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缨的成语
有关缨的成语
有关缨的成语共收录22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簪缨门第 | 簪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借指官宦。指显贵人家。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安老爷家,通共算起来,内外上下,也有二三十口人,虽然算不得簪缨门第,钟鼎人家,却倒过得亲亲热热,安安静静。” |
振缨中朝 | 振缨:弹冠,出仕。指入朝做官。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书·周馥传》:“馥振缨中朝,素有俊彦之称。” |
簪缨之族 | 簪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借指宦官。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 作宾语、定语;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 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金粉世家、簪缨之族多如牛毛当不在话下。” |
愿受长缨 | 长缨:长绳子,比喻革命力量。比喻愿为国家效力。 | 作谓语;指愿为国家效力。 | 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
遗簪绝缨 | 指男女杂坐,不拘形迹,欢饮无度。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淳于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另见《韩诗外传》卷七,王后所绝缨之事。后合二事为“遗簪绝缨”。 |
振缨王室 | 振缨:弹冠,出仕。指入朝做官。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陈·沈炯《祭梁吴郡袁府君文》:“日者明德世彦,振缨王室。” |
濯缨濯足 | 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自己决定。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 |
濯缨弹冠 | 濯缨:洗涤帽缨;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比喻准备出仕。 |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艺文类聚》第35卷:“今大道既隐,子生末季,沉溺流俗,眩惑名位,濯缨弹冠,谘诹荣贵。” |
披发缨冠 | 谓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比喻急于救援。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 作定语、状语;形容人的装束不整洁。 | 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
濯缨洗耳 | 濯缨:洗涤冠缨;洗耳:不愿与闻世事。比喻避世守志,操行高洁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魏书·刘献之传》:“吾常谓濯缨洗耳,有异人之迹,哺糟歠醨,有同物之志。” |
缨緌之徒 | 缨緌:古代帽子下垂的结带。带帽子的人,指社会上层人士。 | 作宾语;指上层人士。 | 汉·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时缨緌之徒,绅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 |
濯缨沧浪 | 濯:洗涤;缨:帽带。在清水中洗涤冠缨。比喻超脱尘俗,操守高洁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
簪缨世胄 | 指世代做官的人家.。 |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舍人是簪缨世胄,况又是黄宫名士,指日飞腾。” |
被发缨冠 | 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 | 联合式;作定语;形容人的装束不整洁。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
户列簪缨 | 簪缨: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门前陈列着簪缨。形容做官的荣耀 | 作谓语、定语;指当官。 | 明·无名氏《衣锦还乡》:“受宠荣,享富贵,户列簪缨,门排画戟。” |
世代簪缨 | 簪缨:古代官员的冠饰。世代做官。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又且世代簪缨,家资巨富,日常供奉,拟于王侯。” |
濯足濯缨 | 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 |
邹缨齐紫 | 比喻上行下效。 |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又“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 |
长缨在手 | 缨:绳子。手里拿着长绳准备去俘获敌人。 | 作谓语;用于战斗等。 | 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阙下。” |
簪缨世族 | 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 作宾语、定语;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 唐 杜甫《八哀诗 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 |
振缨公朝 | 振缨:弹冠,出仕。指入朝做官。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 |
结缨伏剑 | 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 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处事。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