言,不苟笑,内言不出,外言不入,总说一句,便是‘贞静’两个字。”
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0回:“吾何畏彼哉,公等休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十指有长短 指:手指。十根手指头有长有短。比喻事物的不一样。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唐·刘商《拟胡笳十八拍》:“手中十指有长短,截之痛惜皆相似。”
天长地久 像天地一样长久永恒的意思。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时间长久。先秦 李耳《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日长似岁 一天像一年一样长。形容时间过得太慢。宋 陆游《秋思》诗:“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孤阴不长,独阳不生 指单一方面的因素或条件是不能生长出新事物的。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李劼人《暴风雨前》第一部分:“本来也是道理!孤阴不长,独阳不生。”
源远流长 源:源头;流:水的流程。河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唐 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用其所长 使用人的专长。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六一居士》:“凡人材性不一,各有长短,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政必不逮。”
说来话长 表示事情很复杂,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多指不大愉快的事)。作谓语、分句;用于口语,指不大愉快的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说来话长。五年前我们老娘家里做生日,妈和我们到那里与老娘拜寿。”
凫短鹤长 凫胫短鹤胫长。长短不齐。泛指馀缺不齐。作宾语、定语;用于事物比较。元·关汉卿《乔牌儿》套曲:“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紧的是衣食。凫短鹤长不能走。”
长舌妇 好进谗言的妇人。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挑拨是非的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4卷:“文钱小隙造奇冤:‘都是你这小天杀的,不学好,引这长舌妇开口。”
论短道长 见“论长说短”。作谓语、宾语;同“说长道短”。欧阳山《苦斗》:“当着众人也对她评头品足,论短道长起来。”
折长补短 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作宾语、定语;指取长补短。《韩非子 初见秦》:“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轮船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
长天老日 指夏季昼长的日子。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贾母因向宝钗道:‘你也去,连你母亲也去;长天老日的,在家里也是睡觉。’”
取长补短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马瘦毛长 比喻人境遇穷困,就会显得精神不振的样子。兼语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人境遇穷困,就会精神不振。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五祖法演禅师》:“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人贫智短,马瘦毛长。”
长辔远御 ①放长缰绳,驾马远行。比喻帝王用某种政策、手段羁縻边远地区。②比喻驾驭创作手段从容达到写作的理想境界。作宾语、定语;指远距离操纵。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长辔远御,妙略潜授。”
短中取长 指于一般中选择比较好的。作宾语、定语;用于选择。明 于谦《备边保民疏》:“臣愚不足以计边务,伏乞圣断。于短中取长而行之。”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作主语、宾语、分句;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数短论长 犹言说长道短,说三道四。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说长道短。明 无名氏《九宫八卦阵》第三折:“我当初梁山要强,受不的闲言剩语,数短论长。”
一技之长 技:技能;本领;长:擅长、专长。有某一种专长。偏正式;作宾语、定语;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4回:“凡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如有一技之长者,前来进谒,莫不优礼以待。”
藕断丝长 藕已断开,但丝还长长地连接着。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男女间的感情。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
更长梦短 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更长:指漫漫长夜;梦短:指睡眠不踏实,极易醒。形容思绪烦乱,很难入眠。作宾语、分句;形容思绪烦乱。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步步娇〉》:“可怜正凄凉正眠,冷清清把纱窗半掩,更长梦短使人愁闷添。”
长夜难明 比喻漫长的黑暗统治。作宾语、定语;比喻黑暗统治。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长命百岁 寿命很长,能活到一百岁。常用作祝福长寿之词。作谓语、宾语;用于祝福。元 无名氏《蓝采和》第四折:“这个道七十,那个道八十,婆婆道九十,这厮淡则淡到长命百岁。”
道长论短 指评论好坏是非。作谓语、宾语;指评论。丁玲《三日杂记》:“车子转动的声音扰成一片,人们在周围道长论短,娃娃们跑来跑去,喊着妈,哄笑着,闹成一片。”
长痛不如短痛 长期痛苦还不如短期痛苦。指果断处事。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梁实秋《腌猪肉》:“他以为长痛不如短痛,离婚是最好的结束。”
长春不老 犹言长生不老。作谓语、定语;指长久生存,永不衰老。《醒世恒言 李道人独步云门》:“各要寻几件希奇礼物上寿,祝他个长春不老。”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不切实际地办事,欲速不达。郭沫若《雄鸡集 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长途跋涉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作谓语、宾语;指远距离奔走。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争长论短 长、短:指是非;优劣。指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争论谁是谁非;谁高谁低。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宋 柳开《穆夫人墓志铭》:“异性相聚,争长竞短。”
较短絜长 谓比较高低。作谓语;用于比较。清·蒋恩《兵灾纪略》:“当斯时也,君子道消,小人道长,谁敢与之较短絜长哉?”
寸长尺技 犹言微才薄技。作主语、宾语;指小才能。《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孟尝君平时养了许多客,今脱秦难,却得此小人之力,可见天下寸长尺技,俱有用处。”
水长船高 比喻事物随着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随环境在变。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芭蕉清禅师法嗣·芭蕉继彻禅师》:“水长船高,泥多佛大。”
天长地远 跟天和地存在的久远。形容时间悠久。作谓语、状语;形容时间长久。宋·苏辙《息壤》:“天长地远莽无极,虽有缺壤谁能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