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就的成语

有关就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就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半推半就 推:推辞;就:靠拢;接受。一面推辞;一面接受。形容表面推辞;但内心愿意接受;假意拒绝的样子。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形容心里愿意,表面推辞。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
避凶就吉 避:避开;就:趋。指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作谓语、定语;指人避开祸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6回:“主公宜避凶就吉,不可轻举妄动。”
日就月将 就:成就;将:进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精进不止。也日积月累。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诗经 周颂 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去故就新 就:归于,留下。除去旧的,留下新的。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史记 律书》:“三月也,律中姑洗。”张守节正义:“《白虎通》云:‘沽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去故就新,莫不鲜明也。”
身将就木 将:快要;就:趋,进;木;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作谓语、定语;指快要死亡。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2回:“管甚么民脂民膏,竟忘了礼义廉耻,直至身将就木,还遗命叫儿子薄殡殓,勿治丧,勿礼忏。”
见缝就钻 比喻到处钻营或利用各种空子。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会钻营。
撑岸就船 比喻颠倒主从,不合情理。作宾语、定语;指主从颠倒。《水浒传》第二一回:“只见说撑船就岸,几曾有撑岸就船。你不来睬我,老娘倒落得。”
驾轻就熟 驾:赶马车;轻:指轻便的车;就:到;熟:熟悉的道路。驾着轻便的车走熟悉的路。比喻办熟悉的事很容易。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比喻对事物很熟悉。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违害就利 避开祸害,追求利益。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吴子·图国》:“谋者,所以违害就利,要者,所以保业守成。”
高不成低不就 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进退两难处境。宋 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束手就困 谓无法摆脱困境。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然当群雄奸命之时,烽烟四起,运道梗绝,惟有束手就困耳。”
按步就班 指按照条理或遵循一定的程序。参见“按部就班”。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按照老规矩办事。语出晋 陆机《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案部,考辞就班。”
屈高就下 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作谓语、定语;指人际交往。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猥劳君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
将计就计 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施计。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利用对方计策向对方施。元 李文蔚《张子房圯桥进履》:“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
家成业就 谓有了家产。作谓语、状语、宾语;指成家立业。《红楼梦》第十九回:“如今爹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元气。”
瞻云就日 原指贤明的君主恩泽施及尤民。后多比喻得近天子。作谓语、定语;比喻德近天子。《史记·五帝本纪》:“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援笔而就 就:完成。拿起笔来很快就写完了。作谓语、定语;用于写作等。清·李渔《意中缘·名逋》:“我想求诗求字的,还容易打发。唯有索画一事,最难应酬。须要逐笔画写出来,不是可以倚马而成,援笔而就的。”
从俗就简 依照通俗的做法,以求简易。作谓语、宾语;指依照通俗的做法,力求简易。宋 周辉《清波别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必旋检本,模仿笔画,从俗就简。
移缓就急 放开缓办的事,去做急于要办的事。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 保路运动 四川铁路案档案》:“略分先后,以为移缓就急之谋,则川事尚可为也。”
一挥而就 就:成。笔一挥就写(画)成了。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宋 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东坡一挥而就,不日传部下,纸为之贵。”
下笔便就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了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作谓语、定语;用于作文等。《北史·魏收传》:“诏试收为封禅书,收下笔便就不立稿。”
功就名成 功:功业。就:达到。指成就了功业,也有了名声。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明·沈采《千金记·游仙》:“当初一个布衣人,到如今功就名成,加封匪轻。”
芟繁就简 〖释义〗芟:除去;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作谓语、宾语;指简单化。《尚书 纬》:“删夷繁乱。”宋 严羽《历代诗话 诗法家数》:“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
功成名就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删芜就简 芜:杂乱;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作谓语、宾语;指简单化。宋·严羽《历代诗话·诗法家数》:“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
骈首就系 一并被拘禁。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唐甄《潜书·远谏》:“嫡庶诸子,骈首就系;后嫔贵主,受辱于人。”
骈首就僇 同“骈首就戮”。
偎干就湿 形容母亲抚育幼儿之辛苦。谓幼儿溺床,母亲宁可以身就湿,使小儿卧处常干。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母亲。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且休说怀耽十月,只从小偎干就湿,几口气抬举他偌大,便恰似燕子衔食。”
高不辏,低不就 就:成。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进退两难处境。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所以高不辏,低不就,那些做媒的,见这两个老人家难理会,也有好些不耐烦,所以亲事越迟了。”
随高就低 犹言可高可低,随便怎样。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浮山远禅师法嗣·衡岳奉能禅师》:“苦乐共性,随高就低。”
俯首就擒 低头受擒拿。作谓语、定语;指不反抗。
引船就岸 移动船身靠岸。比喻自己顺势主动解决问题。作宾语、定语;比喻就范。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原来三荷包进来的时候,本想做个反跌文章,先说个不成功,好等他哥来还价,他用的是‘引船就岸’的计策。”
陈力就列 陈力:贡献才力;就:担任;列:官职、职位。能贡献才力,担任相应的官职。作谓语、宾语;指量才录用。《论语·季氏》:“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就日瞻云 就:接近;日:比喻帝王;瞻:抬头看。指谒见帝王。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帝尧者……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不知就里 就里:其中,内情。不知道内幕。作谓语、定语;指不了解内情。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束广就狭 谓把丰富的内容概括为极少的文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韦居安《梅裥诗话》上卷:“他人欲隐括此意,非累数十言不可,而公以二十八字尽之,真得束广就狭体。”
功成业就 成:成功;业:事业。建立了功绩,事业有成就。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范长江《塞上行·行纪·忆西蒙》:“岳飞功成业就之时,即高宗寝时不安之日。”
去危就安 离开危险,达到平安。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北齐书·文襄帝纪》:“去危就安,今归正朔;转祸为福,已脱罗网。”
束手就毙 同“束手待毙”。作谓语、定语;指等死。宋·洪迈《容斋续笔·靖康时事》:“予顷修《靖康实录》,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
水流湿,火就燥 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指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易 乾》:“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孔颖达疏:“此二者以形象相感。水流於地,先就湿处;火焚其薪,先就燥处。”
弃短就长 谓舍弃短处而采用长处。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选择。东汉·孔融《肉刑议》:“胡明德之君,远度深惟,弃短就长,不苟革其政也。”
策名就列 书名于策,就位朝班。意指做官。作宾语、定语;用于做官。《旧唐书 太宗纪上》:“然情存今古,世踵浇季,而策名就列,或乖大礼。”
移东就西 彼此挪动转移。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唐 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绩;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从容就义 从容: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就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非常镇静;毫不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为革命而献身。宋 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骈首就死 同“骈首就戮”。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昭梿《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呼其壮士出,以次斩戮,寂无一声,骈首就死。”
避害就利 就:接近、走向。躲开有害的,接近有利的条件。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吴子·图国第一》:“谋者,所以避害就利。”
束手就死 束:捆绑。捆起手来等死。作谓语、定语;指等死。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可怜豪杰束手就死。”
见好就收 趁着形势大好时就收兵。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余华《活着》:“赌场无赢家,我是见好就收,免得日后也落到你这种地步。”
就事论事 就:按照。指按照事情本身来评论是非得失。也指只评事情的现象;不涉及事情的本质和做事的指导思想。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含贬义。宋 杨时《杨龟山集 荆州所闻》:“孟子与人君言,皆所以扩其善心,而革其非,不止就事论事。”
便还就孤 就撤回到我这里.。
知错就改 知道自己错了就立即改正。作谓语、宾语;指人谦虚。王朔《刘慧芳》:“我这人缺点很多,知错就改便是其中之一。”
明推暗就 表面上推拒,暗地里接受。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拒绝的样子。作定语、状语;指假意拒绝的样子。清 李渔《慎鸾交 债饵》:“那老婆子走来央求我,被我故意作难,说了几句明推暗就的话,少不得我前脚走到,他后脚自会赶来。”
急就章 急就:匆促地完成。指匆促写成的文章或奏章。泛指为了应付需要急急忙忙完成的作品或工作。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龚自珍《咏史》:“羽出颠倒司农印,幕府纵横急就章。”
弃文就武 放弃文业,改从武事。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元 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吾闻诗礼传家,此子弃文就武,亦各言其志也,曾读《武经七书》么?”
删华就素 放弃荣华富贵而过简朴生活。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陈子仲妻》:“孟光桓少君得同心为匹,皆能删华就素,遂夫之高。”
一蹴可就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一下子就成功。茅盾《漫谈文艺创作》:“但是,世界观的改造决非一蹴可就,恐怕还有人体会不深。”
避重就轻 避重:指避开要紧的事;就轻:指抓小事情。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害问题;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避开重大问题与责任。宋 刘挚《忠肃集 侍御史黄君墓志铭》:“民始不以多男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轻相去。”
移的就箭 移动箭靶靠近箭。比喻曲意迁就。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唐 刘知幾《史通 书志》:“移的就箭,曲取相谐。”
背本就末 指背离根本,追逐末节。作谓语、定语;指不分主次。《三国志 蜀志 吕凯传》:“何期臣仆吴越,背本就末乎?”
洗颈就戮 把脖子洗净,伸到刀下受斩。比喻等待灭亡。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2回:“今且放汝回去,说与孙权:洗颈就戮!”
一呵而就 一口气完成。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
避实就虚 实:实力;就:接近;趋向;虚:空虚;虚弱。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现也指办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着手。或谈论问题回避要害。原作“避实击虚”。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方面。西汉 刘安《淮南子 要略》:“击危乘势以为资,清静以为常,避实就虚,若驱群羊,此所以言兵也。”
羽翮已就 翮:鸟翼。羽毛已经丰满。比喻已得到辅佐之人,势力已壮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骈首就戮 一并被杀。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徐复祚《投梭记·哭友》:“可怜周戴二兄,不听吾言,果然骈首就戮。”
移樽就教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联合式;作谓语;指主动去向人请教。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4回:“名九公道:'也罢,我们移樽就教罢。'”
各就各位 各自到自己的岗位上。作谓语、分句;指各自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徐迟《汉水桥头》:“所有的人已各就各位,摆好了阵势。”
一蹴而就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可以成功。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也作“一蹴而成”。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宋 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悬驼就石 比喻用力多,得益少。作谓语、定语;指处事愚笨。《法苑珠林》卷六六记载:有人得到一匹死骆驼,剥皮嫌刀钝。楼上有块磨刀石,于是上楼磨刀,下楼剥皮,上下往返,十分费事。
束手就缚 表示无力反抗,或脱逃。作谓语、宾语;指不抵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
删繁就简 删:除去。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如孔子退修六籍,删繁就简,开示来学,亦大段不费。”
束手就禽 见“束手就擒”。作谓语、宾语;指不抵抗。王闿运《桂阳陈侍郎行状》:“众如言,夜径入山寺,明先唯与徒党十数人居,束手就禽。”
回干就湿 谓母亲育儿时,让婴儿居干处,自己就湿处。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慈母德,实堪哀,十月三年受苦灾;冒热冲寒劳气力,回干就湿费心怀。”
草创未就 草创:开始创办或创立;就:完成。刚开始做,尚未完成。作谓语、定语;指刚开始。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束手就殪 同“束手待毙”。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明史·黄得功传》:“主逃将溃,无所一用其力,束手就殪,与国俱亡而已。”
就地取材 就在原地寻取所需要的材料。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诗经 豳风 七月》:“蚕月条桑。”唐 孔颖达疏《十字注疏》:“条其桑而采之,谓斩条于地,就地采之也。”
将机就计 利用机会施行计谋。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元·朱凯《黄鹤楼》第三折:“我如今将机就计,着这渔翁推切鲙,走向前去,一剑刺了刘备。”
不堪造就 堪:能;造就:培养并使有成就。没有培养前途;不可能有所成就。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没有造就。茅盾《蚀 追求》八:“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
高不成,低不就 高而合意的,做不到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认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指选择工作或配偶)。作谓语、分句;形容进退两难处境。宋·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随圆就方 同“随方就圆”。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恭孝仪王大节》:“濮祖之后,性比山麋,貌同野瘦,随圆就方,似无惟有。”
避祸就福 避开凶险,趋向幸福。作谓语、定语;指避免灾祸。先秦 商鞅《商君书 定分》:“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
高不辏低不就 犹言高不成低不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所以高不辏低不就,那些做工媒的见这两个老人家难理会,也有好些不耐火烦,所以亲事越迟了。”
煨干就湿 极言抚育孩子的辛苦。作谓语、定语;指父母的辛劳。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不想共乳同胞一体分,煨干就湿母艰辛。”
避难就易 避:躲开,回避。避开困难的拣容易的做。作谓语、定语;指回避困难。《元史 文宗纪四》:“大都总管刘原仁称疾,久不视事,及迁同知储政院事,即就职,侥幸巧宦,避难就易。”
行将就木 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行将:快要;木:棺材。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因陋就寡 谓满足于简陋苟且,不求改进。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处事。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
舍己就人 舍:弃;就: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顾全大局。《尚书 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孟子 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按部就班 按:按照;部:类别;班:次序。原意是指按照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层次;选择、组织好词句。后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按照老规矩办事。西晋 陆机《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就地正法 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偏正式;作谓语;指在当地执行死刑。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5回:“因为案情重大,并且是积案累累的,就办了一个就地正法。”
推干就湿 同“推燥居湿”。作谓语、宾语;用于母亲。明·徐田臣《杀狗记·孙荣奠墓》:“三年乳哺恩爱深,推干就湿多劳顿。”
俯首就缚 低下头让人捆绑。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战败等。
将天就地 谓以高就低。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小娘子休得悲伤,小可承娘子错爱,将天就地,求之不得,岂敢推托?”
另谋高就 指另找一份职业,意即辞去原职。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金玉舟《赵匡胤》第11章:“所以想贤侄还是另谋高就为好,不知意下如何?”
听见风就是雨 刚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当要下雨了。形容听到一点风声就竭力附和渲染。作谓语、定语;指轻信而夸大事实。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五回:“他们做都老爷的,听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
有话便长,无话就短 唐代以后说书艺人用语,有话要说的话,就讲得长,没话要说的话,就简单讲几句。作谓语、分句;用于说话等。巴金《谈自己的创作·小序》:“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有话便长,无话就短。”
功不成,名不就 就:成。比喻事情没成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等。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若是老爷就是这样做去,到了功不成,名不就的时候,老爷说奴才没有良心……不告诉老爷。”
就棍打腿 比喻乘便或顺势行事。作状语、谓语;用于顺势的场合。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0回:“听他之言,语内有因,他别与都堂有甚么拉拢罢,我何不就棍打腿探探呢?”
慷慨就义 慷慨:意气昂扬。勇敢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明 朱鼎《玉镜台记 王敦反》:“大丈夫当慷慨赴义,何用悲为!”
随行就市 谓按市场行情行事。作谓语;指按市场行情交易。
去就之分 去就;进退或取舍。分:分寸。引申为应持的态度。比喻进取、取舍的分寸。亦作“去就之际”。作宾语;用于处事。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援笔立就 一拿起笔瞬间就完成一篇文章。形容人文思敏捷。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写作。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6卷:“华安不假思索,援笔立就,手捧所作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