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重的成语
有关重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重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心事重重 | 心里挂着很多沉重的顾虑。 | 作谓语、定语;指顾虑太多。 |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二七章:“毛人凤正心事重重地在地毯上来回走着。” |
千斤重担 | 比喻重要的工作与任务。 | 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重要的工作。 |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本是乖巧不过的人,落得把千斤重担卸在他身上。” |
责重山岳 | 山岳:大山。责任之重如大山。形容责任重大。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梁·任后《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臣知不惬,物谁谓宜,但命轻鸿毛,责重山岳。” |
重金袭汤 | 谓几重金城汤池,防守非常坚固。 | 作谓语、定语;用于防守。 | 宋·司马光《评项羽诛韩生》:“疏斥忠良,猜忌有功,使臣下皆无亲附之意,推此道理行之,虽重金袭汤,不能以一日守也。” |
朽骨重肉 | 比喻已经腐朽的东西得到了新生。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苏辙《谢复官表》:“时雨既至,靡物不蒙,遂使死灰再然,朽骨重肉。” |
重振旗鼓 | 见“重整旗鼓”。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个人、团体等。 | 清·湘灵子《轩亭冤·惊梦》:“侬欲重振旗鼓,烦你拟篇男女平权文劝戒女子。” |
重规累矩 | 同“重规迭矩”。 | 作主语、谓语、宾语;比喻重叠的法规。 | 《艺文类聚》卷九五引晋·王廙《白兔赋》序:“昔周旦翼成,越裳重译而献白雉,著在前典,历代以为美谈。今在我王,匡济皇维,而有白兔之应,可谓重规累矩,不忝先圣也。” |
轻财重义 | 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很大方。 | 汉 元王皇后《赐公孙弘子孙当为后者爵诏》:“股肱宰臣,身行俭约,轻财重义,较然着明。” |
重峦迭巘 | 同“重峦迭嶂”。 | ||
沉重少言 | 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亦作“沉厚寡言”、“沉重寡言”。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言语不多。 | 《魏书·道武七王传·河南王曜传》:“少有父风,颇览书传。沉重少言,宽和好士。” |
苦难深重 | 遭受的痛苦和灾难既深又重。 | 作定语;指受苦难很大。 |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四章:“苦难深重的农民,怎能再忍受反动派的蹂躏。” |
罪恶深重 | 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 欧阳修《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 |
百舍重趼 | 百里一舍,足底老皮上又生出硬皮。形容长途奔走,十分辛劳。亦作“百舍重茧”。 | 作分句、定语;形容旅途劳累。 | 《庄子 天道》:“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淮南子 修务训》:“昔南荣畴耻圣道之独亡于己身……百舍重趼,不敢休息,南见老聃。” |
衣不重采 | 重:重叠;采:通“彩”。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生活节俭。 | 作谓语、定语;比喻衣着朴素。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
重足屏息 | 同“重足屏气”。 | 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 | 宋·叶適《法度总论二》:“魏武虽严科条,审律令,以重足屏息操制群下,而截然使人各得自尽以行其职守者犹在也。” |
重床叠架 | 比喻重复繁多。 | 作谓语、定语;用于重复。 | 茅盾《清明前后》第五幕:“重床叠架的法令,何尝不严密堂皇,然而,解决了问题么?” |
九鼎不足为重 |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傅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
榆瞑豆重 | 用以指身懒神昏。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语出《文选 嵇康<养生论>》:“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李善注:“《博物志》云:‘食豆三年,则身重,行止难。’又曰:‘啖榆,则瞑不欲觉也。’” |
只重衣衫不重人 | 指人势力,看人只重衣着。 |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黄龙心禅师法嗣》:“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老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
欺贫重富 | 欺:欺负。欺负贫穷的人,尊重富有的人。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为人。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又有一诗,说欺贫重富,世情皆然,不止一买臣之妻也。” |
重足累息 | 同“重足屏气”。 | 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 | 《梁书·柳忱传》:“朝迁狂悖,为恶日滋,顷闻京师长者,莫不重足累息。”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三:“于是内外恐怖,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于终。” |
深仇重怨 | 怨:仇恨。极深极大的仇恨。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人际关系等。 | 鲁迅《且介亭杂文·阿金》:“在邻近闹攘一下当然不会成什么深仇重怨。” |
山重水复 | 谓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 作宾语、定语;用于风景描写。 | 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重熙累盛 | 同“重熙累洽”。 | 作谓语、定语;指繁荣稳定。 | 《旧唐书·礼仪志六》:“国家系本仙宗,业承圣祖,重熙累盛,既锡无疆之休,合享登神,思弘不易之典。” |
斗重山齐 | 斗:北斗星;重:端庄;齐:同,并。像北斗星一样令人敬仰,像泰山一般崇高。形容人才德兼备,享有崇高威望。 | 作谓语、定语;用于祝福。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鸣凤记·典刑死节>》:“痛追思旧日相随,德业文章,斗重山齐。” |
钟鸣鼎重 | 谓官高位重。 | 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唐顺之《章孺人传》:“徒苟且富贵,即钟鸣鼎重,亦何足道。” |
重厚寡言 | 持重敦厚,不爱多说话。 | 《金史 襄传》:“襄重厚寡言,务以镇静守法。” | |
重三叠四 | 形容多次重复。 | 作定语、状语;指重复。 | 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二:“本朝建官重三叠四,多少劳扰!此须大有为后痛更革之。”又卷一百一十八:“经书中所言只是一个道理,都重三叠四说在理,只是许多头面出来。” |
权衡轻重 | 权衡:衡量。衡量哪个轻,哪个重。比喻比较利害得失的大小。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比喻比较事物主次,考虑得失等。 | 《周书 王褒庾信传论》:“权衡轻重,斟酌古今,和而能壮,丽而能典。” |
行行重行行 | 行行:走着不停;重:又。走了一程又一程。形容道路遥远,走个不停。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梁·萧统《文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
礼轻人意重 | 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 | 作宾语、定语;指送礼。 | 元 李致远《还牢末》:“兄弟,拜义如亲,礼轻义重,笑纳为幸。” |
重岩迭障 | 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 唐 徐光溥《题黄居寀秋山图》:“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高低向背无遗势,重峦迭嶂何孱颜。” | |
畸重畸轻 | 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同“畸轻畸重”。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 |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 编审 编审余论》:“丁与粮,无畸重畸轻之弊。” |
德隆望重 | 犹言德高望重。 | 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老人。 | 《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
邯郸重步 | 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目昏思睡,吕翁授以青瓷枕,卢生进入梦乡,历尽富贵荣华。及醒,店主炊黄粱未熟。后因以“邯郸重步”喻进入梦乡。 | 作定语、宾语、分句;指盲目崇拜的人。 | 唐·沈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目昏思睡,吕翁授以青瓷枕,卢生进入梦乡,历尽富贵荣华。及醒,店主炊黄粱未熟。 |
持重待机 | 持重:小心谨慎。形容谨慎地等待时机。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晋书·宣帝纪》:“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寇,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待机以候其变。” |
积重不反 | 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同“积重难返”。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习惯难改。 | 清 戴名世《〈三山存业〉序》:“当明之初,以科目网罗天下之士,已而诸科皆罢,独以时文相尚,而进士一途遂成积重不反之势。” |
安土重居 | 犹安土重迁。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 作谓语、宾语;指安于本乡本土的生活。 | 《后汉书 杨终传》:“传曰:‘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若释重负 | 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同“如释重负”。 |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消除紧张的心情。 | 《旧唐书 高祖纪》:“宜依前典,趋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 |
语重情深 | 犹言语重心长。 | 作定语、状语、宾语;用于教诲等。 | 严复《以〈渔洋精华录〉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诗见述率赋奉答》:“忽蒙佳什誉过庭,语重情深谁敢荷?” |
重作冯妇 | 表示人又重操旧业。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重操旧业。 | 鲁迅《而已集·反漫谈》:“曾经有一位总长,听说他的出来就职,是因为某公司要来立案,表决时可以多一个赞成者,所以重作冯妇的。” |
重楼飞阁 | 重:重叠;飞阁:高阁。形容楼台高阁很多。 | 作宾语、定语;用于建筑物。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城内瑶光寺》:“在城内作光极殿,因名金墉城门为光极门,又作重楼飞阁,遍城上下,从地望之,有如云也。” |
深惟重虑 | 犹深思熟虑。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东汉·班固《汉书·严助传》:“今天深惟重虑,明太平以弼朕失。” |
权尊势重 | 尊:地位或辈分高。权位高,势力大。 | 作谓语、定语;指处于高官位置。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卷:“自己代为首相,权尊势重,朝野侧目。” |
重熙累绩 | 同“重熙累洽”。 | 作谓语、定语;指繁荣稳定。 | 明·张居正《重刊〈大明集礼〉序》:“明兴百八十余年,高皇帝作之于前,今天子述之于后,弈世载德,重熙累绩,稽古礼文之事,褎然具备矣。” |
德尊望重 | 见“德高望重”。 | 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老人。 | 《东周列国志》第七五回:“吾主以令尹德尊望重,故令某等献上良马,以备驱驰之用。” |
重迹屏气 | 见“重足屏气”。 | 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 | 《北齐书·酷吏传·卢裴》:“又伺察官人罪失,动即奏闻,朝士见之,莫不重迹屏气,皆目之为卢校事。”《北史·恩幸传·穆提婆》:“令萱则自太后以下,皆受其指麾;提婆则唐邕之徒,皆重迹屏气。” |
权重望崇 | 权力大而威望高。 | 作宾语、定语;用于权势。 |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素骄贵,又以时乱,天下之权重望崇,莫我若也。” |
人间重晚晴 | 原指人们珍视晚晴天气,后多用以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李商隐《晚晴》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没轻没重 | 指言语或动作鲁莽。 | 作定语、状语;指言语或动作鲁莽。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9回:“那小孩子没轻没重的便说不好了,石师爷的老太太上了吊了。” |
重兴旗鼓 | 犹言重整旗鼓。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个人、团体等。 | 清·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现下招集人才,团练军马,倘有机会可乘,一定重兴旗鼓。” |
重纰貤缪 | 谓谬误重出。语本《文选·左思〈魏都赋〉》:“兼重以胣缪。”李善注:“言既重其,而又累其缪也。”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刊、学说等。 | 语本《文选·左思〈魏都赋〉》:“兼重悂以胣缪。”李善注:“言既重其悂,而又累其缪也。” |
百舍重茧 | 形容走远道的辛苦。 | 紧缩式;作分句、定语;形容旅途劳累。 | 《尸子 止楚师》:“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般。” |
名德重望 | 犹德高望重。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 | 明·李贽《与弱侯太史书》:“所幸菩萨不至终穷,有柳塘老以名德重望为东道主。” |
重逆无道 | 大逆不道,行事不循理。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书·吴王刘濞传》:“而卬(楚王刘卬)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 |
坐不重席 | 坐不用双层席子。比喻生活节俭。 |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门外长荆棘,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
责己重,待人轻 | 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唐·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威重令行 | 权势大,有令必行。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凤姐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 |
高官重禄 | 见“高官厚禄”。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职位高,待遇优。 | 金·丘处机《满庭芳·述怀》词:“任使高官重禄,金鱼袋、肥马轻裘。” |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 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元 王实甫《西厢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 |
重裀列鼎 | 喻指生活富贵,位居高官。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元·关汉卿《拜月亭》第四折:“忒心偏,觑重裀列鼎不值钱,把黄齑淡饭相留恋,要彻老终年。” |
弃重取轻 | 弃:抛开。舍弃重要的采取次要的。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2回:“中原乃海内之地,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是弃重而取轻也。” |
轻重九府 | 轻重:指钱币。掌管财政的九个官署,即大府、王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 | 作宾语、定语;指官衙。 |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设轻重九府。” |
道高望重 | 犹言德高望重。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郑观应《与青城山人书》:“道高望重之人……一心一德,力行公天下之制,主张大同,联合世界异同之民族,组织全球统一之政府。其所持之政纲,必以道德为本。” |
旧事重提 | 把已经搁置的事情重新提出。 | 作谓语、宾语;指旧事重提。 | 沈从文《虎雏再遇记》:“旧事重提,显然在他这种人并不甚么习惯,因此不多久,他就把话改到目前一切来了。” |
重增其放 | 更助长了我的狂放。 | ||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 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 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比喻是非混淆。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
重生爷娘 | 比喻有救命之恩的人。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你是个死囚,大老爷要开脱你,也全亏我在旁边说几句好话,我便是你的重生爷娘。” | |
重生父母 | 重生:再一次获得生命。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恩人。 | 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指救命恩人。 | 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你是我重生父母,再长爷娘。” |
轻死重义 | 见“轻死重气”。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 | 《旧唐书·崔融传》:“若乃富商大贾,豪宗恶少,轻死重义,结党连群。” |
累屋重架 | 累:重叠。指层次重叠。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层次重叠。 | 唐·刘知几《史通·序例》:“滥觞肇迹,容或可观,累屋重架,无乃太甚。” |
重提旧事 | 又重新谈起以往的事项或情景。 | ||
故技重演 | 老花招或老手法又重新施展。 | 主谓式;作谓语;形容继续玩老花样。 | 《人民日报》1966.1.7:“所谓‘停止轰炸’,这不过是约翰逊政府的故技重演。” |
断钗重合 | 钗:女性首饰。被折断的钗又重新合在一起。比喻夫妻感情破裂后又重归于好,也指重新团聚。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重新团聚。 | 元·施惠《幽闺记·洛珠双合》:“几年间破镜重圆,今日里断钗重合。” |
积重难返 | 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重:程度深;返:返回。指经过长时间形成的不良思想、作风或习惯;不容易革除、改变。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第20卷:“掌禁兵,筦枢要,遂致积重难返,以至此极也哉。” |
重望高名 | 拥有崇高的名望。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一·台省互改》:“唯顾泾阳宪臣以铨郎救辛总宪外谪,后再入吏部,最为创见,然重望高名,终不得志而去。” |
头重脚轻根底浅 | 头比脚重没有基础。比喻根基不扎实。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事物或观点等。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
兼官重绂 | 谓兼任很多显耀官职。 | 作谓语、定语;用于官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翟俌传》:“昔窦邓之宠,倾动四方,兼官重绂,盈金积货,至使议弄神器,更改社稷。” |
如牛负重 | 像牛负担着沉重的东西。比喻负担很重。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生活困苦或心情沉重。 | 《佛说四十二章经》:“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 |
名重当时 | 重:敬重,器重。名望很高,在当时很有名。 | 作谓语、定语;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卓茂传》:“茂与孔休,蔡勋、刘宣、龚胜、鲍宣六人同志,不仕王莽,并名重当时。” |
高爵重禄 | 爵:爵位,官爵;禄:俸禄。泛指爵位高,俸禄厚。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地位、待遇等。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看官们,你道征伐是一刀一枪事业,胜负未分,晋王乃隋亲王,高爵重禄,有甚不安逸,却要做此事?” |
方寸万重 | 方寸:指心。万重:多话。心里头有千言万语。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皇甫牧《步非烟》:“方寸万重,悉候晤语。” |
年高望重 | 年纪大,声望高。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邹韬奋《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而且不仅知识青年的自由安全毫无保障,甚至年高望重为中外人士所敬佩的马寅初先生,也……” |
负重含污 | 犹言忍辱负重。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清·曾国藩《李忠武公神道碑铭》:“胸劈众流,曾不出口。负重含污,浩如山薮。险趋人先,利居众后。” |
重赂轻贤 | 赂:财物。重视财物而轻视贤能。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4回:“我想那秦太师,亦是十载寒窗,由青灯而居相位,怎么重赂轻贤!” |
月缺重圆 | 月亮缺损后重新圆满。比喻决裂的关系又得到挽救。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
重岩迭嶂 | 见“重岩迭嶂”。 | ||
语重心沉 | 言辞恳切,心情沉重。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康濯《东方红》第五章二:“孟老汉可又自自然然地一忽晃火气全消,甚至还进一步责备自己似的,哑默了半天,才又脑袋一抬,愣着两只深窝大眼,语重心沉地说。” |
卑辞重币 | 卑:谦恭;重:厚;币:礼物。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形容对人有所求。 | 联合式;作状语;形容人委曲求全。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齐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 |
重峦迭嶂 | 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 唐 徐光溥《题黄居寀秋山图》:“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高低向背无遗势,重峦迭嶂何孱颜。” | |
食不重味 | 味:菜肴。吃饭不要两样菜肴。形容生活俭朴。 | 作谓语、定语;指生活俭朴。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史记·吴太伯世家》:“越王勾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众。” |
罪逆深重 | 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同“罪孽深重”。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 欧阳修《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 |
举足轻重 |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指人的地位等。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
千钧重负 | 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 作宾语、定语;指非常重大的责任。 | 《四川文学》:“探信的匆匆赶回来,说敌人已经退去,大家才卸去千钧重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
迭矩重规 | 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 | 《三国志 蜀书 郄正传》:“君臣协美于朝,黎庶欣戴于野,动若重规,静若迭矩。” | |
轻怜重惜 | 形容百般怜爱。 | ||
功高望重 | 功:功劳,功绩。望:名望,声望。功劳和名望都很大。 | 作谓语、定语;指功劳大而名望高。 | 明·孙梅锡《琴心记·相如受世》:“将军不必怨怅,你功高望重,不久自明。” |
重岩叠嶂 | 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山连绵不断。 |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重起炉灶 | 谓事情遭受挫折后,再从头做起。 | 作谓语、定语;指重新开始。 | 郭沫若《北伐途次》:“每遭一次顿挫,总要使前功尽弃,又来重起炉灶。” |
衣不重彩 | 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 | 作谓语、定语;比喻衣着朴素。 |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吴王闻越王尽心自守,食不重味,衣不重彩,虽有五台之游,未尝一日登玩。” |