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纲的成语

有关纲的成语

有关纲的成语共收录21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纪纲人伦 纪纲:法制,制度;人伦:人与人之间关系及行为准则。指封建社会中人应遵守的法度纲常和行为准则。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道德规范。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
提纲振领 同“提纲挈领”。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简明扼要。《金石萃编·匡国节度使冯行袭德政碑》:“追本寻源,提纲振领。”
挈领提纲 挈衣之领,提网之纲。比喻抓住要领。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简明扼要。清·陶澍《重刻<张太岳先生全集>序》:“江陵张文忠公起而振之,挈领提纲,综核名实,法肃于庙堂之上,而令行于万里之外。”
纲目不疏 比喻法令细密。作谓语、定语;用于政策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刘公幹以失敬罹罪,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阶下纲目不疏。’”
纲纪废弛 纲:政纲。纪:法纪。废弛:颓废松弛。国家的政纲、法纪、秩序松弛不振。作宾语、定语;用于社会风气等。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朝政崩坏,纲纪废弛,危亡之祸,不隧如发。”
纲提领挈 提起网纲,挈住裘领。比喻抓住要领。作谓语、状语、补语;指简明扼要。明 宋濂《〈杜诗举隅〉序》:“一览之顷,纲提领挈,不待注释而其大旨焕然昭明矣。”
纲举目张 纲;鱼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联合式;作主语、补语、分句;比喻条理清楚。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 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顿纲振纪 整顿朝纲,重振法纪。作谓语、宾语;用于治国。《资治通鉴·周显王四十八年》:“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胡三省注:“顿,谓整顿。”
举纲持领 举:提出;纲:网的总绳;领:衣领。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张开了;提起衣领一抖,衣服就顺了。比喻办事要抓住关键。作谓语、状语、补语;用于处事。汉·王充《论衡·程材》:“举纲持领,事无不定。”
振领提纲 提纲挈领。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简明扼要。《隋书·文学传·潘徽》:“总括油素,躬披缃缥,芟芜刈楚,振领提纲,去其繁杂,撮其指要,勒成一家,名曰《江都集礼》。”
抓纲带目 纲:网的总绳,引申为事物的关健环节;目:网眼,引申为次要部分。比喻办事情、做工作的时候要抓住关健环节带动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握纲提领 握:拿、抓。比喻抓住要领或简明扼要地把内容提示出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潘尼《答傅咸》诗:“忽荷略纽,握纲提领;矫矫贞臣,惟国之屏。”
纲常名教 纲常:三纲五常;名教:封建礼教。指维护封建制度而设置的一整套思想道德规范。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封建礼教。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7回:“因思臣一身,一女之事小,而纲常名教之事大,故正色拒之。”
三纲五常 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封建的道德规范。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纪纲人论 纪纲:纲法,制度。人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准则。封建社会中应遵守的法度纲常、行为准则。《汉书·武帝纪》:“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
纲挈目张 指撒网时,举起网上的大绳,所有网眼都张开。比喻抓住主要环节,以带动其余;或抓住要领,条理分明。同“纲举目张”。作主语、补语、分句;比喻条理清楚。清 魏源《道光丙戌海运记》:“于是南北并举,纲挈目张。”
提纲挈领 抓住纲绳;提起衣领。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
纲纪四方 纲纪:治理,管理。治理天下。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诗经·大雅·棫朴》:“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提纲举领 同“提纲挈领”。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简明扼要。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遇安禅师》:“提纲举领,尽立主宾,如何是主?”
纲常扫地 纲常:三纲五常;扫地:比喻破坏无余。指纲纪、人伦等封建伦理道德破坏无余。作宾语、定语;用于社会风气等。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7回:“史臣有《仇牧赞》云:‘世降道斁,纲常扫地。堂帘不隔,君臣交戏。’”
匡正纲纪 指纠正法度。作谓语、宾语;指纠正法度。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敞传》:“上当匡正纲纪,下当济安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