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菽的成语

有关菽的成语

有关菽的成语共收录11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智昏菽麦 谓智力不能辨认豆麦。形容无知。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朝秀晨终,龟鹤千岁,年之殊也。闻言如响,智昏菽麦,神之辨也。”
啜菽饮水 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联合式;作谓语;形容生活很艰苦。西汉 刘安《礼记 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不辨菽麦 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比喻脱离实际,缺乏常。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菽水承欢 指供养父母,使父母欢乐。联合式;作谓语;指奉养父母。《群音类选 <祝发记 分食寄姑>》:“慈帏恩爱成抛闪,怎能够菽水承欢。”
饮水食菽 见“饮水啜菽”。作谓语、定语;指生活清苦。晋·皇甫谧《高士传·老莱子》:“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枝木为床,蓍艾为席,饮水食菽,垦山播种。”
饮水啜菽 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不辩菽麦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脱离实际。晋 葛洪《抱朴子 穷达》:“庸俗之夫,暗于别物,不分朱紫,不辩菽麦。”
歠菽饮水 喝豆粥饮白水。喻生活清苦。作谓语、定语;指生活清苦。汉·桓宽《盐铁论·孝养》:“歠菽饮水,足以致其敬。”
布帛菽粟 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生活必需品。《宋史 程颐传》:“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菽水之欢 菽:豆类的总称;菽水:指普通的饮食。指供养父母,使父母欢乐。作谓语、宾语;指奉养父母。西汉·戴圣《礼记·檀弓》:“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不辨菽粟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脱离实际。清 龚自珍《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